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江河源文化研究會2014年5月30日在青海省文化館召開“打造青海文化品牌,樹立青海本土文化形象標志”和劇本《弘化公主西行》研討會。會議由原省文化廳常務副廳長、青海江河源文化研究會會長張武明主持。參加會議的有青海師大歷史系教授張得祖,青海文化研究學者程起駿、辛光武、任玉貴,土族作家馬光星,《中國土族》主編解生才,《群文天地》主編張永濤,研究會秘書長羅志勇,副秘書長王志善,辦公室陳慧共11人。
對于打造青海文化品牌,樹立青海本土文化形象標志,學者們都談了自己的理解和認識,認為在黨的十六大上,文化和文化自覺被提到了一個很高的高度。文化自覺,讓人們知道自己文化的來龍去脈;特別是文化人的文化自覺更重要,文化人要肩負起發(fā)掘、傳承歷史文化、民族文化和先進文化的責任,使人們認識領會到文化的社會價值和潛移默化作用。
與會者認為,在省委、省政府領導下,我省積極地在向文化名省努力邁進,但和兄弟省區(qū)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主要是缺乏有目的的文化攻關項目和響當當?shù)奈幕放啤?/p>
實際上我省雖地處西部邊遠地區(qū),但我省文化資源非常豐富。從現(xiàn)代追溯到古代,青海不僅有彩陶、柳灣遺址等物質文化,還有從漢唐以來形成的非物質文化。在青海地域出現(xiàn)的河湟文化、江河源文化、昆侖文化、草原文化四大文化都有一定成果,引起了國內外人類學、社會學、民族學、民俗學研究者的興趣和重視。如漢代趙充國在青海屯田,唐代弘化公主與吐谷渾的關系,上世紀慕生忠將定領導修筑青藏公路,我省211基地原子城的輝煌成就等,都應當是青海歷史上大書特書讓人們謳歌的。
會議著重就張武明會長編寫的劇本《弘化公主西行》進行了研討。由于會前已將劇本全文印發(fā)給學者進行審閱,所以學者們在討論時都認真地提出了具體意見和建議。
與會學者認為《弘化公主西行》這個劇本的選題很好,弘化公主和諾曷缽都是青海歷史上的真實人物,和我們青海有直接關系,弘化公主的形象很能代表青海文化內容。弘化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宗室女,她于貞觀14年(公元640年)十七歲時嫁給吐谷渾王諾曷缽,比文成公主嫁給吐蕃松贊干布還早一年。弘化公主和諾曷缽的吐谷渾王國在青海生活了幾十年,后來吐蕃擊敗了吐谷渾,弘化公主和諾曷缽被迫帶領部落數(shù)千帳輾轉遷徙,最后遷往今甘肅武威,歸附唐朝,武則天政封西平大長公主。弘化公主下嫁給諾曷缽后活了58年,其中在武威生活了9年,至今她的靈墓還是武威。
弘化公主在青海歷史上的作用很大,她和吐谷渾和唐王朝的關系很獨特,她的一生是可以反映出青海本土歷史的一個片段,吐谷渾文化與青海有著直接關系,寫弘化公主符合當前和諧社會、民族團結的社會主流趨勢,有現(xiàn)實意義??梢誀幦〈蛟斐晌沂〉囊粋€文化品牌,樹立成青海本土文化的形象標志。
與會學者就劇本的唱詞語言,人物,戲劇情節(jié)等具體內容提出了非常中肯的修改意見和建議。
與會學者建議將《弘化公主西行》先作為京劇劇本,再移植成青海平弦戲,這樣更富有青海地方文化特色。待充實內容使劇中人物和劇情更為豐滿,可以考慮搞成電視連續(xù)劇,打造成青海文化的一個品牌,樹立成青海本土文化形象標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