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 濤
(齊齊哈爾市公安消防支隊;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
近些年來,隨著人們對建筑物需求量的日益增多,促使我國建筑行業(yè)取得了飛躍式的發(fā)展與進步。而地下建筑作為當前建筑領域中一種全新的地下空間形式,由于其能夠有效減少土地使用面積,提供土地資源利用率等優(yōu)點,受到了我國建筑企業(yè)的高度關注和青睞。但是,這種類型的建筑物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因為其本身具有的封閉性、密度高等特點,很容易發(fā)生火災安全隱患,極大的威脅了人們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因此,本文就對地下建筑的安全疏散設計進行了初步的探討論述,具體分析了地下建筑安全疏散設計中主要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有效的改善措施。
眾所周知,地下建筑具備封密性,無窗的特點,再加之人們并不了解該建筑物的內部結構,導致在突發(fā)緊急情況時,無法對人員進行及時的疏散。并且 ,這時人們的心理是處于極度恐慌的狀態(tài),疏散人員很難對如此混亂的局面進行有效的控制,這就極大延誤了最佳的疏散時間,將會產(chǎn)生比地面建筑更加嚴重的后果。除此之外,由于地下建筑本身存在的獨特性,通常都是對人員進行由下而上的疏散,而在這一過程中,不僅需要費力費時,還很容易發(fā)生踩踏事件,造成人員的傷亡。與此同時,大部分的人員都會沿著煙與熱氣流的方向而疏散,這就給安全疏散工作增加了較重的壓力與難度。
1 大部分建筑設計人員在對地下建筑物進行設計時,通常都是著重考慮了聚地下建筑物結構的可靠性、以及多樣性使用功能方面,往往忽視了安全疏散設計的重要性。甚至部分設計人員只是單方面認為地下建筑的安全疏散設計只要通過相關消防部門的審批即可,并不需要對其進行優(yōu)化設計。
2 目前,我國很多設計人員對于安全疏散設計的認知度不夠,并為真正意識到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再加之本身缺乏一定的消防規(guī)范知識,這就無法對建筑物的耐火級別與安全要求進行明確的劃分和定義,這就導致疏散距離、防火區(qū)范圍的確定經(jīng)常出現(xiàn)不合理的現(xiàn)象。這樣一來,在非?;靵y的事故中,人們很難準確判別出哪里是疏散樓梯,哪里又是普通樓梯,使得原本就很混亂的局面變得更加難以控制,嚴重影響了安全疏散的效率。
3 疏散樓梯是整個地下建筑安全疏散設計中的重點內容,應當引起建筑設計 人員的高度重視。然而,在當前大多數(shù)的地下建筑安全疏散設計中,起舞坤是在消防安全標準,還是安全疏散要求方面,都存在著很多的缺陷和問題。
4 我國相關部門已經(jīng)為疏散通道中的人員指標進行了嚴格的規(guī)范,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指標管理體系。雖然部分地下建筑安全疏散設計已經(jīng)滿足了相應指標標準,但在實際的工程施工中,還是會因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導致各種問題的發(fā)生。
5 可以說,建筑裝修中材料的選用是地下建筑物安全疏散設計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這是因為裝飾材料本身就存在一些化學成分,若是發(fā)生火災事故,將會釋放出大量的有毒氣體,一旦人們不慎吸入,就會嚴重危及人體的身心健康。
1 防火分區(qū)與功能分區(qū)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其主要是結合地下建筑實際的特點來對耐火級別進行劃分。并且,對防火分區(qū)劃分的最根本目的是為了在火災事故中,將火情控制在特定的分區(qū)區(qū)域內,避免火情蔓延到其他方向,盡可能將損失程度降到最低。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加強對地下建筑防火分區(qū)的設計劃分是十分有必要的,應當引起建筑設計人員的高度關注。
2 為了防止人員在緊急疏散過程中,由于擁擠而發(fā)生踩踏事件。建筑設計人員必須對安全疏散通道進行認真全面的布置,使其具有簡單、鮮明的特點,能夠在緊急情況發(fā)生時,便于尋找,從而有效解決人流擁堵的問題。與此同時,建筑設計人員還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問題是,在當期很多的地面建筑中,普遍采用了袋形走廊結構,而其在地下建筑中并不適用,這是以為內在整個地下空間內,通道就是唯一的逃生途徑。
3 在地下建筑安全疏散設計中,設計人員必須對安全出口進行均勻性的布置,這對于人員的安全疏散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與意義。因此,在實際的地下建筑應用過程中,設計人員必須其實做好實地考察工作,使其保持足夠的寬度,并最終確認安全出口的布置數(shù)量,這樣就可以保障每一個安全出口面積的一致。從而避免人流多于集中,發(fā)生擁堵情況。
4 設置明顯的安全疏散誘導標識和事故照明設施。誘導標志應設置在底部的位置,距樓板地面不應大于1m,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可采用溫控指示標志,在哪一側發(fā)生火災,由于溫度升高,使指向那邊的燈光指示標志斷電,疏散指標燈光箭頭指向可疏散的以便,這樣可以縮短疏散時間。該系統(tǒng)可以和報警系統(tǒng)一起進行聯(lián)動控制,既有利于疏散,又有利于火災撲救。還可以安裝一種能在煙霧中發(fā)出有指向性并有箭頭標志光束的設備。這匯總光束在明亮的、灰塵很少的大氣中是看不見的,而當煙粒子擴散在光線的明這部分時卻變得十分清晰,同時由于光學設備的調整,這種光束可折射為彎曲狀。所以,這種設備安裝在產(chǎn)煙多、光線暗的地下建筑中實在是適合不過。這就滿足了地下建筑中人員的趨光性行為特別突出的特點。
5 設置安全島。安全島是指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墻與地下建筑其他部分隔開,可供人員臨時避難使用的場所。安全島的設置原則是凡不能按規(guī)范要求設置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的地下公共建筑,都應設置安全島。安全島的設置數(shù)量依據(jù)地下建筑大小,看情況確定。
綜上所述,疏散設計必須嚴格按規(guī)范執(zhí)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還要考慮其他因素的影響,多方位、多角度擬制疏散預案,才能做到火災時慌而不亂,將損失控制在最小程度。
[1]薛華培.簡論地下空間的防火與安全疏散設計[J].地下空間, 2003(03).
[2]郎愛芳,孫會超.關于地下建筑消防疏散問題的探討[J].低溫建筑技術,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