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梅,段建明,馬理華,胡穎文,丁 紅
(安徽省淮南市新華醫(yī)院呼吸內科,安徽淮南 23205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臨床常見疾病,是指終末細支氣管遠端(呼吸性細支氣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氣道彈性減退,過渡膨脹、充氣和肺容積增大并伴有氣道壁破壞的病理狀態(tài)。由于患病人數(shù)多,死亡率高,社會經濟負擔重,該病已成為重要公共衛(wèi)生問題。COPD目前尚無根治方法,其所導致的呼吸困難、運動限制(尤其是下肢)、生活質量下降甚至肺功能喪失給患者及其家庭、社會都造成了極大負擔[1]。目前臨床治療主要是緩解癥狀穩(wěn)定病情,肺康復治療是一項被廣泛認可的非藥物治療措施。本文通過應用CAT量表對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進行評分,并對評分<20分的患者進行健康指導及肺康復訓練,取得一定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3年7月—2013年9月在我院呼吸內科住院確診 COPD的患者6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30例。其中男45例,女15例,年齡42~95歲,平均年齡(74.53±3.64)歲。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的診斷標準及分級標準[2]。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呼吸科常規(guī)護理,試驗組在此基礎上指定護師以上的護士對患者進行CAT評分,并對<20分患者進行針對性的肺康復健康宣教指導。
1.2.1 肺康復健康宣教指導內容 讓患者了解COPD的相關知識,加強控煙意識,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康復鍛煉,并請營養(yǎng)師講解營養(yǎng)不良的危害性和提高營養(yǎng)水平的重要性,協(xié)助制定合理的營養(yǎng)膳食;加強患者及其家屬在氧療及呼吸肌輔助通氣等方面的健康教育。教育采用護士與患者一對一健康面對面指導訓練,利用、COPD健康教育手冊、電話隨訪、專題授課等方式傳播健康教育的內容,呼吸肌輔助通氣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1.2.2 縮唇呼吸 患者取端坐位,雙手扶膝,舌尖放在下頜牙齒內底部,舌體略弓起靠近上頜硬腭、軟腭交界處,以增加呼氣氣流的阻力,口唇縮成“吹口哨”狀。吸氣時讓氣體從鼻孔進入,這樣吸入肺部的空氣經鼻腔黏膜的吸附、過濾、濕潤、加溫可以減少對咽喉、氣道的刺激,并有防止感染的作用。每次吸氣后不要忙于呼出,宜稍屏氣片刻再行縮唇呼氣,呼氣時縮攏口唇呈吹哨樣,使氣體通過縮窄的口形徐徐將肺內氣體輕輕吹出,每次呼氣持續(xù)4~6 s,然后用鼻子輕輕吸氣。要求呼氣時間要長一些,盡量多呼出氣體,吸氣和呼氣時間比為1∶2。按照以上方法每天練習3~4次,每次15 ~30 min,吸氣時默數(shù) 1、2,呼氣時默數(shù) 1、2、3,就能逐漸延長呼氣時間,熟練后根據(jù)患者情況逐漸增加練習時間和次數(shù),每日練習10~20次,降低呼吸頻率,使之成為自然的呼吸習慣。
1.2.3 腹式呼吸 由于氣流受限,肺過度充氣,膈肌下降,活動減弱,呼吸類型改變,通過呼吸肌鍛煉,使淺快呼吸變?yōu)樯盥行Ш粑?,利用腹肌幫助膈肌運動,調整呼吸頻率,呼氣時間延長,以提高潮氣容積,減少無效腔,增加肺泡通氣量,改變氣體分布,降低呼吸功耗,緩解氣促癥狀。方法:患者取立位、坐位、半臥位或仰臥位,體弱者可取坐位或仰臥位,上身肌群放松做經鼻深呼吸,一手放于腹部一手放于胸前,吸氣時盡力挺腹,使腹壁上的手感到運動,而在胸壁上的手使胸廓運動保持最小;呼氣時用手及腹肌同時加壓腹部,腹部內陷,通過縮唇緩慢的盡量將氣呼出,一般吸氣2 s,呼氣4~6 s。吸氣與呼氣時間比為1∶2或1∶3。用鼻吸氣,用口呼氣,要求緩呼深吸,不可用力,每分鐘呼吸速度保持在7~8次左右,開始每日練習2次,每次15~20 min,熟練后可逐漸增加次數(shù)和時間,使之成為自然的呼吸習慣。
1.2.4 營養(yǎng)指導 AECOPD患者宣教前由主管護師針對患者營養(yǎng)狀況進行評估,結合患者自身情況制定營養(yǎng)方案,進行營養(yǎng)指導及實施。飲食宜高熱量、高熱量高蛋白多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伴浮腫,尿少者限制鈉鹽的攝入。飲食宜少而精,以增強體質和機體抗病能力,保證熱量的充分供給飲食宜清淡,不宜過飽、過咸;戒煙酒,慎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少用海鮮魚蝦及油煎食物,以避免刺激氣道引起咳嗽,促使氣促加重。鈉鹽攝入每日小于6 g。
1.3 評價指標
1.3.1 慢阻肺相關生活質量評分表(CAT評分量表)[3]CAT問卷共有8個條目,包括咳嗽、咳痰、胸悶、睡眠、精力、情緒6項主觀指標和運動耐力、日常運動影響2項耐受力評價指標。采用Likter5級評分法,由患者根據(jù)自身情況對每個條目做出相應評分(0~5),總分40分。得分0~10分的患者被評定為COPD“輕度影響”,11~20分者為“中度影響”,21~30分者為“嚴重影響”,31~40分者為“非常嚴重影響”。在試驗組患者入院時對其進行評價,并對<20分患者進行針對性的肺康復健康宣教指導。
1.3.2 呼吸困難指數(shù)(MMRC)[4]0分:無明顯呼吸困難(劇烈活動除外);1分:快走或上坡時有氣短;2分:由于呼吸困難比同齡人走得慢或者以自己的速度在平地上走需停下來呼吸;3分:在平地上步行100米數(shù)分鐘后需停下來呼吸;4分:明顯呼吸困難而不能離開房屋或者當換衣服時氣短。
1.3.3 健康教育效果評價 根據(jù)健康教育內容,由制定護士評價,分為了解、不了解。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 SPSS13.0軟件 ,多組計量資料間差異用方差分析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呼吸困難指數(shù)(MMRC)比較 對照組MMRC評分為(5.67±4.85)分,試驗組為(1.83±0.95)分,t值4.323,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說明試驗組呼吸困難指數(shù)(MMRC)比對照組低。
2.2 兩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比較 從表1中可以看出,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試驗組健康教育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
COPD是全球發(fā)病率及死亡率較高的疾病之一。新版指南中提出:在COPD新的分級中,COPD患者基本治療中可考慮應用肺康復治療。如果藥物充分治療后仍然有癥狀或活動受限,臨床醫(yī)師也可以考慮進行肺康復。因此,對于COPD患者來說,除了基礎藥物治療外,肺康復治療可改善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提高運動耐力,肺康復在降低未來風險方面意義重大[5],COPD患者進肺康復訓練如果時機掌握不好不但不利于肺功能的康復,還會加重患者的病情,可見對于AECOPD住院患者由CAT評分確定肺康復的時機是至關重要的。
表1 兩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比較/例
本研究應用指南推薦的與肺功能及臨床癥狀相關性較好的CAT量表,對AECOPD患者住院治療過程中利用CAT評分量表進行CAT評分,根據(jù)評分結果選擇對COPD患者<20分的時段進行健康指導及肺功能的康復訓練,充分發(fā)揮臨床高職稱護理人員的優(yōu)勢,根據(jù)CAT評分結果適時對患者進行健康指導及肺功能的康復訓練,采取與患者以一對一的訓練指導、簡便的COPD健康教育宣傳冊等方式對患者進行肺功能康復訓練及健康教育的知識宣傳指導,對COPD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肺功能康復訓練的健康教育,指導AECOPD患者正確用藥,提高患者對肺功能訓練的依從性。結果發(fā)現(xiàn),對照組AECOPD患者經積極治療及肺功能康復訓練后呼吸困難指數(shù)評分均有所降低,健康教育評價好于對照組,患者易于接受,且效果好。
綜上所述,根據(jù)CAT評分適時對患者肺康復健康宣教指導,有利于改善COPD患者的呼吸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呼吸困難指數(shù)評分,提高患者的運動耐力,該方法可供AECOPD肺康復健康宣教指導的時機選擇提供參考。本研究仍存在不足,有待進一步完善和優(yōu)化。
[1] 黃媛媛,杜麗娟,曲紅巖.CAT量表評價肺康復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干預效果[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yī)藥現(xiàn)代化),2013,15(1):3.
[2]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15(30):8-17.
[3] 沈艷芬,錢紅英.CAT評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23):23.
[4] 卿利敏,席明霞.過渡期護理模式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出院患者自護行為的干預效果[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10):965-967.
[5] 申海燕,梁建忠,鄧麗文,等.用CAT問卷評估COPD患者生活質量的臨床研究[J].當代醫(yī)學,2013,19(19):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