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喪失聽力和視力之前,學說話是很快的,可自從得了那場病,耳朵聽不見后,我就說不出話了。我整天坐在母親的膝上,把手放在她的臉上,這樣也就可以感覺到她嘴唇的開合,覺得很好玩。雖然我早已忘了說話是怎么回事,但也學著大家的樣子蠕動自己的嘴唇。家里人說我哭和笑的聲音都很自然。
……
1890年,曾教過蘿拉的拉姆森夫人,剛從挪威和瑞典訪問歸來,隨后來探訪我。
她告訴我,挪威有一個又盲又聾的女孩子,名叫娜布·卡達,已經(jīng)學會了說話。她還沒有給我講完,我已心急如焚,暗自下定決心,要學會說話。我鬧著要莎莉文小姐帶我去波士頓找霍勒斯學校的校長薩拉·富勒小姐,請求她幫助我,教導我。這位和藹可親的女士愿意親自教導我。于是我從1890年3月26日起,開始跟她學說話。
……
最初,我夜以繼日地苦練,才使我最親近的朋友能聽懂我的意思。隨后,在莎莉文小姐的幫助下,我反反復復練習發(fā)準每一個字音,練習各種音的自由結合。一直到現(xiàn)在,她還是每天不斷地糾正我不正確的發(fā)音。
只有那些曾經(jīng)教導過聾啞孩童說話的人才能明白這意味著什么,也只有他們才能體會到我所必須克服的是什么樣的困難。我完全是靠手指來感覺莎莉文小姐的嘴唇的:我用觸覺來把握她喉嚨的顫動、嘴的運動和面部表情,而這往往是不準確的。
遇到這種情況,我就迫使自己反復練習那些發(fā)不好音的詞和句子,有時一練就是幾小時,直到我感覺到發(fā)出的音準了為止。
我的任務是練習、練習、再練習。失敗和疲勞常常將我絆倒,但一想到再堅持一會兒就能把音發(fā)準,就能讓我所愛的人看到我的進步,我就有了勇氣。我急切想看到他們?yōu)槲业某晒Χ冻鲂θ荨?/p>
“妹妹就要能聽懂我的話了?!边@成了鼓舞我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堅強信念。我常常欣喜若狂地反復念叨:“我現(xiàn)在不是啞巴了?!币幌氲轿覍⒛軌蜃杂勺栽诘赝赣H談話,能夠理解她用嘴唇做出的反應,我就充滿了信心。當我發(fā)現(xiàn),用嘴說話要比用手指說話容易得多時,真是驚訝不已。為此,我不再用手語字母同人談話了。
……
能用嘴說話以后,我便迫不及待地想趕回家。這一重要的時刻終于來到了,我踏上了歸途。一路上,我和莎莉文小姐不停地用嘴說話,我不是為了說話而說話,而是為了抓緊一切時機盡量提高自己的說話能力。
不知不覺火車已經(jīng)進站了,只見家里人都站在站臺上迎接我們。一下火車,母親一下把我摟在懷里,全身顫抖著,興奮得說不出一句話,默默無聲地傾聽我發(fā)出的每一字音。小妹妹米珠麗抓住我的手,又親又吻,高興得一個勁兒地蹦跳。父親站在旁邊一言不發(fā),但慈祥的臉上卻露出極其愉悅的神色。
直到現(xiàn)在,我一想到此情此景,就不禁熱淚盈眶,真好像是以賽亞的預言在我身上得到了應驗:“山嶺齊聲歌唱,樹木拍手歡呼!”
——選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刪改)
【賞析】
海倫·凱勒的故事被人們反復閱讀,反復傳誦,就是因為我們能從她的身上學習到堅強不屈的意志力,體會到頑強、向上的精神。本版節(jié)選的這段文字,就為讀者講述了海倫·凱勒學習用嘴發(fā)音說話的艱苦過程,當她因自己獲得的成功而“熱淚盈眶”時,我們不禁也要感嘆: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唯有堅強,才能戰(zhàn)勝困難,取得勝利。學習如此,人生亦如此。本文語言質樸,情感真摯,讓人讀后獲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