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梅
[摘 要]本文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對電子文件對檔案工作的影響進行分析。
[關鍵詞]電子文件;檔案工作;影響
一、電子文件對檔案工作的影響
(一)傳統(tǒng)檔案工作以紙質文件為對象,而計算機應用后,文字材料被電子文件取代,它是由擬稿者直接寫入磁盤上,并修改它,一旦形成,立即向辦公室信息數據存儲,這是由技術人員共享。這使得文件和檔案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紙質檔案的管理工作,通過長期的實踐,總結了一套原則、工作過程和方法,如文件歸檔系統(tǒng)。文件歸檔檔案工作是檔案工作的啟動過程,結合點也是文書工作和檔案工作,通過采集備案,文件的管理、存檔一年一次。電子文件隨時產生、隨時改變,存儲在計算機磁盤或光盤中。因此,它具有很強的依賴性。如果歸檔,必須以磁盤或光盤形式,歸檔范圍不能只是“辦理完成”,還應該包括操作系統(tǒng)。
(二)因為電子文件信息與載體的可分離性,檔案實體分類可以通過分類的概念所取代,因為實體分類結果能夠反映一種屬性的連接,這一排列的方式是手動操作管理,但在電子文檔環(huán)境,電子文件被改變,通過計算機系統(tǒng)的快速、多角度、有效的整序,不再需要分類。不同的用戶可以根據辦公自動化系統(tǒng)的不同需求,電子文件的自由組合的分類。
(三)因為電子文件的保存價值還取決于其自身的價值和可讀性,其識別方法、標準、內容發(fā)生了變化,原來的檔案價值理論分析也將擴大范圍,甚至操作系統(tǒng)軟件分析電子文件的讀取。根據傳統(tǒng)的檔案鑒定理論的文件,應根據文件的保留時間價值和參考價值決定,而電子文件制作方便,將產生更多的文件,另一方面,由于用戶的需求,信息和數據的修改和補充,它是很難劃定保管期限固的,因此,識別、管理的方法也不確定。此外,由于電子文件的信息載體的特殊性,其存儲和檢索的方法,與外部的使用也有許多差異的地方。
二、電子文件對檔案學理論的影響
(一)電子文件的價值還取決于對檔案本質屬性的影響
原始記錄性是檔案的本質屬性。原始記錄性一方面表現(xiàn)在檔案的內容里,另一方面,表現(xiàn)在檔案的形式上,如手稿,領導人的親筆簽名,都表現(xiàn)出原始性。是檔案的原始記錄,在辦公自動化系統(tǒng)中,從起草電子文件到修改都在電腦上進行,很容易修改,最能體現(xiàn)原文的內容和形式特征文件記錄不存在。電子文件是計算機文字處理系統(tǒng)的最后一個版本,沒有草案和印刷版本之間的差異,有的文件和檔案的原件和復印件之間沒有區(qū)別,甚至難以得出一個大的界限。人們可以方便的復制電子文件;此文件是檔案的前身,文件轉化為檔案文件是很難理解的概念。如何確定電子文件的記錄和證據?電子文件可以作為一個文件?是否有法律文件等功能,將成為了一系列新的項目檔案。這些問題都可以轉化為電子文檔文件的關鍵,也是客觀的需要,檔案的本質屬性的新內涵。
(二)對檔案來源原則的影響
來源原則包括兩個方面:從外部來看是尊重全宗原則,從內部的角度來看是尊重原始順序原則。目前,大量的電子文檔已日益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傳統(tǒng)的觀點是基于源文件檢索系統(tǒng)的原則,必須建立組織形式或文件中的信息和文件的提供者。只有根據其來源不同,從法律責任和行政管理的角度來看,才能正確地組織和理解的存檔文件。而在形成過程中,沒有嚴格的對應于現(xiàn)存的組織機構,人們可以在任何時間要求的文件信息的復制命令、修改和重新組合,擾亂或破壞的檔案。因此,確定文件的源,不能局限于尋找一個適當的定義,或只需要全宗和檔案系列完整的保護,根據原來的順序,在整個生命周期文件的變化,應隨著客觀實際的變化,豐富和發(fā)展來源原則。
(三)檔案學理論研究內容的影響
檔案學理論的研究對象的確定。檔案學理論是以紙質檔案為主要研究對象的,電子文件出現(xiàn)后,改變了檔案工作的對象,理論研究的對象也就改變了。原來一些結論、模式將被重新審視,管理思想,對原有的管理原則將被更新和補充,對原有系統(tǒng)也將豐富和完善。所有這些研究成果已經應用在電子文件中。如電子文檔的排序技術,信息安全技術,計算機病毒防治技術等,將成為檔案學理論不可缺少的內容。
三、檔案界應采取的對策
(一)做好電子文件歸檔的技術處理工作,電子檔案管理策略實施。文件歸檔模式勢在必行,這就要求檔案工作者必須深入到當前的文件工作中,電子文件的指導下產生的處理和存儲,對電子文件的原始信息進行保護,了解文件的信息重新組合事件序列。也就是說,通過技術處理,電子文件歸檔的“只讀”文件,它可以讀取但不能寫,不能更改文件,電子文件的識別和保護原有結構,保證電子文件和紙質文件,成為一種社會效用的發(fā)揮。
(二)保存電子文檔存在的問題。從理論上講電子文件可以保存很長時間,因為它的信息讀出無接觸,無磨損。介質層記錄電子文件,不受外部磁場的影響,在空氣中不受灰塵、水和有害氣體的直接侵害。然而,由于電子文件形成時間短,缺乏實際的驗證、貯存,長期保存電子文件,是檔案工作者的一個重要課題。目前,對電子文件長期保存,需要定期復制,防止信息丟失。
(三)按檔案管理向立體化方向發(fā)展。以前的檔案管理是呈直線狀態(tài)的,隨著人們對利用服務工作的重視,使利用工作和其它基礎工作構成一個平面。這種平面結構只反映紙質檔案的情況,隨著電子文件的介入,檔案種類在增加,其基礎工作和利用工作也都具有各自的個性。因此,在原有平面結構基礎上,又增加了一項檔案信息載體內容,就構成三維空間,形成了立體化的管理結構。
(四)檔案人員知識結構的變革迫在眉睫。我國檔案人員要適應信息技術和檔案事業(yè)的發(fā)展,必須采取積極措施抓好知識更新,引進、消化、適應信息技術的成果,使檔案人員擁有廣博的知識,以適應信息技術發(fā)展的需要。可以肯定,加快檔案人員知識結構的變革,多途徑、多層次培養(yǎng)人才,是檔案工作迎接信息技術革命最根本的對策。
參考文獻:
[1]周萍.淺論電子檔案的管理研究[J].辦公室業(yè)務,2012(09).
[2]魏莉.可持續(xù)發(fā)展與檔案文獻保護[J].北京檔案,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