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慶江
摘 要:水利工程的建設對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因此得到了廣泛的關注。近年來,水利工程施工技術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文章主要對水利工程施工中應用的接縫灌漿技術進行了分析,對施工前的準備工作、施工中的控制以及質量檢查工作進行了論述,以此希望能夠更好的促進施工水平提高。
關鍵詞:水利工程施工;接縫灌漿技術;應用原理
1 水利工程施工中接縫灌漿技術的應用原理
接縫灌漿技術在加固水利工程中的應用,其原理就是在水利工程的土石界面處通過水泥漿液或者水泥與水玻璃的混合漿液等等這類型的水硬性膠凝材料,來對諸如裂隙、孔隙、溶洞、土洞以及軟土地基等水利工程的不良地質情況進行接縫灌漿封堵和固化反應,從而使得接縫灌漿漿液與水利工程下的原始土石進行結合,并由此形成穩(wěn)定土石結核,及將其固化成為一個受力整體。這樣不僅能夠封閉隔水形成水平帷幕封堵地下水通道,以隔斷地下水活動對持力層的影響,而且還能夠消除位于基巖面附近發(fā)育的巖溶裂隙水在受地下水位季節(jié)性變化及由各種震動影響易誘發(fā)的地表變化,避免在投入使用后出現(xiàn)局部塌陷,消除水利工程施工的隱患。
2 接縫灌漿技術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準備工作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接縫灌漿技術是非常復雜的施工技術,在施工前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因此,施工人員要按照要求進行完成。因為接縫灌漿技術非常的復雜,技術人員在工作量方面也非常大,要按照步驟來進行準備,避免在準備階段出現(xiàn)問題對整個工程的質量進行影響。
2.1 溫度的測定
在實施接縫灌漿技術之前,要保證灌漿區(qū)左右的冷卻管是通暢的,并且保證水管閥門是關閉的,然后對其進行四到五天的悶溫處理,使混凝土和冷卻管內的水能夠進行充分的熱氣交換。在悶溫的過程中,要把水裝在具有保溫效果的隔熱容器內,然后使用溫度計對水溫進行測量,保證其平均值能夠得到施工規(guī)定的資料參數范圍。
2.2 測量縫面寬度
在對壩基進行接縫灌漿技術處理之前必須先將所接縫灌漿部位的縫面寬度進行測量。通常情況下,如果縫面張開度>1mm時,一般選擇的是硅酸鹽水泥;如果縫面張開度<1mm時,一般選擇使用磨細的硅酸鹽水泥;如果區(qū)域內的縫面張開度<0.5mm時,則應通過實施一系列相關的有效措施來進一步改善縫面張開度的情況。倘若經過處理后縫面依然無法達到接縫灌漿的標準時,就應該選擇使用改性環(huán)氧樹脂這一類的化學灌漿技術。作者建議,除以上方法可行外還可以通過采用電阻式測縫計的預埋方法來進行縫面張開度測量,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混凝土的溫度在相對穩(wěn)定的情況下再進行測量。因此,只要在施工中采取了合理有效的措施,不管在什么季節(jié)施工,其縫面張開度同樣可以達到設計的標準。
2.3 通水檢查
在接縫灌漿實施之前要對接縫灌漿區(qū)內的灌漿管路通暢情況以及縫面的通暢情況進行檢查,同時,對整個灌漿系統(tǒng)的通水口也要進行檢查,在檢查過程中要對通水壓力設計進行重視,其不能超過灌漿壓力的百分之八十。進行通水檢查的主要目的是測試各個管口的出水流量是否達到了施工的標準,然后進行造孔處理。在通水檢查方面對出現(xiàn)的外露部位和互串情況要進行及時的處理,保證其達到施工要求。
2.4 縫面沖水浸泡
為了保證接縫灌漿的縫面一直在濕潤的狀態(tài),要對縫面進行沖水浸泡,這樣能夠更好的實現(xiàn)漿體和縫面的結合。在浸泡時間上也有具體的要求,通常情況下,要進行24小時以上的浸泡,同時,要對管路和縫隙進行沖洗處理,保證其清潔。
2.5 通水平壓和通水循環(huán)
在灌漿過程中經常會出現(xiàn)周圍的縫面被擠壓的情況,因此,在灌漿前要對其進行通水平壓出來,一直到灌漿結束以后才能停止。為了防止出現(xiàn)漿體在同一個橫縫區(qū)域,可以對縫面以及管路出現(xiàn)的堵塞情況進行處理,在灌漿過程中可以在同一條橫縫上部灌入循環(huán)水,并且對循環(huán)水的情況進行觀察,然后在進行灌漿活動。
3 縫灌漿技術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過程控制
3.1 接縫灌漿的施工順序
對同一條橫縫進行接縫灌漿,要從基礎灌區(qū)開始,然后自下而上開始灌注,一旦出現(xiàn)上下灌區(qū)串漏的情況,可以進行上下同時灌注。在同一高程灌注結束以后才能進行相鄰灌區(qū)的灌注。如果相鄰灌區(qū)具備灌漿的條件可以同時進行灌注。在同一高程進行灌注時,可以進行分組灌注,在灌漿過程中,上一灌區(qū)結束灌注的八個小時內應該進行下一灌區(qū)的灌漿,不然要間隔四天才可以進行。
同一橫縫的下一層灌區(qū)灌漿結束十天后,上一層灌區(qū)方可開始灌漿。若上、下相鄰灌區(qū)均已具備灌漿條件,可采用連續(xù)灌漿方式,但上層灌區(qū)灌漿應在下層灌區(qū)灌漿結束后四小時以內進行,否則仍應間隔十天后再進行灌漿。任何灌區(qū)即將施灌前,在起壓的同時,鄰縫也應進行通水平壓,平壓壓力保證頂部壓力不超過0.2兆帕。灌漿前、灌漿中,該灌區(qū)上層灌區(qū)保持通水循環(huán),并且灌漿后至少通水循環(huán)六小時。
3.2 接縫灌漿施工質量控制
在接縫施工前,要對灌漿施工的現(xiàn)場管路鋪設、制漿站中減水劑是否稱量、漿體比例換算是否明確以及在制漿過程進行嚴格要求。在制漿過程中,要對使用的壓力表、比重稱、溫度計等設備進行詳細檢查,在合格以后才能進行灌漿。在接縫灌漿過程中,要每隔一段時間就對漿體的性能進行一次檢測,這樣能夠保證其在施工中達到最佳的使用效果。在回漿管和排氣管的出漿比重在達到一定的標準以后可以對各個管口進行關閉,然后在間歇將出現(xiàn)的稀漿進行排出。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對相鄰的橫縫通水平壓工作同時進行,保證灌區(qū)上層縫面的張開度不能超過一定的范圍,一直到灌漿工程施工結束。
3.3 接縫灌漿的完成指標
在排氣管出漿比重達到進漿比重時,排氣管管口的壓力、縫面的增開度達到設計規(guī)定值或者是縫面的注入量每分鐘超過0.4升時,接縫灌漿施工在持續(xù)二十分鐘以后就要結束。在排氣管出漿不暢通或者是堵塞的問題時,在縫面增開度不超過限制范圍時,可以對灌漿壓力進行提高,之后要是還會出現(xiàn)灌漿過程不出漿的問題,可以采取措施進行處理,在順灌介紹以后要對排氣管進行倒灌。在倒灌過程中,要保證其達到設計固定的壓力,縫面停止吸漿才可以結束。
4 接縫灌漿技術在水利工程中的質量檢查
接縫灌漿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因此,在接縫灌漿時對質量要進行嚴格的控制,在灌漿結束以后還要做好相應的檢查工作,在灌漿區(qū)域要對鉆孔進行檢查,對壓水實驗也要進行質量鑒定。在施工中可以經過多種途徑獲得施工的數據,不能將單一的數據作為施工的參考標準。在評定灌漿質量方面,要等到蓄水以后才能對灌漿的效果進行驗證。
5 結束語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接縫灌漿施工是非常復雜的施工技術,接縫灌漿質量對水利工程的建設效果有很大的影響,因此,要想保證接縫灌漿施工能夠順利進行,就要對施工過程進行很好的控制,采用科學合理的施工技術,保證灌漿的質量,保證水利工程的質量得到保證。
參考文獻
[1]譚勁.接縫灌漿技術在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應用[J].科技傳播,2011.
[2]鄭星東,武晶.淺談水利工程基礎灌漿施工技術[J].科技與企業(yè),2012.
[3]任凱.試論水利水電工程的灌漿施工技術[J].北京農業(yè),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