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勝燕 李 暢 王明明
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yī)院神經內科 洛陽 471009
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一旦發(fā)生腦疝,將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1]。除及時正確的處理外,對患者病情的嚴密觀察并給予整體護理干預,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2]。2009-01—2013-06,對我科收治的80例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分別給予常規(guī)護理和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密切觀察并實施整體護理,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本組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齡16~79歲,平均(43.7±3.5)歲。均經CT或 MRI檢查確診為蛛網膜下腔出血后在我科接受控制血壓、降低顱內壓,防止腦血管痙攣、止血等治療。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情、治療方法等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措施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神經內科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如下針對性整體護理措施。
1.2.1 病情觀察:①生命體征:顱內壓增高對四大基本生命體征的影響為呼吸不規(guī)則、脈搏緩,體溫、血壓升高。②瞳孔變化:觀察瞳孔對光反射、形狀和大小。雙側瞳孔光反射消失,縮小固定,出血可能波及到腦橋;雙側瞳孔不等大,光反射消失或遲鈍,提示小腦幕切跡疝。③意識障礙:意識障礙多在出血后數分鐘至1h發(fā)生。進行性意識障礙或具有昏迷-清醒-再昏迷表現,則提示有腦血管痙攣、顱內繼續(xù)出血或腦疝可能。④癥狀觀察:若患者出現劇烈頭痛、煩躁不安、頻繁嘔吐,體檢脈搏細速、呼吸深慢、雙側瞳孔不等大及血壓升高,為腦疝前驅表現,應予以重視[2]。
1.2.2 護理措施:①心理護理:發(fā)病后,由于患者出現難以忍受的劇烈頭痛,意識清醒者常產生易怒、恐懼、煩躁、緊張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詳細向患者解釋頭痛的原因及保持安靜的重要性。告訴患者隨著藥物治療,出血停止及血腫的吸收,頭痛會逐漸好轉。耐心聽取患者對自身感受的訴說,針對他們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疏導,使其了解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基本知識,消除緊張、恐懼、焦慮心理,堅定治療和恢復的信心,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3]。②飲食護理:忌暴飲暴食,多食易消化、高維生素及低鹽、低脂的食物?;杳曰颊呖山洷俏腹苄心c內營養(yǎng)支持。③大小便護理:為預防用力排便時血壓升高導致再出血,鼓勵患者多飲水,進食高纖維食物、水果和蔬菜。必要時可給予開塞露納肛或服用緩瀉劑,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杳曰颊呖闪糁媚蚬埽A防尿潴留。④頭痛的護理:劇烈頭痛往往會使患者出現恐懼、緊張、煩躁不安的情緒。對清醒患者可遵醫(yī)囑給予脫水劑、止痛劑或鎮(zhèn)靜劑,忌用可導致呼吸抑制的嗎啡類藥物。⑤降顱壓時注意事項:靜滴20%甘露醇液降顱壓時,應選擇粗而直且易固定的血管進行穿刺,遵醫(yī)囑按時給藥,以保持顱內壓的穩(wěn)定性。觀察靜脈穿刺處有無水腫、滲漏。記錄24h出入量,預防發(fā)生水、電解質紊亂和血容量過低。⑥預防再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易反復發(fā)生而危及患者生命,防止再出血是促進患者康復的關鍵。保持病房環(huán)境舒適和安靜,避免噪聲和光線刺激,以利患者臥床休息。應保持頭部稍高臥位,盡量避免用力咳嗽和不必要的搬動,以利于減輕腦水腫和防止誘發(fā)再出血。嘔吐時,將頭偏向一側,以免誤吸引發(fā)嗆咳。⑦預防呼吸道并發(fā)癥:因患者長期臥床、咳嗽無力、痰液及分泌物排出不暢,易發(fā)生墜積性肺炎。定時翻身拍背,鼓勵患者咳痰,若分泌物多、黏稠不易咳出時應及時吸痰,必要時超聲霧化吸入。⑧預防消化道并發(fā)癥:急性期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最為常見。應注意觀察大便及嘔吐物顏色,如有異常及時送檢,并報告醫(yī)生采取措施。⑨預防壓瘡及泌尿系感染:為患者定時翻身拍背,給予氣墊床。保持床鋪清潔、干燥、平整,防止壓瘡發(fā)生。留尿管者每日用1:5沽爾碘消毒尿道口,防止泌尿系感染。[10]出院健康教育:給患者宣講有關本病的防治和自我保健知識,鼓勵患者多與親朋好友溝通、交流,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避免精神緊張、劇烈活動和重體力勞動。動態(tài)監(jiān)測血壓水平,正規(guī)服用降壓藥物,保持血壓穩(wěn)定在160/100mmHg[4]。
1.3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判標準(1)統(tǒng)計患者頭痛持續(xù)時間和甘露醇每天應用劑量。(2)在出院當天發(fā)放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統(tǒng)計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3)痊愈:腦脊液恢復正常,精神癥狀消失。有效:腦脊液基本恢復正常,遺留有程度不等的神經癥狀。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基本消失。無效:病情加重或死亡。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7.5%,對照組為85.0%,見表1。觀察組頭痛持續(xù)時間為(7.1±0.9)d,對照組為(13.2±1.8)d,觀察組甘露醇應用劑量為(109±32.8)g/d,對照組為(214.7±57.8)g/d,各指標比較觀察組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2組患者療效對比 [n(%)]
蛛網膜下腔出血為腦表面血管非外傷性、自發(fā)性破裂出血流入蛛網膜下腔所致,發(fā)病急驟,以血性腦脊液、劇烈頭痛、腦膜刺激征、惡心嘔吐等為主要臨床表現。在積極救治和常規(guī)護理干預的基礎上,密切觀察病情,防止再出血的護理、頭痛護理、心理護理、飲食及用藥指導、排便干預、預防并發(fā)癥及出院健康教育,可顯著提高救治水平。本組結果顯示,針對性整體護理措施,可有效改善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預后,有利于疾病的恢復,值得臨床推廣。
[1]鐘運露 .護理干預對蛛網膜下腔出血轉歸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10):62.
[2]農紅群 .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觀察及護理[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2,14(2):692.
[3]王菊華 .蛛網下腔出血合并再出血的原因分析與對策[J].護理與康復,2006,5(3):198.
[4]姜虹 .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系統(tǒng)化護理干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1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