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慶波
摘 要:線損率是供電企業(yè)一項重要的經濟綜合性考核指標之一,作者根據多年來從事10 kV及以下配電網線損管理工作,介紹了10 kV及以下配電網技術線損和管理線損損耗情況及提出解決措施,同時在配電網線損精益化管理工作著重分析。
關鍵詞:配電網 線損 技術線損 管理線損 精益化 降損
中圖分類號:TM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9(b)-0107-01
電能在電力網輸送、變壓、配電等環(huán)節(jié)中有一部分損耗,主要表現在電網元件如導線、變壓器、開關設備、用電設備發(fā)熱,電能變成熱能散發(fā)在空氣中。另外管理方面的因素造成的電能流失比如違章用電、竊電、計量誤差、抄核收差錯損失等。線損是電能在電力網傳送,分配過程中客觀存在的物理現象,線損不僅可以反映出電網在規(guī)劃設計、建設和營銷管理的綜合水平,也直接影響供電企業(yè)的經濟效益。因此對10 kV及以下配電網采取精益化的線損管理已成為電網降損的趨勢,也是電網企業(yè)響應國家在節(jié)能減排政策上的一個體現。
1 10 kV及以下配電網線損影響的主要因素
電網在輸送電能并且進行分配的環(huán)節(jié)中會產生電能耗損,這個耗損的總稱就是線損。用電網的總供電量減掉總售電量,就是電網總的線損電量,該數據反映的是電能從產生端(也就是發(fā)電廠變壓器的一次側)到電能的最終使用端(即電力用戶電能表)之間產生的所有電能耗損。線損總量和供電總量的比值就是線損率。配電網會出現技術線損和管理線損兩種情況,其中技術線損又分為固定線損和可變線損,它受電網結構和使用的電器設備的影響;而管理線損就是線損總量和技術線損的差值,受到電網管理程度影響。
1.1 影響配網技術線損的主要因素
影響10 kV以及低于10 kV配電網技術線損主要有以下幾點:(1)配電變壓器、CT、PT、無功補償電抗器等設備自身產生的鐵損以及銅損等;配電線路耗損;電纜、絕緣子等設備產生的介質損耗以及電暈損耗。(2)電氣設備出現絕緣失效而產生的泄露損耗;變電所或開關房中使用的二次設備、保護以及控制裝置和通風消防的設備損耗。目前,配電線路技術線損損耗表現以下幾點。
①電網規(guī)劃不合理,電源點遠離負荷中心,長距離輸電使損耗升高;或因線路布局不合理、迂回供電、供電半徑過長、低壓線路三相負荷不平衡等使損耗升高。
②導線的截面不是最佳值,線路長期出現輕載甚至空載或者過載現象,達不到最佳的經濟運行狀態(tài)所產生的損耗增加。
③無功補償出現不足或過量的現象,導致無功穿越,對供電能力產生影響,只是線路損耗增加。
④因低壓線路過長引起末段壓降過高使損耗增加以及接戶線過細、過長或破損嚴重使損耗升高。
1.2 影響管理線損的主要因素
由于供電企業(yè)管理部門和有關人員管理不夠嚴格,出現管理漏洞,造成用戶違章用電,計量裝置誤差以及漏抄、錯抄等引起的電能損失。10 kV及以下配電網管理線損的主要影響因素有以下幾點。
(1)在電力營銷的管理環(huán)節(jié)中,由于抄核差錯所導致的損失,以及供電端與售電端抄表結算時間不統(tǒng)一,導致的誤差存在錯抄、漏抄、估抄等現象,甚至主動少計電能,造成人情電、關系電的存在。(2)部分低壓線路改造不徹底,存在部分線路換亂、接戶線不合理現象,這使得用戶偷電較為嚴重,造成局部地區(qū)管理線損較高。(3)用電稽查人員反竊電技術有待進一步提高。部分工業(yè)用戶沒有依法經營,而是千方百計使用高新技術竊電,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供電企業(yè)管理的難度,也對管理線損產生較大的影響。(4)打擊竊電力度不夠,部分用電稽查人員積極性不高,沒有盡心盡力開展用電稽查,且受外界因素的干擾,對竊電戶的處理難度很大,追補電量困難,直接影響配網線損率的升高。(5)計量裝置的缺陷和故障處理不及時,造成計量不準確和部分電量的流失。
2 降低配電網線損的措施
2.1 技術措施
2.1.1 提高功率因數和負荷率
通過提高功率因數可使發(fā)供電設備和線路減少輸送的無功功率和合理而有計劃地安排用電負荷和用電時間,提高電網負荷率,從而達到降低線損的目的。
2.1.2 合理規(guī)劃線路網架,縮小供電半徑
要嚴格按照各電壓等級的供電半徑,變壓器應選擇安裝在負荷中心,對負荷密度高,供電范圍大的重負荷區(qū),優(yōu)先考慮兩點或多點布置。
2.1.3 合理減少導線截面
正確選擇導線型號、材料、材質,在輸送負荷不變的情況下,減少粗導線截面,從而達到降損目的。
2.2 管理降損措施
2.2.1 強化基礎管理
統(tǒng)一、規(guī)范抄核收日常管理,加強電能計量裝置和相應采集系統(tǒng)的日常維護和管理,加強基礎檔案管理,實現線損管理基礎數據的動態(tài)維護,確保線變和戶變對應關系的準確和及時更新。
2.2.2 強化用電檢查和營業(yè)稽查管理工作
加大反偷查漏工作力度,建立常態(tài)化的反偷查漏機制。完善營業(yè)稽查制度,堵塞工作漏洞,將事前預防手段和事后補救措施結合起來,有效減少電量的不明流失情況。
2.2.3 加強用戶側無功管理
加大對用戶功率因數的考核力度,提高線路功率因數和末端電壓,降低電網企業(yè)的綜合線損率。
3 10 kV及以下配電網線損精益化管理的實現
開展線損“分壓、分區(qū)、分線、分臺區(qū)”四分的規(guī)范化管理工作,完善線損管理工作分工精益化、工作責任化、工作考核制度化。通過營配信息集成的建設及電能計量自動化系統(tǒng)全覆蓋,逐步實施線損“兩比對”。
3.1 建立和完善線損管理機制
成立線損管理組織機構,堅持規(guī)范化、指標化、體系化的管理思路,形成了“牽頭管理、分頭負責、上下聯(lián)動、全員參與”的線損管理組織體系;其次,制定合理可操作性強的線損“四分”管理工作方案,為線損精益化管理工作的推進提供依據。
3.2 堅持精益化管理的原則
采用專變客戶線損精確比對、公變客戶線損趨勢分析的方式,加強線損異常分析與處理工作,堅持“定量與定性分析相結合和追蹤分析”的原則,充分利用營配信息集成建設成果,整合計量自動化系統(tǒng)的電能數據、營銷系統(tǒng)和配電生產系統(tǒng)的設備臺賬、配電GIS系統(tǒng)的電網拓撲等信息,對線損異常的線路和臺區(qū)實施全過程閉環(huán)管理。
3.3 堅持信息化管理的原則
充分發(fā)揮信息系統(tǒng)管理作用,以營銷管理信息系統(tǒng)為支撐,注重營銷、計量、營配一體化等系統(tǒng)自動化、信息化數據的互聯(lián)互通,不斷推進管理線損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4 結語
線損管理工作者應該從技術和管理等方面進行有效監(jiān)控,將線損管理從傳統(tǒng)的統(tǒng)計分析轉變?yōu)楸O(jiān)控,同時從加強管理和技術降損有機地結合起來,選擇合適本網區(qū)的技術措施,使10 kV及以下配電網線損管理工作更上一個臺階。
參考文獻
[1] 溫愛玲.10 kV配電網的線損管理及降損措施[J].安徽電力,2010(1):64-67.
[2] 李姝,鐘鳴.配電網線損的精細化管理[J].供用電,2008(5):65-68.
[3] 張華,冉文勝.降低10 kV配電網線損措施的探討[J].華北電力技術,2005(S1):30-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