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銀玲
【摘要】 目的: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瑞替普酶和尿激酶進行溶栓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對比分析。方法:從本院急診科2013年5月-2014年5月接診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抽取140例作為研究對象,并按照隨機數字法分成對A、B兩組,每組各70例。A組患者使用瑞替普酶進行溶栓治療,B組使用尿激酶進行溶栓治療,并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A組患者溶栓后6 h和12 h的冠脈再通成功率分別為80.00%和91.43%,顯著高于B組的62.86%和68.57%,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A組有8例并發(fā)出血,發(fā)生率為11.43%,B組并發(fā)出血20例,發(fā)生率為28.57%,A組出血發(fā)生率小于B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此外,兩組患者的死亡、休克、心力衰竭和再梗死的發(fā)生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瑞替普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療中具有冠脈再通成功率高,并發(fā)出血發(fā)生率低的效果,明顯優(yōu)于尿激酶,具有臨床推廣的價值。
【關鍵詞】 瑞替普酶; 尿激酶;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療; 對比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using reteplase and urokinase thrombolytic therapy. Method: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in May 2013 - May 2014 admissions of infarct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s A and Group B, 70 cases in each group. Group A used reteplase thrombolytic therapy, group B used urokinase thrombolytic therapy, and to compare the two groups. Result: The coronary 6 hours after thrombolysis in patients with group A and 12 hours of reperfusion success rates was 80.00% and 91.43%,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62.86% and 68.57% of group B,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t the same time, the group A had 8 cases of hemorrhage, the incidence rate was 11.43%, group B 20 cases of hemorrhage, the incidence rate was 28.57%, incidence of bleeding group A < group B,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In addition, patients with shock, heart failure and death, infarction rate comparison,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Reteplase with coronary artery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thrombolytic therapy recanalization and high success rate, low incidence of bleeding effect,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UK, has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 Reteplas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Urokinase; Thrombolytic therapy; Comparative analysis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Seventh People's Hospital of Zhengzhou City, Zhengzhou 450016,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22.029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急性心肌缺血壞死,大多是在冠脈病變的基礎上,發(fā)生冠脈血供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的心肌嚴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通常原因為在冠脈不穩(wěn)定斑塊破裂、糜爛基礎上繼發(fā)血栓形成導致冠狀動脈血管持續(xù)、完全閉塞。是冠心病最嚴重的類型[1-2]。溶栓治療通過溶解動靜脈中的血栓使血管獲得再通從而部分或完全恢復組織和器官的血液灌注。由于其及時、方便等諸多優(yōu)點,使其即使歐美國家也和急診PCI一樣,具有同等的地位[3]。本院在院前急救中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溶栓治療者選取140例。對瑞替普酶和尿激酶的溶栓效果進行對比,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本院急診科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中抽取140例作為研究對象,并按照隨機數字法分成對AB兩組。A組共70例,其中男36例,女34例,年齡32~78歲,平均(58.3±13.3)歲,患者從發(fā)病到溶栓的平均時間為(3.48±1.52)h。梗死部位:前壁20例,廣泛前壁16例,下壁和右室18例,前間壁6例,10例發(fā)生在其他部位。B組共70例,其中男38例,女32例,年齡33~79歲,平均(59.2±12.9)歲,患者從發(fā)病到溶栓的平均時間為(3.53±1.69)h。梗死部位:前壁18例,廣泛前壁12例,下壁和右室20例,前間壁8例,12例發(fā)生在其他部位。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發(fā)病至溶栓的時間、心肌梗死的發(fā)生部位等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endprint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患者的診斷標準、溶栓禁忌和適應證均符合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診斷和治療指南標準。排除標準:(1)發(fā)病超過12 h的患者;(2)經治療,血壓仍超過180/100 mm Hg;(3)在1年內有出血性腦卒中、缺血性腦卒中、顱內惡性腫瘤和腦血管異常;(4)21 d內經大手術或20 min以上心肺復蘇者;(5)正在使用抗凝藥物者[4-5]。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需進行基礎治療:入院后立即嚼服300 mg的阿司匹林和600 mg的氯吡格雷;第2天,阿司匹林的服用劑量可降至100 mg/g,氯吡格雷則為75 mg/d,出院后至少需持續(xù)30 d[6]。溶栓結束的5~12 h,應使用0.6 mL的低分子肝素進行皮下注射,12 h/次,持續(xù)治療1周左右[7]。另外,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鎮(zhèn)痛、吸氧和藥物等常規(guī)治療。A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使用瑞替普酶進行溶栓治療,先將10 mU的瑞替普酶加入10 mL的注射藥水中行靜脈注射,完成時間需在120 s以上[8]。0.5 h之后重復1次靜脈推注即可。B組則使用尿激酶進行溶栓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為,將150萬U的尿激酶加入10 mL的生理鹽水中,在0.5 h內完成靜脈滴注。
1.4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冠脈溶栓的再通率、并發(fā)出血發(fā)生率和死亡、休克、心力衰竭和再梗死等4項指標的發(fā)生情況進行觀察對比。其中,冠脈溶栓再通的標準為:(1)2 h內胸痛癥狀得到緩解或完全消失;(2)2 h內發(fā)生再灌注心律失常;(3)心電圖抬高的ST段在2 h內的回降>50%;(4)在14 h內發(fā)生肌酸激酶同工酶高峰。能同時滿足兩條或者兩條以上者即為再通成功,但若只滿足(1)和(2)則不能判斷為再通成功[9]。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組研究數據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進行 字2檢驗,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P<0.05表明每組數據之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冠脈再通成功率對比 A組患者6 h和12 h內的冠脈再通成功率分別為80.00%(56例)和91.43%(64例),B組患者6 h和12 h內的冠脈再通成功率分別為62.86%(44例)和68.57%(48例)。A組冠脈再通成功率顯著高于B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合并出血發(fā)生率 A組共出現8例并發(fā)出血,發(fā)生率為11.43%,B組共出現20例,發(fā)生率為28.57%,A組的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字2=4.265,P<0.05)。見表1。
3 討論
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溶栓治療可以疏通已經閉塞的冠狀動脈,恢復血流灌注,使瀕死的心肌可能得以存活或使壞死范圍縮小,減輕梗死后心肌重塑,改善預后,有效降低死亡率。臨床上運用溶栓藥物進行溶栓,機制是激活纖溶酶原并將其轉化為纖溶酶,降解纖維蛋白,溶解血栓,使血管再通[10]。大量研究證明,溶栓治療有明顯的時間依賴性,即溶栓時間開始越早,血栓溶解效果越好,再通率越高,心功能影響越小,死亡率越低[11]。根據董振宇等的研究表明,對心肌梗死患者溶栓的過程中,只要在窗口期進行積極治療,就可以提高冠脈再通的成功率,縮短臨床癥狀改善和消失的時間,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和病死率[10-11]。一般來說,患者發(fā)病后3~6 h是最佳的溶栓時間。在本組的研究中,筆者選取的患者都是從發(fā)病到溶栓平均時間在12 h以內的患者,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最大限度的實現藥物的功效,挽救瀕死心肌,從而挽救患者的生命。目前臨床上進行溶栓治療的藥物種類繁多,所以選擇合適的治療藥物對于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提高心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12]。
尿激酶屬于第一代的溶栓藥物,因為它能夠將纖溶酶原直接轉換為纖溶酶,可以加快血栓的溶解速度[13-14]。但是尿激酶不具有纖維蛋白的選擇性,所以會在全身的纖溶系統(tǒng)中發(fā)生作用,具有較高的出血發(fā)生率,溶栓的效果也大打折扣。瑞替普酶屬于第三代的溶栓藥物,可選擇性激活血栓部位的纖溶酶原,彌補了尿激酶不具纖維蛋白選擇性的缺點,所以可降低治療過程中出血的發(fā)生率[15]。
在本組的研究中,使用瑞替普酶進行溶栓治療的A組在6 h和12 h內冠脈再通的成功率均顯著高于使用尿激酶的B組,表明瑞替普酶可以顯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溶栓效果。同時,A組出血的發(fā)生率也顯著低于B組,表明瑞替普酶可以降低治療的不良反應。綜上所述,瑞替普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療中具有冠脈再通成功率高,出血發(fā)生率低的特點,優(yōu)于尿激酶的治療效果,具有臨床推廣的價值。
參考文獻
[1]葛均波,徐永健.內科學[M].第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4:220-257.
[2]郎九立,姜寶盛,李曉輝,等.瑞替普酶與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療中的作用比較[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3(1):43-44.
[3] Steg P G, Bonnefoy E, Chabau S, et al. Impact of time to treatment on mortality after prehospital fibrinolysis or primary angioplasty: data from the cAPTIM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Circulation,2003,108(23):2851-2856.
[3]吳昊,李冬梅,郭曙軍.瑞替普酶與重組鏈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療中的作用比較[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1,4(35):38-39.
[4]王永紅,張文清.瑞替普酶與尿激酶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療中的療效比較[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3(8):354-356.
[5]董振宇,高文軍,陳愛明.瑞替普酶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療效及安全性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2(9):424-425.
[6]韓素慧.瑞替普酶與尿激酶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對比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3,10(18):89-90.
[7]伏繼偉.瑞替普酶與阿替普酶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效果的對比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9(28):186-187.
[8]陳明云,熊莉娟,李新憲,等.重組鏈激酶與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療中的血管再通率的對比研究[J].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3,17(26):5115-5118.
[9]喬艷春,杜豐君.瑞替普酶與尿激酶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2(10):172-173.
[10]周歡琴,謝海寶,肖震,等.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血漿纖溶酶原激活物及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劑的測定及臨床意[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07,15(12):920-922.
[11]楊新春,溫紹君,李志忠,等.溶栓藥物在動脈血栓性疾病中的應用及其評價[J].中華內科雜志,2006,45(6):522-523.
[12]呂云,高彥.瑞替普酶與阿替普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療中的臨床對比分析[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4,11(3):1197-1199.
[13]蘇蕊雅.瑞替普酶與尿激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療中的療效比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4(15):150-151.
[14]王勃.瑞替普酶與尿激酶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療效對比[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3,5(10):73.
[15]田紅梅.瑞替普酶與尿激酶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療中的臨床對比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10(5):12-13.
(收稿日期:2014-06-24) (本文編輯:王宇)endprint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患者的診斷標準、溶栓禁忌和適應證均符合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診斷和治療指南標準。排除標準:(1)發(fā)病超過12 h的患者;(2)經治療,血壓仍超過180/100 mm Hg;(3)在1年內有出血性腦卒中、缺血性腦卒中、顱內惡性腫瘤和腦血管異常;(4)21 d內經大手術或20 min以上心肺復蘇者;(5)正在使用抗凝藥物者[4-5]。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需進行基礎治療:入院后立即嚼服300 mg的阿司匹林和600 mg的氯吡格雷;第2天,阿司匹林的服用劑量可降至100 mg/g,氯吡格雷則為75 mg/d,出院后至少需持續(xù)30 d[6]。溶栓結束的5~12 h,應使用0.6 mL的低分子肝素進行皮下注射,12 h/次,持續(xù)治療1周左右[7]。另外,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鎮(zhèn)痛、吸氧和藥物等常規(guī)治療。A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使用瑞替普酶進行溶栓治療,先將10 mU的瑞替普酶加入10 mL的注射藥水中行靜脈注射,完成時間需在120 s以上[8]。0.5 h之后重復1次靜脈推注即可。B組則使用尿激酶進行溶栓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為,將150萬U的尿激酶加入10 mL的生理鹽水中,在0.5 h內完成靜脈滴注。
1.4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冠脈溶栓的再通率、并發(fā)出血發(fā)生率和死亡、休克、心力衰竭和再梗死等4項指標的發(fā)生情況進行觀察對比。其中,冠脈溶栓再通的標準為:(1)2 h內胸痛癥狀得到緩解或完全消失;(2)2 h內發(fā)生再灌注心律失常;(3)心電圖抬高的ST段在2 h內的回降>50%;(4)在14 h內發(fā)生肌酸激酶同工酶高峰。能同時滿足兩條或者兩條以上者即為再通成功,但若只滿足(1)和(2)則不能判斷為再通成功[9]。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組研究數據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進行 字2檢驗,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P<0.05表明每組數據之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冠脈再通成功率對比 A組患者6 h和12 h內的冠脈再通成功率分別為80.00%(56例)和91.43%(64例),B組患者6 h和12 h內的冠脈再通成功率分別為62.86%(44例)和68.57%(48例)。A組冠脈再通成功率顯著高于B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合并出血發(fā)生率 A組共出現8例并發(fā)出血,發(fā)生率為11.43%,B組共出現20例,發(fā)生率為28.57%,A組的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字2=4.265,P<0.05)。見表1。
3 討論
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溶栓治療可以疏通已經閉塞的冠狀動脈,恢復血流灌注,使瀕死的心肌可能得以存活或使壞死范圍縮小,減輕梗死后心肌重塑,改善預后,有效降低死亡率。臨床上運用溶栓藥物進行溶栓,機制是激活纖溶酶原并將其轉化為纖溶酶,降解纖維蛋白,溶解血栓,使血管再通[10]。大量研究證明,溶栓治療有明顯的時間依賴性,即溶栓時間開始越早,血栓溶解效果越好,再通率越高,心功能影響越小,死亡率越低[11]。根據董振宇等的研究表明,對心肌梗死患者溶栓的過程中,只要在窗口期進行積極治療,就可以提高冠脈再通的成功率,縮短臨床癥狀改善和消失的時間,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和病死率[10-11]。一般來說,患者發(fā)病后3~6 h是最佳的溶栓時間。在本組的研究中,筆者選取的患者都是從發(fā)病到溶栓平均時間在12 h以內的患者,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最大限度的實現藥物的功效,挽救瀕死心肌,從而挽救患者的生命。目前臨床上進行溶栓治療的藥物種類繁多,所以選擇合適的治療藥物對于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提高心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12]。
尿激酶屬于第一代的溶栓藥物,因為它能夠將纖溶酶原直接轉換為纖溶酶,可以加快血栓的溶解速度[13-14]。但是尿激酶不具有纖維蛋白的選擇性,所以會在全身的纖溶系統(tǒng)中發(fā)生作用,具有較高的出血發(fā)生率,溶栓的效果也大打折扣。瑞替普酶屬于第三代的溶栓藥物,可選擇性激活血栓部位的纖溶酶原,彌補了尿激酶不具纖維蛋白選擇性的缺點,所以可降低治療過程中出血的發(fā)生率[15]。
在本組的研究中,使用瑞替普酶進行溶栓治療的A組在6 h和12 h內冠脈再通的成功率均顯著高于使用尿激酶的B組,表明瑞替普酶可以顯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溶栓效果。同時,A組出血的發(fā)生率也顯著低于B組,表明瑞替普酶可以降低治療的不良反應。綜上所述,瑞替普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療中具有冠脈再通成功率高,出血發(fā)生率低的特點,優(yōu)于尿激酶的治療效果,具有臨床推廣的價值。
參考文獻
[1]葛均波,徐永健.內科學[M].第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4:220-257.
[2]郎九立,姜寶盛,李曉輝,等.瑞替普酶與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療中的作用比較[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3(1):43-44.
[3] Steg P G, Bonnefoy E, Chabau S, et al. Impact of time to treatment on mortality after prehospital fibrinolysis or primary angioplasty: data from the cAPTIM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Circulation,2003,108(23):2851-2856.
[3]吳昊,李冬梅,郭曙軍.瑞替普酶與重組鏈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療中的作用比較[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1,4(35):38-39.
[4]王永紅,張文清.瑞替普酶與尿激酶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療中的療效比較[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3(8):354-356.
[5]董振宇,高文軍,陳愛明.瑞替普酶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療效及安全性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2(9):424-425.
[6]韓素慧.瑞替普酶與尿激酶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對比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3,10(18):89-90.
[7]伏繼偉.瑞替普酶與阿替普酶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效果的對比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9(28):186-187.
[8]陳明云,熊莉娟,李新憲,等.重組鏈激酶與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療中的血管再通率的對比研究[J].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3,17(26):5115-5118.
[9]喬艷春,杜豐君.瑞替普酶與尿激酶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2(10):172-173.
[10]周歡琴,謝海寶,肖震,等.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血漿纖溶酶原激活物及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劑的測定及臨床意[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07,15(12):920-922.
[11]楊新春,溫紹君,李志忠,等.溶栓藥物在動脈血栓性疾病中的應用及其評價[J].中華內科雜志,2006,45(6):522-523.
[12]呂云,高彥.瑞替普酶與阿替普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療中的臨床對比分析[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4,11(3):1197-1199.
[13]蘇蕊雅.瑞替普酶與尿激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療中的療效比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4(15):150-151.
[14]王勃.瑞替普酶與尿激酶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療效對比[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3,5(10):73.
[15]田紅梅.瑞替普酶與尿激酶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療中的臨床對比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10(5):12-13.
(收稿日期:2014-06-24) (本文編輯:王宇)endprint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患者的診斷標準、溶栓禁忌和適應證均符合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診斷和治療指南標準。排除標準:(1)發(fā)病超過12 h的患者;(2)經治療,血壓仍超過180/100 mm Hg;(3)在1年內有出血性腦卒中、缺血性腦卒中、顱內惡性腫瘤和腦血管異常;(4)21 d內經大手術或20 min以上心肺復蘇者;(5)正在使用抗凝藥物者[4-5]。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需進行基礎治療:入院后立即嚼服300 mg的阿司匹林和600 mg的氯吡格雷;第2天,阿司匹林的服用劑量可降至100 mg/g,氯吡格雷則為75 mg/d,出院后至少需持續(xù)30 d[6]。溶栓結束的5~12 h,應使用0.6 mL的低分子肝素進行皮下注射,12 h/次,持續(xù)治療1周左右[7]。另外,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鎮(zhèn)痛、吸氧和藥物等常規(guī)治療。A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使用瑞替普酶進行溶栓治療,先將10 mU的瑞替普酶加入10 mL的注射藥水中行靜脈注射,完成時間需在120 s以上[8]。0.5 h之后重復1次靜脈推注即可。B組則使用尿激酶進行溶栓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為,將150萬U的尿激酶加入10 mL的生理鹽水中,在0.5 h內完成靜脈滴注。
1.4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冠脈溶栓的再通率、并發(fā)出血發(fā)生率和死亡、休克、心力衰竭和再梗死等4項指標的發(fā)生情況進行觀察對比。其中,冠脈溶栓再通的標準為:(1)2 h內胸痛癥狀得到緩解或完全消失;(2)2 h內發(fā)生再灌注心律失常;(3)心電圖抬高的ST段在2 h內的回降>50%;(4)在14 h內發(fā)生肌酸激酶同工酶高峰。能同時滿足兩條或者兩條以上者即為再通成功,但若只滿足(1)和(2)則不能判斷為再通成功[9]。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組研究數據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進行 字2檢驗,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P<0.05表明每組數據之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冠脈再通成功率對比 A組患者6 h和12 h內的冠脈再通成功率分別為80.00%(56例)和91.43%(64例),B組患者6 h和12 h內的冠脈再通成功率分別為62.86%(44例)和68.57%(48例)。A組冠脈再通成功率顯著高于B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合并出血發(fā)生率 A組共出現8例并發(fā)出血,發(fā)生率為11.43%,B組共出現20例,發(fā)生率為28.57%,A組的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字2=4.265,P<0.05)。見表1。
3 討論
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溶栓治療可以疏通已經閉塞的冠狀動脈,恢復血流灌注,使瀕死的心肌可能得以存活或使壞死范圍縮小,減輕梗死后心肌重塑,改善預后,有效降低死亡率。臨床上運用溶栓藥物進行溶栓,機制是激活纖溶酶原并將其轉化為纖溶酶,降解纖維蛋白,溶解血栓,使血管再通[10]。大量研究證明,溶栓治療有明顯的時間依賴性,即溶栓時間開始越早,血栓溶解效果越好,再通率越高,心功能影響越小,死亡率越低[11]。根據董振宇等的研究表明,對心肌梗死患者溶栓的過程中,只要在窗口期進行積極治療,就可以提高冠脈再通的成功率,縮短臨床癥狀改善和消失的時間,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和病死率[10-11]。一般來說,患者發(fā)病后3~6 h是最佳的溶栓時間。在本組的研究中,筆者選取的患者都是從發(fā)病到溶栓平均時間在12 h以內的患者,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最大限度的實現藥物的功效,挽救瀕死心肌,從而挽救患者的生命。目前臨床上進行溶栓治療的藥物種類繁多,所以選擇合適的治療藥物對于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提高心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12]。
尿激酶屬于第一代的溶栓藥物,因為它能夠將纖溶酶原直接轉換為纖溶酶,可以加快血栓的溶解速度[13-14]。但是尿激酶不具有纖維蛋白的選擇性,所以會在全身的纖溶系統(tǒng)中發(fā)生作用,具有較高的出血發(fā)生率,溶栓的效果也大打折扣。瑞替普酶屬于第三代的溶栓藥物,可選擇性激活血栓部位的纖溶酶原,彌補了尿激酶不具纖維蛋白選擇性的缺點,所以可降低治療過程中出血的發(fā)生率[15]。
在本組的研究中,使用瑞替普酶進行溶栓治療的A組在6 h和12 h內冠脈再通的成功率均顯著高于使用尿激酶的B組,表明瑞替普酶可以顯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溶栓效果。同時,A組出血的發(fā)生率也顯著低于B組,表明瑞替普酶可以降低治療的不良反應。綜上所述,瑞替普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療中具有冠脈再通成功率高,出血發(fā)生率低的特點,優(yōu)于尿激酶的治療效果,具有臨床推廣的價值。
參考文獻
[1]葛均波,徐永健.內科學[M].第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4:220-257.
[2]郎九立,姜寶盛,李曉輝,等.瑞替普酶與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療中的作用比較[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3(1):43-44.
[3] Steg P G, Bonnefoy E, Chabau S, et al. Impact of time to treatment on mortality after prehospital fibrinolysis or primary angioplasty: data from the cAPTIM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Circulation,2003,108(23):2851-2856.
[3]吳昊,李冬梅,郭曙軍.瑞替普酶與重組鏈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療中的作用比較[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1,4(35):38-39.
[4]王永紅,張文清.瑞替普酶與尿激酶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療中的療效比較[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3(8):354-356.
[5]董振宇,高文軍,陳愛明.瑞替普酶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療效及安全性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2(9):424-425.
[6]韓素慧.瑞替普酶與尿激酶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對比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3,10(18):89-90.
[7]伏繼偉.瑞替普酶與阿替普酶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效果的對比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9(28):186-187.
[8]陳明云,熊莉娟,李新憲,等.重組鏈激酶與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療中的血管再通率的對比研究[J].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3,17(26):5115-5118.
[9]喬艷春,杜豐君.瑞替普酶與尿激酶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2(10):172-173.
[10]周歡琴,謝海寶,肖震,等.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血漿纖溶酶原激活物及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劑的測定及臨床意[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07,15(12):920-922.
[11]楊新春,溫紹君,李志忠,等.溶栓藥物在動脈血栓性疾病中的應用及其評價[J].中華內科雜志,2006,45(6):522-523.
[12]呂云,高彥.瑞替普酶與阿替普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療中的臨床對比分析[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4,11(3):1197-1199.
[13]蘇蕊雅.瑞替普酶與尿激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療中的療效比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4(15):150-151.
[14]王勃.瑞替普酶與尿激酶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療效對比[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3,5(10):73.
[15]田紅梅.瑞替普酶與尿激酶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療中的臨床對比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10(5):12-13.
(收稿日期:2014-06-24) (本文編輯:王宇)endprint