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錚
@鐵 錚(北京林業(yè)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
教師作為傳播者,一定要考慮受傳者的感受,考慮受傳者是否愿意接受自己傳遞的信息和情感。從這種意義上說,教師必須贏得學生們的點贊,但是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又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傳授關系。一個負責任的教師,不但要告訴學生想知道、愿意知道的知識和信息,更應該告訴他們應該知道的知識和信息。而履行這一職責的過程,教師可能被學生理解,也可能暫時不被學生理解。也就是說,不能簡單地以學生是否點贊作為教師的行動指南,而是要從立德樹人的大目標出發(fā),從教書育人的高度考量,從職業(yè)道德標準來要求。不能簡單地迎合學生,更不能為了讓學生點贊而喪失了教師的基本原則。對學生是否點贊要客觀分析,對教師不被點贊的言行也要科學評判。既不能不考慮學生的特點、接受心理,按照教師的好惡,一廂情愿地進行教育;也不能一味地迎合學生,單純地追求學生的好評和歡迎。事實上,若干年后可以發(fā)現(xiàn),讓畢業(yè)生點贊的就是那些認真負責、嚴格要求、當時并沒有被學生完全理解的教師。
@高金萍(北京語言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
教師曾被稱為“太陽底下最神圣的職業(yè)”“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而今教師卻被一些人稱為“眼鏡蛇”。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師職業(yè)道德和執(zhí)業(yè)水平的下降。在這個微信、微博滿天飛,新媒體不停吹的時代里,想做個被學生“點贊”的教師可不易。從職業(yè)道德和執(zhí)業(yè)水平角度來看,教師需要“講得了專業(yè),玩得了微信;寫得了論文,踢得了足球;穿得起名牌,逛得了淘寶;脊背從來挺直,也能屈膝彎腰;敢有理性淡定,又有綿綿深情;留下知識力量,輝映代代學生?!币粋€讓學生點贊的教師,不應是滿口理想信念,一肚子賺錢謀利;不應是信口雌黃,離題萬里;不應是只述不作,毫無成果。在他的課堂上,很少提及理想信念,卻總能激勵學生涌動“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信念;很少談及專業(yè)之重要,卻總能讓學生認識到學不好專業(yè)就無法面對未來;研究數(shù)量不是太多,卻總是精彩紛呈。這樣的教師,不是“眼鏡蛇”,而是仁義智慧的“啟明星”,照亮每名學生的人生。
@劉 凌(華南師范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
九月,教師節(jié)如期而至,新學生們在教師節(jié)的慶祝中接受教化育成。教師就像智慧之河上的擺渡人,周而復始、樂此不疲地領航啟智,成為學生們心中敬重的明燈。近年來,教師的形象越來越呈現(xiàn)多元化的趨勢,除了大家耳熟能詳?shù)膬?yōu)秀教師典型外,一些由民間發(fā)起的網(wǎng)絡評選的、學生海選的最受歡迎的教師紛紛出爐,受到學生的熱捧。這些“最師”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yè),真正醉心于這份職業(yè)與事業(yè),但同時更具個性、更接地氣,如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的李育中先生以八十高齡入選學生網(wǎng)絡評選的文學院最有魅力教師之列等。學校學生會從2010年啟動全校學生海選我最喜歡的教師評選活動,他們有的執(zhí)教講壇數(shù)十年全心為教學,有的詼諧風趣、談吐自若,有的青春激昂網(wǎng)絡翹楚,每一屆選出來的“最師”既各具風采又契合時代潮流。其實,何為良師?我以為,德為魂、智為基,只有真正深入學生的心中,可敬、可學、可親、可愛,才能成為人師和良師。
@史寶輝(北京林業(yè)大學外語學院院長):
韓愈《師說》有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雖然此言在一千多年來一直是對為人師者的基本要求,在這過程中從事過和正在從事教師職業(yè)的人不計其數(shù),但時至今日這句話仍未過時,且要做到這三點絕非易事。作為教師,既要教給學生相關專業(yè)知識,也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做人的方法,還要掃清學生的疑惑。以下兩點為我輩共勉:首先,教師要有學問。大學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傳授知識和學習方法,因此它是一個需要不斷完善自我知識和技能的職業(yè),只有不斷拓展知識結構、更新所學,才能跟上學生對知識增長的需求,才能做好一個“良師”。其次,教師要有親和力和幽默感。既要做良師,又要做益友,了解學生的興趣點和興奮點,縮小“代溝”和距離,寓教于樂,適當?shù)乇磉_幽默、理解幽默,既使學生感到輕松愉快,又讓他們感覺到教師的聰明睿智,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