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蘭
[摘要] 目的 探討Orem自護理論在腹部手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方法 100例行腹部手術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50例,分別采用常規(guī)護理與Orem自護理論護理,比較兩組護理前后腹脹及疼痛評分、SAS及SDS評分。 結果 兩組護理后腹脹及腹痛評分、SAS及SDS評分較護理前顯著下降,且觀察組較對照組降低更顯著(P<0.05)。 結論 Orem自護理論在腹部手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患者心理狀況改善明顯,疼痛明顯緩解。
[關鍵詞] Orem自護理論;護理;腹部手術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21-136-03
自護理論最先是由美國著名護理學專家Dorothea.E.Orem于1971年提出來的[1],Orem自理理論認為,護理的根本目的就是發(fā)揮患者最大的自理潛能,便于很好地進行自我照顧,必要的護理介入僅僅是為了幫助人們提高自我照顧能力[2]。本研究主要將Orem自理理論用于我院腹部手術患者護理之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的100例行腹部手術患為觀察對象,其中男46例,女54例;年齡18~67歲,平均(43.20±5.82)歲;手術類型:闌尾切除術39例,膽囊切除術34例,胃大部切除術27例;教育年限3~18年,平均(8.02±5.77)年;麻醉類型:硬膜外麻醉62例,全麻38例。將本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兩組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用Orem自理護理方法,具體如下[3-5]:(1)輔助教育系統(tǒng):為患者提供從入院、術前準備、術前1d、術后麻醉恢復期、康復期、出院前以及出院后復查等各個階段情感支持與信息支持等,為患者的積極參與提供各種信息支持。讓每位患者知道關于該病的臨床治療與康復等方面的健康知識,并教會患者如何進行自我護理。按照患者焦慮及抑郁等心理狀態(tài)給予必要的心理護理干預,如患者對手術錯誤認知進行糾正,為患者術前放松訓練進行輔導以及緩解由于手術應激性而引起的高度緊張或者失眠等不良反應。(2)完全補償系統(tǒng):患者手術過程中及麻醉蘇醒前生命體征較差,在身體上以及精神上無法滿足自身的生理需求,無任何自護能力。為患者提供完全補償護理,幫助患者完成全部的事務,以補償其自身的缺陷,滿足其治療性自護需求,包括個人衛(wèi)生、排泄、安全、營養(yǎng)等。(3)部分補償系統(tǒng):由于病情受到一定的限制,患者術后自理能力存在嚴重地不足。提供部分補償性護理,幫助患者完成自護活動,如鼓勵其在病情允許的條件下盡早翻身、床上活動四肢以及下床活動等,協(xié)助其自行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包括洗漱、進食以及大小便等。
1.3 評價標準
1.3.1 腹脹評分標準[6] (1)無腹脹:術后于肛門排氣之前,患者未見任何腹脹感,記為0分;(2)輕度腹脹:術后肛門排氣之前,患者出現(xiàn)輕微腹脹,可感覺到腹內有一定壓力氣體的流動,但是切口未見任何腹痛感,記為1分;(3)中度腹脹:患者腹部出現(xiàn)明顯膨脹,切口處有脹痛感,但無法忍受,記為2分;(4)重度腹脹:患者腹部出現(xiàn)膨脹,切口處脹痛,焦躁不安,痛苦呻吟,難以忍受,嚴重時,則會出現(xiàn)呼吸抑制情況或者呼吸困難,記為3分。分值越高,則腹痛狀況越差。
1.3.2 疼痛評分標準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標準(VAS)對手術疼痛進行評分,從0~10分不等進行評分,分值越高,則患者疼痛程度越嚴重[7]。
1.3.3 心理狀況評分標準 采用Zung制定的焦慮自評量表(SAS)與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患者手術前后心理狀況進行評價[8]。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前后腹脹及疼痛評分對比分析
兩組護理后腹脹及腹痛評分較護理前均顯著下降,且觀察組較對照組降低更顯著(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前后SAS及SDS評分對比分析
兩組護理后SAS及SDS評分較護理前均顯著下降,且觀察組上述評分下降幅度顯著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Orem自護理論是減少腹部手術并發(fā)癥以及縮短住院時間的一個重要的理論基礎,該理論只要包括幾個方面的內容,即:自理結構、自理缺陷結構以及護理系統(tǒng)結構等方面的內容,其中護理系統(tǒng)結構表明如何通過護理系統(tǒng)促使個體滿足當前正面臨的自理需求,即治療性自理需求,以發(fā)揮個體最大的自理潛能[9]?;颊邚娜胱♂t(yī)院至出院均參與到自己的健康決策及護理過程之中,使得患者能夠充分地對所需要接受的醫(yī)療以及護理活動等進行充分地了解,包括術前各項準備、有效咳嗽排痰以及術后早期下床活動等,患者學會了這些方法,從而使其能夠更好地進行相互配合,以使得患者術后迅速康復[10-13]。此外,對術后患者應盡可能早地進行自理能力訓練,與患者一起制定相應的訓練計劃等,使其以積極、科學的態(tài)度看待疾病,能夠顯著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最大程度地緩解期疼痛。此外,還能夠協(xié)助術后患者及其家屬提高自我護理能力,充分地發(fā)揮患者及其家屬的最大潛能與獨立性,同時還能夠明顯地促使患者盡快恢復,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本研究結果顯示:Orem自理理論下的護理干預能夠顯著緩解患者病痛及腹脹、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顯著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模式。綜上所述,Orem自護理論在腹部手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患者心理狀況改善明顯,疼痛明顯緩解。
[參考文獻]
[1] 王丹丹,許潔芳,吳巧玲,等.新式活動能力鍛煉在普外科腹部手術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0):38-39.
[2] 錢迪,孫閱.早期鍛煉活動對老年腹部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指標影響[J].老年保健醫(yī)學,2011,9(2):85.
[3] 滕照清,劉乃清,王建清.等.早期被動四部肢體鍛煉法預防剖宮產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9A):41.
[4] 李春霞,謝春雷,李愛文,等.早期活動對預防腦出血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作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1):37.
[5] 張元云.規(guī)范化管道護理管理在腹部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20):102-103.
[6] 姚寧,田素英,張蕊.風險管理對提高精神科護理安全的作用與體會[J].護理管理雜志,2009,9(2):44-45.
[7] 堯志紅.65例腹部手術病人術后疼痛的全科護理干預效果[J].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13,35(6):271-272.
[8] 陽慶芳.護理干預對腹部手術老年病人術后鎮(zhèn)痛效果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1,09(2):104-105.
[9] 梁建花.護理干預在腹部手術患者術后疼痛中的護理效果[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2,23(11):1386-1387.
[10] 朱成云.腹部手術患者術后疼痛的護理干預[J].醫(yī)藥前沿,2013,23(7):577-578.
[11] 趙芳,鄧冬梅.腹部手術后促進胃腸功能恢復方法及護理進展[J].全科護理,2013,11(19):1798-1800.
[12] 劉永俠.兩種不同護理方法對腹部手術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效果觀察[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2,14(12):318.
[13] 黃敏.護理干預對腹部手術患者胃腸功能影響的進展研究[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12(18):149-150.
(收稿日期:2014-07-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