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英
摘要:小學語文的教學主要是最基礎的知識學習,認識漢字和詞語。字理就是指漢字的構字依據和組成規(guī)律,通過這些規(guī)律達到讓學生快速識字并牢記于心的方法是每個小學教師都非常關注的問題,文章通過圖示法、合成法、演示法、歌訣法、猜謎法等幾個方面的講解,詳細論述了如何運用字理巧識字的方法和技巧。
關鍵詞:語文教學 字理 巧識字
所謂字理,是我們當代運用比較廣泛的識字方法。通過這種方法我們達到一種舉一反三的效果。以下是我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針對漢字構字規(guī)律和特點總結出的幾點字理識字的教學方法。
一、圖示法
在“六書”造字法中,象形是基礎。象形就是依照事物的形體,描繪出它的輪廓和特征。這種依照事物的形體描繪而成的文字就稱象形字。在象形字的教學中,我們可出示圖畫或實物,在圖和字的對照比較中識記字形、理解字義。如對“燕”字的教學,我們先讓廣大學生觀察燕子的外形,然后與文字“燕”字進行比較,看它們之間是不是有相似的地方。就不難理解楷體字的“燕”字的上部分是燕子頭部,中間部分的“口”是燕子的身體,分開列在口字兩旁的部件“北”像燕子的翅膀,四點即是燕子的尾巴。經過這么一分析比較,學生明白了古人造字的原理,在寫“燕”字時,就沒有學生將“燕”頭部的那一短橫漏掉了,因為少了那一筆,燕子就沒有了圓圓的腦袋,燕頭就沒畫完整,那哪行呀!
二、合成法
所謂合成法,就是將字體分解成若干個構件,讓學生了解和分析構件的意義,然后再將這些構件組合在一起的方法。例“三人為眾”“三木為森”“不正為歪”“三日為晶”“小土為塵”。通過這些實例我們不僅可以學習這個字的整體,當分開后還可以學習分體。又如“聰”,由耳、口、心和兩點組成,兩點代表眼睛,要“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才能變得聰明。合成法是從構件與字的意義聯系這個角度,讓學生掌握意義合成的會意字的意義和形體。
三、演示法
在會意字的教學中,有部分漢字需要創(chuàng)設情境,用人的肢體語言、實物或合作的表演等表示字理,達到激發(fā)學生識字興趣的目的,從而幫助他們加深理解和記憶。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地學習漢字。如我教“看”字時,這個字體看起來好像不是那么容易記并且也不是很好寫。但是我要是用肢體語言展現給學生就會變得簡單化。我把手放在眼上方,瞭望遠方,問學生:“教師在干什么?“有的調皮的學生就說:“教師變成孫悟空了?!边@個時候學我邊寫邊告訴學生:這是一個“看“字,上面是一個”手“字,下面是一個“目”字。這樣不僅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識字,還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歌訣法
漢字讓我們廣大學生學起來是比較煩躁的,尤其是有些漢字筆畫繁瑣而且結構難掌握。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把繁瑣的漢字變得簡單化。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漢字的構字規(guī)律編一些兒歌進行字形教學,既有趣味性,又有思考性,學生喜聞樂見,識字效率高。例如,為了區(qū)別“辛”和“幸”,我抓住它們上半部分的不同,用“一點”和“十分”辨析字形;用“辛苦”和“幸?!眱稍~體現字義,并編成兒歌“辛苦一點,幸福十分”,溝通形、義聯系。又如為了加深對“頁”字旁的理解和印象,我們可編兒歌:“頁字旁,頭有關,一顆腦袋一頂帽,一條領帶系頸上,一把胡須真漂亮,臉頰紅紅精神好。朋友朋友別煩惱,工作順利心情好?!眱焊柚杏?個帶有頁字旁的字,學生通過對這些字的揣摩分析,即了解了“頁”字旁的含義(與人的頭部有關),又輕松地認識了一大串帶“頁”的字。這些兒歌深入淺出,既體現了字理教學的特點,析形索義,因義記形,又照顧了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用切合學生生活實際的語言進行講解,生動活潑,對學生漢字的理解能力和識記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幫助。
五、猜謎法
這種方法具有很大的趣味性,教師對于一些字的外形特點,編一些字謎讓學生猜。這個過程不僅是學習的過程,也是加深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情感聯絡。這樣,可以更好地營造我們的課堂學習氣氛。大大地提高我們課堂的學習效率。例如,教學“春”字時,我采用課件設計了一個“字形魔術”,即用鼠標點擊“春”字時,“春”字依次化解成三個部件“三”“人”“日”,接著出示風和日麗、楊柳依依、草綠花紅的背景圖,隨即三個部件活動起來不斷旋轉著又拼成一個色彩斑斕的“春”字。學生看到這些奇妙的變化,不禁興奮地拍起手來,歡呼著:“再變一次!再變一次!”學生的識字興趣被激發(fā)出來了,于是就對字形產生了豐富的聯想,我隨即編成一則有趣的字謎:“三個小兒樂悠悠,紅日晴天去春游?!庇秩缱种i:“又在村中”(樹);“座位不正”(歪);“田里干活出力氣”(男)“十字尾巴彎彎,算算比十少三”(七);“因為自大一點,惹得人人討厭”(臭)……這些帶有韻味的字謎朗朗上口,學生興趣十分濃厚。并且,潛移默化中,學生感到了漢字具有表意性的特點,可謂一舉兩得。
總之,小學生這個階段是初步認識知識的階段。我們廣大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要教給他們學習知識的方法。萬事萬物都是有規(guī)律的,順者則興,逆者則衰。我們的學習也是有規(guī)律的,包括我們的識字。我們要充分考慮漢字的特點,依據字理析形索義、因義記形,讓學生感覺到學習漢字是在朗讀一首優(yōu)美的詩,在欣賞一幅美麗的畫,逐漸形成自己識字的能力,進而切實有效地提高識字教學的質與量。從而,提高我們整個課堂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