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雅婷
首先,我要說明一件事,我對文藝青年并無任何偏見。
在目前這么糟糕的環(huán)境下,文藝青年基本上是“有情趣的正常青年”的戲稱。他們不過就是喜歡看點小眾名著,然后上豆瓣寫個心得感想什么的。喜歡旅行,喜歡在旅行過程中招貓逗狗,還喜歡拍天空花朵和腳丫。然后他們喜歡城中時尚餐廳和尚未被發(fā)現(xiàn)的好去處,這也沒什么不正常的。
而且我認為每個人心中都應該具有文藝氣質,這樣能讓你的生活有趣很多。但我也會想文藝青年招人煩的原因,那就是——本來是讓自己生活得更美好的一些態(tài)度,變成了狹隘的牢籠:一方面變成拿來鄙視別人沒品位的工具,一方面讓自己拒絕接受世界上其他不同風格的感染,然后畫地為牢,過上了虛幻的想象中的生活。
文藝青年們有這樣的心路歷程,一方面覺得自己也是要吃飯要賺錢的普通人,另一方面覺得自己應該是不一樣的有品位的能超越普通生活的。
基本上每個人都糾結過這樣的事,但文藝青年們有時無疑是走了彎路的。初級中級文藝青年沒什么好說的,就如我開始所說的那樣,他們都是“有情趣的正常青年”,就算愛好古怪點,也并不礙別人的事兒。不過凡事走極端的就完蛋了,那就得演變成文藝癌。
文藝癌患者有幾個重要特征,分別是:視金錢如糞土、萬事不考慮后果、強自我催眠體質。
先說金錢觀,文藝癌晚期患者一定是仇視金錢,跟錢有關的都是商業(yè)化、暴發(fā)、俗。買名牌這種事要被釘死一萬次;努力賺錢也是庸俗的,買房買車簡直就是人生桎梏;看見有錢人就覺得人家肯定不讀書……更甚的是,自己喜歡的歌手和藝術家,都恨不得人家個個是凡·高,最好貧病而死,不為人知,這樣作為聽眾和消費者才夠小眾和有品。
至于“說走就走的旅行”,那簡直草率極了,文藝癌根本不考慮后果的,他們就覺得自己流落雪山都能靠賣唱和賣咖啡、烤串活下去呢??匆妱e人去旅行,也嫌棄人家俗,去著名景點要被釘死一萬次,要是跟旅行社出去則應該被釘死一萬零一次。文藝癌則非要體會當?shù)厝说纳?,非要窮游,根本不管自己存折上有多少錢,“反正沿途也能開個淘寶店賣紀念品為生”。
其實,上面說的那種,都好治。年紀大了很多癥狀就能豁然痊愈。就算愛穿布衣,有錢了買買小眾設計師的也挺好;而環(huán)游世界說走就走,要是兜里有錢也走得篤定。但強催眠體質的文藝癌真的不好治。他們從世界觀到思維方式已經(jīng)被綁定了。我有一次見到一對文藝伴侶,兩個人的臉上就寫著不服。整個交談中,他們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使勁證明給你看他們的生活方式是無比正確而有品位的。而他們其實過著特別不講究的生活,做著特別不專業(yè)的工作,忽悠著一眾同樣的文藝青年為他們營造出的夢境買單。文藝癌在這里的癥狀就是文藝變成了一種虛幻的催眠,變成了鄙視他人的工具,變成了不承認失敗的借口。這時候,除了喝點綠豆湯等自愈,還能干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