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秀偉
內(nèi)容摘要:任何文章,除了內(nèi)容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文采了,如何增強(qiáng)文章的文采呢?本文作者列舉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關(guān)鍵詞:文采 美文 手法
古人云:“言之無文,行而不遠(yuǎn)?!币馑际钦f話、寫文章,如果沒有文采,就不能流傳下來。那么,我們在寫文章時,怎樣增強(qiáng)文章的文采呢?下面試談幾種方法。
一.借助修飾語。這是指在句子的主語或賓語前添加定語,在動詞謂前添加狀語,從而使句子富于文采。請看下面的句子:
1.月亮爬上林梢。
2.宛如銀盤一樣的月亮從東方爬上了青青蒼蒼的林梢。
句1只是一個陳述句,不具體,不形象。句2在主語“月亮”前加上定語“宛如銀盤一樣的”,在賓語“林梢”前加上定語“青青蒼蒼”,從而給月亮和林梢添加了形狀和色彩,使蒼白的句子變得有聲有色。
二.巧用詩詞警句。這是在文章中,根據(jù)表達(dá)意思的需要,穿插名句于其中,從而給文章增色添彩。有一篇散文《在月下》這樣寫道:
月亮,你從遠(yuǎn)古走來,載來王母揮動玉杵搗藥的冬冬,載來吳剛掄斧砍斫桂花樹的丁丁,載來寂寞嫦娥孤守廣寒宮的幽怨。你從唐詩中走來,載來“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的蒼涼;載來“花間一壺酒,獨(dú)酌無相親”的冷寂;載來“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的牽念;載來“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的壯闊;載來“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的凄涼……
這段文字引用了李白的四句詩:“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花間一壺酒,獨(dú)酌無相親”“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引用了沈全期的“可憐閨里月,長在漢家營”,引用了王昌齡的“繚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通過這些詩句的引用,使文章顯得文采斐然,表現(xiàn)了作者豐厚的文化積淀。
三.借助多種修辭手法。這是指一段話中運(yùn)用幾種修辭手法,或連用,或兼用,從而把語言寫得精采漂亮,文采斐然。有一篇微型散文《懷屈原》,這樣寫道:
荊棘藤蔓,怎容得蘭芷,噴芳吐艷;燕雀烏鵲,怎容得鯤鵬,一飛沖天;駑馬蹇驢,怎容得騏驥,飛度關(guān)山??v然是君王昏庸,朝綱混亂。鳳巢鳴鴟梟,龍池戲蝦鱔。鳳凰鎖蓬蒿,蛟龍困沙灘。而你卻牽念君王,丹心赤膽。
這段話共用三種修辭手法:一是排比,兩個分號隔開的三個句子,它們結(jié)構(gòu)相同,語氣一致,增強(qiáng)了語言的氣勢;二是對偶,屬于扇面對,第一句和第三句相對,第二句和四句相對,形成扇對,句中的“荊棘藤蔓”對的是“燕雀烏鵲”;三是比喻手法,其中荊棘藤蔓、燕雀烏鵲、駑馬蹇驢比喻的是朝中得勢的小人,蘭芷、鯤鵬、騏驥詩人用以自比。
四.運(yùn)用摹狀。這是指在文章中,摹擬事物的形狀、聲音、色彩、味道,從而給讀者生動形象的感覺。
有一篇微型散文《季節(jié)的盛宴》,這樣寫道――季節(jié)是高超的廚師,在自然的餐桌上,擺滿美味。我的感官是貪嘴的食客,總能將秀色飽餐——春天,碧桃的蓓蕾用紫赤的頭顱,拱破冰雪的枷索,點燃熱烈的暖色,顛覆冰雪的白色統(tǒng)治。夏天,荷箭抿緊的紅嘴兒,被陽光的纖指拆開,噴放紅緋和清芳。白蝶伏上花蕊,啜飲芳醇。秋天,東籬下,一群清瘦的冷美人,用西風(fēng)夜間搬來的寒霜,敷在臉上,完成魅人的粉面妝。冬天,雪花以清純的素白,戀上梅花的紅顏。在冰天雪地之間,冷暖二色,演一場空前絕戀。
這段文字描寫的對象是四季的景物,每個季節(jié)均用了摹狀手法。比如第二節(jié)摹擬了春天碧桃的形狀,像頭顱,顏色是紫赤色的。第三節(jié)摹擬了夏天荷花箭的形狀,像抿緊的紅嘴兒,摹擬了荷花清香的味道。
五.寫出意境。這是指在文章中,借助對客觀景物的描寫,滲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者借助外物的描寫,蘊(yùn)含了哲學(xué)道理。
有一篇微型散文《花殤》,這樣寫道——那些天然麗質(zhì),俏立縱橫交錯的枝柯間,輕啟蓓蕾的紅唇,綻放深深淺淺的笑靨,迎接多情目光的造訪??v目望去,總是芳菲。桃花投影小河,將水底的白云染成紅霞;紫荊擎起火炬,將天空的藍(lán)錦烤成紫幃。我雙手合掌,放在胸前祈禱,凄風(fēng)呀,莫來相侵,苦雨呀,莫來施威,讓韶華永駐人間,讓紅顏永不褪色。然而凄風(fēng)苦雨,總是不期而至:凄風(fēng)揮舞冷袖,隨意橫掃花林粉隊,苦雨攢射銀簇,恣情擊殺嫣紅姹紫。桃花林邊,亂紅點點,如竇娥濺血白綾,黛玉咳血枕上;紫荊樹下,紫艷斑斑,似鉸碎赤霞,拋灑絳雪。淚珠總是掙脫理性的挾持,任性地拱出眼簾,睫毛牽挽不住,任憑它滑落下來,為遍地的孱孱弱質(zhì)殉情。
這段文字描寫了殘春時節(jié),凄風(fēng)苦雨摧殘?zhí)一ǖ木跋螅耗鞘恰疤一诌?,亂紅點點,如竇娥濺血白綾,黛玉咳血枕上”;那是“紫荊樹下,紫艷斑斑,似鉸碎赤霞,拋灑絳雪”。從這些描寫中,我們可以體會出作者對春花飄落的惋惜之意,對美好事物被摧殘的哀傷之情。
(作者單位:江蘇徐州銅山棠張中學(xu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