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炳玲 朱小輝 張東華 東 梅
(內蒙古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內蒙古赤峰 024005)
纖維模型方法將結構中的梁柱構件視為一個單元,單元的每一截面為纖維截面即積分點處的截面,此截面被分成很多小纖維,每根纖維可單獨定義材料性質,可分別定義不同的本構以模擬混凝土材料或鋼材材料,積分點的個數(shù)可通過定義確定,以得到不同的計算精度。通過積分點的截面柔度陣高斯數(shù)值積分得到單元的柔度陣,纖維被認為只有縱向變形而忽略其剪切變形,能很好的模擬構件的彎曲變形和軸向變形,在理論上適宜于鋼管混凝土結構的計算。本文采用Opensees中的Nonlinear Beam-Column模型進行計算。
支井河特大橋全長545.54 m,主橋為1-430 m上承式鋼管混凝土拱橋,主拱圈斷面采用鋼管混凝土與鋼管組成的桁架式斷面,每道肋由上、下各兩根鋼管弦桿組成,并通過上、下橫聯(lián)、腹桿及橫向斜桿組成空間穩(wěn)定體系。在兩片拱肋橫向間設20道米撐橫聯(lián),均為鋼管桁架。拱肋寬度為4.0 m,下弦拱腳至1/8跨管壁厚度為35 mm,1/8~2/8跨管壁厚度為30 mm,其余下弦及上弦管均為24 mm。
利用Opensees命令流建模,總計劃分2 184個單元,本文在建立計算模型時未考慮橋面系具體結構,而是將橋面系考慮為荷載作用于吊桿與拱肋連接處。
混凝土與鋼管分別劃分纖維,以應用不同材料的本構關系。對于拱肋:鋼管n1=2,n2=20;核心混凝土:n1=5,n2=20;主拱肋內外斜撐和橫撐橫聯(lián)的鋼管:n1=2,n2=20;箱形截面的腹桿分割了40根纖維。為了驗證纖維模型方法的可行性,將纖維模型方法計算的控制點結果與已經(jīng)較為成熟的Ansys計算結果進行比對,關鍵控制點位移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關鍵控制點豎向位移結果對比表 m
由表1分析比較,以內外側上弦拱中及拱頂數(shù)據(jù)可知,位移平均相差值為3.27 mm,最大值為3.6 mm,可見用Opensees計算平臺的纖維模型法進行鋼管混凝土拱的非線性數(shù)值模擬方法可行,且相比傳統(tǒng)的有限元方法,纖維模型法計算速度更快,并且可以采用命令流輸入,調整簡單易行。
大跨徑拱橋在施工過程中及成橋后的穩(wěn)定性是關系到橋梁安全的重要因素,研究的也比較多,但對于施工過程中靜風荷載對鋼管混凝土拱橋整體穩(wěn)定性的影響研究還不多。風的靜力作用除引起結構變位外,嚴重時會導致整個結構失穩(wěn)。而拱橋結構,在靜風荷載等作用下,以承受壓力為主,拱肋還承受一定的彎矩、扭矩和剪力,在施工和運營階段拱結構可能由于本身剛度或者支撐不足而喪失穩(wěn)定,這使得對于大跨徑鋼管混凝土拱橋的靜風穩(wěn)定性問題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因此在這方面進行研究有很重要的實踐意義。本文將對考慮橫向風荷載和不考慮橫向風荷載進行比較。橋梁在施工過程中,最危險狀態(tài)為鋼管合龍,扣索逐級松扣將扣索的拉力轉換為拱的推力,且未建橋上立柱和橋面系時,本文就此階段的受力狀態(tài)進行分析。桁架橋彎曲剛度和扭轉剛度都比較大,可以合理認為在新架橋中幾乎不存在風的動力惡劣影響,只考慮靜風壓的作用。
桁架橋的主桁,因為通常設計成平行的兩片,所以不僅單片主桁的充實率及桿件截面形狀、尺寸,而且兩片主桁的間距也對橋梁的總體抗力系數(shù)有很大的影響。也就是說,在桁架橋中由于迎風一側的桁架的遮蔽作用,使得作用于背風一側桁架上的風力有所減輕。按照JTG D60-2004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guī)范的規(guī)定,橫橋向風荷載假定水平的垂直作用于橋梁各部分迎風面積的形心上,其標準值按下式計算:
根據(jù)《鋼橋(第四分冊)》及JTG D60-2004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guī)范的有關公式及規(guī)定進行驗算。假設受風載作用的只有主弦管和腹桿,其方向與風向垂直,其他構件如斜撐、橫撐橫連、米撐等的方向基本與風載平行可忽略不計。在主拱圈吊裝過程中,取1/10頻率的基本風壓w0=150 N/m2。
1)主弦管構件。
取阻力系數(shù)CD=1.2,由于遮擋,作用在背風面的阻力系數(shù)為CWD=0.28。
迎風面:Fwh=0.75 ×1.2 ×1.72×1.4 ×1.382×150 ×1.2=1 248.2 N/m。
背風面:Fwh=1 248.2 ×0.28/1.2=291.2 N/m。
2)腹桿構件。
取阻力系數(shù)CD=2.0,由于遮擋,作用在背風面的阻力系數(shù)為CWD=0.7。
迎風面:Fwh=0.75 ×2.0 ×1.72×1.4 ×1.382×150 ×0.4=693.5 N/m。
背風面:Fwh=693.5 ×0.7/2.0=242.7 N/m。
表2 橫向力作用下支井河大橋的控制點橫向/豎向位移響應
計算結果可知:對于大跨徑鋼管混凝土拱橋,自重作用下穩(wěn)定安全系數(shù)為2.2,最大位移量發(fā)生在拱頂處,豎向位移量為11 mm左右,跨中即L/2處豎向位移量為3.5 mm左右,橫向位移相對較小,最大值不過0.3 mm左右??紤]橫向風荷載作用后,豎向最大位移量為18 mm左右,增大了63.6%,穩(wěn)定安全系數(shù)由2.2降為1.6,降低量為27.3%,考慮風荷載(橫向力)作用下,橫向位移的影響遠明顯于豎向荷載,由0.3 mm迅速增至19.7 mm,實際工程的計算中要充分考慮橫向力即風荷載的影響。關于位移響應如表2所示,內力響應見表3,可知:在自重作用下(即未考慮風荷載),上下弦管內力分布規(guī)律略有不同,主要關注拱結構的主要受力軸力及彎矩,軸力最大值為1.03e 7 N發(fā)生在外側下弦拱腳處,下弦管較上弦管軸力大,內側下弦管較外側弦管軸力大。最大彎矩值5.7e 7 N·m發(fā)生在外側下弦拱腳處,而拱頂附近的彎矩最小??紤]風荷載(橫向力)作用后,軸力最大值為9.94e 6 N,基本沒有發(fā)生消極影響,彎矩最大值為3.36e 8 N·m,明顯提高,在工程施工過程中要尤其加大對拱腳和拱頂?shù)谋O(jiān)控,支井河地處峽谷極易出現(xiàn)極端大風天氣,要加大關鍵點的位移及內力監(jiān)控。
表3 橫向力作用下支井河大橋的控制點單元內力響應
綜上,本文對纖維模型方法的基本原理進行了介紹,并將其應用于支井河特大橋,并與成熟有限元法進行比對,結果顯示纖維模型方法能有效應用于結構非線性計算,并對風荷載作用下的鋼管混凝土拱橋結構實橋進行了計算,結果表明風荷載作用下,整橋結構的安全系數(shù)急劇下降,橫向位移明顯增大。
[1]小西一郎.鋼橋(第四分冊)[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83.
[2]JTG D60-2004,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guī)范[S].
[3]凌 炯.面向對象開放程序OpenSees在鋼筋混凝土結構非線性分析中的應用與初步開發(fā)[D].重慶:重慶大學碩士畢業(yè)論文,2004.
[4]盛可鑒,王景波.非線性分析在中承式鋼管混凝土拱橋穩(wěn)定性上的應用[J].黑龍江工程學院學報,2003,17(3):15-16,26.
[5]陳寶春,陳建省,鄭起銘.某鋼管混凝土拱橋靜載測試分析[J].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6,24(4):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