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新捷 武文印 胡玉芳
【摘要】目的:通過臨床試驗評價益元清肝健運湯對2型糖尿病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癥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將16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癥的病人(TG≥3.0mmol/L)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80例)給予益元清肝健運湯口服,每次半劑,每日2次;對照組(80例)給予安慰劑膠囊口服,服藥方法及療程與試驗組相同;試驗期間兩組均用常規(guī)西藥控制血糖,血脂為基礎治療,15天為一個療程,之后綜合評價兩組療效,不良反應及毒副反應。結果:2個月療程結束后,在空腹GLU和TG值等指標的改善方面,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在氣陰不足,痰瘀阻絡中醫(yī)證候的改善方面,兩組治療后總有效率分別為93.4%和46.7%,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癥方面,益元清肝健運湯優(yōu)于安慰劑,提示常規(guī)應用西藥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益元清肝健運湯,是臨床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癥的有效選擇,且具有安全性。
【關鍵詞】益腎清肝;健脾化濁;化瘀通絡;2型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癥;
【中圖分類號】R722.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565-01
※注:本研究為2013年度河北省中醫(yī)藥管理局科研項目計劃課題(課題編號:2009221)
本實驗中高甘油三酯血癥是指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超過1.70毫摩爾/升,總膽固醇含量無要求,本文以2型糖尿病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癥為研究對象,評價益腎清肝、健脾化濁、化瘀通絡法對本病的療效與安全性。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160例病例均為2013年7-10月間唐山市中醫(yī)醫(yī)院內分泌科明確診斷為2型糖尿病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癥住院患者,遵循隨機、雙盲、平行對照原則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試驗組80例,其中男52例,女28例,平均年齡50.2±8.4歲。對照組80例,男48例,女32例,年齡在49.8±5.2歲。兩組性別、年齡、體重、血糖控制水平等均無顯著性差異( P >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
1.2.1 2型糖尿?。焊鶕?010年ADA糖尿病診斷標準和2013年《糖尿病指南》診斷標準。高甘油三酯血癥:TG≥3.0mmol/L
1.2.2中醫(yī)氣陰兩虛痰瘀阻絡證候:根據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及《實用中醫(yī)內科學》[4]制定。具備以下氣陰兩虛痰瘀阻絡證候中的任意三項即可診斷:口干煩熱,乏力氣短,腰膝酸軟,舌淡或舌紅暗或有瘀點或瘀斑,脈沉細滑。
1.3納入、排除標準
1.3.1納入標準:①符合1符合2型糖尿病西醫(yī)診斷標準且皮下注射胰島素治療的患者和中醫(yī)氣陰兩虛痰瘀阻絡診斷標準;②符合高甘油三酯血癥的西醫(yī)診斷標準的患者且TG≥3.0mmol/L;③年齡在40—60歲
1.3.2 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并發(fā)癥、心、腎及肝功能不全及對藥物過敏者;
1.4 觀察指標(1)療效指標:①實驗室指標:甘油三酯(mmol/l)、HBA1C(%);②其他指標; 體重 (kg)、胰島素用量(IU) 、低血糖反應;③中醫(yī)氣陰兩虛痰瘀阻絡證候;(2)安全性指標:血、尿、便常規(guī)、血清肝、腎功能以及藥物不良反應等。
1.5 治療方法 兩組分別在給予胰島素和/或口服西藥治療的基礎上,治療組給予益元清肝健運湯(黃芪、丹參、山藥、葛根、生地、枸杞、黃精、黃連、茯苓、決明子、玉竹g、山楂、虎杖、荷葉、茵陳、三七組成)。方中以經我院制劑室按制劑標準加工成湯劑,每劑含生藥160g,每次半劑,每日2次,療程15天;對照組給予安慰劑(劑量與外觀顏色與試驗藥物一致),服法及療程同試驗藥物。治療前后分別檢查評估甘油三酯及各項安全指標。
1.6 療效標準試驗結束后對上述觀察指標進行一次性療效評定。
1.7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5.0軟件進行統(tǒng)計。計數資料以例數及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1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成組設計的t檢驗。
2結果
2.1兩組試驗結束后對甘油三酯(mmol/l)、HBA1C(%)進行比較(見表1),試驗組共有78例完成試驗,對照組共75例完成試驗。
表1 兩組甘油三酯(mmol/l)、HBA1C(%)比較
組別 n TG(mmol/l) HBA1C(%)試驗組 治療前 80 4.84±1.06 9.54±1.06 治療后 78 3.24±0..62△ △8.42±0.68對照組 治療前 80 4.78±1.10 9.48±0.80 治療后 75 4.11±0.57 8.48±0.42與本組治療前相比較,△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同時間點相比較*P<0.01
2.2兩組治療后中醫(yī)氣陰兩虛痰瘀阻絡證候療效比較(見表2),觀察中醫(yī)氣陰兩虛痰瘀阻絡證候群的改善情況,試驗組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表2 兩組治療后中醫(yī)氣陰兩虛痰瘀阻絡證候療效比較 例(%)
組別 n 顯效 有效 無效 總有效(%)試驗組 78 61(78.2) 12(15.4) 5(6.4) 73(93.4)1)對照組 75 12(16.0) 23(30.7) 40(53.3) 37(46.7)與對照組比較,△P<0.01
2.3安全性評價:兩組治療前后均行血尿便常規(guī)及血清肝腎功能檢查,未出現(xiàn)藥物的不良影響及其他不良反應。
3討論
本研究所涉及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癥主要是指2型糖尿病所以起的糖、脂代謝紊亂,以糖化血紅蛋白及甘油三酯增高為主要表現(xiàn);屬于中醫(yī)消渴證范圍,其病機多與中醫(yī)證有關。中醫(yī)認為“肺主宣發(fā)肅降”、“脾主運化”、“肝主疏泄”“腎主水司開合”,《素問?奇病論》曰:“此肥美之所發(fā)也,此人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薄肚Ы鸱?消渴篇》“飲口散無度,咀嚼鮮醬,不擇酸咸,積年長度,酣興不懈,遂使三焦猛熱,五臟干燥,木石猶且干枯,在人何能不渴”?!兜は姆?消渴篇》說:“酒面無節(jié),酷嗜炙燥……于是炎火上蒸,腑臟生熱,燥熱熾盛,津淡干焦,渴飲水漿而不能自禁?!边@都說明飲食不節(jié)和本證發(fā)生有密切的關系,由于飲食不節(jié),過食肥甘原味,損傷脾胃,脾胃積熱,熱盛傷陰耗氣,以至氣陰兩虛,肺脾肝腎失司,痰瘀阻絡,益元清肝健運湯由黃芪、丹參、山藥、葛根、生地、枸杞、黃精、黃連、茯苓、決明子、玉竹、山楂、虎杖、荷葉、茵陳、三七等組成,方中黃芪、茯苓、葛根益氣健脾,生地、山藥、枸杞、黃精滋補肝腎,配以丹參、黃連 、山楂、虎杖、荷葉、茵陳、三七活血化瘀通絡。諸藥配伍,有益腎清肝、健脾化濁、化瘀通絡之功效?,F(xiàn)代藥理:黃芪有降糖及增加機體特異性免疫功能作用;黃精對腎上腺及高血糖動物有明顯降血糖作用,并有降壓改善冠狀動脈硬化斑塊作用;藥理試驗報道:地黃煎劑給家兔灌胃或注射有降低血糖作用;丹參和三七具有改善微循環(huán)和抗脂質過氧化的作用,虎杖、荷葉、決明子有改善脂肪代謝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中華醫(yī)學會2013糖尿病指南.
[2]中華中醫(yī)藥學會.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4: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