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研究組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等指標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
鄭蕊
【摘要】 目的 對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治療巨大子宮肌瘤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方法 110例巨大子宮肌瘤患者隨機分為兩組, 每組55例, 研究組給予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 對照組行開腹手術, 比較兩組療效。結果 兩組手術時間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等指標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應用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治療巨大子宮肌瘤療效較為顯著, 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 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巨大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是女性的生殖系統(tǒng)中最為常見的良性腫瘤, 對于子宮肌瘤的發(fā)病原因仍不明確, 對其的救治若不及時, 則可能導致患者的不孕、尿頻、流產等。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陰道出血、腹部觸及腫物等癥狀, 且其蒂扭轉時會增加患者的疼痛[1]。本文主要就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治療巨大子宮肌瘤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 并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巨大子宮肌瘤的患者共110例, 采用隨機數(shù)字法將其均分為兩組, 研究組和對照組, 每組55例。本次所選患者均排除子宮惡性病變患者, 排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排除嚴重心律失常的患者, 排除患有敗血癥的患者。其中, 研究組年齡37~51歲, 平均年齡(46.00±3.27)歲;子宮大小如孕11~21周之間, 29例有開腹手術史;給予研究組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對照組年齡35~49歲, 平均年齡(47.00±1.25)歲;子宮大小如孕12~18周之間, 30例有開腹手術史;對照組行開腹手術。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腰-硬聯(lián)合麻醉后行開腹式子宮切除術;研究組則在腹腔鏡輔助下行陰式全子宮切除術;采用產自美國的史賽克電視腹腔鏡手術器械, 使用雙極電凝為能源, 氣管插管行全身麻醉。根據患者子宮的大小在肚臍上方1~3 cm穿刺, 置入腹腔鏡頭。雙極電凝在電凝后切斷卵巢固有韌帶、闊韌帶、雙側圓韌帶以及輸卵管峽部。剪開膀胱子宮折返腹膜, 把膀胱推到患者的宮頸外口, 然后在陰道黏膜下注射1:20萬腎上腺素生理鹽水, 切開陰道黏膜, 打開患者的子宮直腸窩腹膜, 用7號絲線來縫扎。把子宮標本碎解后取出, 逐層縫合切口。
1. 3 觀察指標 治療后,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等。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手術時間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等指標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目前巨大子宮肌瘤發(fā)病的原因還不明確, 若不及時進行相關的治療, 會導致女性尿頻、排尿障礙、流產以及不孕等問題。子宮肌瘤是指子宮平滑肌瘤, 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為常見的良性腫瘤。根據其生長的位置, 可分為:漿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或宮頸肌瘤、肌壁間肌瘤、闊韌帶肌瘤等, 不同類型肌瘤會表現(xiàn)出下腹部包塊、排尿排便困難以及月經過多等臨床表現(xiàn)。采取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治療巨大子宮肌瘤, 應把握好治療的時機, 臨床醫(yī)師在進行手術時應具備精湛的手術技巧, 并認真、細致的進行分離以及解剖, 進一步杜絕手術中的隱患問題, 降低術后并發(fā)癥[2]。
本次研究表明, 對照組及研究組手術時間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腹腔鏡組肛門排氣時間、術中出血量等明顯低于開腹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應用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來治療巨大子宮肌瘤療效較為顯著, 患者疼痛較少、癥狀改善較快以及創(chuàng)傷面較小, 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治療的效果, 可縮短住院時間, 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甄文明,鄒嵐,譚燕玲.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治療巨大子宮肌瘤臨床研究.當代醫(yī)學, 2011, 17(18):69.
[2] 劉艷.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治療巨大子宮肌瘤臨床研究.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2, 7(24):108-109.
[收稿日期:2014-06-30]endprint
【摘要】 目的 對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治療巨大子宮肌瘤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方法 110例巨大子宮肌瘤患者隨機分為兩組, 每組55例, 研究組給予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 對照組行開腹手術, 比較兩組療效。結果 兩組手術時間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等指標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應用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治療巨大子宮肌瘤療效較為顯著, 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 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巨大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是女性的生殖系統(tǒng)中最為常見的良性腫瘤, 對于子宮肌瘤的發(fā)病原因仍不明確, 對其的救治若不及時, 則可能導致患者的不孕、尿頻、流產等。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陰道出血、腹部觸及腫物等癥狀, 且其蒂扭轉時會增加患者的疼痛[1]。本文主要就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治療巨大子宮肌瘤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 并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巨大子宮肌瘤的患者共110例, 采用隨機數(shù)字法將其均分為兩組, 研究組和對照組, 每組55例。本次所選患者均排除子宮惡性病變患者, 排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排除嚴重心律失常的患者, 排除患有敗血癥的患者。其中, 研究組年齡37~51歲, 平均年齡(46.00±3.27)歲;子宮大小如孕11~21周之間, 29例有開腹手術史;給予研究組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對照組年齡35~49歲, 平均年齡(47.00±1.25)歲;子宮大小如孕12~18周之間, 30例有開腹手術史;對照組行開腹手術。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腰-硬聯(lián)合麻醉后行開腹式子宮切除術;研究組則在腹腔鏡輔助下行陰式全子宮切除術;采用產自美國的史賽克電視腹腔鏡手術器械, 使用雙極電凝為能源, 氣管插管行全身麻醉。根據患者子宮的大小在肚臍上方1~3 cm穿刺, 置入腹腔鏡頭。雙極電凝在電凝后切斷卵巢固有韌帶、闊韌帶、雙側圓韌帶以及輸卵管峽部。剪開膀胱子宮折返腹膜, 把膀胱推到患者的宮頸外口, 然后在陰道黏膜下注射1:20萬腎上腺素生理鹽水, 切開陰道黏膜, 打開患者的子宮直腸窩腹膜, 用7號絲線來縫扎。把子宮標本碎解后取出, 逐層縫合切口。
1. 3 觀察指標 治療后,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等。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手術時間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等指標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目前巨大子宮肌瘤發(fā)病的原因還不明確, 若不及時進行相關的治療, 會導致女性尿頻、排尿障礙、流產以及不孕等問題。子宮肌瘤是指子宮平滑肌瘤, 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為常見的良性腫瘤。根據其生長的位置, 可分為:漿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或宮頸肌瘤、肌壁間肌瘤、闊韌帶肌瘤等, 不同類型肌瘤會表現(xiàn)出下腹部包塊、排尿排便困難以及月經過多等臨床表現(xiàn)。采取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治療巨大子宮肌瘤, 應把握好治療的時機, 臨床醫(yī)師在進行手術時應具備精湛的手術技巧, 并認真、細致的進行分離以及解剖, 進一步杜絕手術中的隱患問題, 降低術后并發(fā)癥[2]。
本次研究表明, 對照組及研究組手術時間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腹腔鏡組肛門排氣時間、術中出血量等明顯低于開腹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應用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來治療巨大子宮肌瘤療效較為顯著, 患者疼痛較少、癥狀改善較快以及創(chuàng)傷面較小, 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治療的效果, 可縮短住院時間, 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甄文明,鄒嵐,譚燕玲.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治療巨大子宮肌瘤臨床研究.當代醫(yī)學, 2011, 17(18):69.
[2] 劉艷.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治療巨大子宮肌瘤臨床研究.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2, 7(24):108-109.
[收稿日期:2014-06-30]endprint
【摘要】 目的 對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治療巨大子宮肌瘤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方法 110例巨大子宮肌瘤患者隨機分為兩組, 每組55例, 研究組給予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 對照組行開腹手術, 比較兩組療效。結果 兩組手術時間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等指標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應用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治療巨大子宮肌瘤療效較為顯著, 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 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巨大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是女性的生殖系統(tǒng)中最為常見的良性腫瘤, 對于子宮肌瘤的發(fā)病原因仍不明確, 對其的救治若不及時, 則可能導致患者的不孕、尿頻、流產等。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陰道出血、腹部觸及腫物等癥狀, 且其蒂扭轉時會增加患者的疼痛[1]。本文主要就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治療巨大子宮肌瘤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 并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巨大子宮肌瘤的患者共110例, 采用隨機數(shù)字法將其均分為兩組, 研究組和對照組, 每組55例。本次所選患者均排除子宮惡性病變患者, 排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排除嚴重心律失常的患者, 排除患有敗血癥的患者。其中, 研究組年齡37~51歲, 平均年齡(46.00±3.27)歲;子宮大小如孕11~21周之間, 29例有開腹手術史;給予研究組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對照組年齡35~49歲, 平均年齡(47.00±1.25)歲;子宮大小如孕12~18周之間, 30例有開腹手術史;對照組行開腹手術。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腰-硬聯(lián)合麻醉后行開腹式子宮切除術;研究組則在腹腔鏡輔助下行陰式全子宮切除術;采用產自美國的史賽克電視腹腔鏡手術器械, 使用雙極電凝為能源, 氣管插管行全身麻醉。根據患者子宮的大小在肚臍上方1~3 cm穿刺, 置入腹腔鏡頭。雙極電凝在電凝后切斷卵巢固有韌帶、闊韌帶、雙側圓韌帶以及輸卵管峽部。剪開膀胱子宮折返腹膜, 把膀胱推到患者的宮頸外口, 然后在陰道黏膜下注射1:20萬腎上腺素生理鹽水, 切開陰道黏膜, 打開患者的子宮直腸窩腹膜, 用7號絲線來縫扎。把子宮標本碎解后取出, 逐層縫合切口。
1. 3 觀察指標 治療后,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等。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手術時間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等指標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目前巨大子宮肌瘤發(fā)病的原因還不明確, 若不及時進行相關的治療, 會導致女性尿頻、排尿障礙、流產以及不孕等問題。子宮肌瘤是指子宮平滑肌瘤, 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為常見的良性腫瘤。根據其生長的位置, 可分為:漿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或宮頸肌瘤、肌壁間肌瘤、闊韌帶肌瘤等, 不同類型肌瘤會表現(xiàn)出下腹部包塊、排尿排便困難以及月經過多等臨床表現(xiàn)。采取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治療巨大子宮肌瘤, 應把握好治療的時機, 臨床醫(yī)師在進行手術時應具備精湛的手術技巧, 并認真、細致的進行分離以及解剖, 進一步杜絕手術中的隱患問題, 降低術后并發(fā)癥[2]。
本次研究表明, 對照組及研究組手術時間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腹腔鏡組肛門排氣時間、術中出血量等明顯低于開腹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應用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來治療巨大子宮肌瘤療效較為顯著, 患者疼痛較少、癥狀改善較快以及創(chuàng)傷面較小, 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治療的效果, 可縮短住院時間, 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甄文明,鄒嵐,譚燕玲.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治療巨大子宮肌瘤臨床研究.當代醫(yī)學, 2011, 17(18):69.
[2] 劉艷.腹腔鏡輔助陰式全子宮切除術治療巨大子宮肌瘤臨床研究.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2, 7(24):108-109.
[收稿日期:2014-06-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