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寧
(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星灣學校 江蘇蘇州 215021)
深刻影響當代社會生活的世界第一運動——足球,發(fā)展到今天,儼然已成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之一,成為人們每日工作間歇、茶余飯后消遣閑聊的談資。當2004年亞足聯(lián)秘書長維拉潘代表國際足聯(lián)向世人宣布:“中國是足球的故鄉(xiāng),足球的發(fā)源地是山東淄博臨淄”的時候,我們以我們中國的蹴鞠是足球運動的始祖為榮,但是,每每提及到現(xiàn)代的中國足球的時候,卻讓國人無地自容。
中國足球到底缺失的是什么,又將走向何方,探根求源,人們對于我國的足球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消極情緒,失望的足協(xié)、失去信心的國足及失去興趣的聯(lián)賽,使得足球在中國的發(fā)展表現(xiàn)出極端的文化貧困。[2]正是這種體育文化和足球文化的缺失把中國足球緊緊的牽制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上停滯不前。
體育文化是一種古老的文化。它是伴隨著人類文明的起源而誕生的。在歷史的長河中,身體活動方式不斷得到發(fā)展變化充實豐滿,體育的文化因素也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積淀。人類的體育文化走過了一個漫長的由低級到高級發(fā)展的歷程。因此,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體育文化:體育文化就是人類在所有的體育現(xiàn)象及促進體育發(fā)展的活動中,在價值觀念、精神狀態(tài)、情感傾向等層面,在理論認識、方法手段、技術技能等層面表現(xiàn)出來的思維方式,與在有意識的實踐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方式的總和。[3]
中國體育文化是指由中國古代文明演化而成在農業(yè)經濟背景下,以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身體觀、生命觀為思想基礎,以獨特的養(yǎng)生術、武術為主要外在表現(xiàn)形式的體育文化現(xiàn)象。西方體育文化則是指由古希臘文明演化而成,在工業(yè)經濟背景下,以西方近代科學的身體觀、生命觀為理論依據(jù),以特殊的競技運動為主要外在表現(xiàn)形式的體育文化現(xiàn)象。[4]
幾千年繁衍生息的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出了極其豐富燦爛的傳統(tǒng)文化。這種文化以其寬厚的社會存在為基礎,帶著巨大的慣性和社會裹挾力沖擊著中國的傳統(tǒng)體育。華夏民族的農耕文明造就了中國人穩(wěn)定、無爭、內斂的文化品格,同樣這種背景下也產生了與之吻合的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以個人的修身養(yǎng)性為主,以寬厚、禮讓、平和為特征的中國傳統(tǒng)養(yǎng)生體育。
西方體育則以工業(yè)文明為依托,產生于經濟、政治和文化與中國有極大差異的社會環(huán)境中。西方這種全新的工業(yè)文化使人們廣泛形成了民主觀念、自由觀念和法制觀念。其多元多層的體育文化結構和以競爭性的運動項目為主導的體育形式,適應了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和個人身心發(fā)展的需要,具有明顯的世界性、競爭性、科學性和商業(yè)性等特色。[5]
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強調群體本位即所謂的依附于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家庭和宗族集團,強調義務本位,注重“仁”、“禮”。[6]這種“群體本位”的文化主導精神下的中國體育也強調“天人合一”、“氣一元論”,把人和自然看做一個整體,強調整體的和諧,淡化體育的競爭性,具有典型的整體觀。
而西方的文化精神是主客對立的,強調人作為獨立的個體的地位,要求人對自己的命運負責,使得“個人主義”成為西方文化中的一種主導精神,而這種主導精神顯然也參與到西方體育中,并成為西方體育的主導精神。具體表現(xiàn)為西方體育文化的“利我”性。西方人從事體育活動堅持的是個人主義,提倡個性解放,宣揚個人獨立,突出個人自由,尊重個人權利,重視契約關系。在競技體育運動中,充分肯定了個人的奮斗與個人價值,將個人英雄主義推至極致。[5]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體現(xiàn)在“天人合一”、“中庸和諧”,產生于民族文化大背景下的中國傳統(tǒng)體育也秉承著這一精神。它追求形神合一、內外合一,以靜為主,注重修身養(yǎng)性,呈現(xiàn)出禮讓、平和的特征。這種體育價值觀壓抑了個人外在超越和公平公正意識的競技體育的發(fā)展。
“天人對立”、“物我二分”的觀念使得競爭成為西方體育的靈魂,他們注重競技能力的培養(yǎng),追求主體對客體的征服,以超越身體極限為原理,逐漸形成以人為本,追求更高、更快、更強的價值取向。
體育競賽被中國納入道德體育之中,強調道德升華在娛樂中實現(xiàn),因此,對競賽并不是一般的反對,爭取勝利或者鼓勵勝利不是首要任務,道德在競賽中的升華才是最重要的。[7]“勝亦可喜,敗則無憂”、“友誼第一,比賽第二”都說明我們對勝負看的很輕,更多的追求的是一種精神層面的東西,更注重比賽過程中人與人的交往。
而西方競技運動則不同,他們鼓勵競爭、強調競爭,提倡超越自然、超越對手。在競賽活動中注重規(guī)則的作用,用規(guī)則來節(jié)制比賽,而不是用道德準繩來維持比賽。
吳義華認為[8]:“足球的實質是一種文化,一種精神?!毖喑梢渤姓J[9]:“足球的靈魂是物化背后的文化革命。”肖子亮也提出[10]:“實際上,如今的足球運動是集政治、經濟、哲學等為一體的文化現(xiàn)象?!蔽覀兛梢钥吹?越來越多的學者都開始重視足球的文化的內涵,那么到底什么是足球文化,王崗在他的《體育的文化真實》一書中指出[3]:“足球文化是足球運動主體創(chuàng)造的不同形態(tài)物質所構成的復合體?!彼ㄈ齻€構成要素,即足球的物質文化、足球的精神文化和足球的制度文化,在這里我們主要討論足球的精神文化對足球的影響。
放眼世界足壇,足球運動的發(fā)展無不與文化有著不解之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都內化在這項運動中,最終構成了各具特色的具有不同民族傳統(tǒng)的足球文化。不同的文化底蘊又孕育出不同的足球風格。
拉美文化的激情與沖動使得人們把拉美足球譽為“藝術足球”、“浪漫足球”、“桑巴足球”,這是對拉美足球的靈魂——文化對足球影響與制約的最恰當?shù)谋磉_。與征服相連、與戰(zhàn)爭相伴的英格蘭民族形成了自己的擴張與征服的文化傳統(tǒng)內涵,也造就了長傳沖吊的英式足球的基本風格。嚴謹、篤實的日耳曼戰(zhàn)車碾出了進行曲式的足球,德國足球流淌的是日耳曼民族文化,一種思維嚴謹、自信、堅強、韌而不拔的精神。堅韌而又浪漫、豪放而又細膩的民族文化熏陶下的法國足球頑強硬朗而又不乏靈巧灑脫。
中國足球運動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的文化土壤中,深深的打上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烙印。豐富燦爛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留給我們的不只有積極的因素,不得不承認還有相當?shù)囊徊糠值闹萍s因素?!爸貍惱怼⒊杏?、輕競爭”、“禮讓”、“重文輕武”這些綿延不息的“黃色文明”以它特有的強大影響力,不光制約了足球的始祖——蹴鞠運動發(fā)展成為現(xiàn)代足球,也使中國人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造成了習慣性的社會心理定勢和倫理氛圍,正是這些因素限制了中國現(xiàn)代足球的發(fā)展和提高?!皹尨虺鲱^鳥”、“出頭的椽子先爛”的個性精神,如同雷池禁地一般,無人敢趟,創(chuàng)造性的戰(zhàn)機消失在這種文化心態(tài)中。正如劉黎明所說[11]:盡職盡責就是說漏洞不要在后衛(wèi)出現(xiàn),前鋒要搶點到位,這種“各掃門前雪”、“出頭的椽子先爛”、“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文化“頑疾”中,豈有不輸之球。
“中國足球在外在表現(xiàn)形式上,中國足球不會差于先進國家。俱樂部的硬件設施,球員的從頭到腳,一擲千金請外教的豪情,可以相媲美于足球文化的先進國家。不過精神的空虛是外表的光鮮掩蓋不了的。”[12]中國足球沒有文化優(yōu)勢,就不可能擁有未來。[9]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社會正經歷巨大的轉型期,國家奉行的改革開放、強國富民政策,極大地推動了中西方體育文化的交融與契合。中國足球積極學習先進的西方足球文化體制和改革,正在走向開放,走向與世界的接軌,但是中國足球文化的發(fā)展決不能成為西方足球文化的中轉站和儲存庫,而應該秉承民族文化的源泉,取其精華,在堅持民族體育文化個性的基礎上,以海納百川的氣度,兼容并含蓄地接納各國足球文化的補養(yǎng),培植適宜中國足球生長的文化土壤,要堅決摒棄那種有技術無道德、金錢至上的體育異化現(xiàn)象。[11]我們必須要摒棄和善、溫良、禮讓等“中庸之道”的文化核心,在符合比賽規(guī)則的前提下,融入西方的血性足球之中。我們要拋棄“槍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的觀念,鼓勵球員的個性發(fā)展,提倡創(chuàng)造性,讓我們的隊員能依賽事變化情況審時度勢創(chuàng)造性的執(zhí)行既定方案,講究即興發(fā)揮。只有從文化層面和思想意識角度把我們中國足球的“劣根性”、“頑疾”徹底解決掉,我們的足球才能更好的發(fā)展,我們的出頭之日才指日可待。
[1]搜狐網(wǎng).FIFA排名:國足第104創(chuàng)歷史最差比敘利亞高一位[EB/OL].http://sports.sohu.com/20090114/n261750427.shtml.
[2]馬連鵬.現(xiàn)代足球的民族精神與中國足球的文化缺失[J].體育學刊,2006(6):31.
[3]王崗.體育的文化真實[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7:134.
[4]曹繼紅,王揖濤,茹秀英,等.近現(xiàn)代中西方體育文化交流及其未來發(fā)展[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6):727-729.
[5]楊弢,姜付高.中西方體育文化比較[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6]董紅剛,張琴,田雨普.中西體育觀對比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8(3):45.
[7]楊春海.中西方文化差異與中國足球發(fā)展戰(zhàn)略芻議[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317-318.
[8]吳義華.中國足球路在何方[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3(2):101.
[9]燕成.歧異與救贖:中國足球文化的重建[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8(5):38.
[10]肖子亮.足球文化內涵的研究[J].西安體育學報,2004(9):26-28.
[11]劉黎明.中西文化比較及對中國足球的理性思考[J].體育文史,2000(6).
[12]朱保成.從文化的角度論中國足球現(xiàn)狀[J].安徽體育科技,2005(6):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