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歌
摘 要: 呂后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統(tǒng)治者,人們對她的評說眾說紛紜。在評斷呂后這一人物時,既要譴責她的穢政,又要肯定她為社會發(fā)展所作的貢獻。
關(guān)鍵詞: 呂后 穢政 德政 原因分析
呂后(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名雉,漢高祖劉邦的正妻,故史稱呂后或高后。呂雉的父親好相面,斷定劉邦日后會有所作為,毅然將女兒嫁給劉邦。楚漢戰(zhàn)爭中,呂雉被楚軍俘獲,三年的人質(zhì)生活使呂雉得到鍛煉并增長政治見識。高祖五年,劉邦稱帝,呂雉成了皇后。劉盈是呂雉唯一的兒子,劉邦不太喜歡他,同時因愛妃戚姬“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因而劉邦幾次想“易太子”。為此呂后不惜跪謝周昌,向張良討教對策,請來“商山四皓”。劉邦見此四人大為震驚,說:“我欲易之,彼四人為之輔,羽翼已成,難動矣。呂氏真乃主矣。”
劉邦死后,政權(quán)自然落在了呂后手中。后代特別是民間,呂后一直是一名備受指責的狠毒女性。那么她究竟有哪些穢政,使她的形象如此惡劣呢?
一、呂后在歷史上的穢政
1.殘害戚夫人。
提到呂后,便會想到“人彘”,而這一人彘就是劉邦的寵妃——戚夫人。呂后為劉邦的“微時妃”,而戚夫人卻指使劉邦易換太子,故呂后最嫉戚夫人母子。高祖十二年,劉邦去世,劉盈即位,呂后也尊為皇太后。她立即就對戚夫人加以迫害,斷手足,去眼,煇耳,飲瘖藥,使居廁中,命曰“人彘”。這一刑罰確實殘忍。
2.誅皇子。
呂后是一個權(quán)欲熏心的人,劉邦的其他兒子且呂后最警惕的人,首當其沖的自然是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劉邦剛一死,呂后便招趙王入宮,“使人持鴆飲之”,殺死趙王劉如意。對劉恢、劉友、劉建,正如胡捷所說呂后用了“女人交易”。在呂后的策劃下,三人分別妻呂氏女,最后三人也都因呂氏女而喪命。在女人交易中,呂后用得最驚人的是在自己的親生兒子身上。對于皇后的人選,她非常慎重,為此她選擇了惠帝嫡親的外甥女。當惠帝去世時,因皇后無子,呂后便立一美人之子為少帝,卻殺其母,對外稱皇上的嫡子。當年幼的少帝知道后,便怒稱:“后安能殺吾母而名我?我未壯,壯即為變?!庇谑撬职禋⒘松俚?。
3.殺功臣。
劉邦能夠戰(zhàn)勝項羽,關(guān)鍵在于劉邦的知人善任,他有“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的張良,有“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的蕭何,有“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的韓信,劉邦稱他們?nèi)藶椤叭私堋?,其中尤以韓信為最重。而漢朝剛一建立,劉邦就對他有了戒心,先奪其兵權(quán),又由王降為侯,最后呂后與蕭何密謀,把韓信“斬之長樂鐘室”,并滅韓信三族。大將彭越因有人告其謀反,而被貶為庶人,流放蜀都,后呂后又使計將其滅族。從呂后殺韓信、彭越足見她的鐵石心腸,陰險狡詐。
呂后的一生中,雙手沾滿了血腥,但她在漢朝歷史上也有許多德政,對穩(wěn)定漢朝江山,促進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二、呂后在歷史上的德政
1.穩(wěn)定漢初江山。
劉邦在平定天下的過程中,大封異姓王,這已埋下了新一輪戰(zhàn)亂的隱患。不久,燕王臧茶反叛,由此觸發(fā)了劉邦誅滅異姓王的決心。他首先對付的是“有震主之威”的韓信,其次是“功多”卻不聽調(diào)遣的彭越,但迫于兩人威信,一時很難下手,呂后明白劉邦的心情,于是設(shè)計殺了韓信和彭越。劉邦聽說韓信被殺后“且喜且憐之”,可見劉邦早欲殺韓信。呂后協(xié)助劉邦果斷出擊,消除了隱患,客觀上有利于漢王朝的鞏固和長治久安。此時還有另一個挑戰(zhàn)擺在面前:匈奴在冒頓單于統(tǒng)治時期,達到空前強盛,成為漢朝的主要外患。孝惠三年,冒頓致書呂后,對呂后進行侮辱。呂后雖惱怒難忍,但是考慮到此時漢朝的狀況,克制憤怒含垢忍辱卑辭復(fù)書冒頓。呂后忍辱,避免了漢匈大規(guī)模的軍事沖突,爭得了北部邊疆暫時的安定。
2.沿襲漢高祖的休養(yǎng)生息政策,實行無為政治,與民休息。
劉邦建立西漢后,首要任務(wù)是恢復(fù)和發(fā)展生產(chǎn),推行輕徭薄賦、與民休息政策。呂后執(zhí)政后,繼續(xù)推行這一政策:為了減輕賦稅,控制京師各官府的開支;實行了“減田租,復(fù)十五稅一”的政策;還下令“舉民孝弟力田者復(fù)其身”。這些政策使人民得以休養(yǎng)生息,緩解了階級矛盾。
崇本抑末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基本國策。劉邦對商賈的政策尤為苛刻。呂后時“為天下初定,復(fù)馳商賈之律”,廢除了許多對商人的限制,使他們的社會地位和經(jīng)濟地位有所提高,促進了工商業(yè)的發(fā)展。
以上政策和措施,為后世“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礎(chǔ)。
3.廢除秦朝的苛法。
秦的驟亡對漢朝統(tǒng)治者的震動很大,究其原因是秦的暴政和苛法。但從劉邦稱漢王到去世,很多法律還是一直沿用秦法,最為著名的就是夷三族罪。呂后當政期間,廢除了這一刑罰,此外呂后還廢除了妖言令、挾書律等,客觀上促進了文化發(fā)展,推動了社會進步。
三、呂后評價惡劣原因的分析
對歷史人物的評論有兩種:一種是歷史評價,包括一個人的功過是非;另一種是民間評價。而呂后的民間形象非常惡劣,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牝雞司晨。
中國封建社會是個傳統(tǒng)的男權(quán)社會,呂后卻沖破傳統(tǒng)的束縛和禁錮,闖入政壇。男人不能容忍被女人統(tǒng)治,于是把一切成就歸功于男人,把一切禍水歸咎于女人。呂后性格殘忍,剛毅陰狠,滿手血腥,她理應(yīng)遭到道德的譴責。但是,歷史上殘忍的又何止呂后一人。商鞅相秦卻被秦惠王“車裂”,李斯助秦建立中央集權(quán)卻被“腰斬”,司馬遷因李陵之禍而受“宮刑”。在中國封建社會中,哪一個“有作為”的統(tǒng)治者不陰險毒辣、滿手血腥?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等,他們的暴行不亞于呂后,卻稱他們是歷史上雄才大略的統(tǒng)治者,這是對女性的不公。
2.人性缺失。
民間評價最看重的是人性,而呂后最大的失誤恰恰是人性的缺失。比如殺功臣,民間提倡知恩圖報,韓信是大漢王朝的恩公,呂后卻殺了他。而且民間還流傳說呂后殺韓信是“三不見”,就是上不見天,下不見地,殺人還不見鐵器。這種說法純屬民間傳言。但是,傳言也是源于對呂后殘忍的認識。呂后所做的另一件人性缺失的事件就是殘害戚夫人,這種手段是中國歷史上前所未聞的,連她的親生兒子都說:“此非人所為?!薄叭隋椤笔录菂魏笠簧畲蟮臄」P。民間一向同情弱者,因此呂后肯定得不到民間的善評。呂后的民間形象如此惡劣,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她的德政是面對全國百姓的,所以不容易被人們記??;而她的穢政卻是針對具體的人,且都有生動的故事,故而流傳至今。
在歷史評論中不應(yīng)該把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拿到現(xiàn)實生活中,而應(yīng)該站在歷史的高度全面客觀地進行評價,且不能帶入個人感情色彩。呂后一生十分復(fù)雜,她殺功臣、殘害戚夫人、誅皇子,充分暴露了她剛毅陰狠、手段殘酷的性格特征;但她佐高祖定天下、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社會和百姓的德政。在她統(tǒng)治期間,整個社會是穩(wěn)定的,她的統(tǒng)治可以說是亂家不亂國、亂上不亂下。對她的殘暴應(yīng)當指責,但對她的德政,我們也該給予肯定。
參考文獻:
[1]胡捷.漢初呂后的“女人交易”[J].湘潭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03(9).
[2]魯云華.試論呂后歷史功過[J].和田師范??茖W(xué)院學(xué)報,2005(5).
[3]孫宏哲.非凡的女性非凡的悲劇——重讀呂雉[J].赤峰學(xué)院學(xué)報,2006(6).
[4]陳世.論呂雉為穩(wěn)定漢初局面做出的貢獻[J].社會縱橫,2007(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