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粵華 何東海 華正春
(1.廣西師范學院 廣西南寧 530023;2.北海職業(yè)學院 廣西北海 536000)
廣西64個少數民族聚居縣中學籃球教學開展現狀分析①
全粵華1何東海2華正春1
(1.廣西師范學院 廣西南寧 530023;2.北海職業(yè)學院 廣西北海 536000)
在新的基礎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對廣西64個少數民族聚居縣中學籃球教學現狀進行調查研究,為進一步推動少數民族聚居縣中學籃球運動發(fā)展提供依據。研究表明特殊的地域環(huán)境和較為落后的整體經濟發(fā)展水平不利于此類地區(qū)中學籃球的發(fā)展,體現在場地器材有限、師資隊伍綜合素質有待提高、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陳舊、課外籃球運動開展具有局限性等。建議加大經費投入、改善教學條件、緊抓體育教師繼續(xù)教育工作,提升教師整體水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積極開展課外籃球活動的開展等。
少數民族聚居縣 中學 籃球教學 現狀分析
籃球是我國青少年中最受歡迎的體育運動項目。同時,在中學體育教學活動中,籃球課程起著重要作用。各省市的學校體育活動的開展中都少不了籃球項目的教學和訓練。然而在現實的籃球教學活動中,不少地方仍然存在著不利因素。
例如: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qū),籃球教育教學活動的發(fā)展就顯得步履維艱。廣西作為我國5個少數民族自治區(qū)之一,擁有11個世代居住的少數民族。壯、瑤、苗、侗和仫佬族是其中的五個主要少數民族,其總人數是廣西少數民族總人口的99%以上,也占廣西總人口的38%。大部分少數民族聚居地由于資金投入不足、場地設施有限、師資力量不足等原因影響了當地中學籃球教學活動的開展。因此,有的放矢的對廣西少數民族聚居縣中學籃球教學現狀展開研究,對促進廣西少數民族地區(qū)中學體育建設、推動廣西農村籃球球運動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1 研究對象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有5個主要少數民族,分別是壯族、瑤族、苗族、侗族和仫佬族,它們總人口占廣西少數民族人口的99%以上。其中壯族聚居地較廣,遍布了廣西各地縣;而瑤族主要聚居在富川和都安;苗族主要聚居在融水;侗族主要聚居在三江;仫佬族主要聚居在羅成等縣。本次研究對象為廣西5個主要少數民族集中的64個少數民族聚居縣中學,其中隨機抽取了40所中學的400名學生和40名體育教師為調查研究和訪談對象。
2.2 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查閱相關文獻、書籍等作為寫作的參考資料。
(2)問卷調查法:對隨機抽取的40所中學的400名學生40名體育教學發(fā)放調查問卷,其中學生問卷回收385份,其中有效問卷380份。教師問卷回收40份,有效問卷40份。
(3)數理統(tǒng)計法:對所獲得的數據進行分類梳理,并采用Excel和SPSS軟件進行統(tǒng)計和處理。
3.1 籃球教學學時與教學內容現狀
根據我國義務教育中學體育教學大綱規(guī)定,籃球課是大綱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之一,且初高中學籃球教學時數約為34~42學時左右,平均每學期6~8學時。調查中顯示,每所學校的體育課都開設了籃球課。但是教學課時上,各學校都有不同,但大部分都能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既每學期課時都能控制在6次以上,只有18%的學校的學期籃球課課時不足6次。
我國中學體育教學大綱中的籃球教學內容主要有基本技術、基本配合與教學比賽三大塊,框架中都有不同的教學內容供教師參考選擇以進行教學,較具有彈性。在調查中發(fā)現,能夠完成大綱教學內容的學校不多,大部分學校還是停留在簡單的技術教學上,例如原地運球、原地傳接球、原地投籃、行進間上籃等基礎技術和橫切、縱切等基礎戰(zhàn)術之類。而一些較為復雜的組合技術和戰(zhàn)術配合甚少有教師去組織進行教學,教學比賽也沒有固定的組織安排,總的來說教學手段缺乏對學生籃球興趣的培養(yǎng),進而容易出現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教學內容重復且枯燥等情況。
3.2 籃球教學場地設施現狀
場地設施是器材是體育課開展的基礎物質條件,對體育課教學質量也有重要的影響。調查中發(fā)現大部分學校只有1~2塊室外籃球場,占到被調查學校的75%,只有20%的學校有兩塊以上的籃球場,還有些學校內甚至沒有標準的籃球場。另外在對學生和教師的調查中顯示,很多教師和學生都認為目前的場地器材情況均不能滿足籃球運動在課堂內外的需要,常出現上課時平均十幾個人共用一個籃筐和一兩個籃球的情況,這往往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和教師教學的積極性。由此可見,目前少數民族聚居縣中學籃球場地和器材設施相對偏少,不利于籃球運動的開展。
3.3 籃球教學師資現狀
在對教師年齡結構的調查顯示,有28人年齡在30~39歲之間,另有7人在20~29歲之間,只有5人事40歲以上。可見少數民族聚居縣中學體育教師年齡結構以中青年教師為主,老中青三代結構合理。在對教師學歷的調查中顯示,有75%的教師都達到本科學歷,只有25%是大?;虼髮R韵聦W歷,但沒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教師,有65%的教師具有中二職稱,有35%的教師有中一職稱,但是調查中沒有高級和特級教師。從年齡結構和學歷層次來看,這批具有一定學歷的中青年教師精力充沛,善于學習新的知識與新的教學理念,也是有利于學校體育發(fā)展的。
4.1 教學內容以及方法需要提高
籃球運動技術性強且內容豐富,若要做好教學就要有一定的教學課時作為保證,不是短短的每學期十來個課時可以完成的任務。在調查中發(fā)現大部分學校都能保證每個學期七八次籃球課時教學的安排要求,但充分的掌握籃球技戰(zhàn)術還是不夠的。另外,不少學校在沒有選項課的前提下,籃球教學內容與組織顯得較為隨意,或是教學內容的銜接性不強,沒能做到技戰(zhàn)術內容逐步遞進教學(例如:腳步移動-傳球-接球-運球-行進間投籃等),部分教學跳躍性大,有的甚至出現“放羊式教學”的情況,不利于學生技術的掌握。
4.2 場地器材不足
學校的場地、器材室體育教學能順利開展的物質條件,也是課外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對學生和教師的調查中,大部分人都認為場地器材因素是影響中學籃球教學開展的主要因素。調查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學校的場地器材未能滿足課堂教學的要求,人均占有量少,常出現多人共用一個球場和幾個球的教學情況。在放學后或是其他課外時間內,學校為了方便管理、減少器材消耗等原因,也很少能將例如籃球之類的器材外借,這大大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課內外教學的順利進行。
4.3 教師綜合素質
教師是體育教學的實施者和參與者,隨著教育的發(fā)展,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不僅需要扎實的理論基礎,還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全面的工作能力和與時俱進的專業(yè)知識。雖然少數民族地區(qū)發(fā)展有限,但是在接受調查的教師群體中學歷、職稱和年齡結構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本科以上學歷較多,年齡分配較為合理等,所需提高的是提高教師綜合的素質。教師需要認真投入進行教學,學會總結經驗,發(fā)現存在問題,跳出傳統(tǒng)思維,通過新的教學改革方案,找到最適合當地的籃球教學教法。
另外隨著近年來國培計劃、區(qū)培計劃的全面開展,更多的老師獲得了走出去學習的機會,通過短期集中培訓學習新的教育方法、接觸新的教學理念。而調查發(fā)現,在此之前,很少能得到外出學習提升的機會,更別提一些脫產性質的培訓了。一方面是政策的扶持不到位;另一方面是校方擔心教師外出學習會影響到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對于更花時間的脫產培訓來說,教師們擔心長時間的培訓學習會丟失自己在原單位的崗位和職務等,也不大愿意主動參加。
5.1 結論
(1)少數民族聚居縣中學籃球課教學內容較為簡單,以簡單的技戰(zhàn)術戰(zhàn)術教學為主,教學連續(xù)性不強,也極少有對較為復雜的綜合技戰(zhàn)術的使用進行教學,不利于學生充分掌握籃球技能。教學方法較為陳舊,課堂中不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少數民族聚居縣中學籃球教學場地器材不足,不能滿足課內教學以及課外籃球活動和籃球訓練比賽的順利開展。
(3)少數民族聚居縣中學籃球教師年齡結構、學歷與職稱水平合理,需要提高教師綜合素質,更需要利用課余時間補充專業(yè)知識,提高自身業(yè)務能力。
(4)少數民族聚居縣中學籃球外活動次數少,多以學生自由活動為主。也少有學校有籃球隊能堅持訓練。另外,大部分學校很少有機會能參與全區(qū)性或全市性的大型學生籃球賽。
5.2 建議
(1)教育部門加大投入力度,也可以通過社會資助投資的方式解決場地器材問題,保證籃球課內教學和課外活動的物質儲備。
(2)增加教師進修學習的機會,例如:各類國培、區(qū)陪活動等,讓體育教師有機會接觸到外借最新的業(yè)務理論知識,提高教師教學教法水平,既能提高學生籃球技戰(zhàn)術學習效率,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注意課內外的相互結合,例如:舉辦籃球興趣班,成立校籃球隊等。深化競賽體質改革,組織各種形式、各個階段的學生籃球賽,提高學生課余時間參與籃球運動的積極性。
(4)繼續(xù)補充教師隊伍,讓更多年輕教師進入少數民族地區(qū)中學任教,也可通過與高校合作,采用頂崗實習、接收大學畢業(yè)生等方式解決學校教師少、缺乏籃球活動組織者等問題。
[1]袁革,魏銀彬.重慶市少數民族地區(qū)中學體育發(fā)展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4(3):94-96.
[2]董玉福.云南少數民族地區(qū)中學教師體育鍛煉現狀調查分析[J].紅河學院學報,2005(12):76-79.
[3]張慧春.湘西少數民族地區(qū)中學體育教師繼續(xù)教育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3(11):103-106.
[4]韋李.廣西農村中小學?;@球運動現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體育科技,2010(4):125-131.
[5]張偉.甘肅省農村學校體育教育現狀與發(fā)展對策[J].甘肅科技縱橫,2005(3):207-208.
G807
A
2095-2813(2014)11(a)-0230-02
①課題項目:2014年度廣西高??茖W技術項目,立項項目,項目編號:LX2014220。
全粵華(1983—),男,廣西南寧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