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外國海事仲裁裁決在中國的承認及執(zhí)行——海事法院適用《紐約公約》案例的實證分析*

    2015-01-05 07:56:00鄧非非涂琳芳
    仲裁研究 2015年1期
    關鍵詞:被申請人海事公約

    鄧非非,涂琳芳

    ?

    外國海事仲裁裁決在中國的承認及執(zhí)行——海事法院適用《紐約公約》案例的實證分析*

    鄧非非*,涂琳芳**

    外國海事仲裁裁決的承認及執(zhí)行是國際海事仲裁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本文細致考察了廣州海事法院1987年至今審查的全部和其他海事法院審查的部分適用《紐約公約》承認和執(zhí)行外國海事仲裁裁決的案例。通過評述樣本涉及的《紐約公約》抗辯理由,包括仲裁協議效力抗辯、未獲適當通知及喪失陳述權利抗辯、仲裁庭組成或仲裁程序不當抗辯等,以及中國執(zhí)行程序相關規(guī)定抗辯,揭示海事法院對《紐約公約》相關規(guī)定的理解,并總結實踐中積累的經驗。另外還對樣本中廣州海事法院在審查承認及執(zhí)行外國海事仲裁裁決案件時的具體做法進行實證研究,發(fā)現存在審查形式不統一、超期裁定常發(fā)、審查結論混亂、異議程序缺失等有待完善的地方。

    《紐約公約》 外國海事仲裁裁決 承認及執(zhí)行

    仲裁裁決得到司法承認和執(zhí)行是仲裁制度存在和發(fā)展的重要價值所在。為了促進和保障各國相互承認和執(zhí)行外國仲裁裁決,1958年在聯合國經濟和社會理事會的主持下制定并通過了《承認及執(zhí)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the Convention on the Recognition and Enforcement of Foreign Arbitration Awards,以下簡稱《紐約公約》)。我國于1986 年 12月2日加入《紐約公約》,1987 年4月22日該公約對我國生效。《紐約公約》堪稱私法領域國際條約的成功范例,截止2014年7月統計,共計153個國家和地區(qū)加入了《紐約公約》。①另外,我國還在與一些國家的雙邊經貿條約或司法協助條約中規(guī)定了相互承認和執(zhí)行仲裁裁決的條款?!都~約公約》是我國法院承認和執(zhí)行外國仲裁裁決的主要法律依據。

    本文選取商事仲裁領域獨具特色的海事仲裁為考察對象,通過細致調研和分析廣州海事法院1987年至今審查的14宗和大連、武漢、天津海事法院審查的8宗適用《紐約公約》承認和執(zhí)行外國海事仲裁裁決的案例,揭示和反映《紐約公約》在適用過程中產生的法律問題和積累的經驗,并指出海事法院審查承認及執(zhí)行外國海事仲裁裁決的程序做法的不足。這些案例的研究無疑將對我國的相關實踐具有借鑒價值。

    一、基礎探究:外國海事仲裁裁決的界定與申請承認和執(zhí)行程序

    對外國海事仲裁裁決的范圍進行界定是討論和分析外國海事仲裁裁決承認及執(zhí)行法律制度和司法實踐的前提與基礎。

    (一)外國海事仲裁裁決的界定

    海事仲裁是國際商事仲裁在海事海商領域的實踐和應用,是雙方當事人約定以仲裁方式,處理海事、海商、物流爭議以及其他契約性或非契約性爭議的形式。①與國際商事仲裁其他領域相比,海事仲裁有較強的技術性與專業(yè)性,需要具有專業(yè)知識以及實踐經驗的仲裁員來對這類案件進行處理。

    何為“外國”海事仲裁裁決?根據我國現有的法律規(guī)定,針對如何界定“外國”仲裁裁決存在3個標準。一是《紐約公約》確立的地域標準和非內國裁決標準?!都~約公約》第1條第1款規(guī)定外國仲裁裁決是指“在申請承認及執(zhí)行地國之外國家領土內所作出之裁決”以及“被申請承認及執(zhí)行仲裁裁決地所在國認為屬非內國裁決者”。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事訴訟法》)采取的仲裁機構標準。該法第283條規(guī)定了外國仲裁裁決的承認和執(zhí)行,該條“國外仲裁機構”的規(guī)定即是以仲裁機構的國籍來界定“外國”。三是最高院通知明確的裁決作出地標準。最高院頒布了《關于執(zhí)行我國加入的〈承認及執(zhí)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的通知》(以下簡稱《執(zhí)行通知》),《執(zhí)行通知》的第1條對何謂外國仲裁裁決作出了規(guī)定:“根據我國加入該公約時所作的互惠保留聲明,我國對在另一締約國領土內作出的仲裁裁決的承認和執(zhí)行適用該公約”。從該條可以看出,《執(zhí)行通知》對“外國”的界定采用裁決作出地標準。

    司法實踐中認定“外國海事仲裁裁決”應以哪個標準為準呢?首先,依照國際公約優(yōu)先適用的原則,《民事訴訟法》與《紐約公約》在界定仲裁的國籍沖突時,應采用《紐約公約》標準。其次,《執(zhí)行通知》采用的裁決作出地標準實際上是《紐約公約》的地域標準,因此界定外國海事仲裁裁決國籍適用地域標準肯定沒錯,問題是,《紐約公約》的非內國裁決標準是否適用以及如何認定?《紐約公約》沒有規(guī)定何謂“非內國裁決”,而由各締約國通過執(zhí)行公約的國內立法予以確定。我國目前采取“機構標準”劃分我國仲裁裁決和外國仲裁裁決,因此,國外仲裁機構在我國境內作出的仲裁裁決既不屬于我國仲裁裁決,也不能以地域標準來適用《紐約公約》。雖然司法實踐中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將國際商會仲裁院在北京作出的仲裁裁決認定為“非內國裁決”并裁定予以承認和執(zhí)行,①但最高院對此問題未做官方表態(tài),只從理論上探討并“傾向于認為,在目前我國立法對非內國裁決沒有明確規(guī)定的情況下,不應以非內國裁決適用 《紐約公約》”。②此問題可單獨成文予以探究,筆者在此不深入展開。本文對外國仲裁裁決的界定與最高院采用的《紐約公約》的地域標準保持一致。

    (二)在中國申請承認及執(zhí)行外國海事仲裁裁決的程序

    《紐約公約》第3條規(guī)定: “各締約國應承認仲裁裁決具有拘束力,并依援引裁決地之程序規(guī)則及下列各條所載條件執(zhí)行之。承認或執(zhí)行適用本公約之仲裁裁決時,不得較承認或執(zhí)行內國仲裁裁決附加過苛之條件或征收過多之費用?!痹摋l中的“程序規(guī)則”適用申請承認及執(zhí)行地國國內法,包括管轄法院、申請承認和執(zhí)行的期限等程序性事項,但公約要求“程序規(guī)則”的要求不得比執(zhí)行本國裁決更為苛刻。

    1.申請承認及執(zhí)行外國海事仲裁裁決的管轄法院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海事法院受理案件范圍的若干規(guī)定》第61條的規(guī)定,海事法院有權管轄“依據1958年《承認及執(zhí)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的規(guī)定,申請承認、執(zhí)行外國仲裁機構海事仲裁裁決的案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第11條的規(guī)定,申請承認和執(zhí)行國外海事仲裁裁決的,向被執(zhí)行的財產所在地或者被執(zhí)行人住所地海事法院提出。被執(zhí)行的財產所在地或者被執(zhí)行人住所地沒有海事法院的,向被執(zhí)行的財產所在地或者被執(zhí)行人住所地的中級人民法院提出。

    海事執(zhí)行案件專屬海事法院管轄,但海事仲裁裁決作出之后,在仲裁雙方當事人之間形成新的債權債務關系,裁決結果在執(zhí)行上與一般商事仲裁裁決結果幾無二異,除非裁決結果為給付特定的海事行為或想借力申請執(zhí)行中的海事請求保全,或給付財產為船舶并已拍賣進入債權登記程序等。從這個角度上講,外國海事仲裁裁決的承認和執(zhí)行法院并不限定在海事法院,本文的實證分析只基于海事法院受理的《紐約公約》案例。

    2.申請承認及執(zhí)行外國海事仲裁裁決的期限

    我國并未對海事仲裁裁決申請承認和執(zhí)行的期限進行特別規(guī)定,故其期限與其他仲裁裁決的執(zhí)行無異。

    自我國1987年加入《紐約公約》時起至2007年修訂《民事訴訟法》,申請承認及執(zhí)行外國海事仲裁裁決的期限區(qū)分個人與法人有所不同,具體來講,雙方當事人或一方當事人為個人的,1年;雙方為法人或其他組織的,6個月。

    2007年修訂的《民事訴訟法》第215條改變了原來的規(guī)定,將申請執(zhí)行的期間統一規(guī)定為2年,且申請執(zhí)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guī)定。2012年再次修訂的《民事訴訟法》第239條保留了申請執(zhí)行的期間為2年的規(guī)定。

    關于申請期間的起算問題。1982年《民事訴訟法(試行)》未規(guī)定期間起算。1991年《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期限,從法律文書規(guī)定履行期間的最后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guī)定分期履行的,從規(guī)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后一日起計算”。2007年修訂的《民事訴訟法》補充規(guī)定“法律文書未規(guī)定履行期間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2012年修訂的《民事訴訟法》未做變動。

    二、實證取樣:海事法院審查承認及執(zhí)行外國海事仲裁裁決的情況

    外國海事仲裁裁決在我國承認和執(zhí)行的案例沒有官方統計資料。本文的實證分析以廣州海事法院1987年至今審查的14宗和筆者可搜集到的大連、武漢、天津海事法院審查的8宗案例為樣本。以下圖表(圖1)對本文案例樣本作簡單例示。

    圖1:本文案例樣本

    序號案件承認及執(zhí)行否拒絕原因 1廣州遠洋運輸公司申請承認及執(zhí)行英國仲裁裁決案[142]承認及執(zhí)行 2塞浦路斯康特斯達航運有限公司申請承認及執(zhí)行英國仲裁裁決案[143]承認及執(zhí)行 3荷蘭國際運輸合同管理公司申請承認及執(zhí)行英國仲裁裁決案[144]不予承認及執(zhí)行超過申請執(zhí)行期限;仲裁裁決未明確義務主體;被申請人未獲得仲裁程序通知及喪失陳述權利。 4深圳遠騰船務實業(yè)有限公司申請承認及執(zhí)行新加坡仲裁裁決案[145]按自動撤回申請?zhí)幚恚ㄎ蠢U納申請費) 5泛洋航運貿易公司申請承認及執(zhí)行英國仲裁裁決案[146]不予承認及執(zhí)行超過申請執(zhí)行期限 6泛洋航運貿易公司申請承認及執(zhí)行英國仲裁裁決案[147]不予承認及執(zhí)行超過申請執(zhí)行期限 7銀楓航運股份有限公司、銀杏航運股份有限公司申請承認及執(zhí)行香港仲裁裁決案[148]承認及執(zhí)行 序號案件承認及執(zhí)行否拒絕原因 8中遠散貨運輸有限公司申請承認及執(zhí)行英國仲裁裁決案[149]申請人撤回申請(被申請人履行) 9維興船舶財務公司申請承認及執(zhí)行英國仲裁裁決案[150]承認及執(zhí)行 10戴利亞航運有限公司申請承認及執(zhí)行美國仲裁裁決案[151]承認及執(zhí)行 11Future E.N.E(美景公司)申請承認及執(zhí)行英國仲裁裁決案[152]不予承認及執(zhí)行沒有有效仲裁協議 12韓進船務有限公司申請承認及執(zhí)行英國仲裁裁決案[153]不予承認及執(zhí)行沒有書面仲裁協議 13邦基有限公司申請承認及執(zhí)行英國仲裁裁決案[154] 予以承認,不予執(zhí)行超過申請執(zhí)行期限 14力進船務有限公司申請承認及執(zhí)行英國仲裁裁決案[155]承認及執(zhí)行 15香港諾特魯斯航運和貿易有限公司申請承認及執(zhí)行英國仲裁裁決案[156]承認及執(zhí)行 16塞浦路斯圣.瑪賽爾航運有限公司、塞浦路斯圣.羅哲斯航運有限公司申請承認及執(zhí)行英國仲裁裁決案[157]承認及執(zhí)行 17大連海洋運輸公司申請承認及執(zhí)行英國仲裁裁決案[158]承認及執(zhí)行 序號案件承認及執(zhí)行否拒絕原因 18Nautilus航運和貿易有限公司(香港) 申請承認及執(zhí)行英國仲裁裁決案[159]承認及執(zhí)行 19德國魯道夫·A·奧特克公司承認及執(zhí)行英國仲裁裁決案[160]承認及執(zhí)行 20塞浦路斯瓦賽斯航運有限公司申請承認及執(zhí)行英國仲裁裁決案[161]不予承認及執(zhí)行超過申請執(zhí)行期限 21世界海運管理公司申請承認及執(zhí)行英國仲裁裁決案[162]不予承認及執(zhí)行未能證明被申請人得到指定仲裁員和仲裁程序的適當通知 22韋斯頓瓦克公司申請承認及執(zhí)行英國仲裁裁決案[163]不予承認及執(zhí)行仲裁庭組成違反進行仲裁國家的法律

    《紐約公約》第5條規(guī)定了被請求承認和執(zhí)行國可以拒絕執(zhí)行仲裁裁決的理由,第1款是經當事人請求并提出證明方可拒絕的事由,包含5項;第2款是被請求承認和執(zhí)行國主管機關可以依職權審查并拒絕的事由,包含2項??v觀列表中海事法院不予承認及執(zhí)行外國海事仲裁裁決的原因,除了裁決具有《紐約公約》第5條規(guī)定的得以拒絕承認及執(zhí)行的情形外,與我國執(zhí)行程序的相關規(guī)定不符也是重要原因。以公約規(guī)定的情形為分類依據,上述9宗不予承認及(或)執(zhí)行的案件中,拒絕原因歸納見圖2。

    圖2:樣本案例拒絕承認及執(zhí)行的原因

    拒絕原因法律依據案件數量占案件數比例備注 仲裁協議不成立或無效《紐約公約》第2條、第5條第1款(甲)項222.2%案件編號:11,12 未獲適當通知及喪失陳述權利《紐約公約》第5條第1款(乙)項222.2%案件編號:3,21 仲裁庭組成或仲裁程序不當《紐約公約》第5條第1款(?。╉?11.1%案件編號:22 超裁;裁決尚無拘束力、被撤銷或停止執(zhí)行;爭議事項不具有可仲裁性;違反中國公共政策《紐約公約》第5條第1款(丙)、(戊)第2款00% 申請不符合我國執(zhí)行程序相關規(guī)定《紐約公約》第3條、國內執(zhí)行程序相關規(guī)定555.5%案件編號:3,5,6,13,20

    三、樣本分析:海事法院拒絕承認及執(zhí)行外國海事仲裁裁決的原因

    據統計,截至2011年9月,經最高法院審查確定不予承認和執(zhí)行的案件共21宗,其中因部分超裁而被部分拒絕承認和執(zhí)行的有2宗,仲裁事項依據我國法律不具有可仲裁性和因違反公共政策被不予承認和執(zhí)行的各1宗,沒有因裁決不具約束力或已被撤銷或停止執(zhí)行的情況。①以上述4種事由拒絕承認及執(zhí)行的案件僅占全部拒絕案件的19%,加之本文選定的樣本中沒有以上述4種事由拒絕承認及執(zhí)行的案件,因此,本文擬僅就樣本涉及到的拒絕承認及執(zhí)行的抗辯事由展開分析,總結海事法院對于《紐約公約》和國內執(zhí)行程序相關規(guī)定的理解,試圖發(fā)揮案例樣本的借鑒價值。

    (一)《紐約公約》第5條第1款(甲)項:仲裁協議不成立或無效

    仲裁協議是仲裁得以進行的基礎。一項有效的仲裁協議或仲裁條款,是仲裁裁決得以承認和執(zhí)行的基本前提。①《紐約公約》第5條第1款(甲)項規(guī)定了“第2條所述的協議”雙方當事人無締約行為能力而無效和依據雙方約定的法律或裁決地法律為無效兩種情形。同這款規(guī)定密切相關的是《紐約公約》第2條關于“仲裁協議”的定義和書面協議的要求。因此,仲裁協議的效力瑕疵包括仲裁協議不成立和仲裁協議無效兩種,而仲裁協議無效又有兩種情形。

    1.仲裁協議不成立

    目前司法實踐堅持以當事人通過簽署或者互換方式形成的書面仲裁合意作為判斷仲裁協議成立的標準,不認可默示或以行為方式達成的仲裁協議。②對于租船合同的仲裁條款能否有效并入提單,海事司法實踐認為,提單背面類似“租約中所有條款和條件并入本提單”的格式條款不能使租船合同仲裁條款并入提單。原因在于,仲裁條款或者仲裁協議獨立生效的前提是有關當事人就通過仲裁解決爭議達成合意;援引含有仲裁條款的文件在使當事人明確知曉并認可援引的仲裁條款時,方構成仲裁合意。司法實踐總結出的構成有效并入提單的條件是,“必須在提單正面明示哪一份租船合同并入提單,并明示租船合同的仲裁條款并入提單,使提單持有人明確知曉仲裁條款的內容”。③

    韓進船務有限公司申請承認和執(zhí)行英國仲裁裁決案④是海事法院因不存在仲裁協議而拒絕承認和執(zhí)行外國海事仲裁裁決的典型案例。該案中,提單正面載明了“與租船合同一并使用”,背面條款載明了“提單正面所注明的租船合同中的所有條件、條款、權利和除外事項,包括法律適用和仲裁條款,都并入本提單”,但提單對具體并入哪一份租船合同沒有明確約定,韓進船務有限公司不能證明其提交的包運合同就是提單所載明的租船合同,而且該包運合同的當事人并非韓進船務有限公司,因此認定該包運合同及其包含的仲裁條款沒有并入提單,韓進船務有限公司與被申請人之間不存在書面仲裁協議。

    2.仲裁協議無效

    根據《紐約公約》第5條第1款(甲)項的規(guī)定,如果訂立仲裁協議的當事人依對其適用的法律為無行為能力,或者依仲裁協議選定的準據法,或者在未指明以何種法律為準據法時,根據仲裁裁決作出地國法律,該仲裁協議是無效的,則可以拒絕承認及執(zhí)行有關裁決。

    當事人的締約行為能力可以決定仲裁協議的有效性?!都~約公約》規(guī)定如果訂立仲裁協議的當事人依對其適用的法律為無行為能力,仲裁協議即為無效。何為“對其適用的法律”?司法實踐表明,我國對合同當事人締約行為能力的認定,根據我國(執(zhí)行地國)的沖突法規(guī)范予以確定。①關于無締約行為能力的認定,通常會涉及代理人代本人訂立合同時如何認定仲裁條款的效力問題。在德國魯道夫·A·奧特克公司承認及執(zhí)行英國仲裁裁決案②中,最高院認為:鑒于本案被申請人中國外運南京公司的所有活動都是通過其經紀人丸紅公司進行的,因此應當認定丸紅公司是被申請人的代理人,被申請人應當受丸紅公司代其簽訂的租船合同的約束;被申請人簽發(fā)航次指令的行為是一種履行合同的行為,該行為表明被申請人與申請人之間有租船合同;因為租船合同和租船概要中均含有仲裁條款,所以應當認定被申請人與申請人之間存在仲裁協議。

    關于仲裁協議效力判定的準據法?!都~約公約》確定了仲裁協議準據法的沖突規(guī)范,即當事人選擇適用的法律優(yōu)先,其次是仲裁裁決作出地國法律。當事人大多僅對合同適用的法律作出選擇,很少專門就仲裁條款的法律適用作出明確約定,因此,大多時候適用仲裁裁決作出地國法律認定仲裁協議效力。

    (二)《紐約公約》第5條第1款(乙)項:未獲適當通知及喪失陳述權利

    《紐約公約》第5條第1款(乙)項規(guī)定了未獲適當通知和喪失陳述權利兩類拒絕承認及執(zhí)行仲裁裁決的法定事由。樣本調查表明,幾乎每個案件被申請人都會提出此項抗辯,但成功的僅有2宗。原因在于,一方面法院不愿在嚴重違反正當程序的情況下執(zhí)行有關裁決;另一方面仲裁員和仲裁庭一般都對公平審理給予了相當的注意。③

    關于未獲適當通知。通知是送達,屬于程序事項,通知方式和效力應依當事人約定、仲裁規(guī)則以及仲裁地法律的先后順序來判斷,不能用司法程序中判斷送達與否的標準衡量。①當事人很少對通知方式作出明示約定,根據雙方同意適用的仲裁規(guī)則或仲裁地法律的規(guī)定來判斷的較常見。因此,司法實踐中,當被申請人抗辯未獲適當通知時,法院會注意審查以郵寄、傳真、電子郵件等方式送達與雙方約定、仲裁規(guī)則及仲裁地法律是否一致,進而根據案件事實綜合判斷是否符合適當的要求和標準。至于因被送達人自己的過錯或疏忽導致未能妥收仲裁文書,比如被申請人地址變更后未給予通知,由此產生的后果就由被送達人自己承擔。

    在邦基有限公司申請承認及執(zhí)行英國仲裁裁決案②中,被申請人抗辯稱在仲裁程序中沒有收到指定仲裁員的通知。廣州海事法院查明,申請人曾經在不同的時間向被申請人的兩個傳真號碼發(fā)送傳真,通知被申請人指定仲裁員。本案中,被申請人事后聲稱沒有收到指定仲裁員的通知,卻在仲裁過程中仲裁員要求其答辯時明知仲裁庭已經組成,有機會抗辯卻不做任何抗辯,反而對答辯進行準備,有違常理。更為重要的是,被申請人提出的延期申請在送交獨任仲裁員的同時,附送給申請人在英國的代理人,這也證明被申請人知道申請人在英國的代理人及其傳真號碼。在沒有相反證據的情況下,被申請人沒有得到指定仲裁員通知的主張沒有說服力,不予采納。此外,最高院對送達方式也表明了其觀點:在雙方未約定送達方式的情況下,采取任何有效方式送達都是適當的。

    值得注意的是電子郵件送達的判斷標準。在仲裁規(guī)則和仲裁地法律未明確規(guī)定的情況下,我國采取實際知悉的標準,即申請人須證明被申請人已收悉送達。在世界海運管理公司申請承認和執(zhí)行英國仲裁裁決案③中,雙方約定仲裁,并視乎索賠金額多少提交不同仲裁庭,合同由英國法調整并根據英國法解釋。結合本案案情,應組成臨時仲裁庭進行仲裁,由每方指定一個仲裁員,再由仲裁員指定首席仲裁員。被申請人抗辯其未收到關于指派仲裁員和關于仲裁程序的任何通知。最高院認為,根據《1996年英國仲裁法》第14條第(4)款規(guī)定,如果仲裁員需由當事人指定,仲裁程序以及指定仲裁員的通知可以由一方當事人向對方當事人送達。該法第76條規(guī)定:當事人可以通過仲裁協議對送達的方式進行約定;沒有約定的,通知或者其他文件可以任何有效的方式送達個人。因此,申請人通過案外人采用電子郵件方式向被申請人送達,該送達方式并非我國所禁止,在申請人能夠證明被申請人已收悉送達通知的情況下,該送達為有效送達。但申請人未能提供被申請人確認收到電子郵件或者能夠證明被申請人收到電子郵件的其他證據,因此,對該仲裁裁決不予承認和執(zhí)行。

    喪失陳述權利的抗辯通常與未獲適當通知相關聯,即未得到有關進行仲裁程序的適當通知,所以未能陳述其權利。在荷蘭國際運輸合同管理公司申請承認及執(zhí)行英國仲裁裁決案①中,申請人提請仲裁要求“南珠輪所載貨物的所有人”承擔支付救助費的義務,仲裁程序中將“貨物所有人”列為被申請人,直至仲裁程序結束,仲裁員在仲裁過程中無任何證據證明確定了貨物所有人的具體名稱和地址。廣州海事法院認為,在作為被申請人的貨物所有人的身份一直未明確的情況下,仲裁員在仲裁開始時就不可能對實際的貨物所有人發(fā)出仲裁通知,也不可能通知實際的貨物所有人參加仲裁程序。申請人申請對被申請人執(zhí)行仲裁裁決,僅僅是因為申請人依據部分文件認為被申請人“應該”是仲裁的被申請人。律師自稱貨物所有人參與仲裁程序,但其實際受貨物保險人的委托,而保險人未獲貨物被保險人即“南珠輪所載貨物的所有人”的授權。因此,參與仲裁的律師是在未得到被申請人合法授權的情況下進行仲裁程序的。被申請人在整個仲裁過程中,未實際收到任何仲裁通知,喪失了陳述權利的機會,因此對該仲裁裁決不予承認和執(zhí)行。

    應注意,在適當通知后照常進行的缺席仲裁并不構成喪失陳述權利。如果在仲裁庭適當通知之后被申請人拒絕參加仲裁程序或者消極對待,則應該認定被申請人故意喪失機會,仲裁庭據此進行的缺席審理和作出的缺席裁決是合法有效的,不構成不予承認及執(zhí)行的理由。

    (三)《紐約公約》第5條第1款(?。╉棧褐俨猛ソM成或仲裁程序不當

    仲裁意思自治的表現形式之一即當事人自行選定仲裁員或者約定仲裁庭的組成方式。仲裁庭的組成或仲裁程序與當事人的協議或仲裁地法律不符,并不必然使得仲裁庭不能獨立公正審理案件,但卻可能因為程序上的瑕疵而導致仲裁的這種特點喪失。①根據《紐約公約》第5條第1款(?。╉椀囊?guī)定,仲裁庭的組成或仲裁程序是否不當,首先考察同當事人間的協議是否不符(包括當事人合意選定的仲裁規(guī)則),只有在當事人之間沒有協議的情況下,才考慮仲裁地法律。當事人之間的協議優(yōu)先于仲裁地法,仲裁地法只起輔助和補充的作用。

    在韋斯頓瓦克公司申請承認及執(zhí)行英國仲裁裁決案②中,被申請人提出仲裁庭組成不符合仲裁協議的抗辯。涉案仲裁條款約定,爭議由雙方合意指定的獨任仲裁員解決;如雙方不能同意獨任仲裁員的指定,爭議將由兩名仲裁員解決,各方指定一名仲裁員。若兩名仲裁員在任一問題上不能達成一致的,這兩名仲裁員將指定第三名仲裁員共同解決。本案中,申請人韋斯頓瓦克公司指定Michael Baker Harber為仲裁員后,被申請人并未同意由其作為獨任仲裁員,而是另行指定陳波為另一名仲裁員。仲裁過程中陳波辭去仲裁員職務,案件由Michael Baker Harber獨任仲裁。涉案仲裁條款中約定的獨任仲裁的條件未成就,仲裁庭由兩名仲裁員組成。本案涉及的問題是仲裁員辭職造成的仲裁庭空缺應當如何填補。當事人對此并無約定,應當依照當事人選擇的仲裁規(guī)則和仲裁地法律來確定。本案當事人沒有約定仲裁規(guī)則,因此,應當根據仲裁地法律即《1996年英國仲裁法》確定仲裁庭的組成。根據《1996年英國仲裁法》的規(guī)定,在無仲裁員空缺填補約定的情況下,申請人應當在通知被申請人之后申請法院作出仲裁庭組成的決定。但本案中申請人并未向法院提出申請,而是由其指定的仲裁員獨任仲裁。因此,該仲裁庭的組成不符合仲裁條款的約定和《1996年英國仲裁法》,屬于仲裁庭組成違反進行仲裁的國家的法律而得以拒絕承認及執(zhí)行的情形。

    (四)我國執(zhí)行程序相關規(guī)定:超過申請期限和沒有明確義務主體

    在本文收集到的22宗《紐約公約》案件中,不予承認及(或)執(zhí)行的有9宗,因超過申請期限導致裁決被拒絕承認及(或)執(zhí)行的有5宗,占案件數比例逾50%,其中有1宗案件還同時涉及沒有明確義務主體。

    本文第一部分對仲裁裁決申請承認及執(zhí)行的時效進行了介紹,簡單來說,以2007年修訂的民事訴訟法為分界點,修訂之前申請期限是,雙方當事人或一方當事人為個人的,1年;雙方為法人或其他組織的,6個月。修訂后,時效統一為2年,且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guī)定。我國法律對于申請期限從較短期限修改為較長期限,且增加中止、中斷情形,更有利于保護申請執(zhí)行人的利益。上述5宗因申請超過期限而導致仲裁裁決得不到承認與(或)執(zhí)行的案件都是適用2007年修訂前《民事訴訟法》第219條的規(guī)定。

    是否超過申請期限,關鍵在于期間何時起算。易產生爭議的問題通常是仲裁裁決并未規(guī)定履行期間時,以何時起算。2007年修訂的《民事訴訟法》補充規(guī)定“法律文書未規(guī)定履行期間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實踐中仲裁裁決一般以裁決作出日為生效日。但最高院通過多宗案件復函表明:仲裁裁決沒有關于履行期限的內容時應給當事人一個合理的履行期限,而不應從仲裁裁決作出之日起計算申請承認及執(zhí)行的期限。在前述邦基有限公司申請承認及執(zhí)行英國仲裁裁決案①中,裁決書沒有關于履行期限的內容,最高院認為應當給予當事人一個合理的期限。根據《紐約公約》第4條的規(guī)定,申請人取得仲裁裁決正本或者正式副本是向法院申請承認執(zhí)行仲裁裁決的必要條件。故可以從申請人收到裁決書正本或者正式副本之日起計算申請人申請執(zhí)行的期限。本案最終裁定因超過申請執(zhí)行期限不予執(zhí)行。在塞浦路斯瓦賽斯航運有限公司申請承認及執(zhí)行英國仲裁裁決案②中,申請人申請承認和執(zhí)行的3份仲裁裁決分別于2001年3月14日、2001年6月20日、2002年2月13日作出,天津海事法院收到申請人申請材料的日期是2004年1月17日。雖然前述3份仲裁裁決均未明確履行期限,且送達時間不明,無法確認申請人何時收到仲裁裁決。但在2002年3月28日,本案兩被申請人對前述3份仲裁裁決申請向英國高等法院提起訴訟,這表明前述3份仲裁裁決已于2002年3月28日前送達給兩被申請人。而申請人作為權利主張者,司法裁判者更傾向地推理為,2002年3月28日前,前述3份仲裁裁決也已送達給申請人。因此,法院認定申請人的執(zhí)行申請已超過六個月申請執(zhí)行期限,不予承認和執(zhí)行。本案中,英國高等法院對仲裁裁決異議案件的審理與裁決不構成申請人申請承認和執(zhí)行仲裁裁決期限中斷或延長的理由。

    也有一些其他因素可能導致仲裁裁決不能得到執(zhí)行,比如申請承認和執(zhí)行的仲裁裁決沒有明確的義務主體,無法滿足仲裁裁決的可執(zhí)行性的要求。在上述荷蘭國際運輸合同管理公司申請承認及執(zhí)行英國仲裁裁決案①中,仲裁裁決的支付救助費用的義務人為“南珠”輪所載貨物的所有人,而不是具體的某一公司,也就是說,被裁決承擔付款義務的主體是不確定的。廣州海事法院認為,由于確認救助合同中承擔救助費支付義務的貨物所有人是實體問題,必須依據一系列的證據才能得以認定,而根據《紐約公約》的規(guī)定, 承認仲裁裁決的程序只對仲裁程序是否符合公約的要求進行審查。因此,在本案的審查中不宜通過實體審理程序確認貨物所有人的身份。在裁決書未明確承擔支付救助費用的義務主體的情況下,裁決不可執(zhí)行。

    四、程序檢視:對審查承認及執(zhí)行外國海事仲裁裁決具體做法的思考

    筆者在對廣州海事法院審查的14宗《紐約公約》案件卷宗調查中發(fā)現,法院審查此類案件的具體程序和做法呈現缺漏、混亂狀態(tài)。前文已對《紐約公約》案例拒絕承認及執(zhí)行的原因進行了實證分析,現在筆者從審查此類案件具體的程序和做法的角度對樣本展開分析。

    (一)審查形式不統一

    審查承認及執(zhí)行外國海事仲裁裁決案件應組成合議庭,但審查的形式不明確。因外國海事仲裁裁決承認及執(zhí)行案件只是對外國仲裁裁決程序上的審查,最高院指出開庭沒有法律依據。②案卷調查發(fā)現,司法實踐中仍有開庭審查,大多案件采用類似開庭的聽證形式,沒有發(fā)現其他審查形式。

    理論界早有提出對外國仲裁裁決司法審查應采取聽證程序,但法院如何組織聽證、是否給予雙方舉證期限、聽證包括幾部分內容、如何進行聽證調查等重要問題均未見有統一的意見。實踐中廣州海事法院的做法是向申請人發(fā)送受理案件通知書,向被申請人發(fā)出聽證通知書或應訴通知書。在聽證調查階段,法院分為3個部分,首先由申請人陳述具體的承認及執(zhí)行請求、事實與理由;被申請人對申請人的請求是否提出抗辯,抗辯理由;其次,針對被申請人的抗辯進行舉證、質證和辯論;最后是綜合辯論。

    (二)超期裁定常發(fā)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承認和執(zhí)行外國仲裁裁決收費及審查期限問題的規(guī)定》,當事人依照紐約公約第4條規(guī)定的條件申請承認和執(zhí)行外國仲裁裁決,受理申請的人民法院決定予以承認和執(zhí)行的,應在受理申請之日起2個月內作出裁定,如無特殊情況,應在裁定后6個月內執(zhí)行完畢;決定不予承認和執(zhí)行的,須按最高院法發(fā)(1995)18號《關于人民法院處理與涉外仲裁及外國仲裁事項有關問題的通知》的有關規(guī)定,在受理申請之日起2個月內上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院上述法發(fā)(1995)18號通知確立了“內部報告制度”,即法院在裁定不予執(zhí)行或者拒絕承認和執(zhí)行之前,必須報請本轄區(qū)所屬高級人民法院進行審查;如果高級人民法院同意不予執(zhí)行或者拒絕承認和執(zhí)行,應將其審查意見報最高人民法院。待最高人民法院答復后,方可裁定不予執(zhí)行或者拒絕承認和執(zhí)行。

    據筆者的案卷調查,廣州海事審查的14宗承認及執(zhí)行的外國海事仲裁裁決案件,除2宗撤回申請的案件,僅有1宗是在受理申請之日起2個月內做出裁定,且這宗案件是中國根據《紐約公約》執(zhí)行外國仲裁裁決的首例。[182]另外5宗裁定承認及執(zhí)行裁決的案件平均裁定周期為261天,遠遠超過2個月的規(guī)定。6宗裁定拒絕承認與(或)執(zhí)行裁決的案件平均裁定周期為858天,其中用時最短的逾450天,最長的達1195天(見圖3)。

    圖3:廣州海事法院審查《紐約公約》案件裁定所用期限表

    因案卷中很少看到不予承認及執(zhí)行的審查意見上報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的時間,因此,無從推知是否超期呈報;鑒于不需要經過“內部報告制度”的裁定承認及執(zhí)行的案件平均裁定周期也遠超2個月,拒絕承認及執(zhí)行的案件在2個月之內如期呈報應屬臆想。裁定拒絕承認與(或)執(zhí)行裁決的案件平均裁定周期是裁定承認及執(zhí)行裁決的案件平均裁定周期的3倍多,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即多走了“內部報告制度”的呈報程序。由此可見,在三級法院之間的流轉所花的時間實在是太長,司法效率受到極大損害。

    (三)審查結論混亂

    關于審查承認及執(zhí)行外國仲裁裁決案件的結論,《執(zhí)行通知》規(guī)定有兩種,一是裁定承認其效力,并且依照《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程序執(zhí)行;二是裁定駁回申請,拒絕承認及執(zhí)行。司法實踐中,除了上述兩種以及裁定準許撤回申請或按自動撤回申請?zhí)幚恝僦?,還存在裁定予以部分承認及執(zhí)行②、裁定予以承認③、裁定駁回申請、裁定予以承認但不予執(zhí)行等多種結論。

    案卷調查中,筆者對超過申請執(zhí)行期限,法院該如何裁定的問題尤感困惑,在此試著探討一下?!秷?zhí)行通知》并沒有明確超過申請執(zhí)行期限該如何裁定,因上述通知針對審查的對象為公約的第5條,而申請執(zhí)行期限為我國執(zhí)行程序規(guī)定。最高院曾復函下級法院,申請超過法定期限,對當事人申請應予駁回。④另外,最高院民四庭法官的論文中進一步明確,超過申請執(zhí)行期限應駁回當事人的申請,而且不歸類為不予承認和執(zhí)行仲裁裁決的案件。⑤從這個角度出發(fā),因違反國內執(zhí)行相關程序的案件,比如超過申請執(zhí)行期限,被申請人不存在(未在我國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注冊登記)等,又或者申請人僅申請執(zhí)行仲裁裁決,告知其先申請承認后堅持不申請承認的,審查結果應為“裁定駁回申請”。 這類裁定駁回申請的案件,申請人再次申請符合條件的,法院應予受理。這也就是最高院通知中的“裁定駁回申請,拒絕承認及執(zhí)行”區(qū)別之處。對于后者,申請人不得再提出申請,也不能就同一案件事實向法院起訴,但仲裁協議無效的除外。

    從案卷調查的5宗存在申請超過法定期限的案件審查結論來看,沒有1宗為“裁定駁回申請”,除了1宗為“予以承認但不予執(zhí)行”外,其他4宗均為“不予承認和執(zhí)行”。 在“予以承認但不予執(zhí)行”的案件①中,被申請人同時提出了《紐約公約》第5條第1款和超過申請期限的抗辯,法院在審查后認為,沒有出現第5條第1款和第2款的情形,仲裁協議有效,仲裁程序合法,裁決應當予以承認;但超過申請期限,不予執(zhí)行。筆者認為這個做法是合適的。但也有案例表明,在被申請人僅提出超過申請期限的抗辯時,法院不審查《紐約公約》第5條第2款事項,僅就超期申請做出不予承認和執(zhí)行裁定,筆者認為這種做法是有待商榷的。

    如果當事人僅提出超過申請執(zhí)行期限抗辯,應裁定駁回申請。如果被申請執(zhí)行人提出超過申請執(zhí)行期限抗辯的同時提出《紐約公約》可拒絕承認和執(zhí)行的抗辯,是否僅審查超過申請執(zhí)行期限抗辯?筆者認為應審查全部抗辯理由。在超過申請執(zhí)行期限抗辯成立的情況下,如果審查公約抗辯不成立,應裁定予以承認但不予執(zhí)行;如果審查公約抗辯成立,應裁定拒絕承認及執(zhí)行。在超過申請執(zhí)行期限抗辯不成立的情況下,如果審查公約抗辯不成立,應裁定予以承認和執(zhí)行;如果審查公約抗辯成立,應裁定拒絕承認及執(zhí)行??傊P者認為,在且應在當事人僅提出超過申請執(zhí)行期限抗辯時,審查結論為“裁定駁回申請”,一旦審查涉及《紐約公約》抗辯事項,應采取最高院通知中的兩種結論或其合法變形(即予以部分承認及執(zhí)行、予以承認、予以承認但不予執(zhí)行等)。

    (四)異議程序缺失

    我國法律排除了對不予執(zhí)行仲裁裁決書的裁定上訴②和申請再審③的可能性。法院一旦作出裁定即為終審裁定。這無疑會給法官對仲裁裁決的審查造成隨意性,對法院作出錯誤的司法審查裁定也就喪失了相應的挽救措施。④前文提到的“內部報告制度”設計的初衷是統一不予承認及執(zhí)行的司法尺度和避免司法地方保護主義。但該制度近年來也多被批評,認為其既不合理地歧視了國內仲裁裁決的當事人,又效率低下且程序異常的不透明,同時也違反了獨立審判原則。⑤筆者認為,“內部報告制度”只是法院組織系統內部實施的一項非公開運作的特殊做法,其不僅如上文所述效率低下,且實踐中有些法院未嚴格遵守通知規(guī)定在拒絕承認及執(zhí)行前未逐級上報,裁定作出后再請示或干脆不請示的案例也存在。此時,最高法院或高級法院即使發(fā)現下級法院作出錯誤的司法審查裁定,也無法更改裁定結果,只能提醒在今后的工作中避免出現“先處理后請示”問題。因此,“內部報告制度”不能杜絕承認和執(zhí)行中可能發(fā)生的錯誤。

    對審查承認及執(zhí)行外國海事仲裁裁決程序規(guī)范的完善是一項復雜而長期的系統工程。最高院曾于2003年發(fā)布《關于人民法院處理涉外仲裁及外國仲裁案件的若干規(guī)定 (征求意見稿) 》(簡稱征求意見稿)嘗試對外國仲裁裁決的承認及執(zhí)行程序規(guī)范進行完善。該規(guī)定并未應用于實踐。征求意見稿提出應在立案之日起6個月內作出裁定,但從上文的司法實踐分析來看仍然有些短,在“內部報告制度”仍存在的情況下,拒絕承認及執(zhí)行裁決的案件裁定周期不完全為審查法院所控。對于上文提到的審查形式、審查結論、異議程序等三個實踐突出問題在征求意見稿中并未提及。筆者認為,程序規(guī)范要想真正應用于司法實踐并解決實踐中突出難題,前提基礎一定是對司法實踐進行全面、細致和充足的調研。只有不斷地調查和研究司法實踐,從中發(fā)現問題、總結經驗,繼而創(chuàng)新方法并將其升華為理論,最終才能上升到立法。本文的案例樣本并不全面,筆者只是管窺實踐一角尚未探到議題全景,不敢冒昧提出完善建議。筆者期待司法實務界能更多地研究《紐約公約》案例,唯有此才可更接近司法實踐真實狀況。本文的分析和相關結論,還有待司法實踐的進一步檢驗。盡管如此,筆者希望能做引玉之磚,引發(fā)實務界和理論界對于承認及執(zhí)行外國海事仲裁裁決問題的更多關注和討論,以促進此項制度更加健康發(fā)展。

    (責任編輯:莫海恩)

    Recognition and Enforcement of Foreign Maritime Arbitration Award in China——empiricalempiricalempirical analysisEmpirical Analysis of "New York Convention" Case ofMaritime Court

    Deng Feifei, Tu Linfang

    Recognition and Enforcement of Foreign Maritime Arbitral Award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s in the foreign maritime arbitration field.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ll cases of the Guangzhou Maritime Court since 1987 and a part of cases of other maritime courts applying New York Convention. Through reviewing the New York Convention defenses, including the validity of the arbitration agreement, lacking proper notice and depriving of right to defense, improper composed arbitral tribunal or arbitration proceedings, and the relevant rules of China enforcement procedure defense, the paper reveals that how the maritime courts understand relevant provision of New York Convention, and summarizes judicial practice experiences dealing with such cases. Meanwhile, the paper empirically studies the specific practices of Guangzhou Maritime Court when reviewing the cases applying New York Convention. We found that there were several aspects yet to perfect, such as unified review forms, awards exceeding time limits, confused conclusions, lack of opposition procedure and etc.

    New York Convention Foreign Maritime Arbitral Awards Recognition and Enforcement

    * 此文榮獲“第二十三屆全國海事審判研討會”一等獎。

    ** 廣州海事法院研究室(審監(jiān)庭)助理審判員,大連海事大學法學碩士。

    *** 國信信揚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暨南大學法學碩士。

    ① 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網:“《承認及執(zhí)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1958年,紐約)狀況”載http://www.uncitral.org/uncitral/zh/uncitral_texts/arbitration/NYConvention_status.html,最后訪問日期: 2014 年12月 9日。

    ① 韓立新、袁紹春、尹偉民著:《海事訴訟與仲裁》,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207頁。

    ① 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09年4月22日作出(2008)甬仲監(jiān)字第4號民事裁定書。

    ② 劉貴祥、沈紅雨:“我國承認和執(zhí)行外國仲裁裁決的司法實踐述評”,載《北京仲裁》第79輯。

    ① 廣州海事法院(1990)廣海法商字第31號案。

    ② 廣州海事法院(1997)廣海法湛字第5號案。

    ③ 廣州海事法院(1997)廣海法商字第53號案。

    ④ 廣州海事法院(1997)廣海法事字第68號案。

    ⑤ 廣州海事法院(1997)廣海法深字第92號案。

    ⑥ 廣州海事法院(1997)廣海法深字第93號案。

    ⑦ 廣州海事法院(1998)廣海法商字第20號案。在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之前,香港和內地之間相互承認和執(zhí)行彼此仲裁裁決的法律依據是《紐約公約》;內地和香港特別行政區(qū)代表于1999 年 6 月 21 日簽署了《關于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相互執(zhí)行仲裁裁決的安排》(簡稱《安排》),在香港回歸后《安排》簽署前的一段時間,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qū)之間出現了相互承認和執(zhí)行仲裁裁決的“真空”。本案作出生效裁決時間為1998年6月24日,此時《安排》尚未簽署,正處“真空”時期,廣州海事法院秉著支持仲裁的理念,依據《紐約公約》裁定予以承認及執(zhí)行。

    ① 廣州海事法院(1998)廣海法深字第86號案。

    ② 廣州海事法院(2002)廣海法他字第2號案。

    ③ 廣州海事法院(2002)廣海法他字第3號案。

    ④廣州海事法院(2004)廣海法他字第1號案。

    ⑤ 廣州海事法院(2005)廣海法他字第1號案,參見最高人民法院[2005]民四他字第53號復函。

    ⑥ 廣州海事法院(2006)廣海法他字第1號案,參見最高人民法院[2006]民四他字第47號復函。

    ⑦ 廣州海事法院(2013)廣海法他字第1號案。

    ⑧ 被請求承認及執(zhí)行法院為大連海事法院。

    ⑨ 被請求承認及執(zhí)行法院為武漢海事法院。

    ① 被請求承認及執(zhí)行法院為大連海事法院,案件情況請參閱王生長:《外國仲裁裁決在中國的承認和執(zhí)行》,1998年5月在巴黎國際商事仲裁大會專題發(fā)言中譯本。

    ② 被請求承認及執(zhí)行法院為大連海事法院,案件情況請參閱王生長:《外國仲裁裁決在中國的承認和執(zhí)行》,1998年5月在巴黎國際商事仲裁大會專題發(fā)言中譯本。

    ③ 參見最高人民法院[2000]交他字第11號復函,被請求承認及執(zhí)行法院為武漢海事法院。

    ④ 參見最高人民法院[2004]民四他字第32號復函,被請求承認及執(zhí)行法院為天津海事法院。

    ⑤ 參見最高人民法院[2006]民四他字第34號復函,被請求承認及執(zhí)行法院為天津海事法院。

    ⑥ 參見最高人民法院[2012]民四他字第12號復函,被請求承認及執(zhí)行法院為天津海事法院。

    ① 劉貴祥、沈紅雨:“我國承認和執(zhí)行外國仲裁裁決的司法實踐述評”,載《北京仲裁》第79輯。

    ① 陳靜:“外國仲裁裁決在中國的承認及執(zhí)行”,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碩士學位論文。

    ② 劉貴祥、沈紅雨:“我國承認和執(zhí)行外國仲裁裁決的司法實踐述評”,載《北京仲裁》第79輯。

    ③ 劉壽杰:“租約仲裁條款并入提單——海事仲裁裁決司法審查的理論與實踐”,載萬鄂湘主編《涉外商事海事審判指導》,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第2輯。

    ④ 廣州海事法院(2005)廣海法他字第1號案,參見最高人民法院[2005]民四他字第53號復函。

    ① 英國嘉能可有限公司申請承認和執(zhí)行英國倫敦金屬交易所仲裁裁決案,參見最高人民法院[2001]民四他字第2號復函。

    ② 參見最高人民法院[2000]交他字第11號復函,被請求承認及執(zhí)行法院為武漢海事法院。

    ③ 劉劍:“《紐約公約》與對外國仲裁裁決的承認和執(zhí)行”,載《政府法制研究報告》1997年第2期。

    ① 司法程序的送達考慮到司法主權因素一般更為嚴格。

    ② 廣州海事法院(2006)廣海法他字第1號案,參見最高人民法院[2006]民四他字第47號復函。

    ③參見最高人民法院[2006]民四他字第34號復函,被請求承認及執(zhí)行法院為天津海事法院。

    ① 廣州海事法院(1997)廣海法商字第53號案。

    ① 林一飛:“外國仲裁裁決的承認與執(zhí)行:中國二十年的司法實踐”,載《國際經濟法學刊》2009年第16卷第1期。

    ② 參見最高人民法院[2012]民四他字第12號復函,被請求承認及執(zhí)行法院為天津海事法院。

    ① 廣州海事法院(2006)廣海法他字第1號案,參見最高人民法院[2006]民四他字第47號復函。

    ② 參見最高人民法院[2004]民四他字第32號復函,被請求承認及執(zhí)行法院為天津海事法院。

    ① 廣州海事法院(1997)廣海法商字第53號案。

    ② 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于2004年發(fā)布的《涉外商事海事審判實務問題解答(一)》第71問提到,“開庭”是法院審理案件的形式, 因此,在對涉外仲裁案件審查的過程中,開庭沒有法律依據。

    ① 廣州海事法院(1990)廣海法商字第31號案:廣州遠洋運輸公司申請承認及執(zhí)行英國仲裁裁決案。

    ① 人民法院受理申請后,作出裁定前,申請人請求撤回申請的,應當允許。不繳納申請費的,按自動撤回申請?zhí)幚怼?/p>

    ② 根據《紐約公約》的規(guī)定,對于仲裁協議范圍以內的事項的決定,如果可以和對于仲裁協議范圍以外的事項的決定分開,那么這一部分的決定仍可予以承認和執(zhí)行。

    ③ 承認及執(zhí)行是獨立的程序,當事人可僅申請承認外國仲裁裁決,適用于在當事人之間的爭議已經過仲裁作出裁決的情況下,一方當事人還欲就已決定的問題提起訴訟,另一方當事人可利用承認程序阻止對方。

    ④ 彼得·舒德申請承認及執(zhí)行美國仲裁委員會裁決案,參見最高人民法院[2006]民四他字第35號的復函。

    ⑤ 文中表述不予承認和執(zhí)行仲裁裁決的案件共21宗,分別對21宗的拒絕原因歸類后,又提到此外還有3宗案件因超過申請執(zhí)行期限等原因駁回當事人的申請。請閱劉貴祥、沈紅雨:《我國承認和執(zhí)行外國仲裁裁決的司法實踐述評》,載《北京仲裁》,第79輯。

    ① 廣州海事法院(2006)廣海法他字第1號,參見最高人民法院[2006]民四他字第47號復函。

    ② 見《民事訴訟法》第154條第1款第9項。

    ③ 在《最高人民法院公報》1996年第3期第97頁,最高人民法院給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的答復中,最高人民法院認為當事人對于拒絕執(zhí)行仲裁裁決的裁定申請再審的,沒有法律依據。

    ④ 萬鄂湘、于喜富:“我國仲裁司法監(jiān)督制度的最新發(fā)展”,載《法學評論》2007年第1期。

    ⑤ 張瀟劍:“中美兩國執(zhí)行國際商事仲裁裁決比較研究”,載《河北法學》2011年第4期。

    猜你喜歡
    被申請人海事公約
    圖書借閱公約
    信息精要與海事掃描
    水上消防(2021年5期)2022-01-18 05:33:42
    信息精要與海事掃描
    水上消防(2021年3期)2021-08-21 03:12:22
    信息精要與海事掃描
    水上消防(2020年5期)2020-12-14 07:16:30
    信息精要與海事掃描
    水上消防(2020年3期)2020-07-25 02:36:32
    對反訴申請有何規(guī)定?
    兵團工運(2019年6期)2019-12-13 02:25:57
    制定《圖書借閱公約》
    尋找最大公約
    能源(2018年8期)2018-09-21 07:57:40
    制定《圖書借閱公約》
    航次租船合同爭議案
    水運管理(2017年9期)2017-10-25 09:39:51
    汉寿县| 如东县| 辽阳市| 泾源县| 临高县| 山东省| 广安市| 剑河县| 高淳县| 新津县| 上高县| 桑日县| 嘉黎县| 正阳县| 遂川县| 新竹市| 肥西县| 梁平县| 启东市| 昌江| 德州市| 峨眉山市| 贵定县| 收藏| 平山县| 新源县| 庆云县| 浑源县| 青田县| 建湖县| 喜德县| 东乌珠穆沁旗| 镇平县| 胶州市| 望都县| 固镇县| 东莞市| 台前县| 株洲县| 沾益县| 陇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