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曉波
摘 要: 中等職業(yè)技術教育是為社會培養(yǎng)掌握一定技能的具有較高素質的勞動者。針對中職計算機教學現狀,作者就中職計算機課程的開設、教材的選用、教學方法及考核評價等方面談談看法,希望通過中職計算機教學改革的嘗試,切實讓學生學用結合,為他們的就業(yè)服務,并為他們今后的立業(yè)和創(chuàng)業(yè)打下扎實的計算機基礎,促進學生計算機素養(yǎng)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關鍵詞: 中職計算機教學 教學改革 教學評價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計算機的應用幾乎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中職學校的計算機教學既要適應科技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需求,又要顧及現階段中職學生自身發(fā)展的需要。因此,對目前的中職計算機教學進行必要的調整和改革是必需的。
結合多年中職計算機教學經驗,我就課程的開設、教材的選用、教學方法和評價考核等方面的探索與實踐,談談看法。
一、教學課程、教材的改革
當前,社會對計算機等專業(yè)的中職生的培養(yǎng)要求越來越講求實用性和應用性,中職生的學習現狀是:理論知識學習效果不佳,但專業(yè)興趣較濃,偏好動手操作,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大多能端正學習態(tài)度。我認為必須對原有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尤其應大膽舍棄《匯編語言》、《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等“重理論、深分析”的純理論型課程,開設《圖形圖像處理Photoshop》、《Flash動畫設計》、《網頁制作Dreamweaver》、《多媒體視頻制作》、《機械制圖CAD》等面向市場、以實踐操作為主的應用型課程,這樣學生畢業(yè)后可更快地適應市場的需求。
除了課程開設進行必要的改革之外,我認為在具體課程選用的教材方面也有講究,目前社會上計算機專業(yè)方面的書籍琳瑯滿目,但良莠不齊。面對中職生這一教學對象,應該選用一些適合中職學生學習的教材,教材的選用應該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實踐,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比如我所教的圖像處理和網頁制作所選用的教材:一本是人民郵電出版社的《中文版Photoshop 7.0圖像處理培訓教程》,另外一本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的《網頁制作Dreamweaver MX2004》就比較適合中職學生的學習,由易到難、由模塊學習到綜合應用,書本還提供了配套的素材資料等,既方便教學又方便學生自主學習,真可謂一舉多得。
在精選合適教材的同時,學校教研組和專業(yè)教師應該加強校本教材的研究。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yè)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職業(yè)教育教學思想,根據教學需要,遵循實用原則,積極開發(fā)校本教材。比如我在教學《圖像處理》課程的同時,積極組織和開發(fā)圖像處理的校本教材,從案例的選取、素材的搜集到詳細制作步驟、最終效果圖等都一一進行分類整理。校本教材的開發(fā),既豐富了教學資源,又實現了資源共享,教研組各教師之間還可以取長補短,不斷充實、完善校本教材。隨著教學改革的進行,校本教材必將成為教學和職業(yè)培訓實用的教學資源。
二、教學方法的改革
目前,各學校大多建成了較先進的多媒體教室和網絡機房,利用大屏幕投影、實物投影儀等進行直觀教學,編制多媒體教學課件和演示程序,化抽象為直觀,一定程度上使原本比較枯燥抽象的教學內容變得形象、直觀。也就是說,現在的計算機教學基本上采用“演示—講解—上機練習”的教學模式,即教師一邊演示,一邊講解。這種以教師的講解、演示為中心,學生被動地接受,模擬性的操作的教學形式仍然沒有充分體現出計算機學科“操作性強、實踐性強”的特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協作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往往體現出遇到實際問題,只能生搬硬套課堂教學模式,不會創(chuàng)造性地、能動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不能真正體現出職業(yè)學校學生過硬的、精湛的職業(yè)技能。因此,“重傳授知識,輕自主研究實踐”的計算機教學已不能滿足學生發(fā)展的需要,也不符合職業(yè)教育的要求。
基于此,我們必須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應起到組織、引導、答疑的作用,從知識的傳授者、教學的組織領導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過程中的咨詢者、指導者,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能動性,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枯燥乏味地學習為生動活潑地學習。我在計算機應用軟件的教學中,嘗試采用案例教學法,認為它是一個卓有成效的方法。案例教學的精髓在于通過學習一個個包含許多知識點的實際個案,引發(fā)學生思考,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學生每學習一個案例,就掌握了一個知識模塊。采用案例教學,學生能更容易掌握教學內容,迅速強化主動參與意識,提高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和綜合應用的能力。
此外,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團隊協作、口頭表達和書面總結的能力,注重信息素養(yǎng)的提高等,使中職學生真正成為受企業(yè)歡迎、有一技之長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三、考核方法的改革
由于目前中職學生的文化基礎、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等在整體上處于弱勢,按照現有的考核方法,必定會出現大面積不合格的現象。這勢必沖擊整個教學計劃的實施,降低中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之計算機課程實踐性很強,傳統(tǒng)筆試考核的方式已經無法客觀反映學生的真正水平,因此,我們在考核方面進行了改革。
計算機應用課程的考核應分成兩部分:一是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核,主要考查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情況;二是綜合能力的考核,主要考查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
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核可以通過以筆試為輔,上機為主的形式進行,這類考試的試題都是一些基本知識點的試題?;A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核目的不是難倒學生,而是讓學生記住基礎知識,熟練基本技能。因此,可以公開試題庫,讓學生多練/練熟,然后讓考生隨機抽題考試。綜合能力的考核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主要評價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每一次作業(yè)設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此外,我們通過組織學生參加計算機等級考試,檢驗教學改革的質量和效果。在學生學完計算機基礎后,組織學生參加全國一級MSoffice考試或市勞動局組織的計算機中級職業(yè)資格考試。在學生熟練運用微軟Office辦公系列軟件后,組織學生參加全國NIT——Word和Excel模塊的考試等,我們用學生是否取得各級各類計算機資格證書重新評價學生掌握計算機知識的能力。
總之,在中等職業(yè)學校計算機課程教學中,我們要與時俱進,緊跟社會發(fā)展的步伐,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積極探索,營造適合學生學習的環(huán)境,不斷更新教材、完善教法、改革評價機制。我們需要關注學生計算機能力的培養(yǎng),使他們畢業(yè)后走上工作崗位,能夠真正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成為受企業(yè)歡迎的技術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楊艷玲.中等職業(yè)學校計算機課堂教學改革之我見[J].成功(教育),2007(2).
[2]陳建軍.以技能為本位的中職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踐[A].常熟市濱江職校課題匯編[C],2008.
[3]李霞,陳暢,朱永祥.農村中職計算機專業(yè)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探討[R].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