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兆佳
武漢市醫(yī)療救治中心ICU,湖北武漢 430071
重癥肺結核患者多數(shù)具有較重癥的結核病癥狀,如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難、發(fā)熱等。患者肺部結核病變重癥,部分患者需要在ICU密切監(jiān)護治療或手術治療?;颊咄媾R具大的壓力,而家屬也同樣承受考驗。家屬的不良心理反應對患者的治療無疑會產(chǎn)生巨大影響,為探討并總結重癥肺結核患者家屬的心理反應特點及相應的護理干預經(jīng)驗,該研究調(diào)查了2010年1月—2012年2月該院收治的120例重癥肺結核患者家屬心理需求及心理反應,并針對性的進行了干預,取得滿意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重癥肺結核納入標準:①中量、大量咯血肺結核患者;②肺結核重癥,需要在ICU密切監(jiān)護治療者;③肺結核需要外科手術者;④肺結核反復治療,痰菌仍陽性者;⑤一側或雙側毀損肺肺結核患者;⑥多耐肺結核患者。符合其中任何一項者可納入該研究。
選取2010年1月—2012年2月調(diào)責的120例重癥肺結核患者的家屬,其中男65例(54.2%),女55例(45.8%),年齡18~68歲(43.45±9.23)歲,與患者關系:配偶 41例(34.2%),子女35例(29.2%),父母34例(28.3%),其他親戚關系10例(8.3%)。
采用問卷調(diào)查的方式進行。心理需求采取家屬自己填寫。心理反應分為:焦慮、擔心(環(huán)境陌生、不知病情、害怕傳染);恐懼、悲觀(疾病無法治愈,會危及生命等);無助、低落(經(jīng)濟困難、疾病影響家庭等);不信任、抵觸(擔心醫(yī)生不負責、暗箱操作等行為);其他。
根據(jù)調(diào)查結果,針對不同情況分別制定相應的干預措施,與調(diào)查對象進行良好的溝通,分析這些不良的心理反應及產(chǎn)生的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護理干預。主要護理干預:①注重細節(jié)。初次接觸患者及家屬,熱情接待,注意觀察家屬表現(xiàn)、體會心理反應,注重細節(jié),環(huán)境、生活等有條理地交代。②溝通貫穿始終。新問題隨時可能出現(xiàn),病情也在變化,溝通要貫穿始終,出現(xiàn)問題進行相應護理干預。③不同心理不同護理。焦慮、擔心的原因多是綜合因素造成,不僅僅只是疾病本身,環(huán)境、生活習慣、經(jīng)濟原因等都可能,應仔細介紹環(huán)境,提供生活便利,告知可能的治療費用等??謶帧⒈^的原因多是疾病本身引起,應讓家屬了解疾病本身,看到希望,摒棄恐懼,必勝信念。無助、低落可由多因素造成,關心、解惑、幫助、鼓勵可能非常重要,消除負性情緒,正情緒隨之而死。不信任、抵觸主要由于社會因素造成,這類家屬護理干預最困難,要用高度的責任心、耐心,精湛的技術做保障,同時也要按醫(yī)療原則辦事,可能效果更好。
干預前,家屬心理需求主要有有:急切想全面了解病情;醫(yī)護人員耐心、熱情的接待指導;得到醫(y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不良心理反應:焦慮、擔心(92.5%,111/120);恐懼、悲觀(70.83%,85/120);無助、低落 (49.17%,59/120);不信任、抵觸 (29.17%,35/120)。相應的護理干預后,家屬不良心理反應得到明顯好轉(zhuǎn),能很好地配合和醫(yī)護人員,9例效果不明顯,有效率92.5%。
重癥肺結核患者由于病情重癥,身體和心理兩方面都面臨著巨大考驗,心理產(chǎn)生不良反應,會對治療產(chǎn)生負面影響。親人是患者最可靠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之一,根據(jù)“家庭系統(tǒng)理論”,危重病患者病情發(fā)生變化時,家庭成員必定出現(xiàn)變化[1]。Reider的研究顯示,患者因病情危重而住院時,其家屬的焦慮程度明顯增加[2]。重癥肺結核患者家屬不良心理反應表現(xiàn)為:焦慮、擔心;恐懼;無助、低落;不信任、抵觸等。相應的需求為:急切想全面了解病情;醫(yī)護人員耐心、熱情的接待指導;得到醫(y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等。產(chǎn)生這些不良反應的原因主要為:①陌生環(huán)境;②只知病情重癥,但沒有全面認識病情;③ICU隔離,與患者缺乏聯(lián)系、溝通;④害怕傳染;⑤對外科手術有恐懼;⑥擔心肺結核無法治愈;⑦反復治療未愈,對肺結核治療缺乏信心;⑧受外界影響,對醫(yī)護人員缺乏信任;⑨經(jīng)費困難,無法承受。
家屬遭受突然而強烈的心理壓力,會重 癥損害家庭的社會功能,使家庭失去平衡狀態(tài),從而影響患者疾病的康復[3]。因此,這種心理不良反應可能在患者與家屬中間產(chǎn)生惡性循環(huán),重癥影響疾病的治療,必須進行及時有效地干預。研究[4]顯示腫瘤患者家屬的護理干預可以提高家屬心理健康水平,改善腫瘤患者生活質(zhì)量。對ICU患者家屬實施健康教育是醫(yī)院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衡量ICU護理水平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5]。
所以,對家屬的不良心理反應進行調(diào)查后,有針對性的進行了護理干預,不良反應明顯減輕,取得滿意效果。家屬心理積極向上,這種正能量會在不知不覺中傳給患者,患者的不良心理也會減輕,對疾病的治療充滿信心,能積極主動配合醫(yī)護人員的治療,醫(yī)患糾紛也會減少,醫(yī)患關系無疑會得到改善。
綜上,針對重癥肺結核患者家屬不良心理反應,給與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能很好地消除家屬不良心理反應,積極配合醫(yī)療診治,減少醫(yī)患矛盾,有助醫(yī)患和諧。
[1] 沈燕君,韓東海.對患者和家屬的心理溝通[J].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2001, 20(10): 454.
[2] Reider JA.Anxiety during critical illness of a family menber[J]. DCCN,1992,13(5): 272-279.
[3] Wilson JH. The family education: a professional resourse for families[J].Jounal of Psychosocial Nursing,1999,37(6): 22-28.
[4] 陶濤,王林娟.護理干預對惡性腫瘤患者及其家屬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中國美容醫(yī)學雜志,2012, 21(9): 335-336.
[5] 劉輝,王麗姿.重?;颊呒覍傩枨笈c護士對家屬需求認知的差異[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 22(6): 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