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在物理教學中有著多樣的形式,在物理學史和科學家身上也有著豐富的內(nèi)涵。然而,物理教學中對美的教育意義的認識與運用仍遠遠不足,這有待于我們在教學中深入發(fā)掘。
【關鍵詞】美 物理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7-0073-02
物理學是一門求真的科學,也是一門無處不閃爍著“美”的科學。當我們從美的角度“以美啟真”的時候,學生所獲得的不僅僅是對物理知識的接受,而且是一種愉悅而深刻的美的體驗,而這種美的體驗又往往會化為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持久的學習動機,推動學生不斷“求美致真”。美對我們來說,具有永恒的教育價值。
一 利用物理知識,深入發(fā)掘科學美
在科學領域也蘊涵著美,我們稱之為科學美??茖W美在物理學中具有豐富多樣的形式。
1.統(tǒng)一美
盡管自然萬物繽紛多彩,千變?nèi)f化,但它們的存在和變化總是遵從一定的規(guī)律,這些規(guī)律奇妙地支配著自然界中不息的一切,使自然萬物運演得和諧有序,這種和諧有序性表現(xiàn)出來的美即統(tǒng)一美。比如,太陽系在銀河系中的運行,八大行星繞太陽的運行,肉眼看不到的微觀世界中電子繞原子核的運行,這些物體或粒子在尺寸上相去何止萬里,但它們卻都受萬有引力的制約,運動軌跡又何其相似!又如,水、聲、光截然不同,但它們卻可以在波的干涉與衍射規(guī)律中得到統(tǒng)一?!敖y(tǒng)一”的觀念不但使我們對世界的認識變得有序,而且還變得簡潔,這種化萬物于一胸的和諧舒朗的感受就是一種美的體驗。
2.守恒美
“恒常不變”可以給人“永恒”的美感,可稱之為守恒美。19世紀50年代,“能量轉換和守恒定律”的建立是科學史上的一件大事,被恩格斯高度評價為19世紀最偉大的“三大發(fā)現(xiàn)”之一?!澳芰哭D換和守恒定律”不僅對科學界和哲學界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以其對宇宙中總質(zhì)能的“恒常不變”的完美體現(xiàn)深深打動了當時以及后來的科學家們。著名的物理化學家奧斯特瓦爾德就非常熱衷于這個原理,以致把它當作世界觀來宣傳。此外,還有質(zhì)量守恒、動量守恒、宇稱守恒等等。
3.實驗美
物理實驗中表現(xiàn)出來的美就是實驗美。實驗美可以表現(xiàn)在實驗現(xiàn)象中,如白光透過棱鏡折射出的美麗彩光,統(tǒng)計物理實驗中大量小球隨機下落中表現(xiàn)出來的規(guī)律分布。同時,實驗美還體現(xiàn)在設計的精巧與絕妙之中,如邁克爾遜設計的測定光速的干涉實驗。為了提高精確度,他創(chuàng)立了多面旋轉法延長光路,采用每次實驗轉動裝置90°的辦法消除了系統(tǒng)誤差,他不能使地球停轉或倒轉,于是用河中行船來類比等等。這些設計思想是精妙絕倫的、美妙絕倫的,以至于愛因斯坦稱邁克爾遜為科學家中的藝術家。
4.對稱美
對稱的事物表現(xiàn)出的均衡對應的美即對稱美。靜電場中的“電勢、電壓”和地球引力場中“地勢、高度差”的概念就可看成是對應對稱的,電和磁的運動規(guī)律是對稱的,所有
共軛的物理量之間的關系是對稱的,就連物體的運動有時也是對稱的(比如在AB兩人相對而坐的桌上,把一支鉛筆從A側滾到B側,再讓它從B側滾到A側,這個“一來一往”的簡單過程就可以形象地說明運動的對稱性)??梢?,在物理學領域,不論是概念、規(guī)律、過程、現(xiàn)象,都廣泛存在著對稱的形式,也就存在著對稱美。
5.形式美
指物理學內(nèi)容在表現(xiàn)形式方面的外觀美。其表現(xiàn)如圖示、圖象、數(shù)學公式、符號等等。法拉第于1837年提出了“電場”、“磁場”的嶄新觀念。由于“場”看不見,摸不著,很難用文字來描述,經(jīng)過周密的思考和分析,他最終提出了“力線”的假想,并用力線的圖示成功地描述了場的形象,從容流暢,內(nèi)涵豐富,猶如繪畫領域中的寫意傳神。至于數(shù)學公式,有人說,數(shù)學公式本身就是一首首自然贊美詩,因為它們以無比簡潔的形式概括了物質(zhì)世界深邃而神奇的規(guī)律,蘊涵了莊嚴、永恒、宏偉的意境。
二 從物理學史中和科學家身上感悟美
一部物理學史,就是一部孜孜求真的歷史,也是一部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美、體驗美、創(chuàng)造美的富有激情的歷史。他們辛勤的勞動、瑰麗的想象、崇高的理想和堅定不渝的精神,無處不閃爍著美的光輝。
1.科學家的研究創(chuàng)造和他們的美學觀念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在人類的各種活動中,美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科學家面對自然規(guī)律的美以及和諧的宇宙秩序如果無動于衷,那么他們的創(chuàng)造是不可想象的。彭加勒在一篇文章中直率地說:“科學家不是因為有用才研究自然的。他研究自然是因為他從中得到快樂;他從中得到快樂是因為它美。若是自然不美,知識就不值得去求,生活就不值得去過了……”狄拉克也寫道:“讓方程式優(yōu)美比讓方程式符合實驗更加重要”;玻姆表示:“物理學是洞察力的一種形式,因而也是藝術的一種形式”;費曼也說:“大自然具有一種質(zhì)樸性,因而非常優(yōu)美”……這一點在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的愛因斯坦身上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
愛因斯坦的一生,始終是帶著求美的激情去求真的。他具有物質(zhì)世界和諧統(tǒng)一美的思想,并把探索和理解自然界的統(tǒng)一性作為他的最高目標。當他把麥克斯韋方程組應用到運動物體上時,發(fā)現(xiàn)了一些“不對稱”。而這“不對稱”使得牛頓力學普遍成立的相對原理在這里不再成立,即統(tǒng)一性遭到了破壞。他認為“統(tǒng)一性遭到破壞”不應是和諧自然界所固有的,也是他因此不能接受的。因此也就把問題轉移到了經(jīng)典物理絕對時空觀的局限性的研究上,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在此之后,他繼續(xù)基于對大自然內(nèi)在統(tǒng)一性的理解與追求,又把相對性原理擴展到加速運動的參照系,最終建立了廣義相對論。不難想象,假如沒有對自然和科學的強烈美感,沒有因美感帶來的探索激情,也就沒有相對論的誕生。可見,美的思想在愛因斯坦的創(chuàng)造過程中起了尤為重要的推動作用。不僅如此,美還成為愛因斯坦研究價值的一個原則。邦迪在紀念愛因斯坦的文章寫道:“我記得最清楚的是,當我提出一個自以為有道理的設想時,愛因斯坦并不與我爭辯,而只是說,‘啊,多丑!’只要覺得一個方程是丑的,他就對之完全失去興趣,并且不能理解為什么還會有人愿在上面花這么多的時間。他深信,美是探求理論物理學中重要結果的一個指導原則?!?/p>
2.從物理學史中感悟科學家在探求真理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人格美
人格美可以向我們展示科學認識過程的艱難與曲折,可以喚起人們心中崇高的思想與情感,它是一種崇高的美,甚至是一種悲壯的美。
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在今天已成為家喻戶曉的科學常識。然而在當時,“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觀點卻是不能被社會所理解和容納的。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終于導致了物理學史上著名的天文學革命。而布魯諾,就是這場革命中勇于為科學獻身的勇士。當他讀了哥白尼的著作后,他說:“如同一道霞光,它的出現(xiàn)應當使數(shù)百年來埋藏在盲目、無恥和嫉妒愚昧的黑暗山洞里的古代真正科學的太陽,也放光明?!彼教幮麚P“日心說”,大膽批判宗教哲學,引起了羅馬宗教裁判所的恐懼,于1592年被捕入獄,于1600年2月17日被活活燒死在羅馬百花廣場上。臨刑前他依然堅定地說:“在宣布對我的判決時,你們比我接受這個判決要恐懼得多?!?/p>
伽利略也是一位維護和發(fā)展“日心說”的科學家,他也因宣傳真理觸怒了羅馬教皇,并以“反對教皇,宣傳邪說”的罪名被終身監(jiān)禁。就算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他也沒有向教會妥協(xié),最終死于幽禁之中。
正是因為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等人的不懈追求與奮斗,才使得天文革命最終摧毀了“人類中心”和“天界是神圣的”等神學觀念,將自然科學從神學中解放出來,從此打開了近代自然科學的大門。
現(xiàn)在,雖然布魯諾的犧牲已成為歷史,崇尚科學與文明的社會再也不能容許對科學家的迫害,但是他們?yōu)榭茖W獻身的精神依然鼓舞著后來的人們。眾多的科學家們淡泊名利,勇于向各種艱苦的條件挑戰(zhàn),向各種未知的領域探尋,兢兢業(yè)業(yè)、嚴謹求實的精神不也是種樸素而崇高的人格美嗎?這種人格之美,對學生會產(chǎn)生深深的感召力,會激勵學生“迎難而上”、“決不放棄”。
綜上所述,物理學中,不僅存在著美的形式,而且蘊涵著美的思想與靈魂。美對于知識,好比是點石成金的神秘符咒;美對于人的全面發(fā)展,好比是架在知識、情感與道德間的橋梁。然而,在物理教學領域,人們對美的教育意義的認識與運用仍遠遠不足。人,不是知識的口袋,人的創(chuàng)造性不僅僅是知識與智力的累積。正如愛因斯坦所說,“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正視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弊鳛槲锢斫處煟瑧摮浞终J識到物理教學中美的客觀性、必要性,并從審美的角度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組織教學,以美啟真,求美致真。
參考文獻
[1]S.錢德拉薩克.美與科學對美的追求[J].科學與哲學,1980(4)
[2]閻金鐸.物理教學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