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月麗 劉曉燕 魏少妮
(延安大學西安創(chuàng)新學院 中文系,陜西 西安 710100)
關于古典小說課堂教學問題的思考
田月麗 劉曉燕 魏少妮
(延安大學西安創(chuàng)新學院 中文系,陜西 西安 710100)
古典小說的課堂教學,如果學生沒有閱讀文本,或以觀看影視劇代替古典小說的閱讀,將會使教師的課堂教學陷入被動。本文主要從改變課堂模式、加強閱讀力度、建立有效督促機制等方面進行探索和嘗試,以期對強化古典小說課堂教學效果發(fā)揮作用。
古典小說課堂教學 課堂模式 閱讀力度 督促機制
在價值觀念巨變的現實環(huán)境中,古典小說課堂出現了一些尷尬的局面。首先,由于時代環(huán)境和價值觀念的變遷,某些學生存在浮躁的心態(tài)和功利意識,他們認為古典小說篇幅太長、人物眾多、情節(jié)復雜,閱讀起來既浪費時間又沒有實際益處,因此教師布置的作品很少有學生會靜下心來認真閱讀,甚至考研的學生整天熱衷于奔波各種考研輔導班,對古典小說也只了解一下故事的大概情節(jié)而已,教師在課堂上很無奈,師生互動不積極,大多數時間在唱獨角戲。其次,用影視劇替代對古典小說的閱讀。古典小說大多被改編為影視劇,畫面感強、視覺效果好、情節(jié)曲折,便于接受。比如《西游記》,班上沒一個學生系統(tǒng)看完過,但大多觀看了改編的電視劇,主要人物都熟悉,故事情節(jié)也都知道一些,但不能系統(tǒng)、全面地分析人物形象。通過觀看影視劇只能獲得一鱗半爪,無法客觀準確地定位并評價人物和相應事件。同時因為影視劇在依照原著的基礎上對某些情節(jié)做了改編和剪切處理,沒有看過原著的學生往往出現誤讀和曲解。總體來說,學生漠視經典小說的閱讀,片面依賴教師課堂傳授知識,必然導致經典小說的解讀和傳承出現隔閡、排斥和困境。
面對目前古典小說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困境和尷尬狀況,根據筆者的教學實踐和心得體會,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和嘗試,以期強化古典小說課堂教學效果。
教師在講授古典小說時,不能只起到傳播知識的媒介作用,必須打破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tǒng)課堂模式,讓學生由被動接受到主動參與。教師在講授明清古典小說時,應提前兩周告知授課內容,并設置相關問題讓學生課前準備。比如講授《三國演義》,教師把相關問題梳理清楚后,讓學生上講臺對主要人物劉備、曹操、諸葛亮、關羽進行分析評價,展開積極討論,根據學生不同的角度和相異的觀點,教師最后總結講評。為了促使學生提前閱讀小說,有效加強課堂互動環(huán)節(jié),營造師生“教”與“學”相融合的氛圍,教師可設置模擬課堂。比如講授英雄傳奇小說《水滸傳》時,教師對成書過程、版本、作者介紹完畢后,讓學生對作品主題傾向展開討論,探討官逼民反的社會現實。在對主要人物進行分析之前,可以讓學生模擬宋江、林沖、武松、魯智深等角色,對其一生主要經歷進行口述介紹,不全面或者有失誤的地方,其他同學可補充。尤其對宋江性格的復雜性,忠義兩全的矛盾沖突和林沖從忍氣吞聲、息事寧人到積極反抗的曲折過程,教師不要主動告知,而要引導學生細心體會和深層發(fā)掘,讓他們的觀念和思想在積極碰撞中得出客觀結論。同時教師要具備兼容的思想、高屋建瓴的視野和豁達的胸襟,要吸收并接納不同的聲音。比如講授世情小說《金瓶梅》,學生的思想觀念受到現實中不良因素的沖擊,有的同學竟然非常欣賞羨慕西門慶,認為他人際關系搞得好、社會上混得開、做生意有經商頭腦,而且有女人緣,是時代的弄潮兒?;谶@種偏頗的觀點,應該先贊揚學生的觀察角度和思路新穎,用肯定和否定相結合的方式,從人性的復雜性剖析這個人物,引導學生挖掘出西門慶扭曲的人性,得出片面追求物欲、情欲必然帶來個體生命的毀滅的結局,從而幫助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建立和諧的世界觀。
學生缺少主動閱讀經典小說的意識,認為沒有時間和耐心讀完一部長篇小說,并且認為古典小說中的背景和人物距離現實太遙遠,讀了沒有什么實際意義。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有必要把文學與現實結合起來,拉近文學與現實的距離,在審美批評的同時,加深文學的現實教化作用,對真、善、美進行褒揚學習,對假、丑、惡進行抨擊抵制,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比如講授神魔小說《西游記》時,盡管塑造的人物具有人性、神性和動物性的結合,有人的七情六欲,也具有騰云駕霧、呼風喚雨的神力,具有超人性質,但主要人物身上存在的精神特質依然對現實有導向作用。比如引導學生學習孫悟空不畏強權、不避艱險、智勇雙全、無私無畏、堅忍不拔、鍥而不舍、積極樂觀的精神,希望學生在日常學習和追求理想的過程中得到感染和熏陶,但對他心高氣傲、爭強好勝、愛捉弄人的缺點要摒棄。引導學生在批判中接受豬八戒既貪財好色而又純樸真誠、既精細奸猾而又老實憨直、既意志薄弱而又吃苦耐勞、任勞任怨的多重性格。大力宣傳并積極開展讀書活動,提前確定閱讀書目,在講授古典小說時,教師在假期來臨前,圈定好學生必讀的小說,并設計相應問題作為閱讀導引發(fā)給學生。比如要求學生假期閱讀《三國演義》,可讓學生在閱讀文本的同時,注意“智絕”諸葛亮、“奸絕”曹操、“義絕”關羽的形象塑造;思索諸葛亮悲劇的原因及曹操性格的復雜多面性;探討出色的戰(zhàn)爭描寫等。引導學生知道多讀書不僅可以使知識結構更全面,而且可以使視野更寬闊、思想更有深度,心靈世界更豐盈、更充實。經典作品是學生提前接觸現實的一面鏡子,也是理想天空中美麗的彩霞,應用她來裝扮自己美好的未來。
1.要求學生撰寫讀書筆記或讀后感。為了督促每個學生認真閱讀古典小說,教師在讓學生認真閱讀古典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金瓶梅》、《儒林外史》、《聊齋志異》、《紅樓夢》時,要求每位學生必須撰寫三部以上古典小說的讀書筆記或者讀后感,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項評定依據。教師及時對學生的完成情況作出評定,甄選出優(yōu)秀的文章進行講評,并推薦相關刊物發(fā)表。對沒有認真閱讀小說、臨時網上復制材料或者剽竊他人觀點,或采取應付態(tài)度撰寫讀書筆記、讀后感的行為,應嚴肅批評,并在本門課程的考試評定中如實記載。
2.針對古典小說鑒賞開設文學沙龍。教師每一學期可召開師生文學沙龍一到兩次,在本學期講授的古典小說中,尋找一到兩部蘊含豐富、意義深刻,并且是學生系統(tǒng)閱讀過的小說,以鑒賞評論為宗旨,尋找有利的談論基點和大家感興趣的話題,師生共同參與,展開積極討論和辯疑。舉辦古典小說鑒賞文學沙龍,既有利學生的思想在撞擊中產生共鳴,又可以通過交流讀書心得活動,加深主體認識,促進閱讀向縱深發(fā)展。
3.倡導并開展學生講壇。教師在授課之余,對學生采取激勵加引導的方式,使他們有勇氣、有自信參與學生講壇。在眾多的古典小說中,學生可自行選擇自己最感興趣、最有深刻體會、最能駕馭的一部小說,尋找合適的切入點進行探索。比如有學生準備參加清代小說《儒林外史》的講壇,教師可指導他從知識分子的生存環(huán)境和地位入手,從眾多儒生的悲劇中探討造成文化厄運的深層原因,并思索知識分子的時代使命感,使得傳統(tǒng)文化與現實土壤接軌,文人若在現實中失去人格、尊嚴、甚至靈魂,不僅是個人的悲哀,更是時代民族的悲哀。因為是學生講壇,時間不宜過長,大約設置一節(jié)課的內容,利用海報、網站等途徑,提前告知講壇開展的時間、地點,鼓勵師生屆時參與。舉辦講壇時,學生講完后由教師點評,既可以提供學生閱讀古典小說的熱情,又可以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還可以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總而言之,文學是人類心靈的燈塔,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而古典小說更能穿越歷史的隧道,她豐富的營養(yǎng)滋潤了一代又一代仰望她的愛好者。古典小說課堂教學要改變模式,師生互動,以豐厚的知識和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參與課堂,鼓勵學生積極閱讀,引導學生在文學的海洋中盡情遨游,不斷汲取營養(yǎng),積淀人文底蘊,陶冶人文氣質,培養(yǎng)開拓創(chuàng)新的能力,以博大的胸懷認識世界、擁抱人生。
本文為“延安大學西安創(chuàng)新學院古代文學教學團隊”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TD1202。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結論之一,新疆高?!皟烧n”教育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堅持以人為本的方針,堅持思想育人的宗旨,在大力宣傳黨的各項方針、政策,普及法律知識,培養(yǎng)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國家觀、民族觀、宗教觀、價值觀和社會發(fā)展觀的優(yōu)秀人才方面,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尤其是廣大“兩課”教師,他們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各族學生的普遍認可。
結論之二,新疆高?!皟烧n”教育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方面是各族學生對“兩課”的高認可度和興趣度,另一方面是各族學生對“兩課”教材、教法、評價手段的低認可度。這種反差反映出目前“兩課”在教學環(huán)節(jié)出現了問題,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到“兩課”教育的最終實效性,統(tǒng)計數據證實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