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黎明
摘 要: 音樂作為一種藝術,是提高人類綜合素質,陶冶人類情操,洗滌人類心靈,開啟人類智慧的金鑰匙。在音樂欣賞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高校學生的音樂修養(yǎng)與人文精神,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 大學音樂欣賞 教學方法 音樂修養(yǎng)
隨著素質教育的興起,音樂欣賞已經步入大學校園,并發(fā)展成為一門較為普遍的藝術類選修課。音樂欣賞教學,不僅能夠豐富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興趣,更能夠陶冶學生情操。音樂欣賞課在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注重音樂基本理論的教育
音樂這門藝術形式深受大學生的喜愛,但是音樂欣賞并不是喜愛就可以學好的,它要求學生具有基本的音樂素質和一定的審美水平。因此,進行音樂欣賞前,應該加強對學生音樂基本理論的教育,力爭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使大學生實現欣賞層次的有效提升。
樂理是音樂的基本語言,事實證明,能否掌握豐富的樂理知識是影響大學生音樂欣賞能力強弱的重要因素。一個人的音樂知識越豐富,他的音樂欣賞能力和音樂審美水平就越高。因此,我們應首先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樂理知識和音樂規(guī)律,了解音樂的語言、社會背景和不同形式,通過反復練習,逐步感受音樂的節(jié)奏、音準、音色、旋律、強度、力度等音樂元素,循序漸進地解決音樂欣賞困難問題,提高音樂學習興趣,為學好音樂課程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
運用多媒體的手段輔助教學,可以擴展音樂課的教學容量,豐富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一般情況下,欣賞課教學多采用播放光盤、磁帶、優(yōu)盤等音響資料。音樂是聽覺的藝術,但僅依靠聽覺欣賞音樂,學生容易疲勞和分神,尤其是較長的音樂。心理學研究表明,多重感官同時感知的學習效果比單一感官感知好。音樂欣賞多媒體輔助教學可實現視聽結合,多種感官積極參與,更好地引發(fā)學生的音樂想象,把握音樂形象,激起情緒反應和情感體驗。通過多媒體課件,學生可以在聽音樂的同時,看到相應的背景資料、圖片介紹、作曲家的肖像畫、音樂作品所處時代的建筑和社會風俗等相關內容,以及對音樂作品的分析,這樣能夠使學生加深印象,提高教學效率。
三、注重教師在音樂欣賞中的引導作用
教師是教育工作中知識的主要傳播者,有“傳道、授業(yè)、解惑”的重要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發(fā)揮引導作用,認真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充分挖掘學生潛能,調動一切手段,幫助學生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把握,引導學生在理解作品內容、了解作品表現形式的基礎上,親身體驗和感受音樂形象的內涵,升華情感,培養(yǎng)精神。
首先,教師要重視各種音樂知識的普及性教育,從根本上培養(yǎng)學生的欣賞能力。其次,教師要選擇教學內容,結合大學生的年齡及身心特點,充分考慮他們的音樂基礎現狀,從他們喜愛的音樂作品出發(fā),廣泛選擇古今中外、不同時期帶有社會普遍意義和代表性,而且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優(yōu)秀音樂作品,多形式、多角度地對他們實施審美教育。再次,教師要加強學生的感性體驗,重點培養(yǎng)學生理解、領悟音樂作品的審美能力。多聽、多接觸音樂作品,是提高音樂欣賞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在指導學生聆聽感知、理解作品的前提下,鼓勵學生經常性、主動地、對比性地欣賞不同的音樂作品或同一部作品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提高直觀理解力,促使其音樂感受從情感欣賞階段上升到理性分析階段,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更好地理解音樂形象,從而真正具備音樂作品的獨立欣賞能力。最后,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思維空間,啟發(fā)學生帶著問題分析、理解和欣賞音樂作品,引導學生通過豐富的想象對作品進行三度創(chuàng)作,有效提高學生的欣賞層次。
四、注重校園音樂環(huán)境的營造
高雅、健康的音樂作品擁有豐富的內涵,能給予人積極向上、奮發(fā)進取的精神力量,加大高雅、經典的優(yōu)秀音樂作品在校園內的宣傳和傳播力度,使大學生在大學校園內隨時隨地感受到人類文明發(fā)展的優(yōu)秀成果,對促進當代大學生健康和諧發(fā)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普通高校應把音樂教育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積極落實課程改革計劃,將音樂欣賞課程納入學校課程體系,大力普及音樂教育,努力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同時,通過開辦校園廣播、舉辦音樂會、舉行音樂比賽、參加社會活動、專家講座等各種形式,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音樂活動,為青年學子提供更多的音樂實踐場所和展示自身能力的機會,使他們的審美能力和文化素養(yǎng)得到不斷提高。
五、加強與其他學科的聯系
大學音樂欣賞的內容縱橫古今幾千年,橫貫東西幾萬里,包含了各個時期的各類音樂作品,可謂琳瑯滿目。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學科,不是孤立的,而是與其他學科緊密聯系的。如果學生不了解歷史,在欣賞音樂時就會出現斷層;如果學生不了解文學,就不能正確體會音樂中的意境;音樂與美術是姊妹藝術,人們常常把音樂稱作“凝固的畫面”,把美術稱為“流動的音樂”。如果學生不了解美術知識,就不能融會貫通,很好地欣賞音樂。各地歌曲有其特點,如果學生沒有地理知識,就不會理解歌曲獨特的地理特征,比如:中國南方地區(qū)氣候溫和,土地肥沃,自然景觀秀麗,音樂風格委婉秀麗;西北地區(qū)石山崢嶸,藍天下一望無垠的黃色土地,氣候寒冷,民歌的音調高亢、嘹亮,質樸中帶著嚴峻和深沉。因此,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應該注意把音樂與有關的學科綜合起來,這對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素質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音樂作為提高學生藝術修養(yǎng)的一門課程,對他們逐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有著良好的教育作用。在音樂教學中,綜合歷史、地理、文學、美術、政治、哲學、美學、戲劇、影視等學科知識,會使課更生動,更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總而言之,音樂欣賞課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參與,了解音樂的相關知識及歷史背景,了解作者和作品本身,體會音樂的情感和意境,感受美,大膽想象和創(chuàng)造。音樂教學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和審美能力的提高意義重大。教學中,教師要不斷開拓探索,切實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