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敏+鄒衛(wèi)韶
摘 要:本文從眾多的《毛澤東選集》版本中,選取漢文版和國外出版的外文版兩個角度,對其出版情況進行了整體介紹,并擷取其中影響較大的版本,對選集中的“之最”進行研究和介紹。
關鍵詞:毛澤東選集;漢文版;國外外文版;之最
中圖分類號:A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3-949X(2014)-07-0002-04
《毛澤東選集》是毛澤東著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版本繁多,國內(nèi)外以《毛澤東選集》題名的著作版本達500多種,其中漢文版有140多種版本、少數(shù)民族版有7種文字200多種版本、外文版有36種文字147種版本、世界語版3種,盲文版4種。本文只擷取漢文版和國外外文版《毛澤東選集》之最向大家作一介紹。
一、漢文版《毛澤東選集》
漢文版《毛選》包括國內(nèi)漢文版和國外漢文版。國內(nèi)漢文版《毛選》在建國前主要有晉察冀日報社版、晉察冀中央局版、蘇中版、大連大眾版、華中新華書店版、膠東新華書店版、香港新民主出版社版、渤海新華書店版、新華書店冀東支店版、太岳新華書店版、東北書店版、晉冀魯豫中央局版、聯(lián)合編譯社版、北平版、云南版等版本;建國后的國內(nèi)漢文版則都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國外漢文版都由竹內(nèi)實主編,日本毛澤東文獻資料研究會編輯,日本東京北望社和蒼蒼社出版。
1、最早的版本——晉察冀日報社版
目前我們所見的最早的《毛澤東選集》由胡錫奎、鄧拓兩人主持,晉察冀日報社1944年5月編印。該書編入毛澤東1937年5月至1944年6月間的著作29篇,按內(nèi)容分為五卷,約46萬字,黃色土紙,豎排本,分為平裝本和精裝本。平裝本分為5冊,32開,有2000冊和2500冊兩種印數(shù),各卷頁數(shù)及定價均不相同。精裝本為5卷合訂1冊,定價300元,封面目前發(fā)現(xiàn)有棗紅色絲綢和紅、藍、黑、黃色布面五種不同顏色和質(zhì)量的裝幀,據(jù)參編者回憶精裝本只印了100冊。精裝與平裝本書中扉頁均是一幅銅版精制毛主席在延安近照的肖像,由晉察冀畫報社協(xié)助制作。像頁后依次是扉頁、版權頁、編者的話、總目,五個分卷各有詳細目錄。正文中每篇著作的題目單占一頁,便于查詢。
1944年5月初版的晉察冀日報社版《毛澤東選集》,在毛澤東著作出版史上值得大書一筆,被譽為“第一個系統(tǒng)的版本”,“一個流傳最早、最廣泛的版本”,具有無可比擬的文獻價值、史料價值、版本價值和收藏價值。聶榮臻元帥在其回憶錄中也稱贊說:“這是全國第一本系統(tǒng)編選毛澤東同志著作的選讀本,為傳播毛澤東思想做出了貢獻?!?/p>
2、首次正式使用“毛澤東思想”提法的版本——蘇中版
1945年7月,蘇中出版社出版了《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小32開,124頁,平裝,新五號字豎排,印數(shù)2萬,定價為“抗幣6元”。全書只有封面、扉頁、目錄、出版者等幾項簡單樸素的設計。封面采用紅色與白色套色印刷,鮮明醒目;中間靠左印一幅毛澤東正面免冠木刻像,形象逼真,別具一格,由編輯部工作人員楊涵繪制木刻制版。
該書由時任蘇中區(qū)黨委宣傳部部長俞銘璜主持編輯。收文11篇、序1篇。卷首“論毛澤東思想(集錄?代序)”中匯集了朱德、周恩來、李富春、劉少奇、彭德懷、陸定一、岡野進、陳毅、陳伯達、曼努意斯基、鄧發(fā)、艾思奇、徐特立、博古、范文瀾、康生、王稼祥、羅榮桓等18人有關毛澤東思想的論述,內(nèi)容涉及毛澤東思想的定義、基本理論、現(xiàn)實意義及對毛澤東本人的評介,如此集中地把中外名人論述毛澤東及毛澤東思想的重要言論歸納起來,在當時十分罕見。這是《毛澤東選集》版本中首次正式使用“毛澤東思想”的提法。本書基本按時間順序編排,共收入毛澤東1937年至1939年的11篇文章,多是毛澤東的談話和講演,內(nèi)容多涉及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問題,顯然是為抗日戰(zhàn)爭編排的。其中《關于“一黨專政”問題》是王明在武漢起草,以毛澤東同延安《新中華報》記者其光談話的名義,未送毛澤東過目就發(fā)表的,蘇中出版社不知此情而收入。
據(jù)當時負責校對的周巖在《懷念、追記、糾錯、存疑――俞銘璜其人和他主編的蘇中版〈毛澤東選集〉》一文中回憶:俞銘璜在1945年上半年之前很長時間內(nèi)就早已將《毛選》編好,本擬出版三至四卷,在作好封面設計、開本、紙張、字體、排版進度要求后,交由編輯部負責人杜諾進一步落實,并由蘇中報印刷所書版廠負責完成。但第一卷出版不久,日寇投降,出版社的機構人員變動,蘇中出版社于1945年10月結束,部分編輯人員北上淮陰組建“華中新華書店”,因此其他各卷沒來得及出版,書稿由杜諾帶到淮陰,交給了華中新華書店,后來書稿下落不明。蘇中版《毛選》第一卷在江蘇寶應縣射陽湖鎮(zhèn)西北八里許的沖林村東頭一個大廟(緊靠蘆葦蕩)里排版、校對、修改、活字版(缺打紙型設備)上機器付印出版,以前所說在江蘇東臺海邊蘆葦蕩中排印為誤傳。
蘇中版《毛選》實際上只出版了兩三千冊。當時條件惡劣,因此紙張差,錯誤也多,但它的出版和發(fā)行,在新四軍和華中解放區(qū)掀起了出版、學習、研究《毛澤東選集》的熱潮,并以其獨有的風格特點在毛澤東著作出版史上寫下了重要的一筆。
3、東北地區(qū)的最早版本——大連大眾書店版
1946年4月,大連大眾書店出版了《毛澤東選集》(1-5卷),這是東北地區(qū)出版最早的一部《毛選》。
大連大眾書店版《毛選》是在時任大連大眾書店黨支部書記兼總編輯的柳青主持下,根據(jù)晉察冀日報社《毛選》1944年5月初版和1945年3月再版的五卷本,經(jīng)適當增刪編輯而成,其中“編者的話”略有刪改,增加《論聯(lián)合政府》《答路透社記者十二項問題》兩篇文章,減少《兩三年內(nèi)完全學會經(jīng)濟工作》一文。
該書分為5卷5冊,895頁,32開本,封面裝幀為紅色布面,燙金印刷“毛澤東選集”5字。全書共收錄毛澤東著作31篇,近50萬字。文章編排大致以時間為序。該書排版及校對質(zhì)量不高,書印成后,發(fā)現(xiàn)有133處差錯,于是印制了“勘誤表”附在書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