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芳
【摘 要】師生關系是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慢慢形成的相互關系,在技工院校中,良好的、協(xié)調的師生關系是有效地進行教育教學活動,完成教育任務的必要條件,它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和教師自身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師生關系;和諧;互信;關愛
技工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技工院校的教育關系中最重要的就是師生關系,而我們的技校生正處于人生的“花季雨季”,桀驁叛逆是他們的代名詞,因此,營建良好的、協(xié)調的師生關系是有效進行教育教學活動,完成教育任務的必要條件。營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必須要有“愛”,作為一名技工院校的教師,我們應將“愛”作為教育工作的總綱領,讓“愛”的光輝彌漫在整個教學工作中,因為每位技校學生的內心深處都有最柔軟的地方,需要教師用“愛”去喚醒它們。那么,對于技工院校的學生“愛”的管理工作應該怎樣具體落實呢?我們將如何營建和諧互信的師生關系呢?我想從以下幾方面談談我的觀點:
(一)要熱愛學生,在日常教育中珍惜學生天賦,變管理為引導
“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靈魂。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正確對待、寬容學生所犯的錯誤,才能耐心的去教育和感化每一位學生。愛生,才能對教育工作高度負責,深入了解學生,全面關懷學生,促使學生健康成長。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利用各種機會,主動接近學生,做學生的貼心人,從而贏得學生對自己的尊重。作為技校學生,他們也都有其各自的天賦,而天賦是個人成長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師要珍惜學生的天賦,引導學生的天賦。這種珍惜是滿腔熱情的鼓勵、千方百計的培育;我們也應變教育管理為積極引導,通過正確的引導來加深對學生的了解,在啟迪學生心靈的同時,努力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給予最大的愛心與熱情的鼓勵。
(二)民主平等,心理相容,心靈接納
和諧互信的師生關系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師生間的心理相容,心靈上的互相接納,是一種至愛、真摯的情感關系。
1.教師要蹲下來,與學生平等對話
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談話,學生就會解除對教師的戒備心理,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嚴,感受到心靈成長的愉悅,與教師建立“不設防”的和諧關系,教師的教育意圖才會被學生心情舒暢地領會和接受。教師要深入學生中間,以真心的熱愛、平等的態(tài)度去面對每一個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教師決不能以為學生是孩子而以“大人”、“長者”自居,動輒以簡單、粗暴的態(tài)度和壓力的方法來對待學生,從而造成師生關系的緊張和對立。教師還必須時時保持一顆童心,善于從學生的角度去傾聽去理解、去欣賞,成為孩子們的引導者、商討者、合作者。
2.改變稱呼,消除戒備心理
曾經(jīng)的師生關系,等級界限分明;而隨著教育觀念的改革和素質教育觀念的深入人心,師生之間的關系已經(jīng)有了全新的變化。人際交往講究禮貌友好,平等待人。而稱呼是人際交往的起點,反映著教師的思想、道德,禮貌得體或者幽默風趣的稱呼語可以激發(fā)和控制學生情緒,溝通師生感情,融洽師生關系,進而增強教育教學效果。只稱呼名字的方式可讓教師和學生之間有一種親切感,營造一種溫馨親切的氛圍,大大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得教育教學效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揚長避短,喚起自信,陶冶情操
1.營造寬松愉悅的環(huán)境,扭轉“自己是差生”的觀念
技工院校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育的階段,具有極大的可塑性,而且他們具有大人身上所具有的一切需要、心理特征,情感體驗。他們的心理特征成熟但是伴隨幼稚,在這個時候如果及早給他們下定論是不可取的。而學生的身份決定了他們受到最大的影響就是班級環(huán)境,培養(yǎng)健康積極向上的班級精神,使學生在這個集體中能感到家庭的氛圍,濃濃的師生情意,互幫互助的氛圍,從而增加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因為筆者是一名語文教師,所以經(jīng)常會在學生作文中得知:他們因自己是技工院校的學生而在親戚父母面前感到抬不起頭。因此我利用班會以及平時溝通的機會,開誠布公地告訴他們,在老師的心目中,他們不是差生,而是“潛能生”,是“后進生”,由于貪玩等一些因素導致在學習方面的精神不夠集中,潛力沒有發(fā)揮出來而已,老師堅信:他們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一定會摘取人生的碩果!
2.認真選拔,放手鍛煉
學生的品質是在各項活動中獲得認可和發(fā)展的,通過參與活動,通過各項成績和成果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從而獲得自信。因此,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活動,尤其是讓“潛能生”參加到班委隊伍中來,為學生提供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引導學生超越自我。實踐證明學生一旦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便會樹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從而減少不必要的擔憂與分心,集中精力面對任何壓力和挑戰(zhàn)。
3.在陶冶學生的情操時要注重情感的投入,變言傳為身教
人的情感活動豐富多彩,技校學生更容易產(chǎn)生情感活動,他們是情感的富有者。但是技校學生的情感活動與他們的經(jīng)歷和思想一樣,仍處于不成熟的狀態(tài);因此教師就應從這種情況出發(fā),幫助學生培育更豐富更健康的情感。要重視學生的情感活動和情感教育的內容,把它視為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有機部分,并在活動中引導鼓勵學生積極情感的表露,改變消極的情感,使學生處在健康情感的氛圍中,要努力營造情感陶冶環(huán)境,從班級的人際環(huán)境、到班級的文化氛圍以及其它可以利用的環(huán)境因素,使學生受到廣泛的、持續(xù)的、積極的情感陶冶。同時教師自身也要積極投入情感,表現(xiàn)出朝氣幽默的一面,做到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素養(yǎng),變言傳為身教,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真摯的愛。
作為一名技工院校的教師,我們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引導者和領路人,所以面對這群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教育工作就要依靠春風化雨般的“愛”來滋潤他們的心田。因此營建健康的師生關系是教學管理工作取得成效的前提和關鍵,和諧師生關系的確立更多有賴于教師自身觀念的更新和素質的提高;有賴于教師對學生無微不至的愛和時時刻刻的尊重。相信和諧互信師生關系的建立將會促進教育效果的不斷提高。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師工作的神圣性也在于此罷!
【參考文獻】
[1]《職業(yè)技術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主編:袁振國.《當代教育學》教育科學出版社
[3]編著:葉瀾.《教育概論》人民教育出版社
[4]《評議教學藝術導論》新疆大學出版社
(作者單位:溫州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