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中小學生自殺現象看中國德育問題

      2014-12-26 06:02:45陳治春
      環(huán)球人文地理·評論版 2014年1期
      關鍵詞:自殺中小學生德育

      摘 要:中小學生自殺一直都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特別是近幾年頻頻發(fā)生中小學生自殺事件,心痛之余發(fā)人深思。該研究通過查閱、搜集中小學生自殺的相關資料,以心理學和社會學為視角,著手從中小學生個人、家庭、學校和社會四個方面分析其自殺背后的主要原因,由此揭示德育中生命責任教育、價值觀教育、感恩教育和挫折教育問題。

      關鍵詞:中小學生;自殺;德育

      一、我國中小學生自殺的現狀

      (一)我國自殺年齡呈低齡化趨勢,青少年自殺率增長

      我國每年自殺人數約占世界自殺總數的五分之一,目前屬于世界上自殺率高發(fā)的國家。我國的自殺率數據終結了一位對自殺有過專門研究的學者的理論,其特征體現為:女性自殺高于男性,青年自殺多余中老年。近幾年來我國自殺年齡結構中呈現較明顯的低齡化趨勢,青少年自殺率有增長趨勢。

      (二)自殺學生的階段構成狀況

      根據不完全統計,小學階段自殺的學生約占30.9%,初中階段自殺的學生約占50.9%,高中階段自殺的學生約占18.2%,且女性學生自殺多于男性學生,從人的心理發(fā)展過程可以推斷:從小學高年級到高中是人的心理從簡單幼稚到復雜成熟轉變的非常時期,也是人的思想斗爭處于矛盾的時期,在初中階段達到轉變的頂峰。

      二、中小學生自殺的原因

      心理學認為“自殺是當一個人的煩惱和苦悶發(fā)展到極端,對‘破局的事態(tài)產生恐懼,對生活失去信心,對現實感到絕望而采取的最后的‘保護手段?!盵1]自殺一般始于心理挫折,而自殺行為的出現伴隨有一定的自殺動因。

      (一)中小學生自殺的內部因素

      1、潛意識與認知

      一項調查顯示:上海有24.39%的中小學生曾有過一閃而過的“結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認真思考過該想法的占15.23%,更有5.85%的孩子曾計劃自殺,并有1.71%中小學生自殺未遂。精神分析學家認為,每個人都有自殺的潛在傾向,而這種傾向往往是潛意識的一種浮現,由于進入意識層面的潛意識信息往往都是不受歡迎的。因而,對這種潛意識的自殺傾向應具備有清晰的意識,起決定性作用的認知發(fā)展就顯得尤為重要。青少年正處于認知能力快速發(fā)展階段,認知結構簡單且容易走極端。

      2、心理沖突與人格發(fā)展的不平衡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王極盛曾對北京市兩萬多名中學生進行跟蹤調查,結果顯示:32%的中學生存在心理問題,有輕度心理問題的占28%,中度的占3.8%,重度的占0.1%。從心理層面而言,中小學生主要處于青少年時期,是自我同一性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滿足會受到社會的重要影響,其中最大的影響就是社會對個體追求和表達自我的空間以及方式的開放和寬容程度。

      3、挫敗感

      中小學生大多處于青春發(fā)育期,是人格發(fā)展不穩(wěn)定的時期,也是人生最脆弱的階段,集中表現為思維敏捷、思想敏感、情緒不穩(wěn)、自控能力較差、面對挫折的承受力薄弱。中小學生日益增長的自我關注,往往在其面對困難和挫折時容易表現出害怕和焦慮,心理狀態(tài)沒有得到及時調整而產生不良認知,從而走上極端,釀成悲劇。

      4、早戀問題

      在性成熟的不斷作用下,正值青春發(fā)育期的學生表現出最突出的矛盾就是性發(fā)育迅速成熟與性心理相對幼稚的矛盾。中小學生承受力脆弱、自我保護意識薄弱,在自身隱私問題暴露時,往往將早戀的學生陷入極度的痛苦之中,加之外界的另眼相待,讓深陷痛苦中的學生無法自拔,從而采取最后的“保護”方式—自殺。

      5、神經與精神疾患

      據調查,我國中小學生精神患病率為2.6%—32.0%,因精神疾患而導致自殺的中小學生占13.2%。目前精神疾患主要有抑郁癥、焦慮癥、強迫神經癥、幻聽、幻覺等,而抑郁病是產生自殺行為中的第一號心理殺手?;加幸钟舨〉娜送哉J為是最不幸的人,凡事盡往壞的方面想,無法體驗美好的生活,長時期處于抑郁狀態(tài),沒有受到正確的引導和采取及時的就醫(yī)的話很容易產生悲劇,無法換回。

      (二)中小學生自殺的外部因素

      1、家庭環(huán)境不協調發(fā)展

      我國大多數家庭在對子女進行教育時都存在許多問題,其原因主要是家庭環(huán)境發(fā)展不協調。我國衛(wèi)生部調查表明約有35%中小學生自殺與家庭破裂、家庭功能缺失有關,并且父母有自殺行為的家庭,孩子自殺的可能性極大。

      1.1家庭德育狀況不佳、德育內容偏失

      許多家庭注重對孩子智力的培養(yǎng),忽視對孩子進行道德教育,導致孩子德育的確實和不健全。而在內容上注重外在的禮貌和習慣教育,忽視人格塑造、交往和實際能力的培養(yǎng),集中反映在其獨立人格和獨立自主能力培養(yǎng)上的缺失。

      1.2家長對孩子的溺愛和嬌慣

      現大多數中小學生是獨生子女,父母把所有的期望和關愛都寄予孩子身上。對于三口之家或是“四二一”結構的家庭,孩子都處于中心地位,過分的溺愛和嬌縱導致孩子很多不良性格和習慣的養(yǎng)成。

      1.3家長缺乏理性科學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觀念

      我國大多數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是“已成形再改造”、“亡羊補牢”的模式,而歐美日發(fā)達國家則主張對孩子采取“未成型先塑造”的模式。教育本應該是在還沒有形成和成型的時候就開始進行,而不是在成形以后再去改造。

      1.4隔代撫養(yǎng)的負面影響

      我國有66.47%的老齡人在照看孫輩,隔代撫養(yǎng)孫輩的女性老年人城鄉(xiāng)分別占71.95%和73.45%。而隔代撫養(yǎng)大多呈現出對孫輩溺愛大于教育的現象,消極后果嚴重,導致孫輩缺乏獨立的人格和自立自強的精神,養(yǎng)成以自我為中心、任性妄為的壞習慣。

      2、學校教育方式運用不當

      學校教育應該是教給學生具體的知識、生活和專業(yè)技能的同時對他們內心深處生死困惑問題的幫助教育,應該是恬情悅性、增知促德的搖籃,應該是幫助學生走上美好道路,過上美好生活的,令人遺憾的是,我國多年來在“升學率”指揮棒的作用下,學校教育大多是應試教育。

      3、社會不良影響泛濫

      在當今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社會轉型時期,頻頻暴露的腐敗問題、暴力事件、以及不良影響的情色“產品”等,不斷污染著一些中小學生的心靈。特別是大眾傳媒的“雙刃劍”功能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讓中小學生獲得海量信息,青春生活中的瀟灑浪漫、充裕富足、熱情與活力,使中小學生眼界開闊的同時思維也隨之活躍,然而,面對現實卻不免有世態(tài)炎涼、人情淡薄、競爭激烈、生活艱辛之感,從而在心理上產生落差,對社會不良影響有憤怒感的學生往往產生悲觀厭世情緒,由于憤怒情緒沒能得到正常釋放和發(fā)泄,極容易產生沖動行為,走上極端。

      三、中國德育問題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回應中國教育之困十大問題專訪中提到:改革中強化教育質量,堅持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fā)展,也有人指出:新世紀擺在我們面前的第一挑戰(zhàn),既不是技術革命,也不是經濟發(fā)展,而是道德問題。自殺,作為一種不必要的死亡方式,卻被一次次的使用在含苞待放的鮮活的生命上,這讓我們不禁深刻反思中國現在德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淡化的生命責任教育

      “生命教育是關于人的生死、生活、生命責任、意義和價值的教育?!盵2]而生命責任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首要問題,康德曾指出:“責任的最高原則就是竭盡全力維護自己的生命、發(fā)展和提高自己的生命,使它具有最大的道德價值?!币虼耍瑦圩o自己的生命也是一種責任。因而,加強對中小學生生命責任教育是至關重要的,這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中小學生的自尊心和認同感,也有利于形成社會整體感和履行社會責任感。

      (二)不貫穿始終的價值觀教育

      “價值觀教育是指按照一定社會發(fā)展對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的要求,以社會主義主導價值觀為核心內容,并在活動與實踐基礎上通過合作與交往、寬容與理解促進個體在觀念和活動上都獲得發(fā)展的教育?!盵2]

      價值觀教育應該被視為一個過程,貫穿于中小學生的整個德育體系中同時應該注重和強調價值觀教育的微觀層面,而對中小學生個體而言,更應該注重對其生活價值觀過程的塑造。在聯合國教科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支持下提出的生活價值觀教育項目(Living Values Education Programme)的21種價值觀:品質、統一、和平、幸福、希望、耐心、關懷、謙遜、簡樸、信任、自由、合作、理解、誠實、感激、勇氣、愛、友誼、體貼、忍耐、責任、尊重。

      (三)形式化的感恩教育

      所謂感恩教育是指“教育者運用一定的教育方法與手段,通過一定的感恩教育內容對受教育者實施的識恩、知恩、感恩、報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痹趯χ行W生進行德育時,要加強對學生感恩意識的培養(yǎng)、增強學生的感恩的體驗和感恩表達訓練,將感恩教育回歸生活,進行體驗式教學并指導學生對感恩行為進行反思。

      (四)薄弱的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作為中小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和生命教育的一部分應當受到家庭、學校和社會的高度重視,尤其是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不難發(fā)現,經濟發(fā)展了,社會進步了,但是孩子承受挫折和失敗的能力卻越來越差了。挫折和失敗在人的成長道路上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或缺的。中小學生自殺事件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挫折教育已經成為德育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我國挫折教育薄弱主要是由于家庭教育中的過分溺愛、學校教育中的疏忽以及社會大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溺愛如磨刀石逐漸消磨掉青少年的抗挫能力,而社會過多給予的負面評價。重視和加強中小學生挫折教育刻不容緩,教會學生勇敢的捅破心理障礙的這一層紙,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面對挫折自信不畏的氣概。

      參考文獻

      [1]林紅.中小學生自殺的原因分析及預防策略[C].2007年中國心理學家大會論文匯編,2007:115-123.

      [2]郭少卿.我國青少年生命教育研究—以京津冀地區(qū)為例[D].華北電力大學,2012.

      作者簡介:陳治春,女,西華師范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專業(yè)為學科教學(思政)

      猜你喜歡
      自殺中小學生德育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中國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面向中小學生的移動智能推介系統的設計
      影響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的要素庫及權重分析
      體育師友(2016年5期)2016-11-28 11:10:10
      陪讀現象產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6:49:42
      淺談涼山彝區(qū)中小學“學困生”的轉化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9:04:01
      對一例因抑郁癥有自殺傾向的案例分析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6:11:24
      “自殺”的教授
      古浪县| 开江县| 安西县| 洪泽县| 金川县| 高陵县| 凤城市| 德昌县| 美姑县| 嘉善县| 桓台县| 山东省| 杨浦区| 宁明县| 宁晋县| 天祝| 扎鲁特旗| 五家渠市| 灵武市| 岑溪市| 万盛区| 南岸区| 吉隆县| 定日县| 汝阳县| 灌南县| 台东市| 上高县| 札达县| 正镶白旗| 张家川| 古交市| 彭泽县| 德阳市| 襄垣县| 井陉县| 长兴县| 抚宁县| 抚顺市| 张家口市| 闽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