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婭,楊秋華,孫廣濱
(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公利醫(yī)院,上海 200135)
冰袋是臨床上常用的護理用具,一般為長方形,外包裝材料多為塑料或橡膠,內容填充物為水或干冰,常常用于臨床物理降溫、消腫和止血等[1]。耳鼻喉咽科咽喉部手術術后也常要使用到冰袋冷敷頸部咽喉部[2];以達到止血、消腫和止痛的目的。目前臨床使用時,通常讓患者平臥,將冰袋用毛巾包裹之后放置在術后頸部頜下部位,但患者頭部運動受限,頭頸一轉動或翻身,冰袋容易從頸部滑脫,而且患者坐起或下床活動時,冰袋無法固定,需要用手固定扶住冰袋,給患者生活帶來了不便,另外也影響了冷敷效果[3]。因此,我科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研制了一種易于固定,不易滑脫,方便患者翻身和起床活動的頸部冰袋。該冰袋已獲得使用新型專利,專利號ZL2011 2 0405779.9。現(xiàn)將該冰袋制作和應用報道如下。
1.1 材料 冰袋主體部分采用軟塑料冰袋,頸帶部分為厚防水布和魔術貼。
1.2 制作方法 本用品主體部分由軟塑料制成,頸帶為厚防水布,帶蓋注水孔為硅膠。啞鈴形狀部分為一立體的橢圓形,靠近頜下有一略彎曲的弧度,弧度約5~10°,長為8 cm,寬為10 cm,厚為1 cm,材料厚1 mm,四周呈封閉狀態(tài),在上方有一帶蓋的注水孔,注水孔內徑為6 mm,從注水孔可注入水約80 mL,喉部連接帶寬2 cm,各長5 cm,其中固定在上面的魔術貼各長3cm。兩邊頸帶各長13 cm,寬3 cm,其中固定在頸帶上面的魔術貼長10 cm。見圖1。
圖1 新型頸部冰袋結構示意圖
2.1 將水從注水孔注入冰袋內,注入九成滿,蓋上注水蓋,放入冰箱冷凍室冰凍。將1塊小毛巾圍在患者的頸部,主要是冰袋主體接觸皮膚的部位。然后將冰凍好的冰袋取出,將冰袋圍戴在患者的頸部,冰袋啞鈴型部分置于頸正中兩側頜下區(qū)域,不同體型的人可通過喉部連接處的魔術貼進行調節(jié)。將兩邊的頸帶圍繞到頸背部,用魔術貼將其固定,固定的長短也可以通過魔術貼隨機調整。
4.1 防止脫落 與傳統(tǒng)冰袋相比較,患者在使用新型頸部冰袋冷敷過程中未再出現(xiàn)冰袋從頸部滑脫的現(xiàn)象,患者可以采取任意體位,即使患者坐起、翻身或側睡,冰袋都能很好的固定在頸部。患者起床活動也可以不用取下冰袋或用手固定扶住冰袋[4]。
4.2 頸部活動自由 患者不用擔心由于頸部的活動而使冰袋滑脫達不到冷敷的效果,靠近頜下有一略彎曲的弧度,適合頸部的解剖結構,增加了患者的舒適度。
4.3 適合不同體型 頸部的固定可以通過魔術貼隨機調整,患者可以根據(jù)需要隨意調節(jié),長短適合不同體型。
4.4 提高冷敷效果 在冷敷使用時間上,由于冰袋的體積較傳統(tǒng)冰袋小,使用時間較傳統(tǒng)冰袋短,但由于冷敷部位固定,其結構更適合頸部結構,患者自覺冷敷效果稍高于傳統(tǒng)冰袋,其滿意率明顯高于傳統(tǒng)冰袋。
新型頸部冰袋結構簡單合理,經(jīng)濟實用,使用方便。在進行冷敷時,冰袋不僅適合頸部的解剖結構,而且易于固定,不易滑脫,方便患者翻身,起床活動,給患者帶來了方便,并保證了冷敷的效果,而且頸帶固定的長短也可以通過魔術貼隨機調整,適合不同體型的人群,有著很好的臨床使用效果。
[1]張慧杰,朱利霞,王西萍,等.門診頸部手術患者術后傷口冰袋冷敷的效果觀察[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2,19(2):21-22.
[2]薛彩霞.頸部冰敷防止扁桃體摘除術后出血的護理.中華實用醫(yī)藥雜志,2005,5(15):39-40.
[3]陳峰,王航.自制冷敷袋在扁桃體和咽喉部術后頜下冷敷的應用[J].齊魯醫(yī)學雜志,2010,25(6):491.
[4]陳立娥.實用型鹽水冷敷帶在扁桃體術后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