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曉峰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把維護社會大局穩(wěn)定作為基本任務,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作為核心價值追求,把保障人民安居樂業(yè)作為根本目標,堅持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積極深化改革,加強和改進政法工作,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會議旗幟鮮明地提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核心價值追求,確立了未來五年我國政法工作的基調,構成了此次政法會議的最大亮點,是對當前公眾呼喚社會公平正義的積極回應。
司法公正需要制度、公開和公心
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高度強調社會公平正義,首次指出,政法工作的核心價值追求就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甚至強調,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線,司法機關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政法戰(zhàn)線要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義之劍,以實際行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讓人民群眾切身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重點解決好損害群眾權益的突出問題,做到“四個決不允許”: 決不允許對群眾的報警求助置之不理,決不允許讓普通群眾打不起官司,決不允許濫用權力侵犯群眾合法權益,決不允許執(zhí)法犯法造成冤假錯案。
司法公正需要制度。毋庸諱言,打著公權旗號謀私,嚴重地損害了公權威信的司法不公是妨礙發(fā)展和破壞穩(wěn)定的最主要原因。要改變這種狀況的辦法只有把公權限定在法律的框架內,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靠制度來保障,在執(zhí)法辦案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設置隔離墻、通上高壓線,誰違反制度就要給予最嚴厲的處罰,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把公權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做事依照程序,就可有效地防止和減少借公權危害社會的情形。具體的做法就是要求各級部門和各個公職人員在行使權力時都要嚴格依照程序做事。
司法公正需要公開。我們要以信息公開和透明促進司法公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所強調指出的,要堅持以公開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潔,增強主動公開、主動接受監(jiān)督的意識,讓暗箱操作沒有空間,讓司法腐敗無法藏身。所有國家的司法活動都有一定的保密措施,不是所有的審判活動都可以公開的,但我們知道保密是分層次的,有絕密級、機密級和秘密級三種,有關部門不能籠統(tǒng)地說保密,能夠向公眾公開的應及時公開,不能向公眾公開的應及時說明情況,說明情況不但是依法行政的內容,也是尊重公眾的需要。不能對公眾公開的秘密,不等于不能對上級部門和監(jiān)管部門公開,按照我國法院組織法、檢察院組織法、政府組織法和相關保密法律制度的規(guī)定,上級部門有權知悉下級部門的決策和執(zhí)行情況。
司法公正需要公心。若決策者出于公心,就不會出現(xiàn)司法不公的情形,即使某個具體的案子搞錯了、判錯了,要糾正起來也很容易,決策者不會用一個新的錯誤掩飾原有的錯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政法機關要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光榮使命,必須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肮?,廉生威?!币獔允芈殬I(yè)良知、執(zhí)法為民,教育引導廣大干警自覺用職業(yè)道德約束自己,做到對群眾深惡痛絕的事零容忍、對群眾急需急盼的事零懈怠,樹立懲惡揚善、執(zhí)法如山的浩然正氣。要信仰法治、堅守法治,做知法、懂法、守法、護法的執(zhí)法者,站穩(wěn)腳跟,挺直脊梁,只服從事實,只服從法律,鐵面無私,秉公執(zhí)法。
司法公正要處理好維穩(wěn)與維權的關系
中央政法工作會議首次提出要處理好維穩(wěn)和維權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維護社會大局穩(wěn)定是政法工作的基本任務。要處理好維穩(wěn)和維權的關系,要把群眾合理合法的利益訴求解決好,完善對維護群眾切身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強化法律在化解矛盾中的權威地位,使群眾由衷感到權益受到了公平對待、利益得到了有效維護。
維穩(wěn)與維權從根本目標上來講是一致的。但在多年的實踐中,兩者實際上存在一定矛盾。突出的問題表現(xiàn)在,在維權中一些有正當訴求的群眾,其合法權益得不到滿足。上訪、鬧訪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的穩(wěn)定,與此同時,維穩(wěn)過程中也確實存在一些以維穩(wěn)為由侵犯公民權利的行為。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把維護社會大局穩(wěn)定作為政法工作的基本任務的同時,要求處理好維穩(wěn)和維權的關系,而且提出維護穩(wěn)定的要點是要滿足人民群眾合理合法的利益訴求,強化法律在化解矛盾中的權威地位。這就要求我們在維穩(wěn)的同時,要用法律的手段保護好人民群眾的合法利益即維好權。
維穩(wěn)主要有兩個目的,第一,維護區(qū)域的公共秩序;第二,維護國家的根本利益。維穩(wěn)應為國家長遠發(fā)展服務,而不是為了維護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不變服務,不能孤立地通過壓制進行維穩(wěn),維穩(wěn)要制止過激行為與重新平衡利益并重。如在拆遷和征地過程中沒有基本平衡各方面利益的情況下,就動用維穩(wěn)手段顯然會激化矛盾,其后果不但是當事人的利益受損,造成上訪或群體事件的矛盾并沒有消除,任其發(fā)展下去還會導致政府公信力受到破壞。而壓制性的維穩(wěn)不看產(chǎn)生過激的原因,不解決群眾利益問題,表面的維穩(wěn)給國家的長治久安造成了重大的隱患。
司法公正要處理好黨的領導和法律的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全新地闡述了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的關系,指出,要正確處理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的關系。黨既領導人民制定憲法法律,也領導人民執(zhí)行憲法法律,做到黨領導立法、保證執(zhí)法、帶頭守法。政法工作要自覺維護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的權威性,確保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得到統(tǒng)一正確實施。
在司法實踐中,如何落實黨的領導和改善黨的領導是新形勢下的主要工作之一。人們對司法工作不滿的情況有不少,其中之一是法院人員的抱怨,他們說來自上級部門的干預讓他們無法公正地審判案子,領導往往讓秘書打電話,或者在非正式的場合打招呼,讓你對某個案子謹慎、對某個案子要考慮大局,對某個案子要考慮到某個方面的關系,等等。這些私人干預,帶來了許多不良后果,也是造成冤假錯案的主要原因。所以,在政法工作中處理好黨的領導和法律的關系,就應當防止私人干預,可設立專門的投訴和協(xié)調渠道,凡是對業(yè)務部門的臨時意見都必須依照程序,以書面的形式交給承辦人,承辦人依照憲法法律獨立行使權力。關于這一點,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議上指出,要正確處理堅持黨的領導和確保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的關系。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干部要支持政法系統(tǒng)各單位依照憲法法律獨立負責、協(xié)調一致開展工作。黨委政法委要明確職能定位,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領導政法工作,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作者: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責任編輯:杜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