袁小明
語文是富有美感魅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本身也應該充滿美感。這是語文教學的應有之義。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語文教學任務的特點,以語文學科知識為載體,通過語文的教學方式,設計和設置相關語文教學審美活動和審美情境,使學生在掌握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同時獲得審美享受。其課堂充滿著濃郁的審美氣息,把師生間的知識傳授融入和諧的情感交流之中,使課堂充滿濃濃的美感,讓學生得到感染和陶冶,達到以美悟真、以美激情、以美啟善的目的。
要追求“美感”和“效率”共同實現(xiàn)的語文課堂,教師應在遵循語文教學基本原則的基礎上,加強課堂教學的審美設計,將“教學技術”和“教學藝術”整合起來,對課堂教學進行“審美”考量,努力營造美感課堂,充分發(fā)揮課堂的美育功能,讓學生在發(fā)展語文能力、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過程中得到情感的愉悅體驗,感受到語文教學的獨特美感,從而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濃厚興趣。教師在進行課堂審美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時,應該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 加強情感調(diào)動設計,構建濃郁課堂心理場
課堂要充滿美感,就必須遵循學生的學習心理,對教學進行“整體”的審美設計。李如密教授指出:“教學美的欣賞是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這一過程由審美期待、審美感知、審美理解、審美心象、審美共鳴、審美回味等心理環(huán)節(jié)組成?!倍诮虒W之始,教師就要激發(fā)起學生的情感,引發(fā)學生的審美期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闭J知學習必須同情感相結合,心智發(fā)展必須同情緒發(fā)展相結合,教學活動是認知流和情感流兩個方面同時交互作用的過程。美感是一種情感的體驗,一種心理的感受,在充滿美感的語文課堂上,應該有情感的自然流淌、碰撞、交融,交匯成一個強大的情感心理場,學生沉浸其中、陶醉其中。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應該通過多種方式,調(diào)動激發(fā)起學生的情感,使課堂充滿著情感的脈動,充分發(fā)揮群體心理的感染、陶冶功能,讓學生入課、入情、入境,這是構建美感課堂的前提和保證。
要引發(fā)學生的審美期待,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教師首先應了解學生的心理情感狀況,為其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和諧的心理氛圍,使其真正進入課堂。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老師的課堂教學魅力,在于她獨特的課堂教學感染力,源自她善于創(chuàng)設語文課堂情境,她能讓學生著魔般地跟隨她漸入文章之佳境,在不知不覺間受到感染熏陶。如在上《最后一次講演》時,于漪老師先是有表情地朗讀聞一多先生的《紅燭》序詩,“請將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間,培出慰藉底花兒,結成快樂的果子!”在激發(fā)學生思考的同時,出示《聞一多傳》封面圖像,將之與《紅燭》序詩對照講解,指出該詩是聞一多先生的自我寫照,借助詩情畫意去撥動學生的心弦,接著引用毛澤東同志在《別了,司徒雷登》中的語句,引出講演的前前后后的事實,渲染聞一多先生拍案而起、橫眉冷對國民黨特務的手槍而慷慨獻身的情景。就這樣,層層深入,推波助瀾,走向高潮。
在這個教學設計中,于漪老師沒有急于學習文本,而是通過聞一多先生的詩句、聞一多先生的照片以及毛澤東的評價、相關背景的介紹,在學生面前展現(xiàn)了一個偉岸的聞一多先生的形象,激發(fā)起學生崇敬、敬仰的情感,營造起一種濃郁的課堂情感氛圍。在這種氛圍中,學生相互感染,相互激發(fā),從而碰撞出一朵朵智慧的火花。正是于漪老師有效的情感調(diào)動、激發(fā),奠定了本節(jié)課成功的基礎。
語文教材中許多文章都飽含著作者獨特的情感體驗、人生感悟。部分文章的內(nèi)容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相差甚遠,學生缺乏相關情感體驗;有些文章所蘊涵的情感學生雖有相關體驗,但感受不夠強烈,這種情感的隔膜將會影響課堂的整體氛圍。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情感需要,體察他們在閱讀時可能會出現(xiàn)的情感障礙,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思考采用什么教學資源、何種方式搭橋架梯,幫助學生消除情感上的隔膜,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儲備,營造整個課堂的心理情感場。只有牢牢抓住了學生的情感脈搏,語文課堂的美感才有實現(xiàn)的基礎。
引發(fā)學生的審美期待,調(diào)動學生情感,構建課堂濃郁心理場,教師除了通過一定的媒體和手段,創(chuàng)設富于審美性的教學情景外,巧妙設置懸念,調(diào)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也是有效的方法。一位老師在教《雨錢》一文時,以“如果說天上會下錢,你相信嗎”進行導入,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強烈的好奇心進入到本文的學習之中。錢夢龍老師在教《死海不死》一文前,先帶領學生用雞蛋、燒杯、鹽等進行實驗,一下子吸引住學生,激發(fā)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為課文的高效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適時穿插詼諧幽默的話語,也能融洽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緒和興趣,而這些表面看來是無心之舉,其實均來自教師課前設計的精心準備。
二、 挖掘文本美點,追求教學流程設計的審美化
語文課堂的美感主要來自于教師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本,感受語文本身的美感。課堂上,教師通過指導學生朗讀、品析、揣摩、涵泳等,透過文字的表層,體會人物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把握人物的情感脈搏,深入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感受人物的美丑善惡;引導學生神游祖國的壯美河山,感受杏花春雨江南的婉約,體會塞上秋風駿馬的雄渾。在充滿美感的語文課堂上,其美感必定是通過語文的方式獲得,其表達也必定以語文的方式呈現(xiàn)。這樣的課堂洋溢著濃濃的語文氣息,學生感受著語文學習所帶來的愉悅、快樂,得到語文的滋養(yǎng)和熏陶。這樣的課堂能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求,促進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如今有些教師為了追求課堂的美感,將主要的精力放在課堂音樂的選擇、精美課件的制作上,在教學中大量開展拓展活動,而對文本的解讀較為粗略。在那些悠揚樂曲、精美畫面、煽情話語的調(diào)動下,課堂也充滿了美感,但這種美感沒有彰顯語文的特征,反而是對語文的背離。
為了讓課堂煥發(fā)美感、彰顯語文魅力,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應反復地、多角度地閱讀鉆研教材,發(fā)現(xiàn)教材的不同側面、不同層次的美點,挖掘文本中的情感美,分析文本中的形象美,品析語句中的語言美,體味文本中的意境美,發(fā)現(xiàn)文本的結構美。以《揮手之間》一文為例,余映潮老師曾從如下方面多層次、多角度地去鉆研:課文的鋪敘美、課文的議論美、課文中的瞬間美,課文結尾的畫面美、課文中人物的造型美、課文中的追敘美。教師通過反復閱讀、多角度品析教材的美點,為教學過程的設計奠定堅實的基礎。
為了達到教學過程設計的審美效果,教師應從教材特點出發(fā),確立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運用適宜的教學手段,集中展現(xiàn)教材的美點,形成生動的教學局面,努力做到教學內(nèi)容、教師語言、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的審美化,使學生在富有美感的氛圍中進行學習,積累知識,增長才干,陶冶性格。
如余老師在執(zhí)教《天上的街市》時,第一步,教讀——體味詩的音樂美。教師范讀并提示:讀出節(jié)奏,讀出停頓,讀出重音,讀出韻腳。學生自讀。第二步,討論──品析詩的圖畫美。教師啟發(fā):《天上的街市》的畫面是很美的,幾乎每一句詩都是一幅美的畫面。下面請同學們用“美在……”這個短語,就詩的內(nèi)容,說一句話。教者小結,講析詩的表達內(nèi)容。第三步,品味──感受詩的情感美。教師在范讀帶讀的基礎上啟發(fā):詩的情感,顯露于詩的字里行間,表現(xiàn)出微波蕩漾的感情、淺吟低唱的韻味。請讀出第一節(jié)的驚喜,第二節(jié)的贊美,第三節(jié)的歡樂,第四節(jié)的甜美。第四步,引導美讀毛澤東《蝶戀花·答李淑一》。在教師的引導下,比較兩首詩中的韻味和風格,要求讀出毛澤東豪放雄渾的氣魄。最后,教師小結:我們在讀詩和散文時,就是要進行美讀,就是要體味音樂美,品析圖畫美,感受情感美。
在這則教學案例中,余老師的教學設計十分精巧,他將美讀作為主導教法,以緊湊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流暢的教學過程,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地對文本進行審美閱讀,獲得審美體驗,使課堂洋溢著濃郁的審美氣息,彰顯了余老師對語文課堂教學審美的追求。
三、 精心設計課堂教學語言,洋溢課堂美感氛圍
美的教學內(nèi)容,美的教學手段都要憑借富有美感的教學語言去體現(xiàn)。課堂要洋溢濃郁的美感氣息,教師自身就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師的教學語言對學生的思維活動、情感活動都起著主導與調(diào)節(jié)支配的作用。課堂上教師豐富多彩的點評,抑揚頓挫的誦讀,聲情并茂的講解,詼諧幽默的發(fā)問,無不折射出教師自身的審美底蘊和品位,讓學生獲得美的感染熏陶。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應精心設計自己的教學語言,努力追求教學語言的雅韻,使自己的教學語言富有美感,尤其是課堂導入語、提問語、結束語,教師更應著力錘煉。
富有美感的教學語言應該具有形象性、感染性。于漪老師講《春》時,用這樣一段話開場:“我們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佛現(xiàn)出陽光明媚、東風浩蕩、綠滿天下的美麗景色!所以古往今來,很多詩人就曾經(jīng)用彩筆來描繪春天美麗的景色。”這段話,繪聲繪色,有景有情。語文課就是這樣,充分發(fā)揮教師語言的直觀性和形象感以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激發(fā)他們積極投入語文的學習之中。同時教師的語言還應具有感染性,教師應當使自己的語言盡量做到高低起伏,長短相間,快慢適宜,隨著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實際的需要時輕時重,時緩時急,抑揚頓挫。只有聲情并茂、和諧動聽的語言,才能使課堂具有美感,讓學生沉浸在教師語言所創(chuàng)設的美感氛圍之中,陶醉于語文課堂的魅力。
以審美的視角去設計語文教學,構建富有美感的語文課堂,能夠給學生帶來美感享受,實現(xiàn)語文課堂中“美感”和“效率”的雙贏,煥發(fā)語文課堂的生命活力。
(作者單位:無錫市江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