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福建省女大學生婚戀觀實證研究

      2014-12-02 03:18:06巨東紅
      集美大學學報(哲社版) 2014年1期
      關鍵詞:婚戀觀婚戀福建省

      巨東紅

      (集美大學政法學院,福建廈門361021)

      一、樹立科學婚戀觀是女大學生成長的重要課題

      隨著社會變革和文化轉型的加快,中國人的婚戀觀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價值判斷的多元性和行為方式的多樣化,沖擊了我國長期存在的婚姻評價體系和婚姻主體行為的相對穩(wěn)定性,大學生群體作為社會成員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女大學生正處在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心理發(fā)展表現(xiàn)出了動蕩性、兩極性、多樣性等特點,對于婚姻與戀愛的認識還不穩(wěn)定、不成熟,而傳統(tǒng)觀念與現(xiàn)實狀況的矛盾,對道德的追求與經濟利益驅動之間的沖突,使得女大學生在與異性交往、愛情、婚姻和性行為問題上產生了諸多困惑。

      國外學者對大學生婚戀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戀愛和婚姻的態(tài)度研究、對性觀念的調查和對大學生婚戀觀影響因素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國外大學生對戀愛和婚姻持積極、支持的態(tài)度,性觀念開放,年齡、性別、信仰、原生家庭的狀況 (是破裂的或是完整的)、父母的交流、同胞群體的關系及數量、社會政策、個性品質、受教育年限、社會經濟地位等因素對婚戀觀有影響。[1]我國學者對于大學生群體婚戀觀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對戀愛態(tài)度、戀愛動機的研究,對婚姻自主觀、價值觀、角色觀、忠誠觀的研究,對大學生婚戀觀影響因素的研究等。研究結果表明,當代大學生在異性交往方面更加注重情感上尋求快樂,把戀愛的成功與否看得不那么重要,有的學生認為戀愛與婚姻無關,[2]總體來說大學生的戀愛動機和目的是不清晰的,而是多元化的,比如生理和心理需要、排遣寂寞、感情寄托、從眾等,[3-5]大學生往往重視戀愛的過程而不考慮結果,青年在婚姻問題上自主觀意識更加突出,凸現(xiàn)出現(xiàn)代觀念的氣息。[6]對于夫妻文化水平、社會地位、收入等方面,大多數學生認為應是“男高女低”,選擇“女高男低”的人數十分少。[7]在性觀念問題上,一些研究發(fā)現(xiàn)大學生在對婚前性行為上的看法趨于開放,較為寬容。[8-9]

      福建省為沿海省份,移民經濟和外資經濟發(fā)達,由于地緣和業(yè)緣等因素的作用,福建居民受到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較為深刻,改革開放以來又受到外來思潮沖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女大學生婚戀觀的確立。本研究以福建省女大學生為調查對象,在實證研究的基礎上,描述當前福建省女大學生婚戀觀的現(xiàn)狀,進而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相關對策。

      二、福建省女大學生婚戀觀調查結果分析

      (一)調查方法

      本課題研究對象是福建省普通高校的女性在校生,采用的研究方法為文獻研究法和問卷調查法。在參考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婚姻家庭觀、戀愛觀等維度設計問卷,通過二次試測,最后形成正式問卷。問卷發(fā)放總數為820份,發(fā)放學校為廈門大學、集美大學、福建師范大學、三明學院等四所高校 (見表1)。

      表1 樣本的構成情況

      之所以選取這四所高校作為調查學校,是基于以下考慮:

      一是學校性質。四所高校中的廈門大學為部屬高校,集美大學和福建師范大學是省屬高校,三明學院是市屬高校,學校性質不同,氛圍不同,對女大學生婚戀觀的形成可能造成影響;

      二是學校地域。四所高校分布在福建省的南部、東部和北部,地域文化是課題組在分析女大學生婚戀觀時的參考因素。

      本研究的抽樣方法為分層隨機抽樣法。問卷回收806份,有效問卷為804份,有效回收率為98%。

      (二)調查結果分析

      1.女大學生戀愛觀總體較為感性,感覺和性格是選擇戀愛對象時考慮的主要因素。

      (1)女大學生對于戀愛的態(tài)度以“無所謂”居多。調查結果表明,女大學生對于戀愛的態(tài)度以“無所謂”居多,占被調查對象的78.2%;反對的僅為20名同學,占2.5%;非常贊成的僅占18.4%。研究假設認為,年級、專業(yè)和生源地會影響女大學生的戀愛態(tài)度,但回歸分析中,顯著性水平均大于0.05,表明年齡、年級和生源地對女大學生對待校園戀愛態(tài)度的影響并不顯著 (見表2)。

      表2 大學期間戀愛態(tài)度的回歸分析

      (2)受戀愛與學業(yè)的關系的困擾較少。在戀愛與學業(yè)關系的選項上,50.9%的調查對象認為“戀愛和學業(yè)可以相互促進”,還有38.9%認為兩者似乎沒有太大的關系,7.1%的認為學業(yè)和戀愛兩者不可兼得。在這個問題上,理工類學生選擇“兩者似乎沒有多大關系”的人數在各個年級都明顯高于文史類和其他類女生,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在此選題上,顯著性水平小于0.05,說明專業(yè)對于學生分析戀愛與學業(yè)的關系有一定影響。與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大學生相比,當代的大學生并沒有過多地被如何處理戀愛和學業(yè)的關系所困擾,她們普遍認為大學期間的戀愛對于學業(yè)沒有造成實質性影響 (見表3)。

      表3 戀愛與學業(yè)關系的回歸分析

      (3)戀愛動機上,感性大于理性,情感需求大于物質需要。本次調查結果表明,女大學生戀愛的動機最主要是“因為寂寞尋求感情寄托”,占被調查者的26.9%;還有相當部分的女大學生是認真對待戀愛行為的 (11.3%),她們以“尋找人生伴侶”為出發(fā)點,希望通過戀愛找到結婚對象;但也有一部分女大學生在此問題上較為隨性,是為了嘗嘗愛的滋味或隨大流而談戀愛 (13.7%);還有的是因為有實際需要而戀愛,如物質需要 (6.5%)、生理需要 (5.1%)。

      (4)女大學生選擇戀愛對象時考慮的主要因素是感覺和性格。與戀愛動機相匹配,福建省女大學生在選擇戀愛對象時,更注重感覺等非物質條件??紤]因素排在前三位的是對于對方的感覺和感情 (37.1%)、對方的氣質性格(31.6%)和發(fā)展?jié)摿?(10.4%),家庭背景和經濟實力也在考慮范圍內,但不是主要因素。調查結果表明,福建省女大學生在擇偶觀上較注重對方與自己的感覺和對方的內在美,認為只要對方品質好、有潛力,可以共同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甚至對于對方的學歷是否高于自己也不是很在意,有68.8%的女大學生認為對學歷“無所謂”或可以接受“男女學歷一樣?!?/p>

      以“擇偶時首要的考慮因素”作為因變量,以年紀、專業(yè)和來源地三個變量作為自變量,建立Logistic回歸模型時,選擇步進式將自變量引入模型,在“似然比檢驗”表中,城市類別的顯著性水平 (0.672)大于0.01,因此生源地對擇偶因素的貢獻沒有顯著意義;其他兩個自變量即專業(yè) (0.005)和年級 (0.006)的顯著性水平均小于0.01,說明它們對于學生的擇偶因素有一定影響,因此單獨考慮專業(yè)和年級對擇偶因素的影響,統(tǒng)計結果顯示,最終模型的sig為0,最終模型顯著成立,模型能很好地擬合原始數據。

      (5)以婚姻為目的的戀愛是女大學生戀愛動機的主流。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女大學生希望能夠通過戀愛找到真正情投意合的伴侶。有687人選擇此項,占被調查者的85.4%,還有的學生選擇戀愛就是為結婚生子,占5.6%;雖然愿望美好,但對于與戀人能否成為終身伴侶,有48.5%的被調查者沒有把握,因為“世事無?!?,還是有30.5%的女大學生對此有一定的信心,認為只要彼此愿意, “有情人終成眷屬”,也有5.1%的被調查者較為悲觀,認為“戀愛和婚姻是兩碼事”(見表4)。女大學生們希望通過戀愛能夠修成正果,步入婚姻殿堂,但對于戀愛對婚姻的實現(xiàn)沒有足夠的信心。

      表4 戀愛最終應該達到目的的頻率分析

      2.女大學生婚姻觀凸顯當代女性獨立自主精神,期待家庭與事業(yè)兼顧。

      (1)期望在經濟完全獨立時進入婚姻狀態(tài)。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女大學生認為婚姻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有婚姻的人生才是圓滿的人生,所以希望在適婚年齡將自己嫁出去。因為現(xiàn)實條件所限,30歲之前出嫁成為多數女大學生的共識,還有低年級的女生認為越早越好,在此選項上,生源地差異顯著,即來自農村的女生比來自大城市的女生更希望在適齡成婚。在何種經濟條件下結婚是女大學生關注的問題,在本次調查中,有70.3%的女大學生選擇自己經濟完全獨立時才考慮結婚,有19%認為可以在雙方父母的贊助下結婚,僅有5.7%認為在結婚時不考慮經濟因素。經濟因素被女大學生當作結婚的必要前提,也是幸福生活的前提。

      (2)對配偶中的男性收入高于女性,共同掌管財政的認同度高。我們從雙方收入結果、夫妻財產等兩個方面考察女大學生對婚姻中與配偶經濟關系的認知 (見表 5)。結果表明,有80.7%的被調查者認為婚姻中的男性收入不能低于女性,其中62.2%認為男性收入要高于女性,僅有0.6%的女性可以接受自己的收入比配偶高;對于婚后夫妻持有財產方式,63.8%參與調查的女大學生認為“不分彼此,共同掌管”的方式最合理,還有16.4%認為要由女性掌管家庭財政大權,14.6%認為要各持所賺,僅有1.7%認為要由男性掌管家庭財政大權。在此,我們發(fā)現(xiàn)女大學生對于收入結果的要求和持有財產的要求有所不同,即收入要男性多于女性,而在財產持有方面卻要求女性和男性平權或女性權力高于男性,而不能接受男性財產權大于女性。

      表5 與配偶經濟關系的頻率分析

      (3)半數以上女大學生理想的家庭模式是核心家庭。在理想的家庭模式選項上,55%的女大學生理想的家庭模式是核心家庭,還有31.6%認為主干家庭是理想的家庭模式,有9.1%的女大學生認為丁克家庭模式交為理想;雖然傳統(tǒng)的家庭觀念還在女大學生中居于主導地位,認為家庭中孩子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最好在最佳生育年齡就生育孩子 (70.9%),但我們注意到,有部分女生選擇將來組建家庭后不要孩子(3.1%)或沒有考慮過孩子問題 (6.3%),還有16.4%選擇在30-35歲之間生育,這種選擇是與現(xiàn)實妥協(xié)的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育趨勢。

      (4)女大學生期待未來兼顧事業(yè)與家庭的關系。如何處理工作與戀人、事業(yè)與家庭的關系,是女大學生現(xiàn)在和未來不得不直面的問題。調查結果表明,如果在工作和戀人之間選擇,55.1%的被調查者選擇兩者都不放棄,大一和大二的女生選此項的較多 (91人、89人),25.7%表示可以為真愛放棄工作,與之相反,有12.8%的被調查者認為,為了工作可以放棄愛情。生源地對于此項影響顯著,來自農村的女大學生有197人選擇“兩者都不放棄”,而選擇“兩者都不放棄”的來自城市的大學生為31人。

      (5)對離婚的接受度較高。離婚率是當前的中國是一個焦點和熱點問題,離婚行為的社會接受度日益增高。超過半數的被調查者還是希望婚姻能夠有始有終,但新的婚姻觀念已經在女大學生中傳播,在一些大學生看來,婚姻更多是兩個人的問題,不合適就分手也是合情合理的。如果婚姻遭遇到離婚問題,有48%的被調查者在感情上可以接受離婚,但為了孩子和家庭維系,選擇盡量不離婚,還有8.2%難以接受離婚事實,認為是人生失敗的寫照。但也有37.9%的被調查者認為離婚是正?,F(xiàn)象,不要將其異化。

      三、福建省女大學生婚戀觀的特點及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并將本調查結果與北京、湖南、云南等省市女大學生的同質調查結果作橫向比較,我們發(fā)現(xiàn),福建省女大學生的婚戀觀有與其他青年群體相似之處,也有其獨特之處。

      (一)福建省女大學生婚戀觀的特點

      與其他省市的女大學生相比,福建省女大學生的婚戀觀呈現(xiàn)以下特點:

      1.女大學生渴望真愛,希望通過校園戀愛找到伴侶。女大學生們對戀愛的期許較高。希望校園戀愛的結果是步入婚姻殿堂。有91%的受調查者希望戀愛的歸宿是找到人生伴侶,結婚生子。女大學生們在選擇戀愛對象時,最關注的是與對方的感情,對方的家庭背景和經濟條件也在考慮因素內,但只是參考性因素而不是決定性因素,認為選一個相愛的人是最重要的。通過比較四地大學生關于戀愛與婚姻關系的首選項發(fā)現(xiàn),在北京、[10]湖南[11]和云南[12],大學生的普遍看法為戀愛是一種經歷,是感情寄托,并不是為了婚姻而戀愛的 (見表6)。

      表6 對戀愛與婚姻關系看法的比較

      2.性觀念相對保守,對在校同居行為反對者居多。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福建省女大學生對校園戀愛中發(fā)生性行為的接受度僅為12%,有50.9%明確反對在公共場所發(fā)生親密行為,有59.8%反對在校同居行為,她們認為作為隱私行為,親密行為 (接吻、撫摸)不應在公共場所進行,否則會影響他人;雖然能夠接受他人發(fā)生性行為,但自己一般不會去行動;如果發(fā)生性行為,除擔心身體受傷害外,更多的被調查者擔心外界對自己的評價。通過比較對校園戀愛中性行為看法的首選項發(fā)現(xiàn),福建省女大學生的性觀念相對保守,對校園愛情充滿渴望 (見表7)。

      表7 對校園戀愛中性行為看法的比較

      (二)福建省女大學生婚戀觀存在的問題

      福建省女大學生婚戀觀有其積極的一面,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值得我們關注,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

      1.缺乏對婚戀觀的理性思考和婚戀方面的長遠規(guī)劃。對于為什么戀愛、為什么結婚,本研究的一些被調查者表示沒有過這方面的深入思考,與其他省市女大學生贊成大學愛情的態(tài)度相比,福建省女大學生多數對于校園戀愛持“無所謂”態(tài)度占78.2%,只有18.7%贊同;戀愛的動機僅有11.3%是為了尋找人生伴侶,其他的動機為排除寂寞,或嘗嘗愛情的滋味、隨大流,還有的被調查者沒有想過愛情與婚姻的關系問題;一旦走入婚姻中,有51%的被調查者不愿意為了戀愛犧牲工作,在生育、家庭模式方面,一些大學生表示從來沒有這個概念。在婚戀觀上,部分女大學生表現(xiàn)得較為迷惘、缺乏理性思考和長遠規(guī)劃。

      2.在婚戀的觀念層面和行為層面存在矛盾。女大學生們正處于青春期,她們的愛情品德心理存在著“戀愛情感的浪漫色彩與道德行為的適度要求的矛盾”;在性心理上,存在“性意識的強烈性與表現(xiàn)上的文飾性、性心理的動蕩性和壓抑性”。[13]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福建省女大學生在婚戀觀念和婚戀行為層面存在矛盾,也反映出了女大學生在愛情品德心理和性心理上的矛盾。如,她們接受別人的婚前性行為,但自己做不到;如果對方是自己的真愛,也可以接受未來配偶曾經的婚前性行為,但反對在校同居。婚戀觀念層面和行為層面的矛盾需要引導,以緩解女大學生在性心理和愛情、婚姻道德心理中的沖突。

      3.社會性別意識存在偏差,對男性有較高的要求。雖然就整體而言,女大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但傳統(tǒng)的社會性別意識影響仍然在她們的婚戀觀上得以體現(xiàn)。如希望伴侶的經濟收入高于自己,僅有0.6%的女性可以接受自己的收入比配偶高;“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tǒng)家庭模式還有一定的認同度;“男才女貌”的觀念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擇偶標準,女大學生看重感覺、對方的氣質性格和才能,實質都是對“才”的要求。

      四、樹立女大學生科學婚戀觀的對策

      埃里克森的人生發(fā)展階段理論認為,青年期的主要任務是建立親密感,包括朋友之間的友誼,但核心的關系還是戀愛和婚姻。[14]因此,女大學生對愛情和婚姻的追求是符合其年齡發(fā)展特點和社會化要求的。女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在婚戀觀上具有與男大學生不同的特點和訴求,針對本研究中福建省女大學生婚戀觀呈現(xiàn)出的特點和問題,可以從教育入手,幫助女大學生樹立科學的婚戀觀。

      (一)從教育入手,關注人格教育、婚戀觀念和婚戀技巧的教育,學會婚戀規(guī)劃

      由于婚戀教育和性教育的缺失,中國青年的相關知識多數來自于媒體、書本和朋友,青年人中流行的“無所謂”的生活態(tài)度、個人主義的觀念也反映在婚戀觀上。女大學生在婚戀觀上受從眾心理影響較大,有較多不切實際的預期。另外,地域文化對福建省女大學生的婚戀觀上也有一定的影響,在福建省的一些地區(qū),傳統(tǒng)的性別意識較強, “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深入人心,雖然女大學生覺得要具有經濟獨立性、社會地位的平等性,但還是不能接受男性不如女性,特別是在經濟收入上低于女性。目前,福建省高校的思政課程中已經設置了婚戀觀教育的內容,可是課時少、內容缺乏系統(tǒng)性。我們認為,婚戀觀教育可圍繞道德人格教育、婚戀觀教育和婚戀技巧教育等方面展開。

      1.道德人格教育。人格是個體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它影響人的思想、情感和行為。倫理學對人格的理解,側重于人性的道德規(guī)定性和行為的文明程度,一般與人們的道德關系和道德實踐活動相聯(lián)系,所以稱之為道德人格。[15]由于社會環(huán)境和個體因素的綜合作用,當代大學生道德人格發(fā)展呈現(xiàn)出對立人格要素混雜的矛盾狀態(tài),福建省女大學生婚戀觀中也存在功利人格和倫理人格的矛盾、獨立人格和依賴人格的沖突。基于此,要樹立正確的婚戀觀,應從道德人格教育入手,幫助女大學生分析愛情的需求和動機,依據其身心特點和時代特點實施教育。

      2.婚戀觀念教育。引導女大學生理解愛情不是對性、美感和依附等單一因素的滿足,而是同時滿足人類三種基本需求并得到良好的情緒體驗的過程;提倡女大學生追求高尚的愛情,引入升華概念,鼓勵她們將愛情轉化為動力,督促自己進取向上,而不因愛情失去自我;加強對女大學生的責任感和自尊自重自愛教育,在婚戀中,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可以為真愛的到來,付出時間等待。

      3.婚戀技巧教育。在婚戀技巧教育中,可以經過參與式學習,引導女大學生正確處理理智和情感的關系,幫助她們認識到婚戀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掌握處理婚戀中的問題的技巧,從而達到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

      (二)在介入方法上注重實效性,運用心理咨詢和社會工作專業(yè)技巧,緩解女大學生在婚戀觀念層面與行為層面的沖突

      從介入方法上看,現(xiàn)有的婚戀觀教育一般是以授課為主,福建省的廈門大學、集美大學和福建師范大學均有開設《女性學》課程,課程對于女大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yǎng),“四自”精神的確立、合理的婚戀觀的樹立起到了積極作用。但知識傳授的形式單一,如果能在形式上創(chuàng)新,引入校園宣傳、專家講座、影視作品播放、心理演劇、社會工作專業(yè)方法等,加強女大學生的參與度,在活動中吸引女生關注婚戀問題、思考婚戀問題,才有可能引導她們接受正確積極的婚戀觀,增強戀愛過程中的心理調適能力,學會正確對待戀愛、婚姻中的問題和性的問題。在婚戀觀的引導中,可以引入心理咨詢方法、社會工作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等方法法,發(fā)掘女大學生自我教育的潛能及朋輩的力量,幫助女大學生切實釋疑解惑。其中,心理咨詢和個案工作方法針對在婚戀觀上有個別性問題、在婚戀中困惑較大并有求助欲望的對象;小組工作方法主要運用在有同質性問題。廈門大學、集美大學、福建師范大學社會工作專業(yè)的教師和學生均在本校招募過“異性關系處理”的小組,即通過工作員運用專業(yè)的工作理論和方法,引導小組成員正確處理與異性的關系,學習與異性交往的技巧。如果將此方法拓展到女大學生婚戀觀教育方面,能夠滿足女大學生建立“親密感”的需求,也可以幫助女大學生在小組中學到科學的婚戀觀。

      (三)提升社會性別意識,為女大學生樹立科學的婚戀觀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

      家庭、校園環(huán)境的變化直接影響女大學生的社會性別意識和婚戀觀。在傳統(tǒng)家庭中,對于女子的教育是“溫良恭儉讓”、“男女授受不親”、“好好讀書,別過早考慮個人的事情”。20世紀90年代開始,一些家長鼓勵女孩在大學高年級時談戀愛;大學對于戀愛問題則是經歷了從明文禁止到“不提倡、不反對”,再到廢除“在校大學生不準結婚”的規(guī)定。家庭和校園環(huán)境的變化使得女大學生有了更多的婚戀自主權,但也有人因此更加迷茫。營造有利于女大學生成長的環(huán)境,要以校園環(huán)境的凈化和社會環(huán)境的優(yōu)化為著力點。

      1.凈化校園環(huán)境。校園是大學生生活、學習的主要場所,也是許多大學生愛情萌發(fā)的場所。一方面,可以開展健康的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生活,提升女大學生社會性別意識,關注女大學生婚戀觀,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導女大學生婚戀觀的樹立,以達到消除女大學生的寂寞感,培養(yǎng)女大學生高尚情操,增強女大學生的群體歸屬感的目的,如果情感需求得到滿足,戀愛的盲目性就會隨之降低;另一方面,文明的校園氛圍會提高大學生戀愛的道德感,自覺杜絕不文明的戀愛行為在校園出現(xiàn)。

      2.優(yōu)化社會環(huán)境。婚戀觀的正確與否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但一些基本原則應該把握。在婚戀情感、婚戀意志、婚戀道德和婚戀行為上,要以對自己和他人負責為前提,以不危害社會秩序為底線。女大學生婚戀觀看似個人的觀念及其引發(fā)的行為,實質是社會環(huán)境塑造的結果。女大學生正確的婚戀觀的樹立,需要一個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即有正確的社會性別意識,為女性的發(fā)展提供與男性平等的資源與條件,看到女大學生發(fā)展中積極因素,而不是聚焦于消極因素。媒體不以偏概全,并能夠適時適度地弘揚女大學生科學的婚戀觀,而不是僅僅關注“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1] MARTIN P D,SPECTER G,MARTIN D,etc.Expre ssed attitudes of adolescents toward marriage and family life[J].Adolescence,2003,38(150):359-367.

      [2]蘇紅.大學生婚戀觀結構、特點及影響因素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6.

      [3]閻曉軍.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大學生婚戀觀的比較研究[J].健康心理雜志,2003(2):81-83.

      [4]肖莉.大學生戀愛心理調查及戀愛觀教育探析[J].連云港化工高等??茖W校學報,2002(3):63-64.

      [5]李慶祝.當代大學生戀愛心態(tài)及其對策[J].華北煤炭醫(yī)學院學報,2002(6):798-799.

      [6]王平一.大陸和臺灣地區(qū)青年婚戀觀的比較研究[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2(4):33-36.

      [7]羅萍,封穎.從性別視角看當代大學生的婚戀觀念[J].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5):631-635.

      [8]盧春莉.當代大學生戀愛觀的新動態(tài)探析[J].山西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3):271-274.

      [9]蔡宜旦.大學生婚戀觀變化比較研究[J].浙江青年專修學院學報,2003(4):6-9.

      [10]青少年價值觀測評指標體系模型研究課題組.當代大學生的婚戀價值觀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11(5):42-47.

      [11]李送君,聶偉.大學生婚戀觀實證研究——以湖南師范大學為例[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2):125-127.

      [12]楊南麗.以大學生婚戀觀現(xiàn)狀,看高校婚戀觀教育——以對云南大學生婚戀觀調查與分析為例[J].昆明大學學報,2007(1):66-69.

      [13]黃希庭,鄭涌.當代中國大學生心理特點與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203-204.

      [14]中國就業(yè)培訓技術指導中心,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心理咨詢師[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234.

      [15]余玉花,許磊.道德人格與當代大學生婚戀觀[J].思想教育研究,2007(3):11-14.

      猜你喜歡
      婚戀觀婚戀福建省
      愛在“七夕”正當時——當代職場青年婚戀觀察
      上海工運(2020年8期)2020-12-14 03:11:46
      福建省“兩會”上的“她”聲音
      海峽姐妹(2020年2期)2020-03-03 13:36:30
      95后大學生婚戀觀的現(xiàn)狀及探析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5:52
      第四屆福建省啟明兒童文學雙年榜揭榜
      海峽姐妹(2019年11期)2019-12-23 08:42:20
      第三屆福建省啟明兒童文學雙年榜揭榜
      海峽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32
      福建省巾幗館開館
      海峽姐妹(2017年1期)2017-02-27 15:22:17
      論歐陽子小說中的婚戀觀
      趣味測試
      家庭百事通(2015年3期)2015-05-30 22:12:39
      兩岸婚戀邁入全新階段
      海峽姐妹(2015年6期)2015-02-27 15:11:19
      當代女大學生婚戀觀的調查分析
      桂阳县| 万源市| 柳林县| 桐乡市| 微山县| 沁阳市| 晋江市| 石门县| 微博| 临邑县| 双辽市| 西乌| 湟中县| 平江县| 临夏县| 襄城县| 泊头市| 贵阳市| 集贤县| 多伦县| 故城县| 和硕县| 夏邑县| 海淀区| 吉林省| 柳河县| 宣汉县| 韩城市| 和田市| 安新县| 龙岩市| 新津县| 黄冈市| 婺源县| 九龙县| 成安县| 泰来县| 吉水县| 永泰县| 长岛县| 上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