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桂芯
語文基礎知識和語文基本技能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知識是技能轉化的基礎和前提,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知識,理解消化后才能轉化為技能。沒有知識的吸取和積累,技能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技能對知識的獲取又起著一定的制約作用,技能越強,獲取的知識就越快。
如何才能提升高中學生的語文雙基呢?我覺得可以從記憶強化和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途徑兩方面入手。
一. 記憶強化
掌握基礎知識的過程,實質就是與遺忘作斗爭的過程。這里總結記憶強化秘訣五條。
1.首記:“一飛沖青天”。對首次記憶的新內(nèi)容,一定要“不惜千金買寶刀”。心理學表明:10分鐘能記住的東西,要再有5分鐘,變換著方式(默想、默寫、誦念等)去記憶,效果最佳。許多同學,記憶新知識時,只是達到了一種臨界狀態(tài),就自以為記住了。這樣的記憶量,十分鐘后就消失40%,更增加了間隔記憶復習的困難,實在得不償失。
2.復記:“懸蟲低復上,斗雀墮還飛”。只有反復記憶才能相對克服遺忘。對較復雜、較深奧信息的記憶,不可能一勞永逸。有實驗證明:凡自己默誦的東西,三小時后遺忘10%,三天后遺忘25-30%,時隔越長,遺忘率越高。我們學校的高中生,必須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科學地安排好復記。首記可在講課當天晚自習;二輪記憶在臨新課前一天自習,或其它時間;三輪則在課前幾分鐘,用過電影的方式再現(xiàn)。事實證明,各輪復記的時間,一次比一次短,效果才佳。
3.化簡:“豪華落盡見真淳”。對復雜的知識,在分析理解的基礎上,能夠簡化為原始的、天然的、通俗的要素,就能記得牢、多、快。這里介紹三種化簡法。第一,抓共性化簡。第二,舉“例句”化簡,第三,編“順中溜”化簡。
4.強聯(lián):有些知識,要善于在未知與已知之間、抽象與具體之間、雜亂與條理之間,進行識記內(nèi)容的聯(lián)系與轉換,這是強化記憶的有效方法。如果發(fā)現(xiàn)不了上述聯(lián)系,寧可根據(jù)個人體驗或外部的、偶然的聯(lián)系,“強行自制”一種聯(lián)系,不要怕“變形易色,隨風東西”。
5.札記:“閑云一片不成雨”。“閑云”飄來蕩去,“一片”不能成雨。一定要準備一兩個袖珍札記本,按基礎知識的綱目分類,隨時摘記或剪貼各種基礎知識。如:容易讀錯的字,容易寫錯的字詞、成語;近義詞和反義詞;不易掌握的關聯(lián)詞語;語法和病句;常用修辭;標點符號;古今文化常識;古今文學常識;名言佳句;常用文言實詞;寫作常識;寫作素材。雖然有很多這樣的匯編書刊,但還得自己作札記:因為一般匯編是針對普遍情況而錄輯的,不切合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沒針對性,有點浪費時間。學生應將其中自己模糊不清的重新摘錄出來,有的放矢。以免復習時做無用功。
二.知識轉化為技能的幾個途徑
高考《語文科說明》強調:“語言知識著重于應用,不考名詞術語?!边@和《大綱》中“不要用名詞術語考學生”的原則是一致的。歷屆高考命題,如第1卷全是單項選擇,要求學生在準確把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迅速四選一。又如第2卷簡答題,考核學生對語法章法的運用和應變能力,都體現(xiàn)了上述原則。那么,如何在平時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呢?
1.比較:要能細心發(fā)現(xiàn)與感悟某些基礎知識的同中之異。如,一段文章首有概括,尾有總結,應該以哪句為中心句?這就需要比較其明晰度和全面性。
同時要能善于發(fā)現(xiàn)和感悟異中之同。這是同學們較少涉及的一種比較。事實上,很多知識都有交叉重合之處,如果沒有求同的習慣,勢必造成認識的混亂和做題的猶豫。學習好的學生,總是帶著“舊知”去感悟“新知”,既能區(qū)分某些知識的相異點,又能抓出相同點。經(jīng)常進行同中求異,異中求同,語文知識和技能自然就提升了。
2.總結:光靠平時聽課,從老師那里學一些答題的方法是不夠的,還應當“眼觸心生”各種方法,把自己學習和運用的一些粗淺的或精要的體會,總結出幾條,作為學習和實踐的遵循。如概括段意有三法:或牽頭羊(取中心句);或摘熟瓜(聯(lián)綴關鍵的并列詞語);或自煉金鐘(自出文句,超級概括)。又如,在分析復句或分層時,必須把長句縮短、內(nèi)容化簡,才便于把握上下文章及其關系。而長句縮短有老師講的“緊縮法”(找主干),可有時用緊縮法不但沒用,而且有害,因為緊縮后只剩皮骨而沒有血肉。如:“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我們的祖先在這塊土地上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傳統(tǒng),為人類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睂Υ耍覀兛梢赃@樣化簡:歷史悠久,文明燦爛,傳統(tǒng)獨具,貢獻卓越。這樣一來就把中華民族歷史的基本特征涵蓋了。這種方法是把賓語轉為主語,把定語轉成謂語,可以叫做轉換法。又如很多同學寫議論文時,結尾非常簡陋,不是機械重復論點,就是口號化、公式化,那么,通過學習課內(nèi)外文章也要自評總結一下。如歸納升華法(〈拿來主義〉);優(yōu)勝條件激勵法(〈崇高的理想〉);目的意旨伸說法(〈當說必說〉)等等。
3.練習:首先,同學們除重視老師布置的練習之外,要有自己獨到的練習。首先,要注意選擇綜合性強、又緊扣考點考題的練習。要著重綜合性強、內(nèi)容看似平易卻奇崛的練習。如高考題中考查的字詞,很多是常見字詞(迫不即[及]待、仗義直[執(zhí)]言、酗[xiōng?xù]、觥[guāng?gōng])。所謂奇崛,應是:一指“常字見險”,二指文字意味濃(如考題有“繁翳”、“羞赧”、“綺麗”),三指維護語言的純潔的必要工程,如“覆”、“像”、“疊”幾字曾一度合法簡化為“復”、“象”、“迭”,而后來又糾正了。又如,近義詞和近義成語的運用,綜合性很強,這些更應多作練習。當然,也要注意其他方面靈活性強、難度大的單項練習。
其次,要注意練習節(jié)奏:初練不怕慢,練后有反饋。
4.當小先生:平時同學們積極參加老師組織的輪流“當小先生”活動,這是深入理解知識并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因為當你站在講臺上的時候,就是你準備最充分的時候,把問題講得最深透的時候、想盡辦法記牢用熟的時候,也是形成技能最強的時候。
經(jīng)常從以上這些方面去努力,漸漸讓它成為一種習慣,自然,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就會有所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