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元
云南省大理州南澗擁翠中學
怎樣搞好初中語文說課
楊建元
云南省大理州南澗擁翠中學
“說課”指執(zhí)教者在特定的場合,在精心備課的基礎上,面對同行或教研人員講述某節(jié)課(或某單元)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jù),然后由聽者評議,說者答辯,相互切磋,從而使教學設計趨于完善的一種教研活動。
備好課是說課的前提,而說課必須站在理論的高度對備課做出科學的分析和解釋,從而證明自己的備課是有序的,而不是講盲目的;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性的。
1.說教材。
這也是分析教材。任何一門課程的教材,從其知識內容到編排形式,都會構成一個系統(tǒng)。要說出對教材的整體把握,就需要明確本課題或章節(jié)內容在整個學段和年級的教材系統(tǒng)中所處的位置及其作用。只有明確了這一點,才能在教學中重視前后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準確地認定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說教法。
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手段的運用,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師對此必須能夠做出明確、肯定的回答。說教法可以理解為說教學方法,或者教學方法中某個具體的教學方式和手段的選擇及應用。
例如,為完成教學任務所采用的課堂教學模式及其理論依據(jù);為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采用的手段和理由,為處理某個習題所采用的策略和措施等。選擇何種教學方法,關鍵在于教師對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把握,但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方法,都要始終貫徹“具有啟發(fā)性”、“突出主體性”、“注重思維品質”的原則。
有些教師為上課制作了教具、多媒體課件等輔助手段,在說課過程中,可以向大家簡明扼要地說清它們使用的目的和作用。
3.說學法。
說學法不能停留在介紹學習方法這一層面上,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解說如何實施學法指導上。特別在當今的新課程改革中,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以“主動參與,樂于研究,交流與合作”為主要特征的學習方式,是本次新課程改革的重中之重,這也將成為我們所有教師教學中的“指揮棒”。
要說好學法,首先必須深入研究學生,處理好課堂教學中的師生關系,重新擺好師生的位置。要改變陳舊的師者在講臺上滔滔不絕,“我講你聽”,學生在下面目不斜視,“你問我答”的教學模式。其次,要注重對某方法指導過程的闡述,如說明教師是通過怎樣的情景設計,學生在怎樣的活動中,養(yǎng)成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領悟出何種科學的學習方法等。
1.說課就是復述教案。
說課稿與教案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教案是教師備課這個復雜思維過程的總結,是教師備課結果的記錄,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操作性方案。它重在設定教師在教學中的具體內容和行為,即體現(xiàn)了“教什么”、“怎么教”。
而說課稿雖然也包括教案中的精要部分(說課稿的編寫多以教案為藍本,作為參考的第一手資料),但更重要的是要體現(xiàn)出執(zhí)教者的教學思想、教學意圖和理論依據(jù),即思維內核。簡單地說,它不僅要精確地說出“教”與“學”的內容,而且重要的是要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具體闡述“我為什么要這樣教”。教案是平面的、單向的,而說課是立體的、多維的。
2.說課就是再現(xiàn)上課過程。
有部分教師說課過程中一直口若懸河,把講給學生的東西照搬不誤地講給下面就座的各位評委、同行們聽。其實,如果他們準備的內容和課程安排面對的是學生,可能會是一節(jié)很成功的示范課。但說課絕不是上課,二者在對象、場合上具有實質性的區(qū)別,如何能等同?
說課是“說”教師的教學思路軌跡,“說”教學方案是如何設計出來的,設計的優(yōu)勝之處在哪里,如此設計的依據(jù)是什么、預定要達到怎樣的教學目標,這好比一項工程的可行性報告,而不是施工過程的本身。
3.說教學方法太過籠統(tǒng),說學習方法有失規(guī)范。
“教學設計和學法指導”是說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有些教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往往一言以蔽之:我運用了啟發(fā)式、直觀式……教學法,學生運用自己探究法、討論分析法等等。至于教師如何啟發(fā)學生,怎樣操作,卻不見下文,甚至有的教師把“學法指導”理解為:解答學生疑問、學生習慣養(yǎng)成、簡單的技能訓練。如此將二者混為一談,連什么是學法指導的概念都沒有弄清楚。
1.說理精辟,突出理論性。
說課不是宣講教案,不是濃縮課堂教學過程。說課的核心在于說理,在于說清“為什么這樣教”。沒有理論指導的教學實踐,只知道做什么,不了解為什么這樣做,永遠是經驗型的教學,只能是高耗低效的。因此,執(zhí)教者必須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主動接受教育教學改革的新信息、新成果,并運用到課堂教學之中。
2.客觀真實,具有可操作性。
說課的內容必須客觀真實、科學合理,不能故弄玄虛、故作艱深,生搬硬套一些教育教學理論的專業(yè)術語。要真實地反映自己是怎樣做的,為什么這樣做。哪怕是并非科學、完整的做法和想法,也要如實地說出來,以引起聽者的思考,通過相互切磋,形成共識,進而完善說者的教學設計。
說課是為課堂教學實踐服務的,說課中的一招一式,每一環(huán)節(jié)都應具有可操作性,如果說課僅僅是為說課而說,不能在實際的教學中落實,那就成了紙上談兵、夸夸其談的“花架子”,流于形式。
3.不拘形式,富有靈活性。
說課可以針對某一節(jié)課的內容進行,也可圍繞某一單元、某一章節(jié)展開;可以同時說出目標的確定、教法的選擇、學法的指導、教學程序的全部內容,也可以只說其中的一項內容,還可以只說某一概念的如何引出,或某一規(guī)律的如何得出,或某個技能的如何使用等等。要做到說主不說次,說大不說小,說精不說粗,說難不說易;要堅持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不拘形式、自由研討的原則,防止囿于成規(guī)的教條式的傾向。同時,在說課中要體現(xiàn)教學設計的特色,展示自己的教學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