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依法治國“升級版”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正式對外公布。
《決定》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亦在說明中提到,要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xù)健康發(fā)展,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更加廣闊的發(fā)展前景,就必須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從法治上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制度化方案。
市場經濟“升級版”
在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李曙光看來,過去認為中國經濟是政府主導型,是縣域和地域競爭在推動經濟增長。但在法學界看來,制度松綁和市場力量的釋放才是最大最起始的動因?!斑^去是人治束縛了經濟的增長和進步。這36年(1978年以來)是經歷了人治逐步向法治過渡的過程,新的制度在建立,在推進中國的一些改革?!?/p>
李曙光認為,本次四中全會將依法治國作為主題是開啟了法治的新里程。他分析稱,中國法治與經濟的關系可以分為四個階段。1978-1993年可以看作一個階段,這一階段是在理念上確認舊的制度對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束縛;1993-2004年可以看作“確立市場經濟制度,開始政策和法治并舉”的階段;而2004-2014年間,法治開始加快,并且修改了憲法,人們理念上發(fā)生很大變化。
“從十八屆四中全會開始又可以看作一個新的階段,用一次全會討論法治,意味著將從部分松綁,推進到全面依靠依法治國來推進經濟和改革。”
“經濟運行、改革開放與法治的關系,可以比喻為放水與筑堤的關系。先放水后筑堤,邊放水邊筑堤,都不如先筑堤后放水。有了法規(guī),有法可依,就會少走彎路、更加公平?!苯K省政府參事室主任宋林飛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強調立法先行,就是意味著“先筑堤后放水”,良法帶來善治,進一步建設與完善法治經濟,讓改革更有成效,市場經濟環(huán)境更優(yōu)化。
行政干預減少
“對政府來說,法治經濟意味著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十分清楚,減少干預?!彼瘟诛w說,這與十八大強調的發(fā)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政府則要在市場失靈、市場扭曲的地方發(fā)揮作用,是一致的。
一方面,行政審批少了,讓經營者擁有更大的發(fā)展空間;另一方面,隨著法律法規(guī)的完善,政府的市場監(jiān)管和司法將更加緊密地銜接起來,更加嚴格地運行,違法成本將大大增加,違法經營空間縮小直至沒有。這就要求企業(yè)家今后要更關注法律法規(guī),合法經營、合法盈利才可持續(xù)。
對企業(yè)來說,法治經濟帶來的另一個好處是,宏觀調控進一步納入法治軌道,將更加具有可預期性,比如短期刺激措施,降息、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等,在什么情況下實施,將更有科學依據,更加可以預期。
企業(yè)經營環(huán)境優(yōu)化
《決定》提出,要健全以公平為核心原則的產權保護制度,加強對各種所有制經濟組織和自然人財產權的保護,清理有違公平的法律法規(guī)條款。有相關學者昨日表示,產權制度是現代制度的核心,是激發(fā)企業(yè)活力最根本的保障。
同時,《決定》還進一步提出創(chuàng)新適應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的產權保護制度,加強對國有、集體資產所有權、經營權和各類企業(yè)法人財產權的保護。國家保護企業(yè)以法人財產權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企業(yè)有權拒絕任何組織和個人無法律依據的要求;加強企業(yè)社會責任立法;完善激勵創(chuàng)新的產權制度、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
業(yè)內人士承認,產權保護在我國真正凝聚成制度的時間不長,仍是政府工作過程中的短板,“至今相關法律對于產權的界定還不夠清晰,對于產權保護對象的規(guī)定仍然模糊?!北本┦行侣蓭熓聞账魅温蓭煿鼙硎尽6鴱慕陙硪l(fā)社會關注的多起涉及知名企業(yè)的知識產權糾紛中也能看出,現行的產權保護制度還不足以令所有市場主體建立起平等保護各類主體的各種產權意識。
宋林飛認為, “以前有人說膽子越大就越能多掙錢。在法治經濟下,是越守法越有發(fā)展空間,只要企業(yè)依法經營,按市場規(guī)律辦事,產品質量好,自主知識產權多,就有市場競爭力?!?/p>
有些民營企業(yè)家賺錢多了就想移民。在宋林飛看來,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些企業(yè)家對外部環(huán)境不確定性的擔心。法治經濟建設,將不斷減少與消除這種不確定性。法律是最穩(wěn)定的東西,不允許朝令夕改。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經濟,就相當于給企業(yè)家吃“定心丸”。同樣,對外國經營者來說,法治國家就是最好的投資環(huán)境?!巴馍虂硗顿Y最關注的是有沒有成熟的法制,優(yōu)惠政策是次要的,應該強調國民待遇,而地方惡性競爭、搞那么多超國民待遇是不可持續(xù)的”。
維護契約精神
此外,《決定》將維護契約也放在了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基本導向中的重要位置。比如,加強市場法律制度建設,編纂民法典,制定和完善發(fā)展規(guī)劃、投資管理、土地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促進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公平交易、平等使用。依法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市場監(jiān)管,反對壟斷,促進合理競爭,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等,都從側面加強了對契約精神的維護。
“實際上,法治經濟就是平等的市場主體之間的契約經濟?!敝袊缈圃悍▽W研究所副研究員支振鋒表示,契約精神是幫助政府更好地發(fā)揮應有作用的保證,也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市場主體缺失的對于財產的安全感。在支振鋒看來,只有平等的市場主體之間才能談契約,政府保護要保護交易行為、保護合法財產,不干預主體經營甚至損害其擁有的財產權,就是對契約精神的維護。
“不可否認,近年來,仍有部分地方政府用行政行為對原有契約進行干涉,通過行政權力人為設置障礙,導致行政行為的濫用,契約形同虛設?!北本┦行侣蓭熓聞账魅温蓭煿芊Q,“而《決定》中包括編纂民法典,制定和完善土地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規(guī)都是為隨意打破契約行為進行制約的規(guī)定。”
法治經濟意味著市場、企業(yè)和政府都必須依法行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誰也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從這個意義上說,建設法治經濟不可能單兵突進,它要求法治政府與法治市場、法治社會的同步推進。惟其如此,才能建立起與現代國家治理體系相適應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
《中國經濟信息》綜合報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