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瓊
摘 要: 公開課與常態(tài)課相比更具特殊性和重要性,因此向來很受開課人的重視。開課人為了讓公開課完美,便對其形式和內(nèi)容“精雕細琢”,甚至不惜犧牲真實性,把課堂變成舞臺,把自己和學生分別變成導演和演員,整個課堂“演”味十足??墒峭俗?yōu)楸硌菡n的公開課還能承載公開課的使命嗎?答案必將是否定的。新課程背景下的理想的公開課最不可或缺的便是真實性和共享性,語文公開課應“去演存真”。
關鍵詞: 語文公開課 真實性 共享性
公開課是一項教師間有目的地互相聽課的活動。通過此項活動可以評定上課教師的教學質(zhì)量,或研討某一教學專題,或進行教學改革試驗,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能力的目的。由此可見,公開課是承載重任的使命課。它與常規(guī)課相比更具有特殊性,因為有了外人的介入,即評價者、監(jiān)督者或觀摩者、取經(jīng)者,反而造成不少公開課表演性質(zhì)濃厚。上課教師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并且反復預演,更有甚者連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都進行排演。試想,此種公開課虛假繁榮、過分“完美”的背后十分意義。對于此種“表演課”,應該堅決抵制。
新課程背景下理想的公開課的本質(zhì)特征應是課堂的真實性及共享性。每一位教師都能通過公開課活動吸收新的教學理念,打磨新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能力。結合聽評課經(jīng)歷,我認為一節(jié)好的公開課應該具備以下因素。
1.教師真付出
公開課的課前準備是較為繁瑣的。教師需要在新教學理念的指引下備學生、備教材、備教法,甚至需要備聽課者。教師只有在充分了解學情的基礎上,認真細致地鉆研教材,找好上課切入點,設定好教學目標及重難點,選好教學方法,才能為教學活動正常有序地進行打下堅實的基礎。現(xiàn)在上公開課,教師都較喜歡借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有的教師為了強化對文本的剖析,制作了數(shù)量眾多、色彩繁多、內(nèi)容繁復的課件。整堂課師生都被束縛在課件中,其教學效果可想而知。我們需謹記只能用多媒體“錦上添花”而不能讓它“喧賓奪主”。我提到的備聽課教師也很重要,一定要在課前把上課時所用的導學案發(fā)到聽課者手中,讓他們初步了解教者的上課思路,聽課時才不盲目,評課時才更有針對性。
2.課堂真豐富
豐富的課堂指教學內(nèi)容豐富,教學方法不單一,教學效果好,各水平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獲。在這樣的課堂中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融合,充分發(fā)揮育人功能。根據(jù)這樣的理論,我在設計辛棄疾《青玉案·元夕》的教學方案時,主要從景情關系角度做了如下安排:
首先,重點落在“景”上。讓學生通過對該詞有關元宵節(jié)意象的感知探討元夕盛景是用什么表達技巧呈現(xiàn)的。教師應趁熱打鐵,給學生總結景物描寫的常用手法。還可以讓學生當堂習作,用所學手法描寫一段景物,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寫作情況當堂給予點評。到此是注重學生知識能力的掌握和應用,體現(xiàn)語文教學的工具性。但實際上,語文教學的人文性也蘊含其中,學生通過對南宋時元夕盛景的了解,更感受到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激發(fā)他們的愛國情。
其次,重點落在“情”上。讓學生探尋寂寞閑居的辛棄疾的心境。經(jīng)過討論,學生感受到元夕佳節(jié)的奢華之景和闌珊之景的對比,盛裝麗人和脫俗美人的不同追求,領悟到原來“那人”便是作者,在屢受排擠、仕途暗淡的境遇中,辛棄疾就如同那不慕繁華、不同流俗、自處幽處的美人一樣,耐得住寂寞,始終堅守信念。他的這種品質(zhì)深深感染了學生,我不失時機地闡述了這種品質(zhì)的現(xiàn)實意義,讓學生認識到了堅守的可貴。我想這就是語文課堂人文性的展現(xiàn)。同樣,在提煉本詞的情感主旨時,我們不能忽略其突出的表現(xiàn)手法,如反襯。人文性中又潛藏工具性。語文教學中,工具性和人文性水乳交融,而教師能做的就是盡量把二者無痕地“契合”起來。
還需強調(diào)的是豐富的課堂也是需要深度和廣度的,決不能一味地求表面豐富,面面俱到,沒有重點。要將知識點講透徹,還需要引導學生“走進文字的深層,嚼出文字的真味”。只有對文本精彩語言進行精細解讀,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3.學生真融入
要想學生真正融入課堂,教師必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創(chuàng)設恰當?shù)慕虒W情境、設計有連貫性的問題及適時的點撥、精當?shù)狞c評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師還需尊重每一位學生,公平地對待他們、鼓勵他們。這樣的課堂充滿了活力,學生真思考、真討論,師生平等交流,到處都是思維碰撞的火花。不僅可以順利完成預設的教學任務,還可以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學習的需求。我在上《林黛玉進賈府》公開課時,把細節(jié)描寫作為教學重點,在播放完王熙鳳見賈母的視頻后,學生對王的笑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我適時引導學生尋找課文中不同人物的笑有何特點,展現(xiàn)他們的何種性格。學生在一番尋找之后,真正領悟到細節(jié)的魅力。學生只有真融入,才能真正把表演課“扼殺”在搖籃中。
4.師生真收獲
在一堂好的公開課中,師生可以實現(xiàn)教學相長。對于學生而言,這節(jié)課能使他們都受益,激發(fā)學習興趣,學到知識,獲得很好的情感體驗。對于教師而言,不僅體現(xiàn)在學生高度參與時激發(fā)的靈感,還在于這一份真實的“不完美”。這份“不完美”可以留待聽課者和授課者反思,使大家日后都能有所提高。這是表演課永遠不能達成的。
5.評課真平等
公開課活動如想畫上完美句號,體現(xiàn)其共享性,評課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評課時我最注重的就是評課氛圍。我覺得評課應該在平等、真實的前提下進行。
有了平等,評課者才能不“俯視”,放低心態(tài),在聽課時才能真正融進課堂,切實體察教者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從而真正領略到教者的點滴智慧,當然也不會忽略其不足。有了真實,評課者才能在評課時真實地、毫無保留地表述意見。平等和真實同樣可以使教者受益。有了平等,教者便不需“仰視”,只有不怯場才能正常發(fā)揮。有了平等,教者更無需作偽,更樂意把真實的課堂呈現(xiàn)出來。真實課堂綻放的魅力是“表演課”永遠不能及的。因此,在這樣的氛圍中,評者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被評者心懷感激、虛心接納。大家都以能提高彼此的教學能力為最終目標,毫無芥蒂地討論著、切磋著,取長補短。我相信這樣的聽評課活動如能堅持下去,語文教學質(zhì)量就一定會更上新臺階。
在新課程背景下,公開課要想具有應有的生機與活力必須注重其真實性和共享性特征和以學生為主體、教學相長的形式。相信經(jīng)過不斷探索和實踐,公開課定是開“課”有益。
參考文獻:
[1]項家慶,潘海燕.教師怎樣上好公開課.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7,5.
[2]施良方.學習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9.
[3]李茜.淺談語文新課標的多元與標準.教育革新,2006,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