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霞
摘 ? ?要: 隨著基礎教育英語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實施,情感教育受到大家的廣泛關注。針對英語學習容易引起學生的消極情感;傳統(tǒng)英語教學中“應試”的傾向;師生之間缺乏互動等現(xiàn)狀,在中小學英語教學中應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情感;加強英語交際學習,消除英語“應試”傾向;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在教學過程中,增加情感教育的成分,有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有助于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增強中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對素質(zhì)教育的全面有效實施有著推動作用。
關鍵詞: 情感教育 ? ?中小學英語教學 ? ?實施方法
一、研究背景
我國基礎教育英語課程改革的亮點之一,《英語課程標準》特別強調(diào)“情感態(tài)度是影響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重要因素”,英語教學“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為,教育應該以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而要實現(xiàn)此目標,必須把認知和情感兩方面統(tǒng)一起來[1]。
在中小學英語教學中,對情感教育的忽視是英語教學效果不夠理想的原因之一。所謂“情感教育”,即在充分考慮教學中的認知因素的同時,充分重視教學中的情感因素,創(chuàng)造能給學生以情感體驗,產(chǎn)生學習動機和需要,激起對知識的強烈需求,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以實現(xiàn)教學目標,增強教學效果[2]。因此,英語老師在英語教學中不但要重視學生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更要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的發(fā)展,認真考慮如何把情感融入英語課堂教學之中。但長期以來,我國中小學英語教學和研究未能對學生的情感予以充分的重視,忽視情感對教學的巨大影響。本文旨在探討情感教育對我國中小學英語教學的作用和如何在教學中更好地發(fā)揮情感教育的作用。
二、中小學英語教學中情感教育的現(xiàn)狀
在外語學習中,中小學課堂教學一向“重知輕情”,教師只管往學生頭腦里灌輸各種英語知識,并未對中小學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加以重視,沒根據(jù)他們的年齡特征因材施教,忽略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導致學生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情感是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感情(emotion)、感覺(feeling)、情緒(mood)、態(tài)度(attitude)等。情感對外語學習具有重要的影響,但其影響具有兩重性:消極情感如焦慮、害怕、緊張、羞怯、沮喪、厭惡等,會影響外語學習者潛力的發(fā)揮;而積極情感如自尊、自信、移情、動機等,則會挖掘外語學習者的潛力,促進外語學習。
(一)英語學習容易引起學生消極情感。
焦慮和抑制是英語學習中常見的兩種情感狀態(tài)。焦慮會使學生過于緊張、害怕,害怕老師忽然提問而回答不上,導致無法集中注意力,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抑制是類似焦慮的一種消極情感,隨著學生自尊心的日益增強,他們對外界的一言一行非常敏感,十分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學生對那些可能給自己帶來不利影響的言行,往往采取回避和退縮的態(tài)度。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發(fā)音不準、語法錯誤,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但同學不經(jīng)意的嘲笑,可能會成為壓在他們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導致他們放棄英語學習,因此要避免被嘲笑[3]。
(二)英語教學中“應試”的傾向。
傳統(tǒng)英語教學往往把英語作為一門用來應付考試的課程看待,教師在講授過程中,給學生更多的是灌輸一些語法結(jié)構(gòu)方面的知識,而對于英語本身是一種語言、是用來交流的工具并沒有充分認識到,學生逐漸在這種傳統(tǒng)的授課模式中喪失英語學習興趣。事實上,對一種語言內(nèi)在邏輯和文化內(nèi)涵的把握,正是學習這種語言的根基,脫離了它,語言則會變得空洞、喪失靈魂,而對于英語文化背景的學習,以及其在具體情境中的使用,則隱藏在教材的情感內(nèi)容之中。因為應試教育的關系,通常教師上課鈴響就來了,下課鈴響就走了,講課就是照本宣科,反復地忙著講解知識點,情感教育無從談起。
(三)師生之間缺乏互動。
傳統(tǒng)英語教學存在一定程度的程序化、機械化。鄒為誠等對上海兩千多名初中生進行的調(diào)查表明,以教師講解為主、重知識傳授的教學模式在各類學校中仍然非常普遍[4]。相當多的教師不管教什么內(nèi)容都是老一套,培訓學習了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在實際工作中卻不知道怎么用,或者認為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太麻煩,最后干脆放棄。這種千篇一律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產(chǎn)生抵觸情緒,教育過程中缺乏情感教育,無法喚起學生的共鳴,使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即老師讓做什么就做什么、老師教什么就學什么,而不會主動地學習、探索知識,學習積極性差,學習效果不佳。
三、在中小學英語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我國中小學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的“重知輕情”,已嚴重影響英語教學成效。但是,心理學的研究和許多成功的教學實踐證明,消極情感是可以克服的,而且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積極的情感因素促進英語教學。
(一)優(yōu)化課堂教學內(nèi)容,調(diào)動學生積極情感。
盧家楣所做的問卷調(diào)查表明,不善于運用情感的教師首先表現(xiàn)在對教學內(nèi)容的處理不佳[5]。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選擇好、處理好教學內(nèi)容,從而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因素,激發(fā)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使之融入外語學習中,從而提高外語教學質(zhì)量。
1.中小學英語教學內(nèi)容應生活化
教師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開發(fā)英語學習資源,給學生提供生活化的、逼真的視聽環(huán)境,這種營造出來的教學氛圍,為改進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造了極好的條件,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wǎng)絡上的豐富課程資源充實教學內(nèi)容,極大地緩解學生學習英語的焦慮情緒。教師還可以開發(fā)校本課程,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為他們提供觀察生活的機會,使他們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尋找素材,感受教學內(nèi)容與生活緊密相連,使學生覺得學習就在身邊。
2.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組織教學
教學的對象是學生,因此應該以學生為出發(fā)點,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組織教學??死曛鲝?,為了降低情感焦慮,外語教師必須提供可理解的語言輸入,而且這種語言輸入必須以意思為中心,而不是以語言形式為中心。這種通俗的、可以讓學生很好地理解的語言輸入,可以讓學生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在簡單、輕松的教學中學到知識,增強學好外語的自信心。
3.挖掘教材中的情感要素
英語教材中包含諸多語言材料知識,其中包含的情感,需要教師用心體會,然后準確地傳達給學生,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fā)學生健康、積極的情感體驗,最后融入英語學習過程中,加強對知識點的掌握,提高英語學習興趣。因此,積極的情感教育是有利于促進學生英語學習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資源。
4.正確對待學生英語學習中所犯的錯誤
中小學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初步形成的重要時期,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的情感,平等相待學生,尊重學生,尤其要關注性格內(nèi)向或?qū)W習有困難的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努力嘗試,不要害怕犯錯,勇于開口講英語。二語習得的研究表明,在外語學習中犯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外語學習的初中級階段。害怕犯錯誤是大多數(shù)中小學生產(chǎn)生消極情感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師不能以恰當?shù)膽B(tài)度對待學生的錯誤會加劇學生產(chǎn)生緊張、焦慮、恐懼等情緒。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見錯就糾、有錯必糾;還有些教師因為學生的錯誤,對他們嚴厲訓斥或懲罰。這些做法將嚴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迫使他們對課堂活動采取盡可能逃避的態(tài)度。即使勉強參與課堂活動,有些學生也很可能為了少犯錯誤、保全面子而采取避免使用復雜的句子結(jié)構(gòu),并減少語言輸出量等消極的交際策略。所以,面對學生的錯誤,教師應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為出發(fā)點,區(qū)別對待學生的錯誤。如果要對學生的錯誤予以糾正,應該采用委婉的方式,盡量使學生不至于丟面子。在外語學習中,教師要允許學生犯錯,使學生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習,這樣學生才能在積極、健康的情感教育中逐步成長。
(二)加強英語交際學習,消除英語“應試”傾向。
語言是一種交際的工具,因此應該在交際過程中學習語言。外語教學的目的不僅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知識能力,還要培養(yǎng)學生在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中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交際法的教學特征重點是在語言功能上,而不是在語言形式上;重視流利性,而不是準確性,且得體性比正確性更重要。交際法注重語言的應用能力,培養(yǎng)學以致用的意識;強調(diào)學生的主動性和互動性;課堂上的交際活動以學生為主體,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鉆研精神和自學能力。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在真實的英語情境中學習英語,改變過去那種“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單調(diào)、枯燥、乏味的教學手段,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學技術,尤其是多媒體和網(wǎng)絡技術,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逼真的教學情境,以實現(xiàn)英語教學交際性、實用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的結(jié)合。英語老師要重視交際法教學,消除英語教學應試的傾向,讓學生真正提高英語學習水平,體會到英語學習的樂趣,能自如地運用第二語言進行交流溝通,而不只是紙上談兵。
(三)營造和諧課堂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由于傳統(tǒng)的“灌輸式”英語教學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善于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這樣的心理氛圍可以激勵學生充分挖掘自身的巨大潛力,全身心地投入課堂活動中。課堂是我國中小學學生英語學習的主要渠道,課堂教學效果對英語學習起著決定性作用,良好的課堂氛圍有助于消除英語學習帶來的焦慮,提高教學效率。
國外研究表明,合作學習鼓勵并支持有利于學習的情感因素,因為單獨學習時會體會到更多緊張、焦慮的情緒,特別是一個人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回答問題時,這種情感會更強烈。而在合作學習過程之中,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會極大地緩解緊張情緒,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時合作學習有助于同學之間的情感交流,有助于營造自由、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需要強調(diào)的是,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必須結(jié)合具體的教學對象、教學任務實施,如此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否則會適得其反。
四、結(jié)語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在教學中教師并不僅僅是傳授學生單一的知識點及使用技巧,更應該通過語言的使用,實現(xiàn)情感上的交流、溝通,讓學生在快樂中學,在和諧平等的氛圍中實現(xiàn)情感的有效交流,達到情感共鳴、教學相長的目的。保持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是英語學習成功的關鍵,因此,情感教育對于推動我國中小學英語教學起著重要的作用,它要求廣大中小學教師改變“重知輕情”的現(xiàn)象,提高對情感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并把情感教育應用到自己的教學研究與實踐中,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溝通,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一方面,英語教師要通過情感教育,盡力消除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緊張、焦慮等情感障礙,及時地鼓勵、引導學生消除不利情感的影響。另一方面,教師要在教學中不斷激發(fā)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zhuǎn)化為穩(wěn)定的學習動機,使他們樹立自信心,充分發(fā)揮情感教育對英語教學的巨大推動作用,提高英語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侯麗萍.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J].促進英語學習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7(3).
[2]韓碧波.淺談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新課程研究,2009(1).
[3]任小玲.淺談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08(3).
[4]鄒為城,陳思袆,石濤陽,張少林.上海市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6(1).
[5]盧家楣.對中學教學中教師運用情感因素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J].教育研究,2001(8).
[6]Krashen,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ress,1982:5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