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若楠
【摘要】隨著社會的齒輪不斷向前發(fā)展,人們越來越多的把目光拋向推動社會發(fā)展的經(jīng)濟,中國金融業(yè)加入世界金融體系的大家庭后,各種經(jīng)濟類翻譯研究也日益升溫。而財務報告作為企業(yè)或國家向外界傳遞自身經(jīng)營情況信息的一種載體,同樣也受到了人們的關注。財政報告的從其自身來說既屬于財經(jīng)類翻譯,卻也從屬于媒體翻譯以及總結報告類翻譯,其自身不同的翻譯范疇,所處的不同語域也決定了其不同的翻譯策略。
【關鍵詞】財務報告 語域 語境 翻譯
一、引言
近幾年來,財會英語翻譯逐步從商務英語翻譯中獨立出來,目前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已有的研究成果中,絕大部分是針對財會英語的應用文體如審計報告、財務報表等金融函電翻譯進行單項的探討, 很少有針對財政報告英語所具有的專業(yè)語言特征和翻譯技巧進行綜合性的分析和研究。財務報告的翻譯作為一種專門英語,在具體的翻譯實踐過程中不僅要遵循普通英語翻譯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更要遵循其專門用途要求的特定原則,譯者必須根據(jù)原文所屬的不同文體差異以及自身所具備的語域特征在翻譯過程中做出調(diào)整,采用適用的翻譯策略及譯文語言所需的表達方式。財務報告包括財務報表,財務報表是財務報告的核心或中心,同時還存在附注和其他傳遞信息的財務報告,如董事長報告,管理當局對企業(yè)經(jīng)營前景的討論與分析,新聞媒體有關企業(yè)的報道等等。因此在翻譯前對文本進行分析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具體的翻譯實踐中,語域與翻譯更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將語域理論引入翻譯領域,可以為我們提供一種描述某些超語言因素的規(guī)范,幫助我們再翻譯中成功地實現(xiàn)‘意義轉換?!?/p>
二、語域理論概要
在具體的翻譯實踐前首先應先對其文類進行分析,語篇分析,語域分析和語用分析等,考慮到對翻譯有所影響的各個因素。在文本中,文類,語域和語言是相互關聯(lián),有所制約的。早在20世紀90年代,在翻譯理論中就已經(jīng)涉及到篇章語言學,哈的姆與梅森合著的《語篇與譯者》中,以韓禮德的系統(tǒng)功能語法為框架,把篇章語言學中的語域概念引入翻譯中。在交際過程中,人們根據(jù)所持的交際目的、所涉及交際對象和交際方式的差異選擇使用的語言。語域就是用來解釋人們?nèi)绾问褂谜Z言,在不同類型的情境中“選擇與之相適應的不同類型的語言。”(Hatim&Mason,2001:46)。韓禮德把語域定義為“語言的功能變體”,認為某一交際情境與該情境中使用的語言存在著某種關系,概括的說來就是情景語境是語言活動的直接環(huán)境。而后是格雷戈里(Gregory)與卡羅爾(Carroll)進一步的把語境因素劃分為三個因素,這三方面體現(xiàn)在語域中便是三個參數(shù),語場(field of discourse),語旨(tenor of discourse)和語式(mode of discourse)。簡化概括起來語場大致可以理解為話題或題材,談論的話題,場地等情景因素。語式語言活動媒介或渠道,即口語或書面語。語旨可以反映交際雙方(說話者與受話者)之間的關系,語言活動的目的,大致分為正式語體或非正式語體。美國學者豪斯(Juliane House)曾言,“文類是語域的內(nèi)容平面,語域是文類的表達平面;語域是語言的內(nèi)容平面,語言是語域的表達平面。(House, 引自Hickey,2001:64)。從文本功能對等的角度,她根據(jù)源文本的特點們提出了兩種翻譯策略,即隱性翻譯(covert translation)和顯性翻譯(over translation)。其中顯性翻譯又被稱為標記翻譯(marked translation),該策略適用于原文與源文化關系密切或是依賴于源文化背景的翻譯。在該類翻譯中,原文與譯文在語言,語域亦或是文類方面是對等的,即便因為譯文處在一個不同的“話語世界”,無法實現(xiàn)文本的功能對等,但譯者也是在解釋性的使用語言,譯者并非作為一名“原創(chuàng)”在面對譯文讀者,而是讓讀者時刻意識到他們讀的為“譯來品”,讓他們意識到有原文的存在,這類翻譯適用于政治演講,布道等文學翻譯。與之相反隱形翻譯中,譯者在目的語語言環(huán)境中再創(chuàng)造了一個同等交際事件,以便在譯文文本中實現(xiàn)源文本在語言文化架構中的功能,在翻譯中,譯者會對七種社會,文化規(guī)約等方面的差異進行處理,使目標語讀者不能意識到在讀譯文。隱形翻譯適用于那些在源文化中的語言、傳統(tǒng)、歷史或文化關系不是十分密切的文本,如廣告、新聞和科技等。
三、語域理論下財政報告翻譯及其策略
財政報告作為目的性交際事件中一個有意義的活動,受到文本規(guī)范,話語及語域特點等因素的制約。分析財政報告的具體文化環(huán)境下語域的三大參數(shù)中的各個變量,有助于我們概括地、整體地把握財政報告的語言特點,進而根據(jù)文本類型與其傳遞信息的功能,目的語交際情景以及文化背景,翻譯目的等因素,對譯文進行語言層面更好地操作。語域的三個方面在語篇中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共同產(chǎn)生影響的。下面將結合財政報告中的具體實例,將語場、語旨和語式三個參數(shù)放在一起,探討財政報告中的語域分析。在翻譯過程中,也要根據(jù)翻譯目的,翻譯類型和文化背景差異等進行調(diào)整。由于財政報告的受眾者,譯文的語域和源文的語域大致相同,技術程度與正式程度差別不大,該信息類應用文本由于交際情境的文化差異不大,語域轉化過程中的問題相對較少。如以下實例:
例1:During fiscal year 2008, the Government began a number of addi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measures relating to the economy that involved various financing programs. Key initiatives effective beginning in fiscal year 2008 involved programs concerning Fannie Mae and Freddie Mac (GSEs), provision of a credit facility for GSEs and Federal Home Loan Banks, purchase of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MBS), and setup of a Money Market Guarantee Program (see Note 1.J—Investments in and Liabilities to Government-Sponsored Enterprises and Note 11—Investments in and Liabilities to Government-Sponsored Enterprises). The Emergency Economic Stabilization Act of 2008 (EESA) gave the Secretary of the Treasury temporary authority to purchase and guarantee assets from a wide range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rough the Troubled Asset Relief Program (TARP) (see Note 5—TARP Direct Loans and Equity Investments, Net).
首先對上述文本進行語域分析。語場指的是交際活動的范圍,即發(fā)生的事情,討論的事務,表達的經(jīng)驗等,從中可以體現(xiàn)交際功能和目的。本選段來自2012年美國政府財務報告,語場是:政府發(fā)布的關于金融財務方面的報告信息,受話者是國民大眾,而非專業(yè)人士。從中可以得出本選段的語旨。語旨指的是交際情境中發(fā)出者與接受者之間的關系,體現(xiàn)的為人際功能。本文的受話者為可閱讀到的公民,又為政府發(fā)布的正式財務性文件,因此語體正式。目的為告知國民關于美國今年財政的相關財務信息,因此要求語言準確,簡潔,嚴謹。而長句表意明確、嚴謹與正式,選段中的長句具有代表性的反映了財政報告多長句的特點。語式指的是交際媒介或渠道。本選段屬于典型的書面交流。通過對源語進行語域分析,譯者在進行翻譯操作時一定要注意這三個三處的對等,全面綜合地考慮譯語的語場,語旨和語式是否與源語一致,從而盡可能的再現(xiàn)源語語篇的交際價值??紤]到這三方面的因素。譯文如下:在2008年財政年度中,政府新增了一系列有關經(jīng)濟的緊急經(jīng)濟措施,涉及各種融資計劃。2008財政年度生效的關鍵舉措包括 Fannie Mae和 Freddie Mac (GSEs)計劃,為政府資助企業(yè)和聯(lián)邦住宅貸款銀行提供信貸融通,購買抵押貸款證券(MBS),制定貨幣市場擔保計劃(見附注1.J-政府資助企業(yè)投資和負債,附注11 -政府資助企業(yè)投資和負債)。2008年經(jīng)濟穩(wěn)定緊急法案(EESA)臨時授權財政部長通過問題資產(chǎn)救助計劃(TARP)廣泛從金融機構購買和擔保資產(chǎn) (見附注5-TARP直接貸款和股權投資,凈值)。
四、結語
財政報告從屬于金融翻譯,從其中專業(yè)術語,長句亦或表格翻譯的探討雖也必要,但從語境理論的指導下輻射整片文章,對其進行篇章分析,從整體上把握翻譯基調(diào)則能更好的實現(xiàn)交際目的。通過充分的分析財政報告的語域特征,考慮其語場,語式及語旨三個參數(shù),可以更好的實現(xiàn)源語信息的傳遞。而且從現(xiàn)實角度中考慮,財政報告的翻譯目前擁有較大的市場,且其文本規(guī)約性強,多一些對其翻譯理論規(guī)范的探討,可以為譯者提供借鑒性輔助材料,減少譯者的重復性勞動。
參考文獻:
[1]周俊青.試論翻譯中的語域取向[J].中國翻譯,2002(3).
[2]伍鋒,何慶機.應用文體翻譯:理論與實踐[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
[3]孫治農(nóng).語域理論與翻譯[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5,(3).
[4]B.Hatim I Mason 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ion [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