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熹
秋葉散落,進入秋燥發(fā)威的季節(jié)。我們的身體這個時候也容易“起火”,眼睛紅,嘴巴干,皮膚癢,喜歡熬夜的人更是如此。感覺應該降降火。
中醫(yī)認為,秋季降火總的原則是,保持平和心態(tài),生活規(guī)律,不要熬夜。飲食方面注意多飲水,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吸煙,少飲酒,少食過于油膩性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保持大便不干燥,小便不渾濁。
中醫(yī)特別強調,秋季降火要進行辨證,分清部位和癥候,對證降火。
中醫(yī)把人體分為三焦,上焦指心肺部位,上焦有火,癥見口干、舌紅、唇裂、目赤、耳鳴,甚則微咳。中焦指脾胃部位,中焦有火,表現(xiàn)為時而胃火亢盛,食不知飽,時而噯腐吞酸,呃氣上逆,脘腹脹滿,飲食少進。下焦指肝、腎、膀胱、大小腸部位,下焦有火表現(xiàn)為大便干,小便少且黃赤,渾濁有味,陰部時癢,婦女白帶多,甚至帶黃。
上焦火:百合枸杞綠豆湯
熬夜誘發(fā)上焦“心火”。中醫(yī)認為,夜間應該是陽氣下降陰氣上升安靜入睡的時段。夜里到凌晨不睡覺,會使人體內的陽氣得不到正常的休整,最容易誘發(fā)上焦“心火”,而且熬夜容易耗傷陰精。
如何祛心火呢?這里向大家推薦“百合枸杞綠豆湯”這款食療方,不妨在中醫(yī)師的指導下服用,有滋陰、降心火的功效。原料及制作方法如下。
原料:枸杞20克,干百合20克,綠豆20克,白糖適量。
制法:將洗好的百合、枸杞子與綠豆放入鍋中,加5碗水用旺火燒開,小火煮至綠豆開花、百合酥軟,加入白糖調味,熄火燜5分鐘即可。
中焦火:喝碗黃瓜粥
“秋老虎”誘發(fā)中焦“胃火”。秋季有時候也偏熱,比如“秋老虎”會讓不少人覺得回到夏天,這時候容易誘發(fā)“胃火”等中焦火。胃火調節(jié)應當遵循清熱、清滯的原則,要飲食節(jié)制,太過熱氣的東西少吃,甜膩的食物少吃。應增加黃綠色蔬菜與時令水果,以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的不足。這里為大家推薦自然療法中的粥療法——黃瓜粥。
原料:黃瓜50克,大米100克。
做法:黃瓜去皮切片,與大米同煮粥,隨餐服食。
功效:防治胃火、肝火旺盛等導致的口臭等癥狀。
下焦火:按揉兩穴位
秋燥誘發(fā)下焦“大腸火”。除了大家常見的食療降“火”的方法之外,推拿穴位也能“降火”。這里為大家介紹兩個穴位,有助于對付大家經常忽視的“下焦火”,比如因為水分少導致“大腸火”誘發(fā)的便秘、小便偏黃等病癥。
第一個是照海穴,照,意為照射。海,意大水,“照海”顧名思義指腎經的經水在此大量蒸發(fā),具有吸熱生氣作用,正好能緩解“上火”的熱證。照海穴位于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按壓時,感到酸、麻、脹就可以。時間不易太長,5~10分鐘即可。
第二個是涌泉穴,涌,外涌而出也。泉,泉水也。顧名思義,這個穴位對于滋陰降火多么有意義,本穴為腎經經脈的第一穴,重要性不言而喻。此穴在腳掌前部1/3處(不算腳趾),腳緣兩側連線的正中間就是涌泉穴。將拇指放在穴位上,用較強的氣力揉20~30次,然后換腳施行。晨起和睡前按摩較好。
(整理 楊 璞)(編輯 林 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