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瑤
【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討牙周炎治療中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用了我院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接收的64例牙周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了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只給予了常規(guī)護理,而實驗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又給予了系統(tǒng)性的護理干預。對兩組患者的依從性和治療效果進行對比。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依從性和治療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并且兩組之間的差異具有一定的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牙周炎患者進行系統(tǒng)性的護理干預,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和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關鍵詞】牙周炎;治療;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262-02
牙周炎一般是由牙菌斑生物膜引發(fā)的牙周圍組織感染性病變,從而導致牙周膜、牙齦、牙骨質和牙槽骨的破壞。在我國牙周炎的發(fā)病率已經達到了70%一80%,而且青年中的發(fā)病率比較高。牙周炎的常見癥狀為牙齒酸軟、刷牙出血、咬物不適等,嚴重的時候會影響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各類人群都要對牙周炎給予高度的重視,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本次研究中選用了我院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接收的64例牙周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牙周炎的診斷標準,并排除了具有并發(fā)癥或全身性疾病的患者。隨機將其分為了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在32-67歲,平均為45.3歲,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在35-65歲,平均為44.5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病情嚴重情況等方面的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但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只給予了常規(guī)護理,而實驗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又給予了系統(tǒng)性的護理干預,具體的護理干預措施如下:
1.2.1術前護理
手術之前護理人員要為患者提供舒適、整潔、干凈的居住環(huán)境。每天對房屋進行定時通風,從而確保室內空氣新鮮。盡可能為患者播放一些比較輕松、愉悅的音樂,使患者保持一個愉快的心情來接受治療。護理人員還要維持診室的秩序,嚴格按照要求進行操作,即保持一醫(yī)一患一護,嚴禁其余患者及家屬圍觀。醫(yī)院還要在候診室為患者及家屬提供飲用水,張貼各類宣傳手冊和宣傳畫,護士還要向每位患者介紹牙周炎的相關知識,從而減緩患者及家屬的緊張、顧慮情緒。牙周炎患者由于自己的病情會在心理上產生不同程度的緊張情緒,這時就要求每位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病情程度為其制定個性化的護理干預,從而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以便患者更加愿意接受醫(yī)院的治療。護理人員要告知患者相關的治療步驟、費用以及注意事項,實事求是避免患者存在過高的期望。
1.2.2術中護理
護理人員在手術過程中要確保術野的清晰,在患者的口角位置放上吸引器,其負壓需要設置在0.20—0.3MPa,以便能夠將患者唾液、口內液體以及刮治時的血液及時吸出,從而維持術野清晰,便于主治醫(yī)生的操作。如果患者張口不好,很難配合醫(yī)生的操作,這時可以要求患者起來漱口,然后再行治療,禁止對患者進行強迫治療,并對其采用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在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還要與患者進行密切的溝通,隨時觀測患者身體各項指標的變化。同時在與患者進行溝通時還要考慮患者的文化程度、家庭背景,選擇合適的交流方式,從而使患者得到充分的尊重。如果在治療過程中,患者出現(xiàn)緊張的情況,護理人員可以提示醫(yī)生休息片刻,并采用合適的語言進行鼓勵,以便于患者能夠更好的配合治療。對于牙齦刺激敏感或退縮的患者,還要給予溫水漱口。
1.2.3術后護理
治療完成之后,護理人員要關注患者的變化,并告訴患者相關的注意事項。術后禁止對吐唾液或反復吸吮,從而預防出血。手術完成當天,患者可以食用一些流質飲食或溫涼軟食,不宜進食過硬、過熱的食物。治療之后患者會對冷、熱、酸等具有刺激性的食物產生刺痛感,此時要求護理人員給予高度重視。要求患者每隔5-6個月回院復查,從而達到鞏固療效的目的。對于存在消化道、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等系統(tǒng)性疾病的患者還要對其進行治療,從而有利于牙周炎的康復。護理人員還要對患者進行口腔健康教育指導,其對于患者的后期治療和康復具有重要的意義。護理人員可以在牙齒模型上對患者進行相關示范,并教會患者正確的刷牙方法,每次保持3min左右的刷牙時間。同時還要向患者介紹牙周炎的相關知識,并為患者演示不正確刷牙所造成的嚴重后果,要求患者采用正確的刷牙方式。
1.3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涉及到的所有數(shù)據均采用了SPSSl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如果P<0.05則說明兩組之間的差異具有一定的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按時復診率、配合治療率、自我維護治療率顯好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經過3個月的護理干預之后,其牙齦指數(shù)、菌斑指數(shù)、齦溝出血指數(shù)、附著喪失、牙周袋深度等明顯低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并且他們之間的差異均具有一定的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牙周炎屬于口腔內螺旋體和牙齦類桿菌等致病菌的繁殖而導致牙齦內環(huán)境惡化,最終誘發(fā)的疾病,嚴重的時候會導致牙齒松動甚至脫落。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牙周炎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將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對于牙周炎患者采用最多的是齦下刮治術和齦上潔治術,并且兩種方法的治療效果并不理想,而且也極易復發(fā)。但是在手術治療的基礎上又對其進行了系統(tǒng)性的護理干預,緩解患者的心理變化,告知牙周炎的相關知識以及治療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養(yǎng)成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這些對于牙周炎的治療和康復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次研究中,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各項指標檢測結果明顯好于對照組,因此對牙周炎患者進行系統(tǒng)性的護理干預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參考文獻
[1]陳淑,蔣春梅,馬駿馳.護理干預對老年牙周炎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J].口腔醫(yī)學,2011,3(11):93-94.
[2]管兆蘭,陳淑.護理干預對半導體激光治療老年牙周炎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2,4(6):45-46.
[3]陳素華,鐘錫鵬,帥燕珍.護理干預在牙周炎治療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4(6):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