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華
摘 要: 高效課堂建設已開展多年,有歡樂有苦惱,如何更好地實現(xiàn)課堂高效,需要教師共同獻計獻策,揚長避短共謀發(fā)展。
關鍵詞: 高效課堂 角色轉換 課堂教學模式
隨著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教學改革全面展開,我校在學習名校課改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大膽嘗試,勇于創(chuàng)新,努力創(chuàng)建適合自身發(fā)展的高效課堂。高效課堂構建在我校實施一年多,初見成效。作為高效課堂的踐行者,我們收獲很多,困惑也不少,下面結合語文學科的具體實施情況,談談感受。
一、導學案成為課堂教學的載體
導學案的編寫及成功運用,讓教師教有所依,學生學有所依。學校利用假期時間,精選優(yōu)秀教師,認真編寫導學案。其內容包括學習目標、預習內容、合作探究、歸納總結、達標檢測、拓展延伸等基本環(huán)節(jié)。導學案是高效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合理利用導學案進行自主學習。
二、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角色轉換
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是“灌輸—接受”,學生處于被動狀態(tài);高效課堂采用新理念,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踴躍發(fā)言,談感想、談收獲。這就突出了“以學生為中心”,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在交流中實現(xiàn)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使學生處于主動狀態(tài)。教師在課堂上關注的是每一位學生,關注的是學生的一切,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學習的合作者。高效課堂切實提升了學生的知識水平,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初步形成了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固定模式
1.目標點擊:上課前由學生把學習目標寫在黑板上,上課時,教師口頭強調,其目的是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合理使用學習方法,有效掌握知識,提高能力。
2.自主學習:學生參照教師設計的導學案自主學習(導學案提前發(fā)放),完成導學案上的相關內容。這是學生對所學內容自我探究的階段,也是自主學習的開始。學生根據導學提綱,進行自主學習,當堂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內容。學生要對自主學習過程中的疑點、難點、重點問題做好記錄,形成初步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為提交學習小組進行合作探究打下基礎。
3.合作探究:學生把自主學習中遇到的疑點、難點、重點問題提交給學習小組,小組成員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合作探究,共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思路。教師也可以預設問題(導學案上的)讓學生合作探究,教師合理布置各小組應承擔的任務。
4.展示評價:在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學習收獲,展示學習成果。其基本過程包括:教師提前布置任務,各小組選派合適的展示員,板示探究結果,最后由教師、學生共同作出評價。
5.歸納提升:教師充分參與到學生的研討、展示、評價過程中,對暴露出的問題進行適時指導,并從思路、過程、規(guī)律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總結歸納,更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和研究,也讓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
6.達標反饋:對預設的學習目標進行回歸性檢測。據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易混點、易錯點、易漏點,設計部分題目進行達標檢測。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不能進行交流。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后,教師展示答案。針對檢測中出現(xiàn)的問題,小組內交流、探討,教師再根據實際情況及時點撥。
四、小組成為促進高效課堂建設的重要形式
在高效課堂建設中,小組發(fā)揮重要作用。學生通過小組互學、對學、幫學,實現(xiàn)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評價、歸納提升、達標測試等教學環(huán)節(jié)。小組的合作交流和有效分工協(xié)作是促進課堂參與的基礎。
五、注重教學研究,破解課堂難題
在“自主高效”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我校注重教研活動的開展,每周各學科都有集體備課活動,而且通過教研課、觀摩課等各種形式,消除課堂中出現(xiàn)的疑惑、疑難,運用集體智慧共同完善“自助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
六、注重教學反思,不斷完善提高
反思是教師實現(xiàn)專業(yè)化發(fā)展的重要路徑之一。每位教師根據自己的情況,在備好課的基礎上進行深入推敲、斟酌,根據需要在教案上涂改、增刪,形成適應師情學情的個性化教案。教學方案實施后,教師要就實施過程中得到的啟發(fā)、瞬間的靈感、困惑等以教學反思的形式記錄下來。把自己教學的足跡點點滴滴積累下來,在實踐與反思中不斷進步。學期末,教師還要反思自己一學期來的教學情況,作出正確評價,主要針對實施“自主高效課堂”的收獲、體會、困惑等,再分別從優(yōu)勢與不足兩個方面具體分析,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以便揚長補短,不斷提升自我。
每一種教學模式都有獨特的教育和管理背景,我們在仿效過程中不能照搬,只能根據學生的學情和自身水平形成原創(chuàng)模式。一年多來,我們在探索過程中雖然取得了點滴成績,但是也產生了一些疑問和困惑。諸如:
1.課堂活動:要求容易養(yǎng)成難。高效課堂讓老師少講,學生多學、多說;老師先不講,只是告訴學生學習的方法和內容,學生由被動接受轉變?yōu)橹鲃铀魅。瑢W生要動起來,還要在同學面前講出來。學生要從過去的觀眾變成演員、當事人,要重建一種新的課堂秩序,克服人類最大的弱點:“惰性”。學生的規(guī)范變成習慣,需要教師告訴學生如何做,需要老師堅持點評,采用合適的評價,讓學生產生質的飛躍這一過程需要較長時間。
2.課堂展示:參與容易精彩難。展示是高效課堂的亮點。為什么要展示?展示什么?是我們不得不思考的問題。我們也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如果任由課堂自由發(fā)展,則會出現(xiàn)“展示專業(yè)戶”的問題;如果教師人為分工,擴大參與度,則會使得展示雖然參與廣泛但變得“泛泛而展”,失去了精彩,難以實現(xiàn)高效率。這是教師教學的困惑。
高效課堂改革是一個蝴蝶破繭、鳳凰涅槃的過程。它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前途是光明的,但發(fā)展過程是曲折的。這就需要教師有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克服困難,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