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行
(江蘇 宜興 214221)
紫砂壺里盛滿文化
張學行
(江蘇 宜興 214221)
中國紫砂壺藝、紫砂文化源遠流長,沿襲千載。雖然筆者上文中提出“紫砂之美,不論新舊”的觀點,還是必須從“它的老、它的舊”說起,然而這里的“老、舊”非再是一壺之“老舊”,而是紫砂藝術之千秋悠久、紫砂文化之百年流長。
紫砂壺;文化;藝術
中國紫砂壺藝、紫砂文化源遠流長,沿襲千載。雖然筆者上文中提出“紫砂之美,不論新舊”的觀點,還是必須從“它的老、它的舊”說起,然而這里的“老、舊”非再是一壺之“老舊”,而是紫砂藝術之千秋悠久、紫砂文化之百年流長。無論是古時陽羨、荊溪,還是今時宜興,這一點可謂眾所周知。紫砂在文化領域里涉及的范圍是相當廣泛的。如明周高起在《陽羨名壺系-創(chuàng)始篇》中說:“金沙寺僧,逸其名,聞之陶家云:僧閑靜有致,習興陶缸翁者處,搏其細土,加以澄練、捏筑為胎,規(guī)而圓之,刳使中空,踵傳口柄蓋的,附陶家穴燒成,人遂傳用”。宜興紫砂藝術歷史悠久綿長,根據(jù)考古學對宜興古窯的發(fā)掘,證實了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當時宜興地區(qū)就開始了制陶業(yè),時至漢代則更大規(guī)模地生產(chǎn)日用陶器。
近年來隨著對砂藝熱潮的興起,傳統(tǒng)的茶文化與陶文化的推廣,熱愛紫砂藝術的人士日益眾多。較高檔次的佳作生產(chǎn),究屬數(shù)量有限,遠不能滿足各界人士玩賞上的需求,尤其高雅名作,更是稀少。因此出現(xiàn)社會上極少數(shù)缺乏藝術道德的工匠,串通一些不講商業(yè)道德的狡商市儈,不擇手段地乘機獵取暴利,假冒名家印鑒,各種等級的劣質精品,充斥市場,蒙蔽眾多熱的砂藝愛好者的眼睛。所以有必要討論一下辨?zhèn)螁栴}。識別砂壺的真假,一如鑒定書畫,首先從提高理性認識到感性認識,理性即培養(yǎng)自己的學識素養(yǎng),以資提高審美觀感;第二是多方交流、互相觀賞某些名家的杰作,提高感性,探討和了解某些名作家的風格形制,技巧手法,藝技擅長,使用原料泥色的習慣性,印章的規(guī)格特征,把握關鍵性的依據(jù),逐漸積累經(jīng)驗。明眼人自然而然地不難識別真假的。在任何一種藝術行當中,一個有所成就的佼佼者,都一定會有他的獨到一面的過硬功夫,這是指藝術的和技巧的兩個方面。這些內在的要領,就是所謂個人的風格和韻致,也就是所謂靈感。作偽者是絕對不易得其要領的。倘若說一個存心佗偽的人,如果能夠有超越的領悟,那麼他自身巳是個了不起的大家了,又何必要假冒別人而湮沒自己呢?!所以我敢大膽地說,真的,生來就是真的,假的永遠也真不了。只有沒出息的作假貨者。作假這種行為是絕對可恥的。
先說壺名,就象父母給自己的孩子取名往往寄托著無限情懷,一片希望,好的壺名能讓人讀出一首詩,領略一片情。已故藝人朱可心生前設計的梅花壺,以“心”形為體,象征作者一片丹心,以蒼勁挺拔的梅干為嘴,把嫩枝延伸到壺身,綻開朵朵梅花。花分正、背、偏、側,或含蓄或怒放,千姿百態(tài),確是“花貨”的經(jīng)典之作。藝人為壺取名“報春”,使人聯(lián)想到“傲干奇枝斗霜雪,一樹獨先天下春”和“俏也不爭春,只包春來報”的詩句意境,不禁使人心胸一闊,其他如以筆造型的壺取名“高風亮節(jié)”,形如古井的壺取名“思源”;一種高把提梁壺而名曰“東坡提梁壺”,使人聯(lián)想這位大詩人的“松風竹爐,提壺相呼”的佳句和“瓦缶勝金玉,村茶勝國酒”的閑情逸趣。再讀壺銘。紫砂壺上的銘文,象一個人的“文憑”,直接可以讀出砂壺及作者的品位、學識、才氣。一段好的銘文或妙趣橫生,或發(fā)人深思,甚至可以讓人感悟生活哲理,體會世事滄桑。切壺切銘切情的銘文,再由陶刻家揮灑傳神的刻刀。鐫壺面真是天劃神縷,妙不可言!
紫砂壺是實用的飲茶器具,也是具有鑒賞價值的藝術品。它的外在價值是實用的器皿,而其內在的價值則是美的藝術品。紫砂壺藝始於宋朝而成於明代。凡幾百年間,紫砂工藝經(jīng)歷無數(shù)興廢衰榮,薪盡火傳,逐漸形成今日世界性的紫砂文化熱潮。紫砂壺的美在於它集壺泥、壺色、壺形、壺款、壺章、題銘、繪畫、書法、雕塑、篆刻諸藝術,共融於一體。
做壺是做藝,做藝如做人,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要認真做人,認真做藝,不要把造型、工藝勉強帶得過的作品給人,這樣對收藏者是極不負責的。同時也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不要看今天帶得過去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后人會評價這把壺,也會評價做壺人的藝品。藝術上對別人負責,實際是對自己負責。
因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和氣魄融匯進造型藝術之中,給人以精神上的感受和藝術欣賞。我觀賞了眾多的紫砂藝術精品之后,所以一件較完美的作品,必須能夠發(fā)抒藝術的語言。既要方便使用,又要能夠陶冶性情,啟迪心靈,給人油然而生的一定藝術感受。誠如已故紫砂大師顧景舟所說,藝術要有決斷、要樸素、要率真,要把親自感覺到的表達出來,以達到形、神、氣、態(tài)兼?zhèn)?,才能使作品氣韻生動,顯示出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宜興紫砂的美,表現(xiàn)在質地、造型、裝飾、工藝的相互結合中,通過器皿的造型藝術與砂土質地美來顯示紫砂器古樸而雅的形象美,形成了紫砂藝術專盛不衰的生命力。感受到每一件珍品,無不再現(xiàn)民族文化藝術的靈氣,在對陶瓷文化的表達中獲得生命的永恒之氣。
[1]范俊龍.紫砂物語.東方出版社,2008年出版.
[2]江蘇省宜興陶瓷工業(yè)學.陶瓷工藝學.北京:輕工業(yè)出版社,1985.
[3]于川.紫砂壺把玩與鑒賞.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2007年出版.
[4]中國陶瓷史.1982年文物出版社出版.
J527
A
1005-5312(2014)29-00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