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琪波
〔關(guān)鍵詞〕 歐陽修;《醉翁亭記》;藝
術(shù)特色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22—0096—01
歐陽修是我國北宋中葉詩文革新運動的倡導(dǎo)者,著名的散文家,是北宋中葉的文壇領(lǐng)袖?!蹲砦掏び洝肥且黄獌?yōu)美的散文,描寫他謫居滁州的閑適情思,具有高度的藝術(shù)成就。這篇散文富有詩情畫意,別具清麗格調(diào)。《醉翁亭記》在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確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學習和借鑒它的優(yōu)美意境對古典文學的賞析,大有裨益。
優(yōu)秀的散文應(yīng)該創(chuàng)設(shè)優(yōu)美的意境。所謂意境包含“意”和“境”兩個范疇,它是浸潤著作者主觀感情的藝術(shù)畫面。風光秀麗的圖畫美,給讀者以獨特的審美感受,以悅目而賞心。《醉翁亭記》的思想意脈是“樂”字,“醉”中之樂,它是文章的主線,聯(lián)綴各幅畫面。而“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即縱情林木,醉意山水,這是作者的真意。因此作者憑借神奇的“意”,才寫出了秀麗的“境”,從而達到情與意相融,意與境相諧?!蹲砦掏び洝返膬?yōu)美意境,作者匠心獨運,畫龍點睛,流暢婉轉(zhuǎn)的藝術(shù)風格,集中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
一、山水相映之美
歐陽修妙筆下的醉翁亭是一幅清麗的山水畫。描繪了一幅優(yōu)美的風景畫。在作者筆下,醉翁亭的遠近左右是一張山水畫。有山,有泉,有林,有亭。“蔚然而深秀”的瑯琊山,風光迤邐,松柏蒼翠。群山相襯,一泉環(huán)繞而過,林深路曲,泉流彎旋,則“有亭翼然臨于泉上”,這里賴于壯麗的群山映襯,就益顯出山泉的清朗,而亭臺又偏偏距臨泉上,別具一番風光。無山,則釀泉不美;無泉,則青山孤峙。無亭,則山泉失色;有泉,則亭閣聞名。山與泉相依,泉與亭相襯,一幅畫中,山水亭臺,一應(yīng)俱全,且輝映生色,構(gòu)成了山水詩一般的優(yōu)美意境。
二、朝暮變化之美
歐陽修描寫的醉翁亭朝暮變化景色有別。“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日上東山,陽光奔瀉大地。郁郁蔥蔥的林木被薄紗般的霧氣所籠罩,朝陽噴薄而出,霞光萬道,霧散露消,一片清新翠綠。傍晚,日薄西山,暮靄遍地,巖石穴壑一片昏暗。作者運用傳神之筆,勾勒出山間朝暮的不同美景,早晨有寧靜之狀,清新之美;傍晚則有昏暗之象,薄暮之氣。景色變幻,色調(diào)有別,觀察既深且細,妙筆生花,再現(xiàn)了山間早晚景色相異之境
三、四季變幻之美
作者以酔翁亭為中心,進一步揮灑筆墨,描繪四季景色變化?!耙胺及l(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的確是傳神之筆,作者精心選取最富有韻味的景色,芳草萋萋,幽香撲鼻是春光;林木挺拔,枝繁葉茂是夏景;秋風蕭瑟,楓葉霜紅是秋色;水瘦石枯,草木凋零是冬景。隨四季變換,景物自有不同各有其境界在。出現(xiàn)了四副扇面,變化有致,給人不同的美學享受。同時,四幅畫面又是互相映襯的,春光如晦映襯了秋色蕭颯,夏葉繁茂映襯了冬日寒冽。展現(xiàn)了四季景色變幻之境。
四、動靜對比之美
歐陽修描繪景物的動靜,不拘泥于一種筆致,不局限于一式情態(tài)。首先是景物與景物之間的動靜對比。蔚然秀麗的瑯琊山是靜態(tài),潺潺流淌的釀泉水是動態(tài),山色蒼郁醒目,泉聲淙淙悅耳,相映成趣?!皹淞质a翳,鳴聲上下”,樹木繁密之靜對比出百鳥啁啾之動,相得益彰。再次是景物與人物之間的動靜對比?!耙讯﹃栐谏?,人影散亂,大守歸而賓客從也”。殘陽息于山頭是靜態(tài),人影散亂是動態(tài),靜的景物和動的人群彼此映襯。最后是人物與人物之間動靜對比?!柏撜吒栌谕?,行者休于樹,”有唱有憩,有動有靜?!蚌』I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而白發(fā),頹然乎其中者,太守醉也”。以眾賓喧囂之動,對比太守頹然之靜,動靜相宜,生趣盎然。歐陽修《醉翁亭記》,構(gòu)思巧妙,想象奇特,富有詩情畫意。因此,這篇散文繪形繪聲,寓情于景;山光、水色、人情、醉態(tài)并于一畫,各具情趣,意境優(yōu)美。
總之,在《醉翁亭記》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流連山水、自得其樂、豁達出世的文人形象,絲毫沒有半點被貶的戚戚怨嗟。這種具有深切的憂患意識又不能舍棄閑適的心態(tài),在堅守道義的同時又具有灑脫的胸襟,是宋代文人士大夫中特有的文化現(xiàn)象。
?笙 編輯:劉於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