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方
(中國海洋大學)
新歷史主義視角下的《曼斯菲爾德莊園》
郭方
(中國海洋大學)
簡·奧斯丁是英國文學史上享有盛名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大多注重人物的情感糾葛,尤其是女性人物的塑造,所以很多學者都是從女性主義的角度來分析簡·奧斯丁的作品,很少涉及男性角色的解析?!堵狗茽柕虑f園》是簡·奧斯丁的第四部作品,是其最具有政治思想的一部作品。本文從新歷史主義的“顛覆”和“抑制”兩個概念出發(fā),通過分析《曼斯菲爾德莊園》中幾位男性角色的形成過程,展現(xiàn)文學對人性的認識。
《曼斯菲爾德莊園》 新歷史主義 顛覆 抑制
簡·奧斯丁是英國文學史上享有盛名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一生共留下六部小說。由于簡·奧斯丁的生活環(huán)境,她的作品主要描寫的是鄉(xiāng)村生活、淑女們的閑談、為少男少女提供交流機會的舞會,看起來是極為生活化的場景,卻為讀者提供了了解當時英國鄉(xiāng)村生活的模板。其中《曼斯菲爾德莊園》被評論家稱為奧斯丁最深刻最復雜的小說。國內外學者主要從女性主義、浪漫主義和道德維度來研究這部小說,鮮從新歷史主義角度進行剖析。本文從新歷史主義的“顛覆”和“抑制”兩個概念出發(fā),通過分析《曼斯菲爾德莊園》中幾位男性角色的形成過程,展現(xiàn)文學對人性的認識。
新歷史主義理論認為小說家們描寫歷史,最重要就在于創(chuàng)造人物,以及隱藏在歷史背后的民族精神?!皫缀跛忻褡宓奈膶W都把形象塑造看做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重要內容,這些形象是特定時代、特定環(huán)境的產物,是作家探索人性的中介,是共性和個性特征的結合”。傳統(tǒng)文學中的主人公多為男性,因為在父系社會時代,男性支配著整個社會的規(guī)范和價值,而女性多處于被支配的位置。簡·奧斯丁卻更多地描繪了女性的思維及特征,她試圖打破男權禁錮,努力追求平等,重新解讀去發(fā)掘那些被邊緣化的、遭受壓抑的女性,塑造了許多具有獨立意識的女性形象。但是,男性和女性本就是構成社會的兩個基本因素,在《曼斯菲爾德莊園》中,簡·奧斯丁也塑造了一些具有強烈個性色彩的男性形象。本文結合新歷史主義理論下文學的顛覆和抑制功能,對小說中的男性人物形象進行解析。顛覆指這一秩序的被顛覆;抑制指明顯的顛覆性壓力被壓抑。
小說中女主人公范尼的二表哥埃德蒙是一位有著深刻道德感的年輕人,他本性純良、對人友善,對范尼更是體貼有加,可以說他是曼斯菲爾德莊園完美道德力量的體現(xiàn),而了解自己身份的埃德蒙也一直很好地扮演著自己的角色,直到克勞福德小姐的出現(xiàn)。面對來自倫敦的克勞福德小姐,他本應理智地壓抑這份愛,因為從一開始就能看出瑪麗的道德標準顯然是和曼斯菲爾德莊園格格不入的??藙诟5滦〗阋驗橐恢笔艿綃鹉傅膶檺?,所以對于叔叔的輕浮帶給嬸母的傷害十分反感,在她的談話之中不難看出她對叔叔的蔑視。她甚至在埃德蒙和范尼面前直抒對叔父的不滿,這對于習慣了托馬斯爵士權威管理的埃德蒙而言,無疑是一番震撼的言論。但是由于此時正是愛情萌芽的開始,而且后來“他似乎認為克勞福德小姐再也沒埋怨過那位海軍上將”,所以他把這種行為直接歸因于她的不利環(huán)境而加以原諒。在瑪麗的豎琴抵達曼斯菲爾德之后的演奏中,在音樂營造的美好環(huán)境下,他情不自禁地又放棄了部分的自我,埃德蒙的道德判斷力被愛蒙住了眼睛。之后發(fā)生的戲劇表演這一事件更加體現(xiàn)了這一點,起初埃德蒙對于別人提議演戲本是強烈反對的,并且周旋于哥哥與妹妹之間,勸阻他們不要參加演出。但此時瑪麗卻對此表達了強烈的興趣,最終以在劇中扮演瑪麗情侶誘惑埃德蒙加入了這一場他本來極力勸阻的鬧劇中。可以說埃德蒙此時已表現(xiàn)出了對于傳統(tǒng)道德權威的叛逆與顛覆。
但從另一方面來講,在小說發(fā)展的過程中,埃德蒙雖一直被克勞福德小姐所吸引,但是告白也終究是一拖再拖,最后在他發(fā)現(xiàn)瑪麗對哥哥亨利與瑪利亞私奔這件事滿不在乎,根本意識不到事件本身的嚴重性時,他才真正意識到克勞福德小姐的道德觀念淺薄,最終放棄了這份感情,又回歸了自我。最終,由于埃德蒙在曼斯菲爾德莊園一直接受的傳統(tǒng)道德力量的浸染,他最終沒能和瑪麗走到一起。最后的結果說明埃德蒙回歸了自我,也是“理智社會”對其壓抑的結果。
亨利·克勞福德是一位放蕩不羈的男青年,他的生活態(tài)度與曼斯菲爾德內部的道德觀是截然相反的。他的叔叔克勞福德將軍是一個品行不端的人,而且并不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他甚至將情婦帶回家中,種種行為并不避諱自己的侄子,以至于把亨利也熏陶成為了一個“能夠想象得到的最可怕的調情鬼”。亨利同時向已經訂婚的瑪利亞和喜歡他的朱麗葉獻媚,使得兩位淑女同時愛上了他,而他卻并不想和任何一位小姐扯上婚姻關系,因為他并不想接受婚姻的束縛,反而樂于維系這種曖昧關系,從而導致姐妹矛盾,而他則可趁機抽身而退,可見雖然他身在曼斯菲爾德莊園,但行為并不受曼斯菲爾德莊園道德原則的制約。他對自己的魅力十分自信,認為自己可以輕易俘獲女人的芳心,所以當范尼并不為他的追求所動時,他更加想要證明自己的魅力?!拔业挠媱澥亲尫赌帷て杖R斯愛上我……不給煩你的心靈上挖開個小洞我就不會滿足”。但令他始料未及的是,這位在情場上向來如魚得水的浪子卻漸漸被范尼的善良品行吸引,徹底愛上了這位姑娘。陷入愛情的亨利徹底顛覆了以往的自我開始真心真意地追求范尼,并且把范尼做海軍的哥哥介紹給自己的叔叔助其升職,并且經常去普斯茅斯探望貧困的范尼一家。亨利此時因為受到范尼的影響,已漸漸走向正途,開始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對于他自己來說,無疑是對過去生活的一種顛覆,當然與埃德蒙的戀情不同,這份感情引導的是一份向善的顛覆。
但他的轉變并不可靠,昔日的道德觀念根深蒂固,在倫敦他與嫁為人婦的瑪利亞相遇,由于無法忍受曾經為他魅力傾倒的人的冷淡,他的虛榮一下子壓倒了這份責任感,他又重新追求瑪利亞,兩個本性輕浮的人一拍即合,毫無理智地拋下一切,最終私奔,葬送了可能的幸福。亨利的抑制是自己的本性中輕浮的一面壓制了責任心的一面。
本文從新歷史主義的“顛覆”和“抑制”兩個概念出發(fā),通過分析《曼斯菲爾德莊園》中幾位男性角色的自我意識的塑造,體現(xiàn)了人物對傳統(tǒng)權威的顛覆,以及為了維護主流意識對這一顛覆進行的抑制,而人性的形成也是在不斷的顛覆和抑制中反復磨合形成的。
[1]簡·奧斯丁.曼斯菲爾德莊園[M].孫致禮,譯.上海:譯林出版社,2004.
[2]楊正潤.文學的“顛覆”與“抑制”:新歷史主義的文學功能論和意識形態(tài)論評述[J].外國文學評論,1994.
[3]朱虹.奧斯汀研究[M].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1985.
[4]朱剛.20世紀西方批評理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5]左金梅,申富英,張德玉.當代西方文論[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