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靜,肖 鐸,孫石磊
(河北民族師范學院 河北 承德 067000)
構建情趣化教室對教學改革的重要性研究
許 靜,肖 鐸,孫石磊
(河北民族師范學院 河北 承德 067000)
20世紀90 年代以來,教學改革的規(guī)模和質量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然而我們的教室——教學的主要場所卻沒有根本的變化,缺乏人性化、情趣化的設計。所以本文提出在新型教學理念的基礎之上,教室的功能、布局、概念等也應該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情趣化的設計,以此來滿足當代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為順利實施教學改革的提供物質保障。本文以網絡時代為背景,強調無線網絡、電子交互平臺對學生的重要性。同時從環(huán)境藝術設計的角度,對傳統教室提出人性化的設計方案。在增加傳統教室魅力的同時,也打破傳統教室的概念,將授課場所轉移到社會實踐中,擴展教室的范圍,將校園理論的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
無線網絡教室;情趣化設計;實踐型教室
隨著網絡技術的迅速發(fā)展,網絡已經能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資源。利用網絡資源擴寬知識渠道,豐富課外知識,有利于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目前教室中的多媒體課件僅存在于播放幻燈片,45分鐘的教學時間,教師大部分時間都在全神貫注的表演課件,忽視了與學生的正面交流。多媒體在于輔助教學,不能代替教法,不能把教室當成電影院,不能使課件成為影片,不能讓學生成為觀眾,更不能讓教師充當放映員。真正的教學應該是在師生互動過程中,通過教師對學生的需要和興趣,不斷調整教學進度,以促進學生更加高效的學習。教學過程不是按照教師設計好的、在教育過程中補課改變的僵死計劃的執(zhí)行,而是一個動態(tài)的、師生共同學習、共同構建的過程。當學生和教師共同面對計算機屏幕時如何加強對話和交流,如何利用信息技術的人機交互發(fā)展成人際交互。
目前利用網絡資源、計算機、網絡通訊等科學技術手段建立電子交互平臺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環(huán)境下的新型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在教學主題角色、教學內容、教學程序、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的評估等方面都具有獨特的特征。電子交互平臺可以最大限度的提供給師生一個共享的空間,教師可以共享教學資料、電子考試、考勤等,學生可以提交作業(yè)、搜集素材、集體討論等,節(jié)省了傳統教學記板書、收卷、判分、逐一發(fā)言的時間,這樣的一個言論自由的平臺,才能最直接、高效、準確的反映學生的思想狀況、知識掌握情況、教學過程中的問題等,最能第一時間反映課堂教學成果,為教學改革順利進行提供依據。
教室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不僅作為一種隱蔽性的力量對學生的發(fā)展產生影響,而且它以一種靜態(tài)的方式詮釋現有的教育文化和教師對教育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一種空間就暗含著一種教育模式,一種教育模式必定需要以某種特定的空間為載體。而在現實中學校教育往往常常忽視教室空間對學生學習的作用,教室環(huán)境過于單調乏味、沒有吸引力,完全不能滿足新型教學模式的需要,所以要對現有的教室進行新的空間劃分,完善功能,使教室更具人性化。
其次增加休息、娛樂、展示等區(qū)域,降低學習壓力、減輕疲勞,使教室更具人性化。還可以利用高新技術,將光影、音響設計理念引入教室設計之中,根據不同的授課內容有目的性的營造不同的學習氛圍。教室的情趣化設計會增加學生對教室的喜愛、從而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每天上課都走進 “水泥盒子”里,確實是一件乏味的事情。而且時代的不斷發(fā)展,也越來越需要能夠快速適應企事業(yè)單位的應用型人才。因此我們的課堂也應該從傳統的傳授理論知識逐漸發(fā)展成為培養(yǎng)實踐應用能力,以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和需求。如果我們根據不同的專業(yè)特點,將課本理論與生產實踐結合,會大大增加教室的魅力,而且能強化學生對理論的認識。例如室內設計專業(yè)可以走進高檔商場、酒店學習裝潢設計;產品設計專業(yè)可以走進工廠了解生產工藝;農業(yè)應把教室搬到農田。在具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重視在實驗、實訓、實習情境中構建知識與行動之間的聯結,使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夠積極完成“預備職業(yè)人”向“職業(yè)人”的轉變。這種新型的“實踐教室”更能豐富學生的知識層面,培養(yǎng)適應社會需求的專業(yè)人才。
教室環(huán)境是校園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授課、學生學習的重要載體。本課題的研究目標是基于新型教學模式,提出“網絡教室”、“人性化教室”、“實踐型教室”三種不同的新型教室形式,賦予教室環(huán)境更豐富的內涵,以適應新的教學理念、新時代學生需求。使學生在新型的教室環(huán)境中激發(fā)學習熱情,獲取全面的知識結構,豐富實踐經驗。
[1]【美】弗蘭克·麥考特.張敏譯.教書匠[M].海南出版公司,2008.
[2]李清川.中國知名大學校長訪談錄 [M].中國文聯出版社, 2005.
[3]【美】珍妮特·沃斯、【新西蘭】戈登·德萊頓. 學習的革命 [M].上海三聯書店,1999.
[4]【美】D·A·庫伯.體驗學習—讓體驗稱為學習和發(fā)展的源泉 [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5]劉儒德.探究學習與課堂教學 [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G40
A
1007-0125(2014)09-0263-01
許 靜(1982-),女,漢族,河北承德人,講師 ,工作單位:河北民族師范學院。畢業(yè)于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 研究方向:設計藝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