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夙旎
摘要:2013年湖南衛(wèi)視一檔名為《爸爸去哪兒》的親子戶外節(jié)目火熱了電視熒屏,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同時也引發(fā)了社會大眾對家庭教育的重新思考。瑞士著名教育改革家裴斯泰洛齊是西方教育史上的一位巨匠,他的教育理論對當今社會的教育發(fā)展和改革具有十分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其中,他的家庭教育思想尤為精辟獨到。本文試圖探尋裴斯泰洛齊的家庭教育思想對當代家庭在培養(yǎng)“完整的、和諧的”人的整個教育過程中的重要啟示: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點;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同盟軍;家庭教育是美好道德品質(zhì)的習得基礎;父母的愛是孩子成長的最好教育力量;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是教育成功的重要保障。
關鍵詞:裴斯泰洛齊;家庭教育思想;重要性
裴斯泰洛齊是19世紀瑞士卓越的教育實踐家和教育思想家。裴氏在長期的教育理論探索和教育實踐過程中把家庭教育當作教育的中心,把父母當作最好的教育者,并且認為全部教育都發(fā)端于家庭內(nèi)部。正因如此,他建立了以家庭教育為中心的教育理論體系。裴斯泰洛齊的家庭教育思想,就如同一顆光芒四射的瑰寶在世界近現(xiàn)代教育史的長河中熠熠閃光。在現(xiàn)代這個高速發(fā)達競爭激烈的社會,培養(yǎng)順應社會發(fā)展,不被社會淘汰的新時代人才成為當代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無疑,家庭教育在人類整個教育過程中占據(jù)著不可估量的重要地位。
一、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點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本源。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就意味著家庭教育的開始,在現(xiàn)代社會,家庭教育幾乎是從胎教就開始啟蒙。這種教育是在有意和無意,計劃和無計劃,自覺和不自覺中進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時間進行教育,都是家長以其自身的言行隨時隨地的教育影響著子女。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家庭是最重要的地方,在家庭方面,人初次向社會生活邁進?!盵1]家庭是幼兒成長最自然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家庭教育是兒童認識世界的起點。
就裴斯泰洛齊本人的成長背景來看,他出生于瑞士蘇黎世的一個中產(chǎn)階級家庭,由于父親早逝,他由母親和他家一位忠實的女仆撫養(yǎng)長大。母親的善良虔誠,女仆的慈愛衷心,牧師祖父的慈悲奉獻等精神在他身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他從小秉性溫和,性格獨特,而且由于自小生活在一個女性主導的家庭里,他身上的女性氣質(zhì)多于男性氣質(zhì)。也許正是因為他自己成長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家庭,他才對家庭教育懷有獨特的感情,無論是在他的教育理論還是教育實踐中,自始至終都貫穿著他的家庭教育思想。裴氏認為家庭教育應當成為任何自然教育方案的基礎。他說:“在家庭圣潔的感情中,自然本身為人類能力發(fā)展的和諧性和方向性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我們必須在家庭中尋找我們教育科學的出發(fā)點?!盵2]
二、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同盟軍
在裴斯泰洛齊早期的著作中他曾指出:應該用家庭教育取代學校教育。但是隨著他不斷地進行教育實踐和理論創(chuàng)作的成熟,到他創(chuàng)辦斯坦茨孤兒院的時候他就力圖把學校教育辦成充滿愛的家庭教育,使學校家庭化,消除家庭和學校之間的鴻溝。使教師成為慈父、慈母,兒童之間建立兄弟般的情誼,整個集體沉浸在一種大家庭的溫馨、融洽的氛圍內(nèi)。在新莊和斯坦茨,裴氏在這種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經(jīng)驗,他對待孤兒慈父般的愛贏得了孩子們的感激,信任,愛和服從。他把一群染上各種惡習的兒童教育成了兄弟般和睦團結的集體。漸漸地,裴斯泰洛齊也看到了家庭教育所具有的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因此他也認為學校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學校教育對家庭教育能起到很好的補充作用。他甚至更深刻地指出民眾學校有助于促進家庭幸福,除了凈化各階層家庭生活之外,還要建立民眾學校。在這些學校中用凈化家庭生活同樣的精神培養(yǎng)祈禱思考和勞動的能力。他認為這是對我們時代層出不窮的墮落現(xiàn)象的根本治療方法。另外他還在《見解與經(jīng)驗》中寫道:“顯然普通學校的影響是最基本的、最普遍的、最深遠的。毫無疑問,普通學校能決定人將來生活的成敗?!盵3]
家庭教育作為一種獨立的教育形式先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是兒童實現(xiàn)社會化的奠基教育,是調(diào)整學校教育、凈化社會影響的樞紐。家庭教育是個別教育,知子莫過父、知女莫若母,父母最了解自己孩子的個性,因而最能順應孩子自身發(fā)展的天性而進行恰當而周到的引導,使其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的發(fā)展。但是即使在家庭生活的優(yōu)越條件下和料理地最好的家務中,教育的成果也是片面的,都缺乏整體發(fā)展一切天性的那部分知識,社會狀況使父母們?nèi)鄙俦匾臅r間把自己確定了解和掌握的東西教給自己的孩子。由此可得出:裴斯泰洛齊最終發(fā)現(xiàn)家庭教育無法代替學校教育,學校教育也無法替代家庭教育。
其實,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教育目的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有人認為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學校的教學,教育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家庭教育不是學校教育的簡單重復,更不是學校教育的簡單繼續(xù)。只有當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完全同步時,才能達到最完美的教育效果。
三、家庭教育是美好道德品質(zhì)習得的基礎
在裴氏的觀點里,道德教育的任務就在于促進兒童的愛的種子的萌發(fā),喚起兒童的道德情感,使兒童形成道德觀念和道德習慣。道德教育始于家庭,裴氏曾指出家庭是培養(yǎng)人品和公民品德的大學校。因此,家庭教育對德育任務的實現(xiàn)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裴斯泰洛齊在家庭中的母子關系中發(fā)現(xiàn)了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素—即兒童對母親的愛,這種最純粹質(zhì)樸的感情。母子本能的感情交融生發(fā)出愛、感激、信任和服從,這為孩子進行道德教育提供了萌芽和可能。這種母子之間的愛,是道德原則之所在,也是道德教育的開端。
現(xiàn)今,我國社會處于轉(zhuǎn)型劇變時期,人們的道德觀念不斷地受到社會變革產(chǎn)生的碰撞沖擊。隨著接二連三與道德相關的丑陋新聞事件的曝光,公民原有的傳統(tǒng)道德觀念體系迅速土崩瓦解。而暫未形成自己的價值觀、世界觀的兒童,成長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中也很容易受到影響,他們可能對道德標準無法正確認知或產(chǎn)生茫然無措感。而家長時時刻刻都在充當著孩子道德上的導師。因此,家庭教育應承擔引導孩子作出正確的價值評判,構建健康的道德觀念體系的重任。在孩子身心發(fā)展的過程中,父母親只有用自己全部的力量和愛,才能幫助和引導孩子習得美好的道德品質(zhì)。
四、父母的愛是孩子成長的最好教育力量
裴斯泰洛齊是世界教育史上真正實踐愛的教育的第一人。他堅持認為教育的主要原則是愛!外國教育史研究學者任鐘印說:“愛是裴氏教育的起點、動力和目標?!盵4]裴斯泰洛齊在1799年主持斯坦茨孤兒院時曾定下了以下原則:實施愛的教育,使孤兒院的教育和生活家庭化。他說到也做到了,他用自己寬厚熱情的愛滋潤著孤兒院孩子們幼小的心,短短的5個月時間,他把斯坦茨孤兒院打造成了一個大家庭。他這樣描述道:“從早到晚,我一個人和他們在一起,是我的雙手,供給他們身體的和心靈的一切需要。她們都是直接從我這里得到必要的幫助,安慰和教學。他們的雙手被我捏著,我的眼睛凝視著他們的眼睛?!盵5]這一次成功的教育實踐使他發(fā)現(xiàn),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愛是最好的教育力量。
裴氏十分重視愛在孩子的身心發(fā)展和教育發(fā)展中作用,他認為缺乏愛的教育是無法實現(xiàn)教育目的的。教育的主要來源是愛,無論哪種形式的教育,只要是以愛的思想為前提,并把這種愛的情感貫穿始終,那么這種教育一定能夠順利進行。裴斯泰洛齊在《見解與經(jīng)驗》(1807年)中說:“一切使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的東西都以父母的教育為外在源泉,其內(nèi)在源泉在孩子自身。后者與前者不可分割,并依靠前者。因此,那些替代為沒有父母的孩子們的父母的人,必須以父母的精神教育孩子,他們實際上不是父母,但要努力做到像父母?!盵6]他認為,要是社會大眾和母親認識到,缺少了父母對子女的影響,兒童的內(nèi)在力量也無從發(fā)展,父母身上自然存在著高級的教育藝術。父母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教育影響源,父母的愛浸潤了孩子一生的成長。父母教育子女的唯一必要條件就是愛,只要父母對孩子充滿愛,就能勝任教育子女的任務。
的確,只有父母才能長久地保持同孩子的內(nèi)心聯(lián)系,以愛來獲得教師的權威永遠無法得到的東西。父母的愛是直接的,熱烈的,真實的,純潔的。父母的這種愛的力量是孩子成長中不可或缺的能量。
五、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是教育成功的重要保障
裴斯泰洛齊認為家庭生活應被看成上帝為教育人類所提供的唯一的外部環(huán)境。無論何時,孩子如果表現(xiàn)出不友愛、沒朝氣、不活潑,那就是因為他的愛的能力還沒有形成,還沒有在家庭中得到應有的扶持和引導。家庭是最親密的生活圈,在上學以前幾乎是孩子全部生活的中心。因此,家庭生活是真正的教育中心。孩子在家庭環(huán)境中,發(fā)展自身的力量,形成他生活的各種能力。由此可見,裴斯泰洛齊把家庭生活看成是個體進入職業(yè)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奠基性階段。他還把家庭生活當做是可用于教育的合乎自然規(guī)律的最重要的事物。把母親的意識、父親的力量、家庭的全部美德、愛情的全部魅力、在家中和家庭周圍生活環(huán)境的全部經(jīng)歷、在好人家一切家庭勞動的訓練、痛苦、困難和最終把全體家庭成員聯(lián)系在一起的血緣、這一切都當成是進行真正良好教育的天然基礎。
我國古諺有:“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的說法,實則就是說明環(huán)境的重要性。裴斯泰洛齊看到了人與生活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對教育的影響。他說:“不久,我便看到了生活環(huán)境造就著人?!盵7]在小說《林哈德與葛篤德》中,裴氏借校長格呂勒菲表達了這種觀點:這種教育不是通過說話,而是通過行動實現(xiàn)的。他認為,不能通過聽取或熟讀關于愛和愛的幸福的格言,而應通過積極的愛對孩子進行愛的教育。為此,他每天給她們機會,激勵,示范和鼓勵。他引導他們過愛的真實生活。而且,他在該小說中數(shù)次描寫了葛篤德家處處盈滿愛的溫暖的家庭氛圍的場景。正因為有父母為他們營造的這樣和諧溫馨的家庭環(huán)境,林哈德與葛篤德的孩子們身心發(fā)展地更加健全,相對村里的其他孩子,他們更優(yōu)秀、更出色、更受大家的喜愛。
因此,家庭氛圍最好是溫馨融洽、平等民主、和睦安定,孩子只有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猜能獲得幸福感、滿足感、依賴感和安全感。這樣的家庭才能賦予他滿滿的成長的力量。
參考文獻:
[1]余闖闖 王小丁.論裴斯泰洛齊的家庭教育思想及當代啟示[J].傳承,2009(4)
[2][瑞士]阿圖爾·布律邁爾.主編 裴斯泰洛齊選集(第一卷)[C].尹德新,組譯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4
[3][瑞士]阿圖爾·布律邁爾.主編 裴斯泰洛齊選集(第二卷)[C].尹德新,組譯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4]余中根.裴斯泰洛齊教育思想研究[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9
[5]裴斯泰洛齊.裴斯泰洛齊教育論著選[M].夏之蓮,等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6]汪雪光.裴斯泰洛齊教育思想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1.
[7]裴斯泰洛齊.林哈德與葛篤德(上、下卷)[M].北京編譯社.譯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