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濤 (陜西省西安市東方醫(yī)院,陜西 西安 710043)
齲病是一種由口腔中多種因素復合作用所導致的牙體硬組織進行性破壞的疾病,表現(xiàn)為無機質的脫礦和有機質的分解,隨病程的發(fā)展而有色澤變化到形成缺損的演變過程。由于齲齒患病率高,分布廣,因此不僅是口腔的常見病、多發(fā)病,也是人類最普遍的疾病之一[1]。齲病最基本的治療是去齲、被動、充填。凡用于充填牙體窩洞的材料統(tǒng)稱充填材料。充填材料要求具備以下特點:充填前有良好的可塑性和黏著性,以便順利充填至窩洞的各個細微部位。并與洞壁有良好的密合,在充填后的硬固過程中沒有或僅有很輕微的體積變化,硬固后的膨脹系數(shù)與牙齒組織相近似,以免體積收縮而形成洞緣裂隙或因膨脹而致充填物凸出牙面,能達到恢復牙齒固有形態(tài)和咬功能。充填材料還應在硬固初期有充分可供刻形、調(diào)合的時間。完全硬固后有足夠的強度、低蠕變和耐磨性,以承受咀嚼壓力。并可在口腔環(huán)境中長期保持性能穩(wěn)定,有較強的耐腐蝕性,從而可維持較長的臨床壽命。最后,應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美觀性能。
牙齒一旦產(chǎn)生實質性缺損即不能復原,只能借助人工方法修復其固有形態(tài)與功能,其基本過程包括手術和修復兩部分。首先通過手術清除已經(jīng)破壞或因失去支持而嚴重削弱的牙體組織,并將牙齒制作成一定形狀的窩洞以便修復體能長期保持而不致松動、脫落,并使修復體和剩余牙體組織均不致因承受咀嚼力量而斷裂。然后用一種材料以恢復其固有形態(tài)和功能,恢復其作為口頜體系中一個組成部分的作用,使整個體系得以處于協(xié)調(diào)狀態(tài)達到恢復患者整體健康的目的。
1.1 臨床資料:選取門診患者共386顆患牙,均為前磨牙和磨牙面一類齲洞,患牙未經(jīng)治療,缺損達牙本質層,無牙周病,牙髓活力正常。
1.2 材料:選擇賀利古莎齒科公司超鉆2樹脂基修復材料,上海醫(y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齒科材料長銀合金粉和同一廠家的增強型玻璃離子水門汀。
1.3 修復方法:將386顆患牙隨機分為光敏樹脂138顆,銀汞合金126顆,玻璃離子122顆。
1.4 臨床療效評估:成功:充填物外形完整,表面光滑;充填物邊緣密合無縫隙,無染色;無繼發(fā)齲。失敗:不符合上述任何一項或幾項。
三種材料臨床療效:三組分別有2顆、3顆、10顆充填體脫落,經(jīng)χ2檢驗,光敏樹脂、銀汞合金與玻璃離子比較,其充填體脫落率、密合度失敗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光敏樹脂組與銀汞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三組臨床療效比較(顆)
銀汞合金是銀合金粉與汞調(diào)合而成的合金,已有很長的應用歷史。銀汞合金結固初期強度較弱,隨著時間而逐漸增強,但速度較慢,一般5~10 min可以刻形,承受磨光時的壓力,24 h后形變才趨于穩(wěn)定,開始進行正常咀嚼,6~7 d強度達最高點。結固后銀汞合金有很強的抗壓強度和耐磨性能,其強度高于牙體本身,但與牙質無粘結性,靠機械摩擦力固位。因而對牙體預備要求較高,往往為了制備合適洞型需切割較多牙體組織,而且銀汞合金導熱性能高,深的窩洞需墊底隔離以免刺激牙髓,技術難度較高,操作復雜,同時其金屬本色也不利于美觀。光敏復合樹脂是在有機的合成樹脂內(nèi)加入大量經(jīng)特殊處理的無機填料,配以引發(fā)體系、阻聚劑、顏料等,借助于牙齒表面處理技術,而使之粘結于牙體硬組織,在可見光激發(fā)下迅速產(chǎn)生游離基,引發(fā)樹脂聚合。光敏樹脂其強度接近牙本質,對牙體有粘結性,因而對牙體預備要求低,而且樹脂是熱不良導體,色澤美觀,易于拋光,密合性好,但對牙髓有刺激,深齲洞需墊底。玻璃離子水門汀是由復合硅酸鋁玻璃粉與聚丙烯酸,衣康酸共聚物水溶液混合調(diào)整而成的一種充填材料。其透明度優(yōu)越,色調(diào)真實感強,不易變色,對牙髓刺激小,可直接充填,對牙體有一定粘結性,不需制備特定洞型,有氟溶出可防齲。但其機械強度低,耐磨性能差,密合性不及銀汞合金和復合樹脂,在唾液中有極輕微的溶解性。后牙1類洞型是對抗力型耐磨性要求較高的洞型,因而機械強度好的銀汞合金和光敏樹脂是理想的修復材料。如果兼顧到牙體預備操作性及美觀性,則光敏樹脂為最佳材料。
[1] 肖明振.口腔醫(yī)學實用技術——口腔內(nèi)科學[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5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