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沁麟
似乎所有的中國父子,都會在即將成年的青春期里發(fā)生一次漸行漸遠的裂變。
我騎在父親肩頭的時光,已經永遠不會再回來了。對于父親來說,我想,也是一樣,他不再覺得自己的兒子可愛,即便我已經不再流著鼻涕,玩得渾身是泥。
此刻,在他眼中,我就是一臺渾身都是毛病的機器。不是頭發(fā)太長就是衣服太怪,不是舉止不雅就是成績太差……諸如此類的毛病,真是數不勝數。
在父親的數落和打罵中,我們的關系,慢慢疏遠了。很多時候,共處一個狹小的空間,都會有種無話可說的尷尬。
為了避免這樣的尷尬,我想了很多可以冠冕堂皇地避開他的方法。比如,匆匆吃完飯后獨自一個人躲在書房里看書;跟同學一起把所有周末的計劃都排得滿滿的;如果他不準我外出,那我就抱著籃球在小區(qū)的操場上撒野……
就這樣,我們幾乎沒有了單獨相處的機會,更別說父子談心。
他依舊數落著我的毛病,依舊看不到我的優(yōu)點,依舊只會用分數來衡量我的好壞。
我以為我們的戰(zhàn)爭會一直持續(xù),甚至,我都想好了最后的退路——考一個不錯的成績,然后去很遠的城市念書,徹底擺脫他的束縛。
初二那年,他突然病故了。那時,我剛滿14歲。因為他而給自己所做的一切決定,也在頃刻間,崩塌瓦解。
我終于不用再躲了。不管我在客廳、書房,還是小區(qū)的籃球場,他都不會再妨礙我了。
在聽不見他數落的時光里,一股強大的悲傷把我和這個殘破的家庭團團圍住。
我開始逐漸明白父親對于一個家庭的意義。
成年后,我更加懂得他的不易。他希望兒子變得更好,超越他,卻又不知如何才能讓兒子變得更好。他既不會做兒子的數學題,更不會讀兒子的外語,他只能在一旁看著兒子日漸寒酸的分數干著急。
他想跟兒子說說道理,可惜,兒子連5分鐘都聽不下去。
是的,他說的既沒有電影里的勵志短句好聽,也不如流行歌曲里的俗爛套路動情。但這才是真實的他啊!
勤勞、質樸、善良,想讓兒子擁有更好的人生,卻又不懂如何走進兒子的心里。
他一直在等兒子長大,在等兒子懂事,在等兒子明白人生和情感之后,放下叛逆和倔強,好好叫他一聲爸爸,和他說說面臨的困惑,講講心里的難過。可惜,兒子卻在最寶貴也最孤獨的青春里,將最忠誠的他當成了最可怕的敵人。兒子不知道,只要他肯給父親一縷陽光,那么,父親回報他的,會是一片永恒的光明。
現在我懂了,可惜,已經太遲了。
親愛的讀者,不管你昨天如何委屈如何吵鬧,都別讓你的父親等太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