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寧德市醫(yī)院放射影像科 (福建 寧德 352100)
程慶華 江 敏
肺結節(jié)發(fā)病原因很多,感染、免疫功能障礙、腫瘤等均可導致,且不同病因所致的肺結節(jié)臨床表現(xiàn)類似,某些肺結節(jié)常規(guī)影像學檢查亦難以鑒別良惡性。惡性肺結節(jié)若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就會錯過最佳治療時機,耽誤患者的治療。彌散加權成像技術可在活體檢測水分子的微觀運動,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但其易受到患者呼吸及心跳的影響,降低樂了其對良惡性肺結節(jié)診斷的敏感度及特異度[1]。磁共振快速反轉(zhuǎn)恢復-平面回波成像(STIR-EPI)序列克服了這一缺陷,可在患者自由呼吸的情況下對患者進行彌散加權。本研究對我院125例肺結節(jié)患者進行了STIR-EPI序列彌散加權成像,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行MRI常規(guī)掃描及STIR-EPI彌散加權成像檢查的患者125例,其中男71例,女54例;年齡45~87歲,平均(60.2±12.6)歲。所有患者均經(jīng)病理檢測確定肺結節(jié)的良惡性,檢查途徑包括手術切除活檢、纖維支氣管鏡活檢、穿刺活檢以及胸腔積液細胞學檢查。病理學檢查結果提示良性結節(jié)43例,包括炎性結節(jié)24例,結合結節(jié)19例;惡性結節(jié)82例,包括鱗狀細胞癌44例,腺癌32例,小細胞癌6例。在進行磁共振STIR-EPI序列彌散加權成像前,所有患者均未進行任何放、化療治療。
1.2 檢查方法 儀器使用GE HDe Signa 1.5T超導磁共振掃描儀,設定梯度場:33mT/m;梯度切換率:120能mT/(m.s)。行常規(guī)T1WI及T2WI掃描,T1WI、T2WI參數(shù)分別為TR/TE=800/9ms及TR/TE=6667/90ms。隨后利用相控陣表面線圈進行STIR-EPI脈沖序列掃描,掃描參數(shù):TR=5200ms,TI=180ms,TE=Minimum,NEX=8,層厚7mm,間距1mm,矩陣大小96×128mm,擴散方向=S/I,F(xiàn)OV=40cm,擴散敏感系數(shù)b=0、600s/ram。圖像處理采用AW4.2工作站及Functool軟件,獲取DWI圖以及ADC圖。根據(jù)常規(guī)掃描圖像,選取1~3個信號較均勻的病變實性部位作為軟圓形興趣區(qū)(region of interest),選取時注意避開病變邊緣及明顯壞死區(qū)域。
表1 良惡性肺結節(jié)信號強度評分、ADC及SNR值比較
表2 信號強度評分、ADC值以及SNR值對于惡性肺結節(jié)的診斷分析(%)
圖1-3 患者男性,74歲。右上肺腺癌。圖1:T2WI顯示高信號實性結節(jié)影,病灶基底侵犯胸膜;圖2:DWI信號強度高于脊髓,型號強度評分5分;圖3:測定ADC值為1.287×10×10mm-3/s
1.3 觀察指標 測定軟圓形興趣區(qū)的信號強度、ADC值及SNR值,最終測量值取三次測量平均值。信號強度采用Satoh[2]的5分制法進行評價:幾乎無信號為1分;信號強度明顯低于胸髓為2分;信號強度與胸髓信號強度相當為3分;信號強度稍高于胸髓為4分;信號強度明顯高于胸髓為5分。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測定值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設定檢驗標準為0.05,當P<0.05時,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良惡性肺結節(jié)信號強度評分、A D C值、S N R值比較 肺良、惡性肺結節(jié)的信號強度分別為(2.22±1.28)和(3.91±1.41);ADC值分別為(1.979±0.420)×10mm-3/s和(1.384±0.239)×10mm-3/s;SNR值為(195.28±58.34)和(275.02±67.28)。肺良、惡性結節(jié)之間信號強度、ADC值及SNR值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各檢測值對于惡性肺結節(jié)診斷價值 信號強度評分以3作為閾值,A D C值以1.500×10×10mm-3/s作為閾值,SNR以220作為閾值判斷肺結節(jié)的良惡性,其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如表2所示。
早期發(fā)現(xiàn)肺惡性結節(jié)可以指導臨床醫(yī)師進行早期治療,對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義。然而,不同病因引起的肺結節(jié)往往具有相似的臨床表現(xiàn),且常規(guī)的影像學檢查對于某些肺結節(jié)難以鑒別良惡性[3],只能通過病理檢測判斷良惡性[4-5]。但病理檢測大多為侵入性檢查,損傷較大,患者不易接受,且受限于肺結節(jié)部位、性質(zhì)等,不適用于常規(guī)檢查[6]。
腫瘤細胞生長密集、核漿比例高,細胞內(nèi)外可供水分自由擴散空間較小,臨床上根據(jù)這一特點可采用MRI彌散加權成像,檢測患者病灶處的水分子微觀運動,然后根據(jù)所得圖像特點進行分析病灶的良惡性[7-8]。然而,肺部組織會隨著患者呼吸及心跳的運動而發(fā)生移動,傳統(tǒng)的MRI彌散加權成像需要在靜止的環(huán)境下進行,肺部彌散加權成像所得圖像往往受到影響,無法準確顯示患者病變情況。
磁共振快速反轉(zhuǎn)恢復平面回波成像(STIR-EPI)序列成像的成像原理與傳統(tǒng)MRI彌散加權成像基本相同,通過兩個相反方向但大小相等的彌散梯度場來探測人體細胞間隙水分子擴散運動情況[9]。STIR-EPI序列的主要特點是其采用并行采集技術,通過提高梯度系統(tǒng)的切換效率來減輕場強及梯度切換對于生物電的干擾。并行采集技術也大大縮短了掃描時間,對于圖像的性噪比、空間分辨率以及時間分辨率均有較大提高。此外,其進行的是超高速的彌散成像,盡可能地降低了患者呼吸及心臟搏動對于成像的影響[10]。惡性腫瘤具有組織生長密集,核漿比例高的特點,水分子運動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在進行彌散加權成像中,我們可以得到較高信號強度,較低的ADC值以及較高的SNR值,從而鑒別肺結節(jié)的良惡性。圖1-3為某肺腺癌患者的MRI及彌散加權圖像。劉海東[11-12]等研究發(fā)現(xiàn)肺良惡性病變MRI檢查的ADC值有顯著差異(P<0.05),ADC值可作為鑒別肺內(nèi)良惡性病變的指標之一。其將ADC的閾值為1.400×10×10mm-3/s時,診斷肺惡性病變鑒別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83.3%和74.1%。本組研究中,肺惡性結節(jié)信號強度評分、ADC值均低于肺良性結節(jié),SNR值高于肺良性性結節(jié),良惡性結節(jié)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若信號強度評分以3作為閾值,ADC值以1.500×10×10mm-3/s作為閾值,SNR以220作為閾值判斷肺結節(jié)的良惡性,其敏感性、特異性分別為(89.0%,88.4%)、(86.6%,86.0%)、(72.0%,72.4%)。以信號強度、ADC值、SNR值作為判斷標準其敏感性及特異性均處于較高水平,均可作為判斷肺結節(jié)良惡性得參考標準。
本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STIR-ERI序列對于肺尖及肺底部病灶的圖像獲取效果不佳,存在一定的變形,數(shù)據(jù)測量的準確性受到了一定影響。本研究所選取的良性肺結節(jié)病例種類較少,僅包含肺炎、肺結核患者,所得結果可能不適用于其他肺部良性病變。明確良惡性肺結節(jié)之間如何通過STIR-ERI序列鑒別仍需進一步的臨床研究。
總之,磁共振STIR-EPI序列在鑒別肺結節(jié)的良惡性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作為評價肺結節(jié)良惡性的重要參考指標。
1.張振柱,陳永彥,解衛(wèi)平等.32例結節(jié)病臨床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0,15(4):481-483.
2.Satoh,S,Kitazume,Y,Ohdama,S et al.Can malignant and benign pulmonary nodules be differentiated with diffusion-weighted MRI?[J].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2008,191(2):464-470.
3.常娜,李云,陳清亮,等.孤立性肺結節(jié)的CT診斷研究進展[J].罕少疾病雜志,2011,01:52-55.
4.劉玲.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在宮頸癌診斷中的應用進展[J].中華婦幼臨床醫(yī)學雜志(電子版),2010,06(4):296-299.
5.王錫臻,劉芳兵,趙鴻飛等.聯(lián)合增強MR與DWI評估星形細胞瘤生物學特性的應用研究[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1,18(18):1421-1424.
6.歐陽征,冉鵬,肖家榮等.孤立性肺結節(jié)的臨床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3,18(6):1016-1018.
7.魯雪紅,王健,劉文亞,丁巖.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技術預測及評估宮頸癌放療療效價值[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3,27(04):358-359-360.
8.李鳳琪,章步文,黃小燕等.MR-ADC值對腦膿腫和多形膠質(zhì)母細胞瘤鑒別診斷的價值[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1,18(4):284-287.
9.劉天壤,張賜寶,趙軍等.MR擴散加權成像及ADC圖在超急性期腦梗死中的診斷價值[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1,05(15):4560-4561.
10.王文獻.肺癌影像學診斷和進展[J].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2011,04(1):56-59.
11.劉海東,于鐵鏈,劉穎等.擴散加權成像鑒別肺惡性腫瘤與實性良性病變的初步研究[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0,29(2):179-182.
12.鄧啟明,邱維加,張培平,等.擴散加權成像鑒別肺部良惡性病變的價值[J].中國CT和MRI雜志,2012,01: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